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淡水渔业》2021,51(5)
为探讨不同水温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蜕壳、生长和摄食率的影响,本研究应用恒温的河蟹个体养殖系统,分析不同水温(10、15、20、25、30℃)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成活率、蜕壳次数、蜕壳间隔、蜕壳增重率、肥满度和摄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33 d的试验中,各饲养水温的中华绒螯蟹成活率均在89%以上;10℃和15℃水温的实验蟹只蜕壳1次,20℃和25℃水温组的实验蟹蜕壳2次,30℃水温组的实验蟹蜕壳3次;五个水温组的平均蜕壳间隔分别为109.39、67.92、46.63、43.69、38.01 d;蜕壳增重率随水温升高呈总体增加的趋势,30℃水温组的蜕壳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水温组;平均绝对生长率和相对生长率均随着水温的升高而逐步增大,且各水温组间差异显著;肥满度随水温的升高而逐渐下降;五个水温组的平均日摄食率分别为1.58%、1.97%、3.54%、4.79%和5.25%。腿部肌肉切片观察发现,低水温组(10、15、20℃)的肌纤维直径显著大于高水温组(25、30℃)。结果表明:随着饲养水温的增加,河蟹的蜕壳速度加快,增重率增加,肥满度下降,摄食率增加,以30℃水温时的河蟹生长最佳。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水温和蜕壳次数对中华绒螯蟹幼蟹耗氧率的影响,采用静水式密闭装置测定了幼蟹在水温15~35℃范围内和第7~11蜕壳期(C7~C11,幼蟹Ⅳ期~幼蟹Ⅷ期)的耗氧率和耗氧量。结果显示,水温在15~30℃时,幼蟹的耗氧率在各蜕壳期都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升高,于30℃达到峰值,之后随着水温的上升反而呈现下降的趋势,在C7阶段,水温30℃时幼蟹的耗氧率达到最高值0.661 mg/(g·h);幼蟹的耗氧量在各水温条件下都随着蜕壳次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在C11阶段,水温30℃时幼蟹耗氧量达到最高值4.168 mg/h,不同蜕壳次数幼蟹的耗氧量差异显著(P<0.05)。幼蟹耗氧率(R)与温度(T)、不同蜕壳次数幼蟹湿质量(W)的二元回归方程线性关系显著,其关系式为:R=0.239 5+0.009 4T-0.019 7W(r=0.821 5,P<0.01)。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水温、蜕壳次数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耗氧率影响显著,三者之间有显著的复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 秋末,当水温降到10℃下时,河蟹的摄食量大减或停止摄食;当水温降到5℃以下时,河蟹开始潜伏在池埂或池底的洞穴中,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待翌年春天水温上升到10℃以上时,河蟹才出来活动。当年蟹苗养到秋末如未达到商品规格就需要继续越冬。在自然条件下越冬,如管理不好有全军覆灭的危险。因此要做好越冬管理。1 越冬前加强饲养管理 河蟹在越冬期尽管代谢水平很低,但仍要消耗一部分能量。其能量来源主要靠体内积蓄的脂肪和蛋白质。如果越冬前河蟹的  相似文献   

4.
<正>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水产养殖研究室周鑫研究员等人发明的"一种促进河蟹蜕壳和延缓性腺发育的养殖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发明涉及一种促进河蟹蜕壳和延缓性腺发育的养殖方法,采用以下养殖步骤:幼蟹前期培育-温棚建造-幼蟹放养-温度调控-温棚拆除与幼蟹放开-幼蟹后期培育。该发明利用暂养沟建温棚可提高幼蟹越冬期的水温,使河蟹在越冬期间能够保持生长状态可促进其蜕壳生长;利用感光圈包裹幼蟹单侧眼柄可增加其感光量,可抑制眼柄内的腺  相似文献   

5.
河蟹的增养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四讲 蟹种培育  对大眼幼体进行为期 5~ 8个月的饲养 ,这一过程便是蟹种培育。其中饲养 2 0~ 30 d,蟹苗蜕壳 3~ 5次 ,规格一般达到每公斤 1万~ 2万只 ,称为早期幼 (豆、仔 )蟹培育。再饲养 30~ 4 5d,仔蟹蜕壳 6~ 7次 ,规格一般达到每公斤 2 0 0 0~ 4 0 0 0只 ,称为后期豆蟹培育。这两者都是蟹种培育中的一个阶段。豆蟹经同塘或分塘饲养到当年年底或次年 3~ 4月 ,大部分长至规格为每公斤 1 0 0~ 4 0 0只时才称为蟹种 ,也称扣蟹。蟹种培育从蟹苗下塘开始 ,其主要技术内容包括蟹苗放养前的蟹塘准备、蟹塘清整、水质培育、防逃设…  相似文献   

6.
<正>1.挑选附肢健全、体质健壮的优质蟹种,体质不佳或断肢、残肢的蟹种要剔除。2.蟹种起捕最好在第一次蜕壳前5天以上,通常情况下一般不能迟于3月15日。3.蟹种起捕的水温应稳定在3℃以上,温度过低不易快速起捕。起捕时应轻  相似文献   

7.
影响河蟹蜕壳生长及致死原因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基文 《内陆水产》2001,26(10):35-35
1原因分析1.1缺乏钙、磷等无机盐类河蟹甲壳中的钙、磷等物质,主要通过吸收水和饵料中的钙、磷等而来。若水和饵料中钙、磷等无机盐类缺乏,则河蟹甲壳薄而脆,四肢极易残缺。河蟹不能正常蜕壳而死亡。1.2蟹种性早熟河蟹之所以能正常蜕壳生长,其主要生理机制之一,就是蜕壳期分泌蜕壳激素所致。2龄蟹及性早熟蟹,体内性腺激素分泌加强,蜕壳激素分泌受到抑制,并且此时体内渗透压增大,内、外渗透压不平衡,因此,淡水养殖中,放养2龄蟹及性早熟蟹种均在5月前后,第1次蜕壳期时大量死亡。1.3生物敌害河蟹蜕壳一般在午夜及黎…  相似文献   

8.
促进秋蟹蜕壳的有效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秋季,天气凉爽,水温降低,河蟹食欲增强,生长旺盛,一年中的最后一次蜕壳也在这时完成,随后,成蟹将生殖洄游,幼蟹准备进入冬眠期,若此时内外条件不适,就会使蜕壳困难,引起蜕壳不遂,造成大批死亡,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因此,应抓好以下几点,促进秋蟹顺利蜕壳。1 改善水质 秋季是冷热天气的交界时期,温差变化大,水质不稳定,应通过以下方法来保持水质良好。一要勤捞水中的杂物及残饵,保证水质清爽,透明度在40cm以上,溶解氧在  相似文献   

9.
对河蟹的大眼幼体进行为期5~8个月的饲养,这一过程便是蟹种培育。其中饲养20~30d,蟹苗蜕壳3~5次,规格一般达到每公斤1万~2万只,称为仔蟹,此期的仔蟹似黄豆大小,故也称豆蟹;豆蟹以后,经同塘或分塘饲养到当年年底或翌年3月~4月份,大部分幼蟹长成规格为5~10g,每公斤100~250只时称为一龄蟹种,其甲壳似大衣钮扣大小,故又称扣蟹。  相似文献   

10.
2.成蟹养殖。扣蟹投放后,水温达到摄氏10C以上就要开始投饵。5月底以前投喂些营养高的饲料,如:鱼、虾、螺蛳、蚌肉。6至8月底主要是红薯、土豆、南瓜(刀切煮六成熟便于下沉)和水草。9月以后到起捕前,随着水温的不断下降,食量逐渐减少,应以高营养饲料为主,12月份基本停食越冬。 饲料定时投放:每天上午10:00和下午6:00两次。注意观察,控制食量,以吃完、吃饱为原则,投放的饵料以下沉到池底为标准,不必定点,全池遍洒。这样既可避免争食,又能让它们就近觅食,为刚蜕壳蟹提供方便,也为蜕壳后的蟹子尽快“康复”减少活动量,及时补充必需的营养。这是定位无法比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河蟹不蜕壳症防治技术探讨一、河蟹不蜕壳的几种特征1.长毛蟹不蜕壳病蟹的甲壳、口器、眼窝等处长了一层厚厚的毛状物即原生动物或霉菌,毛上覆盖一层泥土及污物,整个蟹壳呈灰黄色或土灰色;用手抓起,壳表层很光滑,污物很难剔除。此时池水呈乳白色(是由大量原生动物...  相似文献   

12.
<正>河蟹池塘"3+5"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为将河蟹(商品蟹)池塘养殖期划分为3个月和5个月两个生长阶段:第一阶段为3-5月份,共3个月,为蟹种(扣蟹)小池塘强化培育阶段,投放密度控制在5000只/亩左右,河蟹蜕壳两次,培育成活率50%以上,出池平均规格达20~30克/只。第二阶段为6-10月份,共5个月,为成蟹大池塘养殖阶段,养殖密度控制在800~1200只/亩,河蟹蜕壳3次,成活率75%以上,平均规格150克/只以上,亩产量90千克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一、青蟹的繁殖季节青蟹繁殖季节不同,主要与水温有关。在水温18°以上,其摄食、活动正常,性腺开始逐渐发育。在广东沿海天然海区或者养蟹池中,周年可见到卵巢成熟的青蟹。但是,一般的繁殖旺季是3~6月和9~10月。天气炎热季节或低温、盐度变化大时,卵巢成熟的青蟹较少见,这可能是因水温高、盐度低而影响到其卵巢发育。二、青蟹的交配雄蟹体重110克以上就有交配能力。青蟹交配是在雌蟹蜕壳后,新壳还没有硬化以前进行的。交配时间通常持续2~3天,交配完毕后,雄蟹还守候雌蟹一段时间,防止其他蟹侵害,直至雌蟹壳完全硬化才离开。通常青蟹交配一次…  相似文献   

14.
第四讲蟹种培育 对大眼幼体进行为期5~8个月的饲养,这一过程便是蟹种培育.其中饲养20~30 d,蟹苗蜕壳3~5次,规格一般达到每公斤1万~2万只,称为早期幼(豆、仔)蟹培育.再饲养30~45 d,仔蟹蜕壳6~7次,规格一般达到每公斤2000~4000只,称为后期豆蟹培育.这两者都是蟹种培育中的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正一、投喂管理冬季水温下降,小龙虾陆续开始掘洞过冬,在洞穴中要渡过3~4个月。开年后部分虾身发黑,肝胰脏病变,常见的原因:能量不足,跟越冬前的投喂情况有很大的关系,想让小龙虾安全越冬,需在越冬前补充大量的能量饲料。充足的能量补充才能保证安全越冬,需在越冬前投喂高蛋白质饲料或动物性饲料。低温季节小龙虾也会少量摄食,一般3~5天投喂  相似文献   

16.
<正>曲靖市为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绝大部分地区水温都是河蟹的适宜生长温度。在市农业局科技示范园稻田开展河蟹大眼幼体培育扣蟹及商品蟹养殖示范研究表明,在不用任何蜕壳素的情况下,同期河蟹蜕壳周期比江苏等地有所缩短,个体有所增大。在曲靖师宗溜子田水库天然放养大闸蟹仅5个月,在不投任何人工饲料情况下,雄蟹最大个体达320克、雌蟹最大个体达280克,河蟹肉质鲜甜、黄膏饱满。曲靖市农业部门结合实际,大力发展河蟹养殖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渔业生产有句俗语 :“增产措施千条线 ,通过管理一根针”。渔业增产如此 ,越冬管理亦如此。能否把鱼类越冬管理抓好 ,直接关系到次年渔业生产及经济效益的好与坏。因此鱼类越冬管理十分重要 ,应当引起广大养殖户的高度重视。1 鱼类越冬期的生理特点在北方 ,鱼类越冬就是鱼要在 4℃左右的水体中渡过漫长的 5个多月 ,在这一时期鱼类基本是在停食状态下 ,其行动极其缓慢 ,呼吸也微弱 ;鱼体温度降至与水温基本相同 ;鱼类依靠消耗机体内的脂肪、蛋白质来提供生存能量 ,在当前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条件下 ,鱼类还存在以下特点 :( 1 )由于大量投喂 ,其…  相似文献   

18.
4越冬保种技术 奥尼鱼是热带性鱼类,当水温低于13℃时就会逐渐冻死.我国大多数地区冬季水温都在10℃以下,除海南、台湾、云南、广东等省的部分地区能自然越冬外,其它地区都要采取越冬保种措施.长江流域越冬期约5个月,整个越冬期要求水温保持在16~20℃,以维持较低的代谢水平,达到保膘和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9.
晚秋时节,当水温降至8℃以下时,鱼类基本停止摄食,此时鱼类即可井塘越冬。为了提供鱼类良好的越冬条件,降低鱼类越冬死亡率,据多年的实践经验,越冬池要做到“五个不宜”。一、淤泥不宜过多:越冬池淤泥最多应不超过20cm。淤泥过多,有机物分解时大量消耗水体中氧气.二氧  相似文献   

20.
一、控好温度关红鳍东方在6℃时可越冬,但一般温度控制在12~16℃。山东、河北等北方地区,河豚越冬多在育苗室中进行。但春天虾、鱼、蟹育苗一般要在3月中旬进行,此时室外海水自然水温多在8℃左右,而河豚鱼种放养要求水温15~18℃。由于育苗的时间性强,河豚鱼种要提前放入养成池,为减少温差大造成应激反应,在出池前把越冬鱼种通过换水每天水温降低0.5~1℃,一般经1周左右时间,水温和室外自然水温一致,稳定2天,准备出池。二、把好饵料关出池前随水温的降低,鱼种摄食量减少。此时要投喂新鲜高质量的饵料,同时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