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射阳县在2005年秋蚕饲养期大面积发生僵病,发病率达85%,部分农户损失达10%,少数农户颗粒无收。通过调查,笔者就僵病发生的情况、原因及防治措施小结如下:1僵病发生情况射阳县2005年秋蚕期饲养蚕种52 440张,其中一秋蚕15 570张,于8月22日发种。二秋蚕36 870张,于9月22日发种。一  相似文献   

2.
<正> 最近几年我市蚕病发生面广,蚕病种类多,严重影响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影响了蚕农的收入和积极性。如:1989年秋期僵病暴发,埝头乡何家坝村何二组一蚕户饲养的3张中秋、1张晚秋因僵病严重而全部淘汰,1990年中秋元上乡金山村一蚕户饲养的2张蚕种因病毒病严重,几乎颗粒无收,同年早秋蚕期农田使用杀虫脒、杀虫双,全市4500张早秋蚕大面积农药中毒,平均张产茧仅18.1公斤,比上年减5.4公斤,直接经济损失达20余万元,同时,近几年桑田受小土窑、小立窑、化工厂等浓烟污染严重,1990年春十里牌花圩村送检桑叶的含氟量高达223~473  相似文献   

3.
海盐县在2010年的晚秋蚕饲养中发生了大面积的农药中毒事故,全县实发晚秋蚕种18702张,中毒蚕种2100余张,占实发蚕种的11.23%,中毒事件涉及全县4个主要蚕区乡镇,11个村,1911户蚕农。这次晚秋蚕中毒涉及面之广,损失蚕种之多,在全县是罕见的,尤其是在茧价高,蚕农期待值较高的情况下发生的,因而也引起各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正> 近几年来,由于秋蚕病害的大量发生,不少地方巳停止了晚秋蚕的饲养,对中秋蚕的危害也是极其严重的。从我省一些蚕茧基地县来看,白僵病和脓病仍有发展的趋势。旬阳县由于白僵病和血液型脓病的危害,晚秋蚕已基本停止了饲养,中秋蚕也岌岌可危。从1980年以来的三年中,全县共发中秋蚕种22171张,共产鲜茧5515.5担,平均张产为24.87斤,仅为春蚕平均张产的47%。菜湾公社一九八二年养中秋蚕340张,由于脓病、僵病的发生,平均张产只有19.9斤。从我省两个万担县来看,安康县1980年药材公  相似文献   

5.
浅析秋蚕僵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射阳县在2005年秋蚕饲养期大面积发生僵病,面上发病率达85%,部分农户损失达10%。极少数农户颗粒无收。此次僵病发生在本地养蚕史上属罕见,笔者就僵病发生的情况、原因及防治措施小结如下:1僵病发生情况射阳县2005年秋蚕期饲养蚕种52440张,其中一秋蚕15570张,于8月22日发种。二秋蚕36870张,于9月22日发种。一秋蚕在三眠起开始发生黑尾病,在四眠眠中和5龄的第2、3天发病加重,最严重的农户损失率达40%。二秋蚕在二眠眠中开始发生僵病,全县重点镇面上发病率达80%。通过调查分析及时采取多种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僵病的蔓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僵病…  相似文献   

6.
赣榆县处于沿海地区,水产、渔业比较发达,养蚕业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全县2008年晚秋共发放蚕种9130张,养蚕结束,张产仅25kg,同比往年减产了28%,蚕农反应说是蚕种质量问题,但我们在养蚕期间到各乡进行了现场调查,发现蚕儿普遍得了白僵病和绿僵病,是导致蚕茧减产的原因,因此我们及时分析蚕发病原因,并提出科学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朱虹 《中国蚕业》2005,26(2):33-34
桐乡市是蚕茧及小桑苗重点产区.多年来在晚秋期利用农村空余劳力以及优质的桑叶等有利条件,合理饲养晚秋蚕已成为本市蚕农下半年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且晚秋蚕茧的稳产高产也使蚕农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但在2004年晚秋蚕饲养期间遇到了历史上罕见的持续晴燥干旱气候,据市气象部门资料记载,从9月22日至10月底基本晴燥无雨(降雨量只有2.4mm),与常年同期120~130mm相比属严重秋旱年份,气温也比常年同期偏低2℃左右,从而导致了晚秋桑叶老化提早,干枯明显,叶质较差,这给全市2万多张晚秋蚕种的顺利饲养带来了很大难度.然而,由于晚秋蚕种饲养相对集中于桑苗产区,且这些乡镇近年平土改桑面积大,仅崇福、同福、高桥、凤鸣4个乡镇晚秋饲养蚕种占全市的77.7%,园区桑园面积达2170hm2,占总桑园面积的69.3%.园区桑园对抵御秋旱危害起到了明显作用,有力地保证了晚秋蚕的稳产高产.全市晚秋蚕平均张产达到40kg,崇福、高桥、同福、凤鸣等4个重点乡镇共饲养晚秋蚕种18379张,平均张产40.5kg,比非重点乡镇高2.21kg.为此,笔者对晚秋蚕4个高产乡镇进行调查与探讨,现作如下阐述.  相似文献   

8.
钱彩萍 《江苏蚕业》2002,24(1):35-36
传染性蚕病的发生与蔓延已成为阻碍重点蚕区蚕桑生产健康发展的障碍之一,本文以我县蚕桑重点乡镇特庸镇为例,就其发生与防治谈一点看法。特庸镇现有桑园1.5万亩,年产蚕茧7万担,2000年晚秋蚕期传染性蚕病普遍发生,损失惨重,个别农户甚至颗粒无收,全乡平均张产不足30公斤,比上年同期下降近5公斤。不仅造成大部分农户减产欠收,而且影响到蚕桑生产的巩固与发展,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不安定因素。1 发病情况 特庸镇2000年饲养晚秋蚕20737张,9月9日出库,9月18日发种至各育蚕室,9月19日收蚁,二二眠前后开…  相似文献   

9.
<正> 连年来白僵病对蚕作安全威胁较大,尤其是在中、晚秋期为害更甚。我县77年中、晚秋蚕由于大发白僵病,平均张产只有29.1斤。以后,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好效果。82年中、晚秋蚕的僵病为害情况大有下降,因僵病损失的蚕种已压低到了1.6%,全县平均张产达44斤,比77年提高了51.2%。平桥公社中、晚秋发种573.5张,平均张产59.5斤;横涧公社同官大队中、晚秋发种86张,平均张产达71.3斤;平桥公社青山大队上岕生产队中、晚秋发种14.5张,平均张产达83.3斤。  相似文献   

10.
夏德梅 《四川蚕业》2006,34(3):27-28
1晚秋蚕僵病的发生情况2005年我县晚秋蚕发种36870张,9月13日出库,22日早上发种,23、24两日收蚁,品种为苏菊×明虎,全县蚕区都不同程度暴发僵病,其中以蚕桑主产区特佣、盘湾最为突出,发病面达90%,有少数农户头眠就发生曲霉病和黑尾病,二眠起蚕时蚕座中普遍发生白僵病,每匾有4~5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几年,无锡县农村蚕病有所抬头,1989年我县因发生蚕病而损失鲜茧33.5吨,减少收入36万元左右。对此,笔者最近调查了我县农村蚕病的发生现状,并对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一、当前农村蚕病发生的现状 1.白僵病:发病户数量多,全年各蚕期都发生,且流行于全县所有的养蚕村,目前,已成为威胁蚕茧稳产高产的主要病害。1989年中秋蚕期梅村镇有1786户发生白僵病,占总养蚕户数的36.7%,联心村三户养蚕户,因小蚕发生白僵病,致使2.75张蚕儿全部死亡。安镇乡安西村河北生产队,1988年中秋蚕共饲养蚕种5.25张,6户养蚕户,  相似文献   

12.
白僵病属真菌病的一种,是目前蚕茧生产中极为常见、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类蚕病,一般在晚秋蚕期最易发生.然而2006年春、夏蚕期,嵊州市郑亚兴户在蚕儿饲养期间有大面积白僵病发生,严重影响了该蚕户2006年春、夏蚕蚕茧产质量.为找出发病原因,确保下期蚕作安全,杜绝该蚕病的蔓延,笔者特地对该蚕户2005年冬天以来的蚕作生产进行了生产调查,现对其春蚕白僵病发生原因及对策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由于我市养蚕布局的改变,蚕病的发生规律也有了相应的变化。上个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我市每年饲养春蚕、夏蚕、早秋、中秋、晚秋五期,至90年代未至今只养春蚕、早晚秋蚕二期,蚕病的发生原以中肠型脓病、空头性软化病危害为主,现以血液型脓病、僵病和农药中毒等对蚕桑生产的危害较为严重,严重影响我市蚕茧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河桥是临安市蚕桑第一大乡镇,全镇4920个农户经营桑园717hm~2,户均拥有桑园0.145hm~2,蚕桑收入是全镇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2002年晚秋蚕共饲养蚕种10208张,其中9月5日统一发薪杭×白云正反交种7433张,个体户发菁松×皓月、秋丰×白玉等2775张。9月30日至10月1日为大批上簇。10月5日部分农户反映大批蚕不结茧,市农业局业务部门会同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蚕病专家金伟教授及省市业务主管部门领  相似文献   

15.
<正>我市1994年中秋蚕共发蚕种4.65万张,张产茧16.2kg,按正常年景张产茧27.5kg计算,因蚕病损失蚕茧52.5450万kg,按正常茧价每kg14元计算,计损失茧款735.5万元。 这次中秋蚕的蚕病来势猛,发病面广,是一种突发性、暴发性、毁灭性的蚕病,损失惨重,为新沂市近年来所罕见。如重病区的邵店、唐店等12个乡(镇),饲养中秋蚕2.85万张,绝收数占30~40%;瓦窑乡大新村500多张蚕种损失70%;港头镇大营村500多张蚕种损失80%。蚕病较轻的炮车、草桥等7个乡(镇)1.35万张蚕种也有15%绝收。蚕农纷纷状告各乡蚕桑站,说是蚕种质量不好,要求赔偿损失。为此,市茧丝绸公司的领导和蚕桑科技人员逐乡进行了调查采访,采集蚕病样本进行镜检,结果表明,所发蚕病均为中肠型病毒和黑胸败血病并发症,未发现微粒子病。  相似文献   

16.
秋蚕安全生产的风险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耀 《中国蚕业》2006,27(2):100-101
经过多年布局的调整、调优、兴化市秋蚕饲养次数已由原来的早、中、晚秋3期改为目前的晚秋(9月10日前后收蚁)1期。秋蚕效益约占全年养蚕效益的一半,对提高桑园效益,增强蚕桑业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影响到蚕桑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但近3年来兴化市秋蚕生产连续减产歉收:2003年全市大面积减产,张产茧仅有18kg;2004年一重点乡镇发生大批家蚕见熟不结茧的现象,全镇有近1000张蚕种几乎绝收,近1500张蚕种张产茧只有23kg;2005年全市张产茧只有28kg,少数蚕农基本上粒茧未收。这种情况严重影响本市蚕桑生产可持续发展,对现有桑园保存有不小的…  相似文献   

17.
2010年我县晚秋蚕发种时间为9月24日,收蚁时间为9月26日。在收蚁后的1、2 d内,全县8个乡镇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大面积农药中毒死亡现象。据统计,全县在9月26~28日中毒死亡的蚕种数达2095张,涉及农户1911户,占所发蚕种的11%左右,中毒严重的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18.
射阳县2005年全县共饲养晚秋蚕36 870张,9月13日出库,9月24日收蚁,而晚秋蚕较之往年相比具有多病齐发、暴发时间提前的特点,发病之重为多年少见。如特佣、盘湾等重点乡镇,一眠醒后已有脓病发生,20%~30%的农户发生黑尾病,而僵病则非常普遍。为此,县技术指导部门及时采取了多项果断措施,成功地遏制了病情的蔓延,减少了蚕农的损失。1原因分析1·1恶劣的气候条件是蚕病暴发的主要原因2005年晚秋蚕期恰逢持续阴雨寡照的灾害天气,9月份在遭遇麦莎、龙王等台风袭击产生强降雨之后,至10月8日前,没有一个完整的晴天,四眠以前气温比往年明显偏低,四龄…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射阳县洋马镇现有桑园220hm2,年饲养蚕种近万张 ,是该县重点蚕桑基地乡镇之一。2001年10月20日 ,正值晚秋蚕5龄期 ,该镇港中村近6000张蚕种出现不结茧蚕 ,约占洋马镇饲养总量的15% ,其发生规模及损失严重程度为历史所罕见 ,一时蚕农反映强烈 ,不少业内人士也感愕然。鉴此 ,我站迅即派员会同盐城市蚕桑站赶赴洋马镇实地调查 ,为切实保护蚕农利益和慎重行事 ,并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省蚕种产品质量鉴定委员会的专家组成调查鉴定小组 ,展开细致缜密的调查 ,最终确认发生大量不结茧蚕和薄皮茧 ,是由多种因…  相似文献   

20.
1发生不结茧蚕的概况 溧水县在2003年晚秋期发生了大面积不结茧蚕,全县8个镇就有7个镇的2123户发生蚕病,占总养蚕农户80%的蚕农受灾,其中50%的蚕农几乎绝收.全县晚秋期发放蚕种2991张,占南京市总发种量的50%.病害致溧水县晚秋蚕张产茧只有18.05kg,比上年的37.55kg减少了5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 32万元.对此,县镇两级领导及农林主管部门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一方面采取紧急求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江苏省蚕种管理所、江苏省经贸委和苏州大学组成的专家组进行取样会诊、调查分析发病原因、安抚蚕农;另一方面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在查明发病原因后全面发动蚕农及时进行彻底消毒和灾害发生后的处理工作,以力求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