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射阳县在2005年秋蚕饲养期大面积发生僵病,发病率达85%,部分农户损失达10%,少数农户颗粒无收。通过调查,笔者就僵病发生的情况、原因及防治措施小结如下:1僵病发生情况射阳县2005年秋蚕期饲养蚕种52 440张,其中一秋蚕15 570张,于8月22日发种。二秋蚕36 870张,于9月22日发种。一  相似文献   

2.
浅谈秋蚕僵病发生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台市许河镇在2000年秋蚕饲养期大面积僵病发生率达80%,损失达20%,极少数农户颗粒无收,此次僵病发生在本地养蚕史上属罕见.现把僵病发生的情况、原因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夏德梅 《四川蚕业》2006,34(3):27-28
1晚秋蚕僵病的发生情况2005年我县晚秋蚕发种36870张,9月13日出库,22日早上发种,23、24两日收蚁,品种为苏菊×明虎,全县蚕区都不同程度暴发僵病,其中以蚕桑主产区特佣、盘湾最为突出,发病面达90%,有少数农户头眠就发生曲霉病和黑尾病,二眠起蚕时蚕座中普遍发生白僵病,每匾有4~5  相似文献   

4.
针对2017年春季那坡县出现部分小蚕发育延迟、眠起不齐、弱小蚕和病蚕较多等共育欠佳的现象,进行调查分析和模拟试验。结果显示,因春期早晚温度较低,自然温度共育的或均出现小蚕发育延长、眠起不齐等现象;温度在24~28℃的,发育正常,眠起整齐。湿度为85%~95%共育点,发蚕到大蚕养殖户饲养至3~4龄时,部分农户的蚕开始发生僵病,发病率较高,个别严重的甚至无蚕上蔟;而湿度控制在70%~80%共育点,大蚕期僵病发病率明显降低,发病时间也延迟到5龄中后期。针对共育调查和模拟试验结果,分析了小蚕共育欠佳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为百色乃至全区其他蚕区春期小蚕共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射阳县2005年全县共饲养晚秋蚕36 870张,9月13日出库,9月24日收蚁,而晚秋蚕较之往年相比具有多病齐发、暴发时间提前的特点,发病之重为多年少见。如特佣、盘湾等重点乡镇,一眠醒后已有脓病发生,20%~30%的农户发生黑尾病,而僵病则非常普遍。为此,县技术指导部门及时采取了多项果断措施,成功地遏制了病情的蔓延,减少了蚕农的损失。1原因分析1·1恶劣的气候条件是蚕病暴发的主要原因2005年晚秋蚕期恰逢持续阴雨寡照的灾害天气,9月份在遭遇麦莎、龙王等台风袭击产生强降雨之后,至10月8日前,没有一个完整的晴天,四眠以前气温比往年明显偏低,四龄…  相似文献   

6.
家蚕黑尾病近几年在射阳县重点蚕区发生呈增长趋势,春秋季都有发生,尤其以秋蚕发病率高.2003年盘湾镇秋蚕近40%农户发生了家蚕黑尾病,个别农户仅有20%的收成.如果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将会影响射阳县蚕桑生产发展和蚕农养蚕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2012年春蚕期,我街道部分村的一些农户家蚕发普遍生僵病,有的农户发病率高达50%以上,且在二龄、三龄就出现僵蚕,损失严重。春蚕全街道共饲养20079.5张,约占全桐乡市总饲养量的17%,而蚕病的发生,直接影响了家蚕的饲养成绩及蚕农的经济收入。为此,笔者深入农户,调查分析了这次家蚕僵病的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8.
2002年我区秋蚕期血液型脓病危害严重。蚕病发生的特点:一是发病面广;二是发病时间早,有的农户在2龄就发现血液型脓病,不仅在迟眠蚕中有病蚕,即使在大批蚕中也有蚕病发生;三是发病情况严重,损失较大。据对城区八里店镇调查,有3%农户的210张蚕种因暴发蚕病而颗粒无收;25%农户的1600张蚕种因发病严重,张产仅10~20kg;40%农户的2500张蚕种发病较轻,张产在25kg左右;只有30%左右的农户少量发病,张产在32kg以上。因血液型脓病危害,八里店镇饲养的6431张秋蚕,平均张产仅32.5kg,与去年同期比,平均张产减少3.4kg,损失蚕茧21.9t,估计全镇发病损失率在1…  相似文献   

9.
蚕桑业是通水灌村农业产业化的支柱产业,全村拥有桑园面积40hm2,248户村民养蚕。2011年秋蚕饲养567盒,产茧17t,盒种单产29.9kg,期间90%左右的农户发生僵病,25%的农户发病严重,一些农户甚至倒蚕、绝收,损失达18万元,蚕农反响强烈。笔者通过实践调查,总结了秋蚕僵病的发生特  相似文献   

10.
秋蚕期僵病发生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家蚕僵病是危害秋季养蚕生产的主要蚕病之一,不同种类的病僵菌寄生在蚕体引起不同的僵病,秋蚕期高温多湿发病率较高,对秋蚕生产造成损失常较大。一些蚕区发病率可达80%,损失在20%以上。因此,加强秋蚕期僵病防治对夺取秋季养蚕高产优质具有重要意义。1僵病发生原因分析僵病的传染途径是接触传染和创伤传染。僵菌孢子附着在幼虫体壁上,在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下,约经10小时吸湿膨胀,芽管通过所分泌酶的作用和  相似文献   

11.
2004年秋蚕生产季节县蚕桑站陆续接到兴隆乡三溪、庙首、版书等地电话,反映旌德县蚕桑站卖劣质、带病蚕种给养蚕户,使秋蚕发生严重病害.县蚕桑站立即派员深入养蚕户进行调查处理.根据调查,2004年秋蚕发病类型以白僵病、软化病发生较为普遍.初步统计,全县饲养秋蚕(含晚秋蚕)5 500张,发病面积达30%,平均损失率为40%,发病严重的农户约占5%,基本无收.  相似文献   

12.
溪北大队是我场原蚕区的一个制种点,1982年秋期饲养数量90克,苏12和浙农1号各45克均用防干纸育.因该队在饲养夏蚕过程中曾经发生较为严重的僵病,尽管在秋蚕前大力进行了消毒工作,但僵病孢子还是通过不同渠道进入蚕室落到蚕体上,导致发病.苏12和浙农1号两个品种都在2眠提青中发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开展情况僵病是秦巴山区各期秋蚕的主要病害.据1981年调查,危害损失率达5.71%.在一些海拔较高的蚕区发病率可以高达50%以上,是影响秋蚕产量的重要因素.安康县历年秋蚕饲养量约占全年的45%以上,由于僵病危害,损失十分惨重.据县药材公司收购符合药用标准的僵蚕(一般为五令蚕发纯白僵病的尸体)数量的统计.1980年全县收购  相似文献   

14.
夏德梅 《广西蚕业》2006,43(1):22-24
调查和分析了2005年江苏省射阳县晚秋蚕僵病大暴发的原因,是因为当地桑园野外昆虫发生严重、气候异常、养蚕设施简陋,大小蚕同室混养、消毒防病意识淡薄、小蚕期饲养管理粗放等原因,造成当地养蚕生产僵病的暴发,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浅析晚秋蚕僵病发生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射阳县每年在晚秋蚕饲养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发生了僵病,给全县的蚕桑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在晚秋蚕饲养期间,气温常会出现大幅下降并伴有阴雨天气,早晚温差大,难适宜蚕儿生长发育.如果蚕农没有及时做好蚕期中的消毒防病工作,就有可能造成僵病的暴发.笔者认为只要基本掌握僵病发生的特点和原因,并结合生产实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就能避免该蚕病对秋蚕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 桑蚕白僵病,近年来在我县发生较重,1981年秋刘家河大队因白僵病的为害,12张蚕平均单产只有7.5斤,1982年虽然建了共育室,进行了严格的消毒,但在3眠时已有少量发生。而关庄公社贺家庄大队20张蚕,5今初因白僵病严重为害,造成颗粒无收。此事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加强了两队的技术力量。贺家庄大队补养夏蚕12张,虽然进行了严格的消毒,但白僵孢子终因各种渠道进入蚕室,导致了发病,2眼提青中见到僵蚕,3眠中普遍发生,威胁严重。于是我们从4令饷食开始,分别在刘家河大队春蚕期和贺家庄大队夏蚕期,采取了一系列消毒灭病的综合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僵病的蔓延,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7.
2003年射阳县盘湾镇秋蚕壮蚕期家蚕尾部出现了黑色病斑,经鉴定为黑尾病.据调查,全镇近40%农户发生了家蚕黑尾病,个别农户仅有20%的收成.这不仅影响了蚕农收入,还影响了蚕茧质量,个别农户误认为蚕种质量有问题,增加了行业不稳定因素.为此就秋蚕黑尾病的发生及防治方法作一浅谈.  相似文献   

18.
<正> 迟眠蚕体质虚弱,发育不良,易感染蚕病,或已被病原感染,在生产中危害极大。金坛县珠林镇屯山村1组1989年中秋期23户蚕农饲养蚕种42张,其中有14户蚕农重视迟眠蚕的淘汰工作,他们饲养的27张蚕种平均张单产达34.2公斤,上蔟前调查发病率为2.8%;未进行迟眠蚕淘汰的9户蚕农,他  相似文献   

19.
僵病是秋蚕的主要病害,不少养蚕户因蚕期发生僵病而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分析其原因,一是由于僵病的分生孢子量大质轻,随风飘移,分布广泛,而且具有较强的存活能力和致病性。二是为避开秋季农作物治虫用药高峰,秋蚕一般集中在8月中旬到10月中旬饲养,造成了三季秋蚕重叠饲养。小蚕、大蚕同室共养,蚕室、蚕具、簇具没有严格消毒而连续使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各蚕期有许多农户发生白僵病,为什么僵病如此猖獗?现有防僵药品防僵效果如何?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对全区400多个农户进行了调查,并在早秋、中秋蚕期对现行药品的防僵效果进行比较试验.简报为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