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对某牛场患呼吸系统疾病的育肥牛进行病原的确证,采用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法对患病牛鼻腔拭子和病死牛肺脏分离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进行致病性检测,进一步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平皿二倍稀释法对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最后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结果表明,在1头健康牛鼻腔拭子和2头因患牛呼吸系统疾病而发生死亡的患牛肺脏...  相似文献   

2.
采集牛羊组织、生殖道拭子、鼻腔拭子和尿液,采用PCR方法检测布鲁氏菌病的感染情况,样品检出率从高到低顺序为组织、生殖道拭子、鼻腔拭子、尿液。用0.5%石碳酸生理盐水保存的拭子检出率高于PBS。  相似文献   

3.
检查了从我国4个省11个猪场采集的792头猪的鼻腔拭子和4头猪的肺脏样品,发现491头携带有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检菌阳性率平均为61.7%(25%~100%)。带菌率与猪年龄有关,以2月龄仔猪带菌率最高,感染程度最重。除2个猪场未剖检观察鼻腔病变外,其余9个猪场近几年曾经或正在发生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相似文献   

4.
《中国兽医学报》2019,(9):1728-1734
为调查多杀性巴氏杆菌在河北省部分地区肉牛群中的流行情况,本课题组从规模化肉牛养殖场中采集患有呼吸道综合征的病牛鼻腔拭子进行细菌分离鉴定、荚膜血清分型、毒力基因检测、动物攻毒试验及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从105份鼻腔拭子中共分离了25株多杀性巴氏杆菌;菌株荚膜分型均为A型,携带ptfA、exbB和nanH等多种毒力基因,LD_(50)显示多数菌株毒力较强;分离菌株对大多数药物敏感性较高,但对复方新诺明、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二甲氧嘧啶和林可霉素药物耐药性较高,耐药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5.
对一起外调肉牛疑似牛传染性支原体肺炎进行诊治。采集肉牛肺脏和鼻腔棉拭子,采用病原分离和 RT-PCR 法进行诊断。结果表明,肉牛经贩运后,可迅速发病,咳嗽、关节肿大、肺脏酱紫色。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病原在同群之间可迅速传播,阳性率可达100%,死亡率较高。对疫区发病牛全群扑杀,勿从疫区引进牛,引进牛头头检疫是预防和控制本病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6.
肉牛溶血性曼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四川省某肉牛养殖场从外地引种的西门塔尔牛出现体温升高、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的病原,本实验采集24份病牛鼻腔棉拭子,随机挑取10份进行细菌的培养、分离鉴定以及分离菌株的耐药性分析;同时采用特异性检测溶血性曼氏杆菌的PCR方法对全部病牛鼻腔棉拭子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从10份病牛鼻腔棉拭子中分离鉴定出10株溶血性曼氏杆菌,分型PCR方法结果显示其中8株为荚膜血清6型,其余2株未定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溶血性曼氏杆菌分离株对大多数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药物敏感,对部分β-内酰胺类和酰胺醇类药物耐药;特异性检测溶血性曼氏杆菌的PCR方法从24份鼻腔棉拭子中检测出23份阳性样品,表明该群病牛溶血性曼氏杆菌的感染率很高。本研究为该牛场的呼吸道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猪萎缩性鼻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3-2006年期间,从发生萎缩性鼻炎临床症状的感染猪群采集156份鼻腔拭子,直接划线接种于鲜血琼脂平板,获得了13株疑似多杀性巴氏杆菌(Pm)分离物.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伪狂犬病毒在猪体不同组织部位的分布和对外排毒规律,将14头50日龄仔猪随机分为实验组(10头)和对照组(4头)。实验组肌内注射半数致死为10~(6.5) TCID_(50)/mL PRV 2 mL,记录不同时间猪只的临床症状,并采用RT-PCR法对攻毒后不同时期各组织器官及血液、鼻拭子、肛门拭子的病毒载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PRV感染后12 h,试验猪只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咳嗽、打喷嚏等症状,攻毒后第3天逐渐出现神经症状;PCR检测表明PRV在体内分布较广,以淋巴结、肺脏、脑组织中病毒载量最高;攻毒不同时期病毒载量的变化规律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以第7天或第14天病毒载量最高;对外排毒由高到低依次为鼻拭子、血液、肛门拭子,排毒时间持续35 d。通过研究PRV的分布规律和对外排毒规律,对于揭示PR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6月开阳县高寨乡某养猪专业户饲养107头9头仔猪、45头种母猪、2头公猪、51头育肥猪猪中有2头仔猪发生了一种以打喷嚏,呼吸困难,发出鼾声,从鼻腔流出透明脓性分泌物,有时鼻腔流血及鼻腔缩短偏向一侧为特征的疾病。我们通过发病猪的年龄、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及实验室检验等手段,确诊为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并采取了综合的防治及扑杀措施,控制了病情的流行与传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农户在5月10日开阳县某公司种猪场引进双月龄仔猪40头,6月11日2头仔猪出现鼻孔流血,流鼻涕等症状。6月12日我们前往调查,发…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江苏省羊鼻腔传染性疾病的病原分布情况,于2020年冬季(11月份)采集江苏省地区多个地级市11家羊场的269份鼻腔拭子,采用PCR方法对多种病原体进行检测,分析7种呼吸道病原体在鼻腔分布的特征。结果表明:269份鼻腔拭子中,7种病原体检出率分别为溶血性曼氏杆菌(243份,90.3%),绵羊肺炎支原体(197份,73.2%),乳链球菌(138份,51.3%),多杀性巴氏杆菌(44份,16.3%),羊口疮病毒(44份,16.3%),肺炎克雷伯菌(22份,8.2%)和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6份,2.2%)。其中南通(海门)、南京和淮安等市与泰州和连云港等市相比鼻腔病原的阳性率更高,检出病原种类数量更多。另外,江苏地区羊鼻腔病原呈混合感染状态,混合感染率达到82.5%。对阳性病原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溶血性曼氏杆菌和绵羊肺炎支原体有超过50%的几率存在显著的共存关系(R=0.756,P<0.000 1)。本研究结果初步明确了江苏地区冬季羊的鼻腔病原分布情况,为进一步对羊呼吸道病原感染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作者从1977年1月至1981年3月间对某兔场中二幢兔舍爆发的皮肤性葡萄球菌病进行了研究。A 兔舍共养有120只加利福尼亚兔和葡萄红雌兔,B 兔舍养有180只新西兰兔和 Termo-nde 白兔的杂交雌兔。病变部位、鼻腔拭子以及兔舍表面和兔舍内设备拭子的细菌学检查结果 A 舍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混合结晶紫型 C 群噬菌体型3A/3C/55/71/菌株(C.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奶牛免疫布鲁氏菌A19疫苗(以下简称A19疫苗)后的抗体变化规律及向外排菌的风险,使用A19疫苗免疫30头3月龄奶牛,在首免和加强免疫后3个月内,通过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抗体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血液以及口鼻、阴道拭子的布鲁氏菌核酸检测。结果显示:首免后6 d,奶牛抗体开始出现阳转,60 d后绝大部分奶牛抗体转阴,而加强免疫后3 d,又出现抗体阳转;仅在首免后2 d内的阴道拭子和首免后6 d内的血液中检测到布鲁氏菌核酸,而在口鼻拭子中以及其他时间点的血液和阴道拭子中均未检测到布鲁氏菌核酸。结果表明,A19疫苗免疫奶牛抗体阳转快,排菌期短,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枯草芽胞杆菌对哺乳仔猪鼻腔中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的影响,选用1株来源于猪鼻腔的枯草芽胞杆菌NS15对哺乳期仔猪进行喷鼻试验,于喷鼻后第7天采集鼻腔拭子,随后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分析鼻腔拭子样本菌群结构并进行功能预测。结果显示:猪鼻腔的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喷鼻后不影响优势菌门的组成,但是各菌门的丰度发生变化,如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的丰度增加,其中厚壁菌门中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放线菌门中的罗氏菌属(Rothia)等有益菌属丰度增加;而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等有害菌门的丰度下降,包括变形菌门中的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和鲍特菌属(Bordetella)以及拟杆菌门中的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等有害菌属丰度下降。进一步Tax4Fun功能预测结果显示,喷鼻枯草芽胞杆菌NS15后,猪鼻腔中能量、氨基酸和脂类等代谢通路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牦牛屠宰过程中大肠杆菌污染状况、菌株所携带的毒力基因及其耐药情况。2018年11月份以随机采样方式从成都市某屠宰场采集样品150份,其中牦牛胴体拭子30份,鼻腔拭子60份,土壤拭子31份,皮毛拭子29份,应用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对大肠杆菌进行初步分离和鉴定,PCR法扩增分离菌株携带的主要毒力因子基因est、elt、stx、eaeA、ipaH、aggR、ehxA、hlyA、astA等,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细菌的耐药性。结果表明:从150份牦牛屠宰样品中共分离到20株大肠杆菌,分离率为13.33%(20/150)。不同样品中大肠杆菌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牦牛胴体拭子(16.67%,5/30)、鼻腔拭子(15.00%,9/60)、土壤拭子(12.90%,4/31)和皮毛拭子(6.90%,2/29)。从20株大肠杆菌中均检出astA基因,15株菌株检出eaeA基因,9株菌株检出aggR基因,5株菌株检出ipaH基因,3株菌株检出stx2基因,分别从1株菌株检出stx1、ehxA和hlyA基因。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50%,其次为氯霉素(45%)、链霉素(5%)、四环素(5%)。说明在牦牛屠宰过程中会污染致病性大肠杆菌,对食品安全带来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5.
年龄、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对犊牛上呼吸道细菌群的影响,在三组犊牛中用连续取样进行了调查。每组8头黑白花公牛犊,分别置于三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各组均在出生后12周接种活的弱毒疫苗,以预防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每隔14天用拭子收集鼻腔和气管中菌群做细菌学检查。犊牛出生后头一天,上呼吸道就进入了各种各样的细菌。尽管他们在一年的不同时期,但三组犊牛出生后1天,其鼻和气管内都有相似的细菌量(P>0.05)。对不同犊牛和不同时间的采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动物耳静脉、颈静脉、前腔静脉、翅静脉和心脏等部位血液样品采集方法的概述,以及对喉(或鼻腔)、泄殖腔拭子与粪便、乳汁、脓汁、病料等检测样品采集技巧的描述,对畜禽常见检测样品的基本采样技能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IBRV对犊牛的感染模型,将试验组第1组~3组犊牛通过鼻腔内喷雾接种4mL/头,病毒含量分别为107.0 TCID50/mL、106.0 TCID50/mL和105.0 TCID50/mL的IBRV/JZ06-8,阴性对照组同样方法接种MDBK细胞冻融物;攻毒后第0天~第14天,每天测定直肠温度,进行临床观察,采集鼻拭子进行病毒分离鉴定。结果显示,鼻内喷雾接种对犊牛可产生有效感染,106.0 TCID50/mL的感染剂量即可致犊牛产生典型的IBR临床症状,并可分离到IBRV。试验成功实现IBRV/JZ06-8对犊牛的感染,该模型可用于IBRV研究和IBR疫苗评价。  相似文献   

18.
陈大庆  李林翔 《野生动物》2013,34(5):281-284
2010年11月底至12月,苏州动物园3头华南虎相继发病,初期表现为精神沉郁、活动减少,食欲下降乃至废绝,发病后的3~5 d有清亮白色流涎,流灰白色浆液性或脓性鼻涕,5~8 d流泪,从鼻腔中掉出白色块状物,且伴有鼻腔出血;采集病虎鼻涕及鼻腔掉出白色块状物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兽医研究所检验。经实验室核酸提取、RT-PCR/PCR和PCR产物分析,结果表明,此次3头虎发病是由于感染猫疱疹病毒Ⅰ型(FHV-1)所致,根据临床症状和检验结果诊断为猫病毒性鼻气管炎病。经过抗病毒抗感染、解热镇痛和补充维生素治疗,3头虎恢复正常。由于此病毒感染动物发病后临床症状与杯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猫鼻结膜炎、细小病毒感染引起的泛白细胞减少症以及衣原体感染引起的猫肺炎相似,因此很难从临床症状上得以区分,所以分子生物学检测手段在此病毒的确诊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做好该病的预防和及时治疗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1998年入冬前,包头市某奶牛场产11头犊牛,出生后几天全部出现体温升高,腹泻排血便等症状,经综合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现将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症状 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出生后3~5天发病,体温升高至40℃以上,精神沉郁,呼吸急促,畏寒战栗,鼻腔中有浆液性和脓性粘液,口腔粘  相似文献   

20.
<正> 发病情况 2004年12月份,唐县养殖户王某共养育肥猪50头,体重均在70千克以上,有10来头猪发病,户主以流感治疗,效果不太理想,停药后复发,遂请笔者治疗。临床症状病猪体温升至40.5℃~42℃,精神沉郁,鼻腔流出浆性分泌物,视黏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