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方寒地引种抗寒苜蓿品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1992年两年对10个抗寒苜蓿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鉴选出公农一号、草原一号、草原二号、甘农一号、图牧二号6个苜蓿良种。这些品种适应黑龙江垦区的生态条件,抗寒、抗病性强、长势好、产草量高、品质优良,可以在垦区三江平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公农1号苜蓿在“三北”地区的种植情况与性状比较,重点阐述了该品种的抗寒与高产性能,初步探讨了抗寒与高产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中国苜蓿繁育概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回顾了建国以来国内苜蓿的育种发展状况,进行了苜蓿的种质评价与筛选,地方品种的系统化,育成了抗寒新品种草原1号、草原2号,抗病品种中兰一号,耐盐品种中苜一号,耐牧根蘖品种公农3号、中图3号、中图4号,高产的公农1号等。提出了在我国苜蓿育种方法上,杂交育种与基本育种方法在当代育种中将继续存在,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将加快育种进程;指出了我国苜蓿育种存在的问题是育种体系不健全,育种手段方法落后,抗性育种缓慢,对引入品种缺少理论与实践的鉴定、评价,国内育成品种少,高层知识力量薄弱等。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建国以来国内苜蓿的育种发展状况,进行了苜蓿的种质评价与筛选,地方品种的系统化,育成了抗寒新品种草原1号、草原2号,抗病品种中兰一号,耐盐品种中苜一号,耐牧根蘖品种公农3号、中图3号、中图4号,高产的公农1号等.提出了在我国苜蓿育种方法上,杂交育种与基本育种方法在当代育种中将继续存在,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将加快育种进程;指出了我国苜蓿育种存在的问题是育种体系不健全,育种手段方法落后,抗性育种缓慢,对引入品种缺少理论与实践的鉴定、评价,国内育成品种少,高层知识力量薄弱等.  相似文献   

5.
科尔沁沙地播种时期对不同紫花苜蓿品种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科尔沁沙地苜蓿根颈抗寒保护物质对播种时期的生理响应。选择3个紫花苜蓿品种(骑士T、公农1号、擎天柱),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草业核心区,于2017年7月1日开始,每隔5 d播种一期,播种至8月15日。2017年10月11日、11月11日取样测定紫花苜蓿根颈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淀粉含量,翌年春季调查越冬率,对苜蓿根颈中的抗寒保护物质含量变化及其与越冬率的相关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时期的推迟,苜蓿根颈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游离氨基酸均呈递减趋势,苜蓿越冬率与11月11日取样测定苜蓿根颈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苜蓿越冬率与10月11日取样测定苜蓿根颈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公农1号苜蓿品种在11月11日测定的根颈的可溶性糖含量及淀粉含量显著高于骑士T和擎天柱,且与越冬率变化一致。研究认为,播种时期是影响科尔沁沙地苜蓿越冬的重要因素之一,苜蓿根颈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是抗寒保护物质。为确保安全越冬科尔沁沙地种植苜蓿最佳的播种时期为7月1日-7月16日,适宜该地区种植的品种为公农1号。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科尔沁沙地苜蓿根颈抗寒保护物质对播种时期的生理响应。选择3个紫花苜蓿品种(骑士T、公农1号、擎天柱),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草业核心区,于2017年7月1日开始,每隔5 d播种一期,播种至8月15日。2017年10月11日、11月11日取样测定紫花苜蓿根颈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淀粉含量,翌年春季调查越冬率,对苜蓿根颈中的抗寒保护物质含量变化及其与越冬率的相关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时期的推迟,苜蓿根颈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游离氨基酸均呈递减趋势,苜蓿越冬率与11月11日取样测定苜蓿根颈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苜蓿越冬率与10月11日取样测定苜蓿根颈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公农1号苜蓿品种在11月11日测定的根颈的可溶性糖含量及淀粉含量显著高于骑士T和擎天柱,且与越冬率变化一致。研究认为,播种时期是影响科尔沁沙地苜蓿越冬的重要因素之一,苜蓿根颈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是抗寒保护物质。为确保安全越冬科尔沁沙地种植苜蓿最佳的播种时期为7月1日-7月16日,适宜该地区种植的品种为公农1号。  相似文献   

7.
九个苜蓿品种生产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用紫花苜蓿及杂种苜蓿与国产关中苜蓿,新疆大叶苜蓿及公农2号苜蓿及公农2号苜蓿品种进行了生产性能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低平地带,正常年份牧草产量各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在多雨年份,7,8月形成湿热气候,造成所试品种减产,而公农2号苜蓿对湿热气候的耐力远胜过其他品种。国产3个品种春季返青都较引入品种早,生长速度以引入的Europe最快,国产的3个品种,在长日照下的头茬草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8.
 苜蓿的持久性和草产量是体现生物量的指标,也是引种的重要指标。为筛选出适宜在河西走廊广泛种植的持久性好、草产量高的紫花苜蓿品种,在大田条件下通过对35个紫花苜蓿品种第10年的草产量、株高、生长速率、间隙及分枝数等因素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持久性较强的品种有:润布勒、渭南、公农1 号和甘农2 号等;2)草产量较高的品种有:新疆大叶、公农1号、BearNo.1、润布勒、YL 3和公农2号等;3)综合持久性和草产量等因素筛选出比较适宜在河西走廊种植的优良苜蓿品种为:公农1号、新疆大叶、公农2号、润布勒和渭南等。  相似文献   

9.
低温对几个苜蓿品种幼苗膜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6个苜蓿品种,即肇东苜、公农一号苜蓿、爱开夏苜蓿、淮阴苜蓿、和田苜蓿、准格尔苜蓿的子叶期幼苗的电导率进行了测定,并配以Logistic曲线(Y=K/1+ae^-bx)求出拐点温度。结果表明:(1)以公农一号苜蓿膜透性最小,淮阴苜蓿膜透性最大,其它4种居中,方差检测表明,品种间差异显著。(2)随着处理时间延长,拐点温度则升高,T1h≈-2.96℃。  相似文献   

10.
九个苜蓿品种叶绿素荧光参数与叶水势日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田间旱作条件下,对9个苜蓿品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片水势及其日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的初始荧光(Fo)、可变荧光(Fv)、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光合性能指数(PI)波动趋势呈单峰曲线,均在中午出现峰值,方差分析得出Fm、Fv、Fv/Fm、Fv/Fo以及PSⅡ活性中心数(RC/ABS)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基于叶绿素荧光参数参试品种聚为两大类,第一类包括准格尔苜蓿、草原2号、敖汉苜蓿、中苜1号和龙牧801,叶绿素荧光特性较优,第二类包括肇东苜蓿、甘农3号、公农1号和龙牧803,叶绿素荧光特性较差;9个苜蓿品种水势日变化较大,其中准格尔苜蓿和敖汉苜蓿叶片水势较高且较为稳定,而公农1号和肇东苜蓿叶水势较低。准格尔苜蓿、草原2号、敖汉苜蓿、中苜1号和龙牧801对环境耐受性较好,肇东苜蓿、甘农3号、公农1号和龙牧803对环境耐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1.
以国内外10个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时间、不同品种根部可溶性糖含量动态变化,研究其对抗寒能力的影响。并结合越冬率分析10个苜蓿品种抗寒能力的强弱:草原二号和龙牧803为高抗寒品种;敖汉苜蓿、肇东苜蓿、准格尔苜蓿、金皇后和润布勒苜蓿为中等抗寒品种;德宝和爱菲尼特为低抗寒品种;而Euver苜蓿抗寒能力最差,为极低抗寒品种。  相似文献   

12.
试验探寻适合吉林西部地区的苜蓿种植技术方案。试验于2013年至2016年对15个不同苜蓿品种进行评价,筛选得到公农5号;并于2017年至2020年进行施肥配比和密度调控试验,对产量进行评价。施肥配比试验采用“3414”方案设计,密度调控试验设置3个区组,每个区组包括2个试验因素,即播种行距和播种量。播种行距分别为15、30、45 cm以及撒播;播种量为:7.5、12.5、17.5和22.5 kg/hm2。结果显示,公农5号在种植第2年、第3年、第4年连续获得高产,3年平均干草产量达21 849.27 kg/hm2,产量高且稳定。建植初期公农5号对氮肥需求量较大,随着年限的增加需求量减少,对磷肥和钾肥的需求量随年份增加;综合4年产量,处理7(N2P3K2)表现最佳。公农5号种植前3年在行距15 cm和播种量12.5 kg/hm2条件下获得高产。研究表明,选择公农5号苜蓿品种,行距15 cm,播种量12.5 kg/hm2,施氮肥100 k...  相似文献   

13.
科尔沁沙地不同苜蓿品种越冬期根颈耐寒生理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科尔沁沙地种植的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模拟越冬季不同水分条件对不同秋眠级苜蓿根颈的影响,通过对根颈形态指标及生理指标的研究探讨不同苜蓿品种根颈的耐脱水规律。结果表明:模拟越冬季不同水分显著影响各品种根颈越冬保护性糖的积累及根颈的生理活性,尤其是蔗糖、棉子糖及水苏糖类寡糖的积累。抗寒级数较大的 WL298、WL168 根颈耐脱水较强,骑士T、公农一号根颈耐脱水性中等,而抗寒级数较小的巨能4015根颈耐脱水性较弱,WL363由于积累越冬保护性糖的含量高、再生恢复性较强表现出较强的越冬能力,根颈耐脱水性中等。越冬水分维持在田间持水量90%时,WL298、WL168、骑士T、公农一号的越冬保护性糖及返青后生产性能均强于巨能4015。越冬水分维持在田间持水量40%及以下各品种根颈收缩程度显著增加,WL298、WL168、WL363返青性能较好而骑士T、巨能4015则返青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西部苜蓿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研究和比较11个苜蓿品种(Medicago sativa)生育期、越冬率、抗旱性、抗病虫性、生长速度、茎叶比以及生产性能等7个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龙牧801、龙牧803、公农1号、龙牧806和肇东苜蓿优于其他品种,可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在海河平原区对国审的14个紫花苜蓿品种分别在雨养和灌溉(春季浇一次返青水)条件下连续4年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中苜1号、保定苜蓿和中苜2号产量最高,标杆较低,雨养和灌溉处理下表现基本一致。(2)雨养处理下不同品种的质量等级间差异较小,灌溉处理下不同品种的质量等级间差异较大。(3)不同品种刈割时株高总体上表现为:雨养处理,赛特、德宝最高,公农3号最低;灌溉处理,德宝、三得利、中苜1号、维多利亚最高,龙牧806、公农3号最低。叶茎比在雨养和灌溉两个处理下均表现为公农3号最高,德宝最低。冬前株高与秋眠级有关,灌溉对其没有显著影响。(4)在海河平原区,除特殊年份外,返青期灌溉均不能显著增加苜蓿产草量,在当地针对适宜的苜蓿品种可以采用纯雨养的栽培管理方式。综合考虑产量、品质等农艺性状,中苜1号和保定苜蓿适合在海河平原区推广,并且可以采用纯雨养的栽培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
对无菌苗根部接种法的接种条件进行了筛选,应用FO-3菌株、接种2ml菌液的方法对62个苜蓿品种(含北美苜蓿协会抗根腐病评价的标准对照品种)进行根腐病的抗病性评价,并初步筛选我国的抗根腐病评价标准对照品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根腐病的抗病性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Moapa 69、VERNEMA、Southern Special和WAPH-1的抗病性相对较强,北疆、图牧1号和公农1号的抗病性相对较差.聚类分析表明,62个苜蓿品种大致分为三类:4个品种为抗病品种,31个品种为中抗品种,27个品种为感病品种;3个标准对照品种均分在上述三类中,对其他59个苜蓿品种进行我国抗根腐病评价标准品种的筛选,初步筛选出VERNEMA、公农2号和北林203为抗病品种、中抗品种和感病品种的标准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33个中国紫花苜蓿国家审定品种的秋眠性、再生性、持久性和产量。结果表明:33个品种中除新疆大叶属于秋眠类型品种,其余品种均为半秋眠类型;供试品种中新疆大叶、甘农3号、晋南苜蓿、中苜1号、关中苜蓿、龙牧801和公农2号属于快速生长类型,内蒙准格尔、河西、草原1号和中兰1号属于慢速生长类型,其余各品种均为中速生长类型;中国紫花苜蓿国家审定品种中高产类型较少,仅占15.2%,中低产类型占大多数;各品种的持久性差异不大,均属于持久性强的类型。建议今后要在我国中南地区增加半秋眠、秋眠类型苜蓿品种的培育,在北方地区加强再生性的选择,培育持久性强的高产紫花苜蓿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和加速甘肃省酒泉地区牧草商品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对引自国内外的9个优质紫花苜蓿品种(甘农3号、阿尔岗金、金皇后、WL343、阿迪娜、公农1号、中苜1号、新农3号、苜蓿王)在酒泉金塔县进行了适应性比较,研究其耐寒性、丰产性和营养品质。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间的越冬率和青干草产量间差异较大。通过综合分析,阿迪娜、金皇后、公农1号、WL343、甘农3号的适应性、丰产性和营养品质均优于其他品种,稳定性较好,适宜在酒泉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35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内蒙古赤峰地区的生产性能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内蒙古赤峰地区对引进国内外的35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进行田间试验,比较了生长第2年的越冬率及不同茬次的株高、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叶茎比等各项农艺性状指标的差异,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综合评价不同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在种植第2年,综合评价最优的参试品种是龙牧806,其次是飞马、肇东、龙牧801、公农1号等,这些苜蓿品种均为适宜在赤峰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良品种,而肇东苜蓿、龙牧系列、公农1号与敖汉苜蓿越冬率相对较高,生产性能在综合评价中表现良好,其全面的特点更适合在赤峰市气候偏冷的北部旗县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适合科尔沁沙地种植抗寒性强的苜蓿品种,本试验探究了沙地生境下不同苜蓿品种在低温锻炼期的形态特征,并分析其与苜蓿半致死温度的关系。研究表明:低温锻炼期“肇东”和“公农1号”苜蓿休眠较早;“肇东”、“东苜1号”和“草原3号”对低温较敏感;随季节性降温苜蓿秋眠芽数增加,根颈增粗,根重增加,根长增长,根冠比增大。根颈活力法拟合Logistic方程所得半致死温度表明,8个苜蓿品种抗寒性排序为“东苜1号” > “草原3号” > “农菁1号” > “公农1号” > “龙牧801” > “肇东” > “农菁8号” > “草原2号”;相关性分析表明苜蓿半致死温度与苜蓿根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而与其他生长指标无显著相关关系。“东苜1号”、“草原3号”等抗寒性较强的苜蓿品种适合在科尔沁沙地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