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北京市特色街区南锣鼓巷为评价对象,研究特色街区旅游发展现状及效果.结果表明:特色街区 旅游发展现状及效果的概念模型可从旅游吸引物、旅游活动、情感体验与评价等三个维度进行构建; 特色街区旅游吸引物主要包括街区建筑氛围、街区休闲、周边环境三个方面;游客在特色街区的旅游 活动以观光休闲、文化体验和街区购物为主,重点关注街区的传统风貌和特色旅游吸引物;游客对特 色街区的整体评价表现为积极,但活动类型单一、文化体验度不够、商业痕迹明显是特色街区旅游发 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特色街区的优化升级,需要从丰富旅游活动、发展文化主题业态、控制商业化 程度等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
以安徽省宏村为例,依托Flickr、Tripadvisor和携程旅行网获取的游客生成内容(TGC)为数据基础,利用文本分析和空间分析的方法,对国际游客的综合感知及其空间趋向进行分析,并与国内游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国际游客对宏村的自然类旅游吸引物认知关注度较高,人文类旅游吸引物认知关注度次之,较国内游客而言,国际游客与...  相似文献   

3.
为破解历史文化名村发展困境,激发名村活力,以福州市林浦村为例,基于耦合理论视角,实证研究历史文化名村乡土文化赓续与旅游发展的空间耦合模式。研究认为,林浦村可通过主动参与旅游规划编制,大力引进外部资源保护古村风貌,营造优质的文化环境,由外向内引导文化空间开发;通过在居民日常生产生活中重现文化要素,加强乡土文化教育,增强居民的文化自觉,让浓厚的文化氛围成为旅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由内向外重聚文化空间内核,实现乡土文化赓续和旅游发展的有机耦合,推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旅游解说系统是旅游目的地诸要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沟通游客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重要桥梁及影响游客旅游体验质量和衡量景区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以九华山风景区为例,调查研究游客对景区导游解说、解说牌、印刷品和游客服务中心四个方面感知程度,提出通过提高景区导游人员综合服务能力、完善景区标识系统管理、突出解说媒介的景区特色、重视景区游客接待中心规划、开设智能解说系统,强化景区网站建设等举措以提高游客对景区旅游解说系统满意度,对九华山风景区建立良好旅游解说系统及对我国景区旅游解说系统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旅游体验是游客对旅游区的环境和过程的感官和思维活动而经历的感受,贯穿在整个旅行的过程。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可以增强景区的吸引力。以大唐不夜城景区为例,通过网络文本挖掘分析景区游客体验,据此提供旅游体验提升建议。研究发现,游客对景区体验总体满意,对人文景观和娱乐活动两方面体验性最好,对购物、住宿、餐饮感知较弱,在景区环境方面,游客体验较为“拥挤”。景区应深耕历史文化特色,打造持久吸引力,提升景区旅游服务,提高景区接待能力,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  相似文献   

6.
乡土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文化基石,承载着一个地区的历史积淀。当前,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加剧了乡土文化资源的流失,乡土风貌日益消逝,乡土风味逐渐变味。但在近几年的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以乡土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民艺体验地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并颇受广大游客青睐。在湖北钟祥,以"觅乡愁,归本真"为目标建设的莫愁村向世人展现出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以"湖北民俗民艺第一村"莫愁村为例,探讨莫愁村在乡村旅游开发中乡土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等问题,并针对乡土文化资源开发不彻底、不纯粹、缺少特色、形式单一等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基于网络照片收集,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旅游者摄影照片进行研究,探索旅游者对古镇旅游景观与旅游资源呈现出的感知与体验,以及旅游者之间的景观偏好共性。结果表明:古镇旅游主要以建筑与设施、历史遗迹及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为主,以寺登四方街为核心,集聚效应明显,旅游热点已渐趋成熟,旅游者对建筑、街巷空间、桥梁和生活场景类景观表现出明显的景观偏好共性。  相似文献   

8.
以网络游记文本为原始资料,采用内容分析法,运用扎根理论,借助ROST CM6软件,从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总体形象3个维度分析长沙的旅游形象感知。结果表明,游客对长沙的旅游吸引物的认知比较高,历史文化底蕴的认知不足;在情感形象方面以积极为主,但消极情感占了近1/4;总体上,游客对长沙的总体形象感知比较好。  相似文献   

9.
为了巩固浙江省“万村景区化”建设成果,摆脱乡村旅游中“千村一面”的发展困境,充分挖掘村落旅游吸引物本土特色,采用内容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对OTA网站和抖音视频的用户评论内容进行分析,研究OTA下杭州市指南村旅游吸引物的传播过程。结果表明,OTA网站中的旅游吸引物传播可以分为游客评价产生、群体情感共鸣、内部价值重构三个过程。OTA为游客提供了表达情感价值的虚拟空间,其中点赞转发、情感交流是旅游吸引物传播的核心环节,依据研究可为新媒体语境下乡村旅游吸引物的有效传播和精准营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广西桂林市为例,从游客感知的基础上对桂林市旅游形象进行研究。在大量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信度效度、聚类分析等分析方法,对桂林市游客的形象感知以及感知质量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秀美山水"和"休闲天堂"是游客对桂林市旅游形象的基本感知。不同感知类型游客的人口社会属性不同,对桂林市的感知形象也不尽相同,因此,对桂林旅游形象的感知质量也存在差异,对旅游目的地的体验满意度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1.
胡巍  赵玲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299-15301
研究针对体验经济背景下旅游产业的变化,从游客情感需求增强并越来越重视旅游过程的体验感觉出发,挖掘一种兼顾旅游资源识别、目标市场细分、体验项目设计、人员培训等流程的新型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强调在开发设计和具体实施中,明确开发方向,构建独特主题,营造体验氛围,向游客全面、深度地展现乡村的魅力,使乡村旅游的文化、休闲、地方特色更突出,并以情感性、互动性、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的情感需求,从而给游客留下独特的感受和美好的回忆,延长游客滞留时间,提高游客的忠诚度,进而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建设和谐新农村。  相似文献   

12.
在体验经济转向和旅游消费升级背景下,乡村旅游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创新乡村旅游体验方式、拓增体验维度、优化体验流程、提升体验效果成为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立足乡村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以游客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多感官维度为视角,结合典型案例,重构乡村旅游资源的多感官体验价值体系,构建乡村旅游体验的多感官路径模型。结果表明,乡村旅游体验的多感官路径为依托乡村的自然风光、建筑风格和乡土人文等视觉资源,自然音律和人文音律构成的听觉资源,清新空气和乡村气息的嗅觉资源,绿色食品和多样饮食的味觉资源,自然、农事和工艺体验等触觉资源,遵循市场的乡村休闲、乡村研学、深度体验和健康养生等诉求,开发旅游六要素多感官体验产品支撑体系和载体,鼓励利益相关者的体验价值共创行为,推动乡村旅游体验情境创新设计,满足旅游市场多元化、品质化和深度化消费体验需求。因此,提出乡村旅游多感官体验的游览、娱乐、餐饮、住宿、购物和交通等产品开发,以及管理者、开发者和体验者三方利益相关者体验价值共创等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3.
旅游品牌性别气质分析有助于旅游目的地打造鲜明的品牌形象,提高旅游者的品牌认同和旅游体验感。基于对丽江的景观意象、文化意象、地方意象和情感意象分析,以代表性旅游资源为测量对象,根据开发设计的测量量表对丽江的主要旅游资源进行测度与分析,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丽江旅游品牌性别气质营销的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越来越火热,旅游市场不断壮大。但乡村旅游区在发展与管理的过程中依然缺乏对游客的深入理解,缺少对旅游市场的细致分析。本文以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区为案例,分析乡村旅游区游客的旅游动机,主要包括领略田园风光、缓解压力、远离城市喧嚣、体验当地文化等,基于游客的主要出游动机从旅游环境、旅游产品、旅游服务三个方面提出可行性的乡村旅游发展建议,以期对乡村旅游区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永春县云峰村作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探讨其文化与旅游融合背景下乡村旅游产品创意提升的策略,为推动乡村旅游由高速增长向优质旅游转变,解决当前乡村旅游创意产品供给不足提供思路。【方法/过程】基于文化创意视角,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游客对云峰村乡村旅游的综合评价及对云峰村乡村旅游创意产品的消费意愿。【结果/结论】云峰村现有的乡村旅游产品缺乏创意,游客对乡村旅游创意体验活动、创意乡村景观以及创意地方美食等具有较高的消费意愿,最后提出从产品定位、开发原则、创意产品设计、完善创意开发环境等方面提升云峰村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创意。  相似文献   

16.
李向农  延军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230-7231,7234
以西安市上王村、白鹿塬及大峪口的乡村旅游者为例,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分析了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者在评价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时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在对乡村旅游服务质量进行评价时,农家特色、活动体验、自然环境、设备设施和人员素质是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不同家庭收入组的旅游者在活动体验、自然环境和人员素质3个乡村旅游服务质量评价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旅游动机的旅游者对乡村旅游服务人员素质的重视程度差异不明显,但在其他4个评价因子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该研究的结论能够帮助乡村旅游经营者更好地进行市场和产品决策,提升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盛晓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607-1609,1636
为进一步提升苏州乡村旅游品牌、提高乡村旅游市场竞争力,通过对苏州乡村旅游游客进行问卷调查,从人口统计学特征、旅游行为特征方面分析了苏州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并就苏州乡村旅游地的景区管理、交通条件、住宿条件、卫生条件、物价、基础设施、导游服务、饮食特色、休闲活动9个方面进行了服务项目重要性及游客满意度调查,并在对调研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营销对策。强调应准确定位乡村旅游市场,以苏州本地客源市场为主体,以城市中产和上层市场为重点;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构建主体文化村,创新传统节庆活动;以整合营销理念进行市场推广,整合广告、公关等营销渠道,加强乡村旅游网络营销。  相似文献   

18.
陕西关中地区乡村体验旅游开发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笔者从乡村体验旅游角度,分析了陕西关中地区乡村体验旅游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关中地区乡村体验旅游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作为5A级景区的宁波奉化滕头村,是新农村建设成果转化为旅游景区的典型案例,对乡村振兴中的村落化景区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以宁波滕头村为例,运用ROST Content Mining6软件,使用网络文本分析和ASEB栅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游客旅游体验,并提出旅游体验提升策略。结果表明:游客对设施服务与旅游活动两方面体验性最差,其次村落风貌方面体验性较差,游客在景区环境方面体验性最好。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改进建议,即今后滕头村要在凝练特色与发展优势、改善管理与设施服务、创新体验活动项目与文化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