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金丝猴(golden monkey)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具有较高的科研、保护及观赏价值。在我国分布有4种金丝猴,即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 brelichi)、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和缅甸金丝猴(Rhinopithecus strykeri)。寄生虫是危害金丝猴健康的重要病原之一。迄今,已报道在金丝猴体内、外发现的寄生虫种类达40余种。论文综述了我国金丝猴寄生虫和寄生虫病的研究概况,以期为金丝猴的保护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的采血训练,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配合兽医对川金丝猴健康状况的检查,增加金丝猴与人的信任感,改善及减少金丝猴的刻板行为,提高动物福利。经过不断的行为训练,川金丝猴能完成采血。从训练对象及目标、训练准备、训练方法等方面介绍了川金丝猴的采血训练过程。  相似文献   

3.
川金丝猴在南京地区人工饲养与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川金丝猴在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饲养的笼舍条件、饲养方式、饲料和管理方法等饲养管理情况,并结合川金丝猴的饲养效果,研究在南京地区人工饲养条件下,提高川金丝猴存活率和繁殖率的饲养管理要点,并提出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濒危物种金丝猴位列世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U,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川金丝猴是金丝猴家族成员之一,圈养川金丝猴有助于其种群延续,维持物种多样性。本文从环境设置、食物配置、种群繁殖及疾病预防与控制4个角度简述了圈养川金丝猴的饲养管理要点,旨在为川金丝猴人工饲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与野生川金丝猴相比,笼养金丝猴活动范围有限,食物结构单一以及人类活动等的影响,造成笼养川金丝猴经常发生各种消化道疾病。由于西医治疗方法会对动物产生较大应激及副作用,且口服药物的适口性较差,导致治疗效果受到较大影响。因此通过选择食物疗法对兰州市动物园川金丝猴消化不良的治疗,以期为金丝猴早期消化不良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天津动物园1只雌性金丝猴与1只雄性金丝猴于2009年4月26日繁殖1只雄性幼仔。由于当时雄性金丝猴干扰使得雌性金丝猴将幼仔放弃不顾,最终无奈取出幼仔进行全人工育幼,在185日龄时幼仔因患胃溃疡几近穿孔抢救无效而死亡。现对整个育幼过程及失败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杭州动物园川金丝猴消化道疾病的防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随着原始森林的砍伐、生存环境的影响及过度捕猎等因素导致川金丝猴物种数量的显著减少。通过建立人工条件下的金丝猴圈养种群,进而适时开展圈养个体放归野外准备工作,最终建立移地保护与就地保护的良性互动,对金丝猴保护有着积极作用和十分重要的意义。杭州动物园于1969年引进和展出野生川金丝猴后,通过川金丝猴在该园的圈养、繁殖,经40多年的饲养和疾病治疗,已对圈养川金丝猴中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有了一定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简讯十四则     
《野生动物》2004,25(3):8-9
我国黔金丝猴人工繁殖 首次取得成功 国家林业局从1991年开始实施“黔金丝猴的人工驯养及繁殖技术研究”工程,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科研人员终于成功驯养出了第一只人工繁殖的黔金丝猴“黔黔”。半年前“黔黔”又产下了  相似文献   

9.
川金丝猴     
张斌 《野生动物》2004,25(2):36-36
金丝猴为世界珍稀猴类,属猴科疣猴亚科仰鼻猴属,包括4个亚种,中国特产3种,它们分别是川金丝猴、滇金丝猴和黔金丝猴,其中最美最为常见的就要属川金丝猴了。  相似文献   

10.
李明杰 《野生动物》2012,33(6):350-353
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野外川金丝猴分布于四川、甘肃、陕西及湖北,群栖于高山密林中,过着典型的树栖群聚游荡生活,以采食各种植物的枝、叶、果实为生,其性聪慧机敏、胆小怕惊。长期以来,金丝猴在移地保护人工圈养过程中,其生活质量和存活率均不理想。本文结合近十多年来人们在金丝猴的生理生态、生活习性、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方面的认识和研究,以及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多年来金丝猴的饲养管理经验与教训,对金丝猴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方面作一深入探讨和综述。  相似文献   

11.
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近年来,由于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加强,在野外金丝猴栖息地巡山保护过程中,时常可以发现金丝猴发病个体,特别是年龄不足1周岁的离群野生金丝猴幼仔屡见不鲜。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金丝猴幼仔行为发育还不健全,  相似文献   

12.
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ce)是中国特有的珍贵动物,食性复杂,胆小怯懦。现将金丝猴在北方寒冷地区的哈尔滨,冬季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金丝猴(Rhino pithecus spp.) 属灵长目(Primates)猴科(Cercopithecidae),是我国与大熊猫媲美齐名的另一种珍稀动物。它有三个种:川金丝猴、黔金丝猴和滇金丝猴,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川、黔、滇三省。研究金丝猴在西南的历史分布及其变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川金丝猴属灵长目猴科疣猴亚科仰鼻猴属,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中(CITES)附录Ⅰ物种。目前,我国在野外的川金丝猴总数有2万只左右,主要分布于四川、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和湖北神农架等地的高山森林中~([1])。目前,大连森林动物园饲养川金丝猴28只,在川金丝猴的饲养环境、饲料、繁殖及人工育幼方面积累了先进的经验,为川金丝猴在动物园的饲养繁殖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丁向东 《野生动物》2002,23(6):13-14
老赵通知我,研究所同意我随他们一起去考察金丝猴,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我们的第一站是位于秦岭深山中的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眼望去,山势嵯峨;林莽绵延,阵阵清气,沁人心肺,就在这52000多公顷的范围内,栖息着近2000只川金丝猴。 金丝猴的最大特点一是仰鼻,二是长尾。我国的金丝猴有三个不同的种,它们是滇金丝猴、黔金丝猴和川金丝猴,其中又以川金丝猴最为典型。因为它们虽为同一个种属,但滇金丝猴的头顶和背部的长毛为黑色,因其常年生活在高山积雪地带,或其幼猴通体皆白,所以又称白猴或雪猴;黔金丝猴的毛色则以灰福色为主,在其两肩之间有一块白斑,所以又称灰金丝猴或白肩仰鼻猴;而独有川金丝猴披一身金黄色的长毛,非常亮丽,最为名符其实,也最受  相似文献   

16.
黔金丝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金丝猴,又名灰金丝猴,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这种珍稀猴类只产于贵州省北部的梵净山区。黔金丝猴自从本世纪初定名以后,除1965年彭鸿绶等对其习性及栖息环境曾作简略的报导外(中国动物学会3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几乎没有任何资料公开发表。1967年9月贵州省江口县门孝区德旺公社的一名社员,从当地山林中捕获一只成年雌性黔金丝猴,于1968年初送到北京动物园,在北京郊区的饲养场内共计生活约三年的时间,但并不曾展出,确信这是黔金丝猴的首次饲养记  相似文献   

17.
我国动物园人工饲养四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已有30余年历史,但人工驯养种群除病死外,妊娠流产和死胎是影响金丝猴增殖的重要原因。因此,利用现有条件对笼养四川金丝猴进行妊娠监测,探讨早期确定金丝猴妊娠的简便方法,以减少其流产,为提高金丝猴繁育存活率寻找途径,是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缺乳症多发于猪,但在野生动物中报道甚少。我园两只东北虎及两只金丝猴产仔后均无乳或泌乳不足,1988年3月~7月,东北虎、金丝猴口服玉仁丰乳丸后,泌乳正常。1 发病情况我国东北虎“黑妞”连续3年产仔后均因产后无乳,导致其幼仔产出几天后便夭折。东北虎“菲菲”连续3年产后泌乳不足,导致所生幼仔不能全部存活,幸存者也表现营养不良。金丝猴A及金丝猴B连续两年产后均泌乳不足,导致其幼仔发育不良,抵抗力差,半年内幼仔先后死亡。2 临床症状东北虎、金丝猴产后乳腺充乳不足,乳房隆起不明显,小而松软,藏匿于皮毛中。…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饲喂树叶对笼养金丝猴的影响,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对人工饲养的川金丝猴进行多年饲养繁殖实践。结果表明,在笼养金丝猴的饲料配方中,不喂食树叶,也可以保证金丝猴正常生长,且个体发育良好,繁殖正常。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分析幼年、成年、老年川金丝猴肠道菌群结构以及随年龄变化的趋势。将提取的幼年、成年、老年川金丝猴粪样总DNA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对结果进行UPGMA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生物多样性比较。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肠道菌群中真细菌、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 spp.)、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 spp.)的数量。结果显示:无论是UPGMA聚类分析,还是主成分分析以及生物多样性比较均表明,不同年龄段川金丝猴肠道菌群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指纹图谱中成年与幼年川金丝猴的优势条带较多,老年川金丝猴的优势条带则较少。各年龄段川金丝猴肠道菌群中真细菌的数量都为同一数量级(1011);幼年川金丝猴肠道菌群中Enterobacteriaceae的数量显著少于成年和老年川金丝猴(P0.05);成年川金丝猴肠道菌群中Lactobacillus spp.的数量极显著多于幼年和老年川金丝猴(P0.01);老年川金丝猴肠道菌群中Bifidobacterium spp.的数量极显著少于成年和幼年(P0.01)。由此得出,川金丝猴肠道菌群随年龄增长,多样性呈幼年到成年增加、成年到老年降低的趋势,老年时期优势菌群显著减少;此外,川金丝猴肠道各菌群的数量在不同年龄段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