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菌除了使粮食质变外,其代谢产物有可能对人畜产生癌变作用。因此,大多数国家对粮食受害的研究,不但着重於昆虫危害,而且还着重於真菌代谢物引起的致突变作用。1980年,我们对广西肝癌高发区——扶绥县储粮进行的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当地储粮中的主要污染菌是曲霉属的真菌,其次是青霉菌和镰刀菌。为了解这些霉菌的代谢产物对人的体细胞有否突变作用,以便探讨食用霉变食物在肝癌发病因素中的地位和可能作用。我们首批抽取  相似文献   

2.
我们过去的工作表明,玉米极易引起黄曲霉菌(A.flavus)污染而产生黄曲霉毒素(A.flatoxin)。黄曲霉毒素是一强烈的致癌物质。污染黄曲霉毒素的玉米能诱发实验动物的肝癌。人类肝癌的高发与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AFT,下同)污染有密切联系。因此,玉米的防霉是急待解决和值得研究的课题。我区地处亚热带,气候条件极利于各种霉菌的生长和繁殖,玉米霉变的主要环节在于田间收获期和收获后的处理期以及储存保管期,为进一步探讨玉米霉变环节及其规律,为制定防霉措施提供依据。我们与天等县防疫站、县农业局配合,对玉米进行综合防霉试验,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粮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致癌物质,主要存在于霉变的花生、大米等食物及食用油制品中,分析测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对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选取3株乳酸菌分别为保加利亚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活化菌株并培养至第2代,接种到培养基中,待菌生长到8,10,12,14,16,18,20,22,24 h,对菌种进行制片和革兰氏染色,对比3株乳酸菌的形态变化。3株乳酸菌的所有涂片都呈现蓝紫色,证明3株乳酸菌均为革兰氏阳性菌。3株乳酸菌在培养16~18 h时,为对数期末期,革兰氏染色试验菌体呈现典型形态。在对菌体染色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好菌龄和脱色时间。  相似文献   

5.
一株木聚糖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其酶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解圈法和摇瓶发酵法进行初筛和复筛,从土壤中筛选出1株产木聚糖酶且酶活力较高的菌株TA8,并初步研究了其粗酶液的酶学特性。结果表明,TA8粗酶液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pH值为7.0,反应时间为80min。  相似文献   

6.
夏季是多雨季节,空气湿度较大,各种霉菌易大量繁殖,如果食物存放的时间久了就会发霉变质。下面介绍几种食物防霉保鲜的方法。(1)大米在1000kg大米中放1kg海带,可使大米保持干燥不霉变,不生虫。因为干海带吸湿能力强,又具有抑制病菌和杀虫作用。夏天家中储存大米过多,时间稍长极易生虫变质,如果在容器底下放些干石灰,  相似文献   

7.
提取人肝癌SMMC-7721细胞和小鼠NSO细胞总RNA,对热休克蛋白10基因(Hspl0)进行RT-PCR扩增、TA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从上述2种细胞中获得的cDNA分别由312,313 bp组成,与报道的人HSPE1 mRNA(NM002157)、鼠肌肉Hspel mRNA(NM-008303)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  相似文献   

8.
研究发现,由于霉菌污染食物引起的急性中毒可能导致食用者在较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甚至死亡;经常食用被霉菌污染的食物可以使食用者发生肝癌。另外,多种胃肠道疾病和肿瘤的发生也与  相似文献   

9.
实验以3株贵州市采集的松乳菇菌种和西南大学储存的一株松乳菇菌种为材料,利用PDA培养基培养活化的母种,马丁氏培养基筛选最优碳源、氮源以及pH,通过观察菌丝密度、菌丝颜色形态、菌丝过滤干燥称重等方法确定最优条件,对比各组别中松乳菇菌丝生长状况确定最优菌种。将菌丝置于不同栽培种配方中培养,确定最佳的栽培种配方。试验表明:Ld1为最优菌种,能够产生大量菌丝,PDA培养基能较好的培养、保存菌种。最优条件为葡萄糖作碳源,KNO3作氮源,pH 6,且以松木屑、麦麸、棉籽壳按照一定的配比做栽培种能使松乳菇菌丝生长发育得最好。  相似文献   

10.
幼穗无性系变异在小麦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培  桑建利 《作物学报》1992,18(5):391-396
冬小麦(综抗矮6号×泰山1号)F_1代花培H_1代纯系经幼穗离体培养建立的13—7管无性系获得一株R_0代种子,后代变异类型多、频率高,其R_2、R_3代株高、抽穗期都呈一个正态分布、连续性变异,调查的几个性状在R_3代稳定率已达84.85—100%。已从稳定品系中选择出一批不同株高和高蛋白材料,其中4个品系比对照冀麦6号增产17.2—35.8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狂犬病固定毒株适应Vero细胞生产株3aG—V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包括毒株的形态、抗原结构、培养条件、致病性、免疫原性、纯毒试验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是否形成尼氏小体检查。结果表明狂犬病病毒3aG—V株具有抗原性好,培养产毒量高,保持有aG固定株弱毒性、传代稳定、无变异,可作为替代地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aG毒株,用于Vero细胞培养病毒生产出毒液毒力高,灭活后效力高,安全性好的纯化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的生产用疫苗株。  相似文献   

12.
烟叶霉变给烟草行业带来着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关于霉变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也越来越重要。通过综述霉变形成的原因、霉变程度鉴定研究、霉变烟叶化学成分检测技术方法和霉变防治技术研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有机营养活化发酵液处理重茬土壤对苹果幼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索减轻苹果幼树连作障碍的有效措施,增加耕地利用率,提高果园产量,于2009—2011年在牟平、招远(2处)、栖霞、蒙阴5处重茬果园定植苹果幼苗,结合苹果重茬综合防治技术体系进行管理。结果表明:活化发酵液处理重茬土壤地树体生长势明显增强,中枝数量、短枝数量、枝粗、株高、地径、新梢长、叶绿素含量平均分别增加105.45%、35.75%、35.92%、17.65%、23.66%、24.96%、9.16%。证明有机营养活化发酵液处理重茬土壤对苹果幼树克服连作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霉菌毒素对粮食食品的污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每年平均有2%的粮食由于霉变而不能食用,有的粮油食品虽外表看不出有霉变,但已受霉菌毒素污染,食用可引起人畜中毒,有些毒素还可能致癌。据调查,粮油食品染毒是比较普遍的,它严重威胁人畜健康,必须引起人们足够重视。在北美和欧洲饲料中霉菌毒素造成畜牧业损失每年达100亿美元之巨。亚洲因受毒苗毒素影响,在1980~1990年间,造成输往欧共体花生减少50%,椰干减少759人在亚洲,黄曲霉毒素是引起肝癌、使乙型肝炎增毒的元凶。中国和印度政府报告了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酸(DON)引起急性中毒事件,及包括黄…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活化水对小麦生长及根系活力的影响,以小偃22号为供试品种,采用室内水培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地下水经去电子、磁化、先去电子后磁化、先磁化后去电子等活化处理后对小麦种子发芽率、株高、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地上与地下部干物质量、根系活力、根系构型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条件下,同一灌溉量水平(180 mm),活化水灌溉的小麦拔节期-灌浆期株高与干物质量的增量显著高于地下水灌溉;且活化水灌溉的小麦籽粒产量较地下水灌溉处理提高了1.0%~17.8%。室内研究发现,与地下水处理相比,活化水培养可提高小麦种子发芽率(4.0%~64.3%)和叶片叶绿素含量(8.9%~17.3%),同时地上部干物质量、根干物质量和根系活力分别显著提高了59.6%~102.4%,35.9%~90.9%,75.8%~194.2%,各根系构型指标(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总根尖数等)也相应提高。总之,室内水培与大田试验均表明各类活化水能够促进小麦生长,提高根系活力,改善根系构型,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促进植株干物质量的累积,进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6.
论粮食霉变中的生物化学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周建新 《粮食储藏》2004,33(1):9-12
对粮食霉变的实质、过程和表征进行了介绍,并重点讲解了粮食霉变中脂类、糖类和蛋白质的生物化学变化。  相似文献   

17.
桂花主干直径长到3厘米左右时,易在基部萌发新株。这些小苗弃之可惜,如用来作繁殖之用,倒是极好的途径。去年2月,我将苗圃内100余株大桂花树萌发的小苗,采用距地环状剥皮法,培养出728株高50——80厘米的小桂花树。具体做法是: 早春2月,选择大树围贴近地面的健壮枝条,在距地面约3——4厘米处(以操作方便为宜)进行环状剥皮,然后将伤口用土壅上,压实,浇透水,再撒上草籽,保温保湿。此后每隔半月淋水一次,约40——50天,新根即可长出。这时可浇一次清淡的绿肥液。为了使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粮食真菌区系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调查了湖北省玉米、小麦、大米,面粉、芝麻、油菜籽六种粮食、油料样品243份,检出真菌70400株,隶属23个属、105个种(群、系)。分析了六种粮食、油料入库初期和入库四个月后外部、内部真菌区系及其演替规律和不同地理状况对真菌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保管引起粮食、油料品质下降或霉变的真菌主要是杂色曲霉、白曲霉、灰绿曲霉、黄曲霉、米曲霉、桔青霉,顶青霉、烟曲霉和产黄青霉。论证了用真菌菌量预测粮食霉变的可信性与可行性,提出了粮食储藏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水稻根际分离的两株固氮菌:肺炎克雷从伯氏菌(Klebsilla Pneumoniae)K—12,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E—25以及从国外引进的水稻根际固氮螺菌(Azospirill-um lipoferum FS),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 NG13)菌株,分别接种于有水稻幼苗生长的无碳、无氮培养基中,于28℃暗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以上各菌均能正常生长,并与水稻幼苗有联合固氮作用.其固氮活性分别如下:Azospirillum lipoferum FS菌株为10.5毫微克分子C_2H_4/株/小时,Klebsiella oxytoca NG13菌株为3.9毫微克分子,C_2H_4/株/小时,Klebsiella pneumoniae K—12菌株为4.9毫微克分子C_2H_4/株/小时,Enterobacter SP E—25菌株为2.9毫微克分子C_2H_4/株/小时.固氮菌与水稻联合共生于半固体培养基中时,菌在水稻胚乳周围生长旺盛、繁殖快、并形成菌环.用对DNA专一的荧光染料DAPI染色观察,以及扫描电镜观察均表明:这四种固氮菌均聚集并附着在水稻根表,大部分在根毛区.水稻根横切面的扫描电镜观察,以及对接种的水稻根内生菌的重新分离实验表明,部分固氮菌能够进入水稻根组织的皮层薄壁细胞内生长并繁殖.  相似文献   

20.
花叶海棠通常则多采用叶插繁殖,叶片自扦插约需100天左右,每一个叶片一般仅可得苗1—6株,因而繁殖数不高。 1983年我们采用叶片离体组织培养。取植株上一年生左右的叶片,剪下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用75%酒精进行灭菌,再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水冲洗5—6次,然后将叶片切成长0.5—1厘米的方形小块,放在培养瓶中进行培养。基本培养基为改良MS1附加BA(6-苄基嘌呤)1AA(吲哚乙酸)。培养基的PH在灭菌前用1NN20H调至6,把培养基分装在三角瓶中,在15磅/平方时压下灭菌20分钟,培养温度为24—26℃,每天照光10—12小时,光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