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异育银鲫具有较强的生活适应能力,疾病较少,在滨州市三年推广养殖过程中,曾发生过水霉病、粘孢子虫病和嗜子宫线虫病,笔者通过实践总结出一套防治方法,现简介好下: 一、水霉病: (一)病原及症状:水霉病又名白毛病,是一种真菌性皮肤病。病原体为霉菌的一类,包括水霉科、芽枝菌科和肤霉科中的一些种类。它们大都寄生于动、植物的尸体或其残屑上,但  相似文献   

2.
尼罗罗非鱼腐皮病致病菌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肇赣  徐伯亥 《水产学报》1985,9(3):217-221
尼罗罗非鱼的细菌性腐皮病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感染率可达80%以上。本文对尼罗罗非鱼腐皮病的致病细菌的分离及毒力试验结果作了报道,并对这种细菌的形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等性状作了较详细的描述,确定其病原为Ⅰ型嗜水产气单孢菌嗜水亚种(Aeromonas hydrophila subsp.hydrophila biotype I.)  相似文献   

3.
鳖白底板病、腐皮病并发症病原菌及药物治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中华鳖(Trionyxsinensis)的白底板、腐皮病是两种较严重的传染病,两者并发症的感染率可达80%~90%,死亡率100%。陈晓凤等[1995]研究认为白底板病的病原是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迟缓爱德华氏菌(E.tarda)和变形杆菌(P.vulgaris)。而谢军[1996]认为该病的病原可能是病毒。腐皮病的病原也众说不一,孙佩芳等[1998]多次从患腐皮病的中华鳖血液和肝脏中分离到温和气单胞菌,而其他人也从患腐皮病鳖体内分离到气单胞菌、假单胞菌和无色杆菌等菌种,其中认为气单胞菌为主要致病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  相似文献   

4.
美国青蛙腐皮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致病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患腐皮病美国青蛙的体表以及心,肝,肺,肾中分离出27株细菌,通过形态观察和革兰氏染色等试验将其分为两种类型,再挑出具代表性的三株菌进行人工感染实验和生理生化鉴定,确定美国青蛙腐皮病的病原菌主要为嗜水气单胞菌,其次为布兰汉氏菌。该病的发生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保持良好的水质和避免蛙体受伤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中华鳖腐皮病病原菌及防治药物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崔青曼  张跃红 《水利渔业》1998,(5):13-14,35
从具有典型腐皮病症状的中华鳖体中分离到P-1,P-2两株细菌,人工感染,经菌株形态特征和培养特性及生理生化反应的鉴定,证实均为中华鳖腐皮病的病原菌,且为嗜水气单有民菌。同时进行了该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筛选了15种最佳防治药物。  相似文献   

6.
<正>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又叫山羊支原体病,是由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肺和胸膜发生浆液性或纤维素性炎症,死亡率60%以上。病  相似文献   

7.
打印病又称腐皮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皮肤病,病鱼肛门附近两侧,初期皮肤发炎,出现红斑,有时似脓包状,摸之有浮肿的感觉;随着病情的发展,鳞片脱落,肌肉腐烂,直至烂穿,露出骨骼和内脏。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周缘充血发红,状似打了一个红色印记。  相似文献   

8.
螨病,这个病很常见,各种动物都会发生。比如猪的癞皮病,实际上也是螨引起的,还如鸡的腿上有一层白色的东西,石灰一样,也是螨引起的。螨是各种动物包括人都会感染,是最常见的一种皮肤病。牛羊的螨病主要有两种引起的,一个疥螨,一个是痒螨引起的。共同的特点就是痒,脱毛,局部皮肤会有损伤,例如皮肤会增厚,出现一些白色的痂皮,有些会在耳道里面形成中耳炎。  相似文献   

9.
从海南养殖卵形鲳致病嗜麦芽假单胞菌细胞壁中提取脂多糖 ,分别用一次腹腔注射免疫法、加强腹腔注射免疫法和口服法对健康卵形鲳进行免疫接种 ,结果表明 ,以这 3种方法接种脂多糖 2~ 12周 ,实验鱼类对嗜麦芽假单胞菌的血清凝集抗体效价及其对嗜麦芽假单胞菌病的抵抗力均有显著提高。此外 ,卵形鲳在接种嗜麦芽假单胞菌脂多糖后 ,其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也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健康养殖     
牛蛙红腿病及其预防措施牛蛙红腿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乙酸钙不动杆菌的不产酸菌等感染而引起的一种牛蛙细菌性疾病。病蛙的死亡率甚高,从蝌蚪至亲蛙都会患此病,野生青蛙和美国蛙也患此病。[病原体]牛蛙红腿病的病原体是嗜水气单胞菌。乙酸钙不动杆菌的不产酸菌株也是...  相似文献   

11.
中华鳖腐皮病血液病理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对患有腐皮病的中华鳖的血液病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病鳖的嗜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外形上均有较大变形,甚至破碎,淋巴细胞个体增大;从生理指标值上来看,病鳖的红细胞数目减少,白细胞数目尤其是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数目明显增加,红细胞脆性增加,沉降率增加。  相似文献   

12.
<正>奶牛皮肤真菌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临床上以被皮呈圆形脱毛、形成痂皮等病变为特征,且该病传染快、蔓延广。1临床症状发病奶牛的皮肤病多发生在头部,特别是眼的周围、颈部等部位,不久就遍及全身。病初成片脱毛区域如小硬币大小,有时保留一些残毛,随着病情的发展,皮肤出现界限明显的秃毛圆斑,一部分皮肤隆起变厚形似灰  相似文献   

13.
周永灿  张本等 《水产学报》2002,26(2):143-148
从海南养殖卵形鲳Shen致病嗜麦芽假单胞菌细胞壁中提取脂多糖,分别用一次腹腔注射免疫法、加强腹腔注射免疫法和口服法对健康卵形鲳Shen进行免疫接种,结果表明,以这3种方法接种脂多糖2~12周,实验鱼类对嗜麦芽假单胞菌的血清凝集抗体效价及其对嗜麦芽假单胞菌病的抵抗力均有显著提高,此外、卵形鲳Shen在接种嗜麦芽假单胞菌脂多糖后,其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也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鳖腐皮病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鳖腐皮病泛指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鳖感染病原引发急性的白斑病、白点病和慢性的腐甲病、疖疮病进而发展为严重的烂甲病和穿孔病等皮肤病。鳖腐皮病是目前最常见也是普遍比较头疼的疾病,急性的白斑病或白斑病、白点病并发时若治疗不及时,死亡率高;慢性的烂甲病、疖疮病常年发生,表现为慢性死亡,治疗不彻底,积累死亡多,即使不死的,也影响生长与产品质量、价位。  相似文献   

15.
罗非鱼溃烂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松  郭斌 《内陆水产》1996,(12):24-24
罗非鱼溃烂病的防治罗非鱼溃烂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的嗜水亚种引起的,该菌广泛存在于正常鱼的肠道中和池塘水体中,属于条件性致病菌。1996年2月中旬,四川广安县一罗非鱼越冬池中的尼罗罗非鱼种发生鳞片松动、脱落、体表充血、溃烂,少数溃烂呈孔穴状;同年4月初,...  相似文献   

16.
山羊焦虫病,是以高热、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原虫病。该病有一定的季节性。对山羊焦虫病诊断与治疗措施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各种病害的发生也越来越普遍,细菌性疾病已成为鱼类最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该类疾病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败血症、烂鳃病、白皮病和肠炎等,主要的病原菌有嗜水气单胞菌、柱状嗜纤维菌、副溶血弧菌和荧光假单胞菌等[1-8],防治方法主要是药物防治,抗病育种和免疫防治亦有报导。近年来笔者开展了对鱼类细菌性疾病免疫学诊断和治疗的研究,对数种鱼类致病菌进行了鉴定,为相关药物产品的研制和临床试  相似文献   

18.
陈宝岩 《畜禽业》2007,(10):100-101
<正>山羊焦虫病,又叫血孢子虫病,主要由巴贝斯焦虫和泰勒焦虫寄生于山羊红细胞及网状内皮细胞内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常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给养羊业造成极大损失。现将一起羊场爆发山羊焦虫病的诊治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马中庆  何文英  申开梅 《畜禽业》2007,(9):49-49,39
<正>2006年8月中旬(当时正值晚夏和秋初),我县北耽车乡实会、赤壁等村的山羊相继发生了一种以运动神经虚弱、步伐僵硬、后躯摇摆以至两后肢完全麻痹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经综合分析诊断为山羊脑脊髓丝虫病又称摇摆病、趔腰病,是山羊及绵羊的共患病。现将诊断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控制温室甲鱼腐皮、穿孔病的发生,减少危害程度,我们在近年来对该病防控技术和无公害药物开展研究,研制开发出的纯中药制剂一“鳖病宁”对甲鱼腐皮、穿孔等皮肤病显示出了良好的防控效果,现将相关试验情况作一简要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