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8 毫秒
1.
硅肥对玉米和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硅肥对玉米和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肥明显提高叶色值,延缓叶片衰老进程;硅肥可提高两种作物对强光与弱光的利用能力,并且提高叶片光能利用效率、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但施用硅肥后却降低了其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两种作物产量对硅肥响应存在明显差异,施用硅肥增加了玉米穗粗、粒深、穗行数、行粒数,抑制了批粒的形成,但施用硅肥降低了大豆单株生物量、有效分枝数、经济系数,增加了子拉虫食率;施用硅肥后显著增加了玉米产量,增产幅度达16.5%~25.7%,大豆则略微减产,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氮磷钾硅肥合理配施对稻瘟病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氮磷钾硅4因素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研究硅肥抗稻瘟病的效果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氮磷钾肥的基础上增施硅肥,与水稻抗稻瘟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田间试验以基肥和返青肥两种施肥方式,施生物硅肥量为0kg/hm2、150kg/hm2、300kg/hm2、450kg/hm2、600kg/hm2、750kg/hm2六个水平,研究了白浆型水稻土不同生物硅肥施用量对水稻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生物硅肥施用量(450kg/hm2)对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有显著的影响,可使叶绿素的含量提高9.56%,从而延缓了水稻功能叶片的光合功能期;水稻叶片的保护酶(CAT、POD)在施用生物硅肥后可维持较高的活性或受到抑制程度较低,使所受膜脂过氧化程度(MDA的含量)相对较低,生物硅肥施用量为450kg/hm2时水稻叶片的CAT、POD活性达最大值,MDA的含量达到最低值,这说明施用生物硅肥促进了膜脂脱氧化作用,延缓功能叶片的衰老;施用生物硅肥后提高了植株干物质的合成与积累,促进了可溶性糖向淀粉的转移和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协调了源、库关系。在本试验中,生物硅肥施用量为450kg/hm2效果最好,施肥效果各处理表现为:Si3>Si4>Si5>Si2>Si1>Si0,各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两种施肥方式基肥的要比返青肥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水稻是典型的喜硅植物,施用硅肥后对其生长发育非常有利。我站的试验示范证明,水稻施用多元硅肥有增产作用,增产率为3.9%以上,出米率高出不施的5个百分点,并减少水稻发病率,活秆成熟率也高。本文通过分析总结硅对水稻的生理作用及硅营养失衡时水稻所表现出的症状,阐述水稻施用硅肥的必要性和高效的施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硅肥对水稻高产的作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硅肥为水稻生产所需元素 ,日本特别强调硅对水稻的重要性 ,每年施用硅肥 10 0万t左右。我国江浙等省近年来水稻施硅逐年增加 ,贵州省在施硅方面正在起步 ,为了探讨硅肥对水稻根系、抗病虫能力以及对改善水稻生长状态 ,提高光合生产率方面作用 ,特开展田间试验研究。1   材料与方法试验设在遵义县南白镇中山组 ,海拔 90 5m ,供试土壤为渗育型亚类紫砂泥田 ,土壤肥力中偏上等 ,农化性状有机质 56 .0 7g/kg ,速效磷 31.0mg/kg ,速效钾 89.3mg/kg ,有效硅 14 5.7mg/kg ,pH5.9。前作油菜 ,水稻品种菲优多系 1号、旱育秧、秧…  相似文献   

6.
水稻旱育浅植施硅试验初报徐先骥(贵州省贵定县农技站)水稻旱育秧由于秧苗吸硅较少,易感稻瘟病,为探索旱秧施硅防病增产效果,我站1994年进行了水稻旱育浅植硅肥施用试验。1材料与方法1.1试验设计设三个处理:①亩施硅肥50kg;②亩施硅肥100kg;③不...  相似文献   

7.
施用硅钾肥对冬小麦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就不同水分条件下硅钾肥对冬小麦抗旱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充分供水还是干旱条件下,施用硅钾肥均能增强小麦的根系活力;提高叶绿素含量,延长绿叶功能期;增加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减少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和细肥膜透性,从而增强小麦抗旱性。  相似文献   

8.
《作物育种信息》2006,(3):15-15
本试验采用2个干旱敏感性不同的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施用硅肥对高粱(S.bicolor)耐旱性的影响。施用硅肥对干旱胁迫条件下的干重减少有所改善,但是它对潮湿条件下的干物质产量没有影响。在干旱条件下,施用了硅肥的高粱具有较低的茎根比,这说明与未施硅肥的植株相比,施用硅肥促进了根部生长,并使光合速率和气孔传导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白天测定的蒸腾速率的结果表明施用了硅肥的高粱能从干旱土壤中吸取大量水分,并保持较高的气孔传导率。在2个品种的试验中得到相似的硅肥施用效应,而与品种的敏感无关。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硅肥可能有助于通过提高水分吸取能力来改善高粱的耐干旱性。  相似文献   

9.
硅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及抗倒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硅肥对宁化河龙贡米产量、品质和抗倒伏性状的影响,以期为宁化河龙贡米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以‘玉针香’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不同硅肥处理[森夫硅肥(S1)、蔡德龙ETDA硅肥(S2)、不施硅肥(S0,对照)],调查不同硅肥处理对‘玉针香’产量形成、品质及茎秆形态和力学特征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S1处理森夫硅肥和S2处理蔡德龙ETDA硅肥比对照不施硅肥‘玉针香’产量高,分别提高2.82%和4.83%,有效穗数较对照增加11.57%和13.74%;整精米率较对照增加7.48%和13.07%;植株形态特征(株高、茎粗、茎壁厚度、叶片长度和宽度)没有明显影响,植株抗推力增加了18.31%和3.82%。施用硅肥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产量、改善品质、提高抗倒伏能力,但不同硅肥类型对水稻的促进效应存在差异,S1处理对水稻的综合影响最大,可为河龙贡米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港粳308为试验材料,选用3种不同的硅肥,研究了其对港粳308形态特性、抗倒伏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硅肥中,先益农能显著提高水稻的分蘖数、叶面积和第1、2、3节节粗,明显增加了水稻功能叶片的叶宽,并显著缩短了水稻的节长,极显著提高了水稻抗倒伏能力。硅肥的施用,增加了水稻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先益农的增产效果最佳,达19.7%。  相似文献   

11.
不同时期施用硅肥对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苏省3个农场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拔节前施用硅肥能促进分蘖的发生和生长;提高孕穗期高效和有效叶面积的比例及粒/叶和粒重/叶;促进抽穗开花后群体物质生产和积累;提高茎系质量,增强抗倒能力;提高抗病能力;具有稳定的增穗和较好的增粒增重及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次性施肥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一次性施肥对水稻生长的作用效果,进而明确水稻一次性施肥是否能达到传统分次施肥的增产效果及其机制。本研究以传统分次施肥为对照,研究了一次性施用常规速效肥、硝化抑制剂DCD型稳定肥、硝化抑制剂DMPP型稳定肥以及树脂包膜控释肥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要素、分蘖动态、灌浆期光合速率以及主要生长节点植株氮、磷、钾含量的影响。试验表明,分别一次性施用各种类缓/控释肥均可以满足水稻各生长期对氮、磷、钾的吸收,促进水稻分蘖、增加水稻有效穗数及穗粒数,增强水稻光合速率和碳氮代谢水平,提高或保持了水稻正常产量。一次性施用缓控释肥较传统分次施肥对水稻具有稳产或增产的作用是因为其能在整个生育期内满足水稻的养分供应,在不降低千粒重及结实率的基础上提高或是保持水稻的有效穗数及穗粒数。  相似文献   

13.
不同用量硅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施用不同量级的硅肥,结果表明:施硅肥后,增强了水稻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植株挺拔、叶片上举,促进了水稻早发,水稻群体结构合理,有利于籽粒充实,结实率和千粒重高,稻谷成熟度整齐达到多穗高产。如东当地适宜的硅肥用量为10 kg/667 m2左右。  相似文献   

14.
硅肥用量对水稻茎秆抗折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不同硅肥施用量对水稻茎秆抗折力的影响,为水稻生产中合理施用硅肥,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提供重要参考。本研究选用了3个抗倒伏能力有一定差异的品种(组合)为材料,分析了3个水平硅肥施用量对水稻灌浆期的3个基部节间抗折力和整株抗推力的影响。施用硅肥的处理比未施用硅肥的对照处理的茎秆节间抗折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D2处理从总体上增加抗折力的幅度较大,不同的品种抗折力的提高有所不同,其中‘绿优1号’、‘汕优63’在Si 60 kg/hm2处理下茎秆抗折力最大,‘中优838’在Si 30 kg/hm2处理下抗折力最大;而整株抗推力的表现与节间抗折力有一定差异,从分析结果看,在Si 30 kg/hm2处理下整株抗推力最大,折合成单茎抗推力也较大,且在3个品种上表现基本一致。一般的中籼水稻品种在生产中可适量施用硅肥来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一般施纯Si 30 kg/hm2,施硅量不宜过大,可根据不同的品种作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5.
豫南稻区水稻缓/控释肥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了探讨水稻缓/控释肥在豫南稻区的应用效果,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施用水稻缓/控释肥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等量水稻缓/控释肥比施普通复合肥增加了水稻分蘖数,提高了水稻群体质量;增加了水稻在生育中后期,尤其是水稻灌浆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提高了水稻有效穗、穗实粒数。施用水稻缓/控释肥水稻产量达到9233.3~9725.0 kg/hm2,比施等量普通复合肥增产5.5%~11.1%,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施用水稻缓/控释肥比施等量普通复合肥氮素利用率、氮素农学效率分别高18.9%~22.9%、2.9%~5.9%。在豫南稻区施用水稻缓/控释肥能增加水稻产量、提高水稻氮素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水稻早衰在一些生产条件较差,栽培管理粗放,不注重土壤的培肥和长期忽视基肥f特别是有机肥)施用的地区多有发生,主要表现为后期(乳熟阶段)叶片功能不同程度地提早衰落枯黄,绿叶面积减少,光合能力和光合效率降低,导致植株体内营养物质的制造、运输、积累受阻而减产。研究表明,水稻早衰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后期由于从叶到根的输导距离拉长,而引起根部缺氧,吸收功能下降;后期水浆管理失当,穗粒期长时间深水灌溉,壮籽期断水过早,导致根系活力丧失;土壤条件差,有机肥施用量少,后期供肥不足;  相似文献   

17.
不同时期施用硅肥对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拔节期前施用多效硅肥可以明显增加单位面积上群体的总颖花量和结实粒数,扩大“总库容”;显著提高花后干物质的生产积累能力;提高粒/叶和粒重/叶,协调库源关系; 缩短基部一、二节间长度,增加基部茎粗,改善茎系结构,提高抗倒伏能力;减轻稻瘟病等病害的发病率,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施用缓控释肥是缓解我国水稻生产中施氮量高、氮肥利用率低的有效措施。本文总结了缓控释肥施用量和施用方式等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及机理。适量减氮施用缓控释肥可保证水稻产量并有效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改善稻米食味品质。改进施肥方式,如采用侧深施肥或配施速效氮肥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未来应加强缓控释肥影响稻米品质形成的内在机理、缓控释肥稻田释放规律与水稻根系生长关系及缓控释肥两者混施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影响等问题的研究,达到进一步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19.
施用硅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三系杂交水稻"西农优1号"为材料,采用田间控制试验的方法,于2006年在西南大学实验农场研究了硅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50kg硅肥/hm~2施用水平内,随着硅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的产量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但经硅肥处理的小区产量均高于不施硅肥的对照ck,平均比ck增产6.51%。其中硅肥为90kg/hm~2的产量最高,为561.02kg/667m~2,比ck增产11.27%。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为了探索不同种类及不同用量硅肥对皖南山区稻田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及高效硅肥积累水稻品种的筛选。根据土壤缺硅特性(有效硅含量为5.68±0.84 mg/kg),设计了不同硅肥种类及用量的盆栽试验和不同水稻品种硅敏感性的大田试验。盆栽结果表明,不同硅肥种类及用量均可以显著增加水稻产量,其中150 kg/hm~2水溶性硅肥和钢渣硅肥处理比对照的水稻产量增产效果最为明显,分别多出64.53%和23.49%,随着硅肥的用量增加并没有显著增加各硅肥处理水稻的产量;大田试验结果也表明,钢渣硅肥施用对6个水稻品种的产量均有显著增加,其中‘苏秀867’对硅肥最为敏感,施硅肥处理产量比不施硅肥的处理产量增加40.77%,为硅素高效吸收积累水稻品种。故对皖南山区稻田来说,适量的硅肥利用以及高吸收硅的水稻品种选择,可以有效地提高稻季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