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揭示影响向日葵菌核病发生的农业措施,本文对不同的播期、种植密度、施肥量与向日葵苗腐病、盘腐病发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农业管理措施建议.结果表明:不论品种抗病与否,适时晚播均可降低菌核病的危害,且向日葵种植密度越大,菌核病发病越重;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子囊盘数量和病情指数增大.磷钾肥用量增加,对病情指数影响不大.因此...  相似文献   

2.
向日葵主要病害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向日葵菌核病1.症状识别:又叫白腐病,俗称烂盘病。主要有根腐和盘腐两种症状。2.防治方法:①实行轮作,适当晚播。深翻,种植耐病品种;清除田间病残体,同时增施磷钾肥等农业防治措施,可有效预防和减轻菌核病的发生。②药剂预防:可进行种衣剂包衣、药剂拌种和土壤药剂处理三种方法。A.种衣剂包衣处理:2.5%适乐时种衣剂用量按药种重量比1:200进  相似文献   

3.
向日葵盘腐型菌核病发病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向日葵盘腐型菌核病的发病规律.[方法]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对病原菌侵染过程以及温湿度、孢子浓度和播期等因素与盘腐型菌核病发生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核盘菌子囊孢子主要是从花盘正在打开的花头侵入,然后菌丝穿透花托进入相连的籽粒,菌丝侵蚀籽粒后不断向海绵组织蔓延造成盘腐症状.温湿度对子囊孢子潜育期和侵染率都有影响,孢子侵染花盘的最适温度为20~25℃.当温度一定时,湿度越大,孢子的侵染率越高.随着接种孢子浓度增加,花盘的发病率呈线性增加.田间子囊孢子在向日葵整个花期(R-5.1-R-6)均能侵染花盘,侵染越早危害越重.随着田间孢子浓度的增加,盘腐的发病也不断加重.适当推迟播期可降低盘腐的发生.[结论]试验初步明确了向日葵盘腐型菌核病的发生规律,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向日葵菌核病苗期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向日葵苗期--现蕾期分期喷洒多菌灵,筛选防治向日葵苗期菌核病的最佳防治时期.试验表明在向日葵2~6叶期对根腐型、茎腐型菌核病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调节播期对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控效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民勤向日葵菌核病发生严重区进行了不同播期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生程度逐步降低,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播期为5月20日时向日葵菌核病发病率较低,为6%;产量最高,为3 727.3 kg/hm~2。说明调节播期可以减轻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生危害,5月20日左右为最适播期。  相似文献   

6.
将环境因子和子囊盘数量对向日葵菌核病(盘腐)的病情指数进行了相关性及回归分析,明确了各相关因子与向日葵盘腐的病情指数相关性的大小关系为:0~5cm土壤湿度大气平均相对湿度子囊盘数量土壤下1cm温度大气温度,并得到了各环境因子与向日葵盘腐的病情指数的回归方程;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到了环境因子与病情指数的逐步回归方程,为指导向日葵生产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通过品种、密度和施肥量对油菜菌核病发生危害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推迟播期可以减轻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生;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发病率逐渐减小,适当降低种植密度对菌核病的发生具有一定作用;施肥量对向日葵菌核病发生危害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向日葵烂盘型菌核病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日葵菌核病 (Sclerotiniasclerotiorum )根据发生形状分为立枯型和烂盘型 (花腐型 )两种 ,其中烂盘型菌核病发生时期为向日葵生育中后期 ,此时正处于本地区 7~ 8月份多雨季节 ,湿度很易达到适宜状态 ,加之向日葵谢花之后是最易感病阶段 ,因此一般年份烂盘型菌核病均发生 ,发生程度轻者 10 %~ 2 0 % ,重者达 80 %以上 ,这是限制向日葵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生产上由于对该病害的防治技术掌握得不太好 ,往往造成防治效果不佳 ,既浪费人力、物力 ,又使向日葵减产严重 ,成为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 ,2 0 0 2、2 0 0 3年黑龙江省农…  相似文献   

9.
LIEB54是分离自向日葵根部全寄生性植物向日葵列当植株的内生拮抗细菌。为利用其对向日葵菌核病进行有效的生物防治,根据菌株LIEB54的形态与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rDNA序列对其进行鉴定,观察LIEB54对核盘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同时评价其在室内盆栽及大田小区试验中对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效果。菌株LIEB54与Gen Bank数据库中序列相似性大于99%的菌株绝大多数归于肠杆菌科的沙雷氏菌属。以16SrDNA序列为基础构建系统发育树,LIEB54与各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同源性最高。鉴于其形态与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将菌株LIEB54鉴定为粘质沙雷氏菌。菌株LIEB54与核盘菌平板对峙时,抑菌带宽度达16mm,且致菌丝生长畸形,呈现不同程度膨大、分支增多及扭曲变形。菌株LIEB54发酵液室内盆栽防效达62.37%,对大田根腐型菌核病和盘腐型菌核病防效分别达40.29%和25.04%。菌株LIEB54在向日葵菌核病防治中显示出生防潜能。  相似文献   

10.
荀洋  依德萍  赵丽莉  徐芳芳  严一字  张春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283-12284,12286
[目的]研究不同种衣剂对桔梗的出苗率和苗素质的影响。[方法]以桔梗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12种不同种衣剂处理后,在土壤床上进行发芽试验,探讨不同种衣剂对桔梗的出苗率和苗素质的影响。[结果]不同种衣剂对桔梗的出苗率和幼苗素质均有不同的影响。其中,士林神拌种王表现最好,其次是噻虫嗪和丁戊福美双,多福表现最差,破太苏表现也较差。[结论]试验为筛选出适于在桔梗生产中应用的种衣剂和开发桔梗上专用的种衣剂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王小梅 《河南农业》2023,(33):60-62
为筛选适合伊川县小麦种子包衣剂品种,2021年麦播期选用不同种衣剂拌种处理对小麦病虫害防治效果进行对比试验。通过麦播期拌种,不同生长期调查小麦茎基腐病发生情况及产量,分析不同种衣剂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5%烯肟·苯·噻SC种衣剂效果最好,其次为30%嘧菌酯·咪鲜胺·噻SC。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土肥管理和微生物菌剂对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通过不同的土肥管理及在3个关键时期采用生防菌进行预防,在成熟期对向日葵菌核病的病情进行调查和收获期测产。结果表明,播种前土壤处理加苗期灌根预防向日葵菌核病的处理,不仅防治向日葵菌核病效果最好,试验田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改善,而且向日葵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油用向日葵临葵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葵4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以不育系1410A为母本、恢复系1431C为父本杂交培育而成的油用向日葵杂交种。其在山西省油用向日葵品种区域试验中,2 a平均产量为2 536.9 kg/hm~2,比对照(S31)增产2.88%;对黑斑病、黄萎病、褐斑病、黑茎病呈现中度抗病水平,耐盘腐型菌核病、根腐型菌核病,高抗向日葵列当。该品种具有高产、抗病、含油率高、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衣剂对棉花苗期蚜虫和病害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两种种衣剂对棉花苗期蚜虫和病害的防治效果及对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衣剂1号对棉蚜和苗期病害有较明显的防治效果,对提高出苗率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切花向日葵种子进行了播前晒种,结果表明播前晒种可以提早出苗,同时能有效提高出苗率和壮苗率;对切花向日葵进行了不同育苗方式试验,结果表明营养钵育苗可以提早出苗,同时能有效提高出苗率和壮苗率。  相似文献   

16.
药肥复合型棉花种衣剂防病增产效果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室内和室外小区,大区试验的方法,测定了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研制的药肥复合型棉花种衣剂防治棉苗病害及其对棉花生长,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种衣剂2号对防治棉花播后烂种和苗床期由立枯病,猝倒病引起的死苗具有特效。1995 ̄1996年大区对比试验显示,种衣剂防治立枯病,猝倒病死苗的效果为90.71 ̄96.43%,并能提高棉花的出苗率,促进棉苗生长,增强抗逆能力,种衣剂处理棉花每公顷平均成株数、蕾铃数均比  相似文献   

17.
向日葵菌核病,又叫白腐病,俗称烂盘病。近几年来,这种病害在向日葵主产区每年都有程度不同的发生,发病率一般在50%左右,严重时可达80%以上,对向日葵的产量和品质造成很大影响。一、发病症状向日葵菌核病在向日葵整个生育期间都能发生,病害症状有以下两种类型。1.立枯型。自幼苗开始到花盘形成前都能发生。幼苗期发病主要在茎基部,绕茎形成水浸状病斑,潮湿时长出白色  相似文献   

18.
<正> 向日葵菌核病,又叫白腐病,俗称烂盘病。近几年来,这种病害在向日葵主产区每年都有程度不同的发生,发病率一般在50%左右,严重时可达80%以上,对向日葵的产量和品质造成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7种杀菌剂处理棉花种子防治苗期立枯病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7种不同杀菌剂包衣处理棉花种子,研究杀菌剂对棉花苗期立枯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棉花出苗率和发芽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杀菌剂比单剂杀菌剂防治棉花苗期立枯病的效果好。11%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平均防效达到90.3%,极显著高于100 g/L嘧菌酯悬浮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400 g/L萎锈·福美双悬浮种衣剂、350 g/L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和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的防治效果较好,2年结果均在80%以上;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较低,2012—2013年2年平均防效为66.1%。发芽率和出苗率结果表明,供试杀菌剂对棉花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影响不显著;在一定条件下,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400 g/L萎锈·福美双悬浮种衣剂、350 g/L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和100 g/L嘧菌酯悬浮剂包衣处理棉花种子后能够极显著提高棉花种子的出苗率。  相似文献   

20.
以向日葵品种陇葵杂6号为试材,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包衣处理对陇葵杂6号向日葵生长发育及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浓度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包衣处理后,出苗率均高于对照白籽不包衣。其中以咯菌腈悬浮种衣剂8.33 mL定容至50.00 mL拌种1 kg处理的种子出苗率最高,达95.71%。从长势、生育期、不育株率、盘径、单盘粒重及对主要病害的防控效果和产量表现等综合分析,以咯菌腈悬浮种衣剂8.33 mL定容至50.00 mL拌种1 kg处理的效果最好,苗齐苗壮、根深叶茂,也有较强的田间抗病性;折合产量最高,为3 833.33 kg/hm2,较对照白籽不包衣增产18.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