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经历了起步、转变、强化和构建4个阶段后我国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环境政策体系,对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产生积极作用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西部生态环境日益脆弱、生物多样性受损、水土大量流失、环境污染严重的严峻现状,促使我国应采取建立生态破坏限期治理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改善资源管理体制、规范税收征管体系、拓宽环保资金来源渠道等措施进一步完善西部地区生态建设的环境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
陕西是全国能源资源大省,能源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在带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使本就脆弱的区域生态环境遭到了更加严重的破坏。建立能源资源开发水土保持补偿制度,对加快能源资源开发区尤其是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介绍了陕西省建立能源资源开发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的背景、过程、应用效果及修订完善等情况。  相似文献   

3.
对西部地区植被破坏、水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指出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关键在于搞好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4.
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是我国西部干旱区具有重要生态防护功能的绿洲,近年来,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双重作用下,绿洲生态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通过分析绿洲水环境变化特征、植被演化特征和土地生态变化,提出了额济纳绿洲生态恢复和重建对策,旨在提高绿洲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集水型生态农业与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大开发的基础是农业,其首要问题和最基本目标是解决农民脱贫。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生态环境脆弱,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必须将生态环境重建与当地农民脱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采取适应该地区特点的集水型生态农业,以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并重。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安全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地区(限指西北地区)由于其独特的气体条件和地理环境,生态环境极为脆弱。长期以来,因人口不断增长,对土地和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生态系统不断遭到破坏和恶化,使原来脆弱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加脆弱和恶劣,严重制约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文章强调只能强化水土保持,加快植被重建步伐,走开发与保护环境相结合的路子,才能预防新的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的发生以及遏制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因此,只有确保西部生态安全,才能以生态安全保护并促进西部开发,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环京津地区土地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分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通报》2015,(1):42-47
为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利用遥感解译获得的环京津地区73个县(市)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计算1996~2011年该区域的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并运用敏感性指数验证了所计算的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可信度。引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度及相对变化率指数模型,分别对环京津地区土地生态服务价值的时间、空间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空间分布上,环京津地区土地生态服务价值表现出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的特征;在时间变化上,环京津地区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变化规律略有不同,其中园地、水域的生态服务价值量变化最为剧烈;耕地、草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变化最为缓和,但环京津地区土地生态服务总价值随时间的推移呈缓慢减少的趋势;在空间变化上,西部高山丘陵区的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变化较剧烈,东南部平原区变化较缓,1996~2011年间,生态服务价值变化最剧烈的地区集中在保定西部山区及张家口局部地区。  相似文献   

8.
宁夏南部山区生态重建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共同和谐的演进,才能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宁夏南部山区的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植被破坏以及频繁的自然灾害等问题,使得生态失衡,因此加强生态环境重建势在必行。就宁夏南部山区进行生态重建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论证了生态重建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及生态重建的指导性原则和方式,提出了完善退耕还林的补偿机制、持续性的政策和法律支持体系、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产业化道路以及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等措施,来实现生态重建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关于西部生态环境保护中国家补偿法律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中的国家补偿是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重要的经济支撑。但是这种补偿是政策性的,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机制,还没有形成全社会的补偿体系,难以保证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事业的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效益体现在其持续性上。探讨了如何建立和完善国家补偿法律制度来解决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中在补偿资金来源、补偿标准、补偿形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建立健全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补偿体系的形式也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尺度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西部地区正在施行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无疑是西部植被恢复、生态环境改善的一项重大举措,但就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本底条件来看,我们认为有必要确认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尺度范围,对西部生态环境的改善程度有一个共识,以确保国家以有限的投资获取西部地区最大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在广泛收集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多层次主成分分析方法,通过建立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剖析了中国部分省区生态环境竞争力的现状、排名及原因,为各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997年我国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再次引起多方面的关注。“西部金睛行动计划”的实施旨在通过具有代表意义的7个典型区同步监测西部10年(1990~2000年)来的生态环境变化情况,为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项目采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按照8个统一的原则,制订了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技术指南,对这些地区在1990年和2000年的生态环境变化进行了动态监测。监测结果表明,这10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加强,农业用地、城市用地大量增加,挤占了自然/半自然植被区,草场过牧引起草场退化,致使典型区生态环境仍处于逐渐恶化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实现生态环境优化调控与科学管理 ,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建立人与环境和谐关系的重要举措。针对中国西部干旱区流域生态系统特点 ,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目标 ,介绍生态环境调控理论框架 ,以新疆博斯腾湖流域为例 ,介绍西部干旱区小流域生态环境调控模式 ,为干旱区生态环境调控提供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4.
西藏水土保持考察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西藏地域广阔 ,生态环境脆弱 ,水土流失治理难度大 ,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长江、黄河的长治久安。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 ,应尽快建立健全本区水土保持机构 ,充实科技人员 ,增强干部、群众的水土保持国策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加大预防保护力度 ,依靠大自然自身修复能力恢复生态 ,加强生态用水调配 ,促进植被重建。  相似文献   

15.
生态环境建设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丁琳霞 《水土保持研究》2002,9(3):241-242,248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分析了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现状,提出坡耕地水土流失是西部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保障西部大开发的顺利实施,必须以小流域为单元,逐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改草生态与富民增收并举的措施,建立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6.
浅谈水土流失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水土保持法》已经颁布实施。其中确立了新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将《水土保持工作条例》中的“防治并重”改为“预防为主”,强调开发建设与防治水土流失同步进行,并要有计划地开展重点治理。这一方针是水土保持观念上的一个重大转变,为纠正过去重治轻防提供了法律依据。这个转变来之不易,可以说,它是我国长期水土保持实践经验教训的宝贵结晶。同时应当看到,这个转变仅仅是一个开始,要真正实现这个改变还有许多具体问题有待解决。所以,我们宣传贯彻《水土保持法》就应紧紧抓住这个“转变”,切实把水土流失的预防工作搞上去。这里,笔者就水土流失的预防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帽儿山景观生态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景观生态综合评价对区域区划有重要的意义,以黑龙江帽儿山为例,以2006年林相分布图、Landsat TM遥感数据、地形图、二类调查数据和其他数据材料为数据源,以GIS为技术手段,选取景观类型破碎度、景观形状指数、土壤侵蚀类型、地形因素(坡度)、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盖度指数与气象因子(年降水量)7个指标对研究区域进行景观生态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景观生态区划。研究结果表明:(1)全面分析景观生态综合评价指数并进行分级处理和景观区划,分为Ⅰ、Ⅱ、Ⅲ、Ⅳ和Ⅴ级区域,分别代表好、较好、中、较差和差5个级别;(2)不同景观生态综合评价区域面积所占比例的排列顺序为:Ⅱ>Ⅲ>Ⅳ>Ⅰ>Ⅴ,Ⅱ级区域所占的比例最大,在整个研究区域中占据绝对的优势,区域景观生态质量属于较好水平;(3)景观生态质量垂直分异明显,第一、二高程带的景观质量较好,Ⅱ级区域在一、二高程带所占比例较大,在第二高程带达到最大,第三、四和五高程带的景观质量较差。可见基于DEM模型和景观生态综合评价揭示景观生态质量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18.
雨水集流在抗旱造林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世界范围内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水资源短缺、物种退化、大气污染和酸沉降等生态危机仍在加剧。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森林植被极端匮乏,水旱灾害、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严重制约着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繁荣稳定,也影响着我国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干旱缺水是西部生态建设中的严峻制约因素。从如何利用西部干旱地区极少的天然降水,提高造林成活率出发,从雨水造林的集水、防渗、保水、保墒四个方面对此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9.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的概念框架研究   总被引:124,自引:1,他引:1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左伟  周慧珍  王桥 《土壤》2003,35(1):2-7
在全球区域和我国范围内,生态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局部地区的生态安全态势甚至已经损坏了社会经济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是从学术层面上的区域生态安全研究,尚未真正开展起来。本文研究建立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的概念框架和提出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将为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和生态环境管理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珠江源头区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建设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靖 《水土保持通报》1998,18(3):53-55,65
西山小流域位于珠江源头区,因长期掠夺性和开发利用,使流域基础结构脆弱,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应用生态经济学原理,针对当地自然资源状况和生产特性,采取工程,生物和技术等措施,建成综合网状防治体系,通过优化配置,调整生产结构,获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为山区小流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较好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