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徐州石灰岩山地侧柏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量和生产力是评估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指标,也是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科学依据.对徐州石灰岩山地50年生的侧柏纯林生物量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结果如下:(1)单株侧柏的生物量为8.88~80.71 kg,各个器官生物量比例总体呈树干树枝树根树叶或树干树枝树叶树根的顺序;(2)侧柏各测树因子中,关系最密切的是地上生物量与单株总生物量,其次是树干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各部分干重与胸径及D2H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关性,与树高的相关性较弱;(3)8块侧柏人工林生物量的变动范围为28.92~75.42 t·hm-2,平均值为54.35 t·hm-2;(4)朝北指数与林分生物量显著相关,其他因子同林分生物量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林分密度与林分生物量、林分密度与地上生物量都呈现出单峰曲线关系.当林分密度为2 600株·hm-2左右时,林分生物量和林分地上生物量数值接近最大.  相似文献   

2.
铁力木人工林生物量与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样方调查和实测生物量的基础上,采用相对生长法对28年生铁力木人工林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铁力木各器官碳含量在452.4~524.5 g/kg之间,大小排序为:树叶树干树枝树根树皮;土壤碳含量以表土层最高,且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铁力木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别为165.8和79.3 t/hm2, 分配顺序均为树干树枝树根树叶树皮;铁力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与碳储量分别为173.5和203.1 t/hm2,生物量的分配主要集中在乔木层(95.6%), 碳储量的分配顺序为土壤层(59.3%)乔木层(39.0%)地被层(1.7%);林下植被碳含量为地上部分地下部分,而生物量和碳储量的分配均为地上部分地下部分。   相似文献   

3.
蔡清楼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122-7124
通过对将乐县5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生物总量为35.512 t/hm2,其中乔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生物量分别为28.608、3.861、3.043 t/hm2,分别占总生物量的80.56%、10.87%及8.57%;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占乔木层总生物量的比例大小依次为:干(40.90%)〉枝(25.73%)〉根(23.87%)〉叶(9.50%);就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格局而言,马尾松枝和叶主要分布在1~3 m区分段,而干则主要分布在0~2 m区分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太原市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生物量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平均标准木法和样方收获法获取不同林龄(12、26、45年)油松人工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及枯落物层的生物量,分析了各器官及各层次生物量的分配特征。[结果]不同龄林林分的总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大,12、26、45年生的油松生物量分别为9.79、217.48、276.06 t/hm~2。乔、灌、草及枯落物层次分配方面,乔木层生物量占绝对优势,且随林龄增大而增大,其次为枯落物层。草本层和灌木层生物量较小,随林龄增大,有降低趋势。不同层次的生物量从大到小依次为乔木层、枯落物层、草本层、灌木层。[结论]该研究可为促进油松人工林合理经营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不同造林密度(625株/hm~2、1 111株/hm~2、1 667株/hm~2、2 500株/hm~2)下樟树7年生人工幼林生物量和碳密度进行研究,探讨樟树人工林营建适宜造林密度和幼林间伐强度。结果表明:4种不同密度下樟树幼林生物量及主干生物量随造林密度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均在1 111株/hm~2密度下最大,分别为24.91 t/hm~2和9.24 t/hm~2。四种不同密度下樟树幼林各器官生物量分布格局均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树干生物量占比在35.43%~45.83%。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乔木层碳密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造林密度为1 111株/hm~2的林分乔木层碳密度最大。不同密度樟树幼林0~100 cm层土壤碳密度在65.28~93.94 t/hm~2,林分总碳密度在70.05~101.61 t/hm~2,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林分碳密度呈下降趋势,密度为625株/hm~2的林分和1 111株/hm~2的林分碳密度差异较小,但远高于密度为1 667株/hm~2的林分和2 500株/hm~2的林分。综合从生物量积累和碳汇功能来考虑,樟树人工林培育适宜造林密度为1 111株/hm~2,也可在适当密植的林分基础上7年林龄前间伐为1 111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6.
以山西太岳山好地方林场33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实测生物量和室内试验的方法,研究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和4种营养元素(C、N、P、K)的含量、积累量及空间分布规律,旨在为落叶松人工林的养分循环研究和合理经营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平均生物量为155.03t·hm~(-2),其中乔木层为105.25t·hm~(-2),占林分总生物量的67.87%;华北落叶松同化器官的4种营养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器官,干最低。乔木层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最高,凋落物层最低。土壤中4种营养元素除K外,都随着土层加深而逐渐减少;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积累量为24.85×10~4 kg·hm~(-2),各层次养分积累量的大小顺序为:土壤层乔木层凋落物层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中树干的养分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器官。  相似文献   

7.
土贡优良种源马尾松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5,(10):1247-1251
对55年生广西苍梧县天洪岭林场土贡站土贡种源马尾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及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贡种源马尾松不同径阶间单株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规律均为地上部分:树干大枝小枝叶;地下部分:根蔸粗根中根细根;生物量在树干上的累积增加量最明显;土贡种源马尾松人工林乔木层的总生物量为468.64 kg/株,其中,树干生物量最大,为343.14 kg/株,其次是根87.08 kg/株,叶的生物量最小,为6.10 kg/株。乔木层年净生产力为8.52 t/(hm2·a),其中,树干净生产力为6.24 t/(hm2·a),占比为73.22%;根系净生产力为1.58 t/(hm2·a),占比为18.58%;各器官净生产力从大到小排序为树干根系大枝小枝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桂南地区桉树中大径材人工林生物量与林分生产力。[方法]采用样方收获法和生物量异速生长模型法对桂南地区15年生桉树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测算。[结果] 15年生桉树人工林乔木层总生物量为449.79 t/hm~2,其中地上部分生物量为377.69 t/hm~2,地下部分生物量为72.10 t/hm~2;林分乔木层年均生产力为37.27 t/(hm~2·a)。不同器官生物量大小排序为树干、根蔸、树枝、粗根、树叶、中根、细根。15年生桉树地上与地下生物量比值随胸径增长呈现递减趋势,比值在4.83~6.80,平均比值为5.24。[结论]桉树中大径材人工林具有很高的生物量与生产力,同时在营林后期林木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生长更为突出,桉树大径材培育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杉木人工林氮储量及其分配格局与造林密度的关系。[方法]以不同造林密度(1 800、3 000、4 500株·hm~(-2))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乔木层地上部分、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和根系氮储量及分配特征。[结果]杉木人工林乔木层和枯枝落叶层氮储量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而提高,而林下植被层和根系氮储量则随造林密度的增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乔木层地上部分是杉木人工林氮储量的主体,造林密度为1 800和3 000株·hm~(-2)的杉木人工林氮储量表现为:乔木层地上部分>根系>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4 500株·hm~(-2)林分则表现为:乔木层地上部分>根系>枯枝落叶层>林下植被层。氮储量在乔木层各器官以及各径级根系中的分配相对分散,没有明显的主体。造林密度对乔木层宿存叶和宿存枝氮储量分配格局具有重要影响,但对乔木层其他器官和各径级根系氮储量分配格局的影响不明显。[结论]在一定造林密度范围内,杉木人工林乔木层地上部分和枯枝落叶层氮储量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提高,而林下植被层和根系氮储量随造林密度的增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思茅松中幼龄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云南省思茅松集中分布的4个县市,通过调查30块3~26年生思茅松人工林样地及测定36株标准木,对思茅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26年生林分的生物量为22.39~308.96t.hm-2,其中乔木层、灌木层及草本层生物量分别为7.07~295.74,1.73~52.46和0.78~16.40t.hm-2,枯落物层现存量为0.90~11.00t.hm-2,分别占林分生物量的21.44%~95.72%、2.62%~60.86%、0.39%~31.62%和0.90%~11.00%。随林木的生长,乔木层生物量比例明显增加,灌木层、草本层与枯落物层比例明显降低。乔木层、枯落物层和林分生物量与林龄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与林龄呈不显著负相关。随林龄增加,林分生物量、乔木层生物量和枯落物层现存量的变化规律满足逻辑斯蒂方程。3~26年生思茅松人工林林分的生产力为(9.52±1.31)t.hm-2.a-1,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生产力分别为(6.29±1.19)、(2.52±0.83)和(0.71±0.31)t.hm-2.a-1。随林龄增长,乔木层生产力呈逻辑斯蒂增长,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生产力呈指数函数减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发育阶段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密度的变化规律。[方法]对辽宁东部山区13、23和32年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和各器官碳密度进行调查。[结果]兴安落叶松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序列均为:树干生物量树根生物量树枝生物量树皮生物量树叶生物量。32年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林木和各器官生物量高于13年和23年的兴安落叶松人工林,32年兴安落叶松人工林仍有增加碳密度的潜力。[结论]该研究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群落碳汇功能与林分经营分析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采用样方收获和分级取样测定法,对16a生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的积累及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各器官生物量模型与测树因子(D^2H)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16a生马尾松人工林分总生物量为110.449t·hm^-2群落生物量分布格局为乔木层〉死地被物〉草本〉灌木;马尾松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主要集中在10—20cm径阶范围,占整个乔木层生物量的83.01%,优势木和被压木对林分生物量的贡献不大,平均木构成了乔木层的主林层.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的分布顺序为干材〉枝条〉根〉干皮〉叶;各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随着胸径的增大呈现不同趋势:干材与干皮积累的生物量所占比例逐步减小,而树枝、树叶、树根的相对比例在增加,马尾松的干、枝生物量差别逐渐缩小,生物量结构随着胸径的增大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3.
滨海沙地不同树种人工林生物量及凋落物碳氮养分归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福州市滨海后沿沙地上营造的人工林的调查,以9年生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纹荚相思(Acacia aulacocarpa)3种主要人工林为对象,采用Monsi分层切割法(乔木层)和样方收获法(草本层、凋落物层)获取这3种人工林的生物量,研究其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凋落物碳氮养分归还。结果表明,尾巨桉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为49.950t·hm-2,地下部分生物量为15.270t·hm-2,分别占生态系统总生物量的62.08%和18.98%;草本层生物量为0.698t·hm-2(0.87%);凋落物层生物量为14.539t·hm-2(18.07%)。木麻黄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为51.630t·hm-2,地下部分为20.270t·hm-2,分别占生态系统总生物量的62.65%和24.60%;草本层生物量为0.017t·hm-2(0.02%);凋落物层生物量为10.488t·hm-2(12.73%)。纹荚相思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为51.130t·hm-2,地下部分为13.760t·hm-2,分别占生态系统总生物量的64.43%和17.34%;草本层生物量为0.093t·hm-2(0.12%);凋落物层生物量为14.369t·hm-2(18.11%)。3种人工林地上各器官生物量均表现为:树干>树枝>树皮>树叶。这3种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生物量与乔木层生物量排序相同,表现为木麻黄(82.40t·hm-2)>尾巨桉(80.46t·hm-2)>纹荚相思(79.35t·hm-2),且生物量分配格局均为乔木层>凋落物层>草本层。3种人工林的净生产力表现为木麻黄(16.21t·hm-2·a-1)>尾巨桉(14.00t·hm-2·a-1)>纹荚相思(12.51t·hm-2·a-1)。凋落物碳氮养分年总归还量表现为木麻黄(3.953t·hm-2·a-1)>尾巨桉(3.329t·hm-2·a-1)>纹荚相思(2.751t·hm-2·a-1)。  相似文献   

14.
应用异速生长模型对广西3种不同经营措施的油茶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耕除草+施肥、中耕除草+施肥+垦复2种抚育措施的油茶林其叶生物量、枝生物量、根生物量、果生物量和总生物量高于对照林分,嫁接换冠油茶林的叶生物量、枝生物量、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低于对照林分,但其果生物量高于对照林分;油茶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总生物量除采用嫁接换冠措施的油茶人工林生物量(28.86 t·hm-2)低于对照林分(40.60 t·hm-2),中耕除草+施肥(13.76 t·hm-2)、中耕除草+施肥+垦复(20.60 t·hm-2)2种抚育措施的油茶人工林生物量均高于对照林分(12.54、12.91 t·hm-2);在群落生物量分配格局方面,无论对照林分还是采用嫁接换冠、抚育经营措施的油茶人工林均为乔木层所占比例最高。其中,采用中耕除草+施肥、中耕除草+施肥+垦复2种抚育措施的油茶林乔木层生物量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林分,嫁接换冠的油茶林其乔木层生物量所占比例低于对照林分,而中耕除草+施肥、中耕除草+施肥+垦复2种抚育措施的油茶林凋落物层生物量和灌草层生物量低于对照林分,嫁接换冠油茶林凋落物层生物量和灌草层生物量所占的比重高于对照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均为枝干>树根>树叶,且枝干和树根占乔木层总生物量的50%以上;在考虑果实和花芽的情况下,花芽生物量所占比重最低,果实生物量所占比重在嫁接换冠油茶林仅较枝生物量和根生物的比重低。表明经营措施可以影响油茶人工林的生物量,通过抚育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利于油茶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的积累,进而提高油茶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总生物量,而嫁接换冠措施对于油茶人工林生物量的影响短期表现为生物量的减少;但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无论是抚育措施还是嫁接换冠均可提高油茶果实生物量。  相似文献   

15.
根据黄土区刺槐人工林群落生物量实测资料,比较了不同立地条件下各个径级的林分密度变化状况,分析了 生物量在刺槐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30 年撂荒地、35 年坡耕地和30 年荒坡 地林分密度分别为1 050、950 和1 410 株/ hm2 ,在不同的径级分配上各样地均以 20 cm 为主,分别占总株数的 77.62%、85.79%和81.70%。撂荒地、坡耕地和荒坡地的造林,刺槐群落总生物量分别为146.58、165.76 和160.97 t/ hm2 ;乔木层生物量占群落总生物量的比例的变化趋势为:撂荒地(78.94%) 坡耕地(79.57%) 荒坡地 (83.47%);林下灌草和枯落物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16.53 ~21.07%。3 个研究区刺槐人工林林分生长高度、胸径 和生物量等综合指标的排序为:坡耕地 撂荒地 荒坡地。根据刺槐林植被生长的变化特征,可以判断在黄土区 30 年左右人工刺槐林群落生长基本达到数量稳定和林分成熟阶段,在该区应进行合理的间伐利用,可获得较高的 生物产量,促进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油松人工林林木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 35年生的油松人工林中设置 4块标准地 ,分别径阶选定样木 ,测定其生物量。结果表明 :35年生油松人工林每公顷林分总生物量为 76 87t。油松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有一定的规律 ,树干生物量占全株生物量的44 0 8%~ 6 4 95 % ,树枝占 18 31%~ 2 8 73% ,树叶占 9 2 %~ 12 94% ,根系占 10 85 %~ 16 38%。林木生物量与径阶有正相关关系 ,与 (D21 3H)有密切相关关系 ,其回归模式为LnW =aLn (D21 3H) +b。  相似文献   

17.
山白兰人工林生物量及生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南宁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27年生山白兰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长规律进行测定和研究,分析山白兰人工林不同径阶的生物量分配规律和林分生物量,并建立山白兰林木生长方程.结果表明,山白兰生物量随着径阶的增加而增大,不同径阶的生物量差异较大;乔木层总生物量为102.01 t·hm-2,占林分总生物量的87.10%,灌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双重抽样和相对变比生长模型(y=ax~be~(cx))测定米槠人工林在疏开状态下的生产量。10年生米槠林分生物量为72.317t·ha~(-1),其中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分别为71.404、0.305和0.606t·ha~(-1),乔木层占98.74%;乔木层中树干(包括树皮)、树枝、叶和根系的生物量分别为26.410、24.170、7.413和13.411t·ha~(-1),树冠生物重占44.23%,产生较大的倾斜分配。林分叶面积指数为5.478m~2/m~2,林木现存单株生物量达到166.45±62.55kg。林分生长质量好,Ⅰ级木生物量占47.77%。  相似文献   

19.
生物量是评价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重要指标,也反映了森林植被的生态适应性。在宁夏六盘山半干旱区的叠叠沟小流域,以当地优势林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采用烘干法及生物量经验公式,调查了1个半阴坡和1个阴坡上共12个森林样地的地上植被生物量,分析了生物量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该流域内华北落叶松林地上生物量平均为59.20t·hm~(-2);阴坡林分地上生物量为63.49t·hm~(-2),较半阴坡高15.62%。在坡面上,生物量在坡中下部和下部最大,平均为71.75t·hm~(-2);其次是坡上部、中上部和坡脚,平均为58.08t·hm~(-2);最小的是坡顶,平均为37.45t·hm~(-2)。在垂直空间上,各层次生物量分配表现为:乔木层(67.95%)枯落物层(28.68%)草本层(2.62%)灌木层(0.75%),即乔木及枯落物(主要是难分解的松针)约占林分生物量的97%。乔木层不同径级林木的地上生物量分配呈正态分布,其中胸径为10~16cm的林木占比例最大,为60.19%,其次是径级16cm的林木(20.88%),最小的是径级10cm的林木(18.92%)。林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依次为:树干(56.51%)树枝(28.66%)树皮(11.58%)树叶(3.24%)。综上可知,该半干旱小流域内华北落叶松林生物量在阴坡居多,特别是坡中下部,这可能与降水及水分坡面分配格局有很大关系;冠层林木,特别是大径材林木贡献了林分生物量的绝大多数,而林下灌草及幼树生长较差,贡献极小,建议进行适当择伐,改善林分结构。  相似文献   

20.
燕山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乔木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燕山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应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和相对生长法对乔木生物量展开研究,以揭示华北落叶松乔木层生物量分配格局。结果显示:各器官中生物量大小顺序为树干枝条根系叶片树皮,12年生和34年生树干生物量所占比例分别为35.16%~37.95%和51.12%~53.40%;立地条件越好,林龄越大,生物量越大,林分越稳定,变异系数较小;本研究还得出,树冠上部叶片生物量较小,但由于BNR较小,BNI和FC较大,与树冠下部相比其光合效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