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西瓜枯萎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瓜枯萎病是西瓜栽培中常见的土传病害,由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侵染所致,已成为限制西瓜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对西瓜枯萎病病原菌、西瓜抗枯萎病机理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利用植物间的化感作用寻求抑菌植物并采用合理的间、轮、套作技术是一项安全控制西瓜枯萎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 引言西瓜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引起的。发生于世界范围内所有西瓜产区及西瓜生长的各个时期。本世纪初,美国由于枯萎病的危害,使西瓜生产大幅度下降,不景气的现象长达16年之久。在以色列、日本、澳大利亚等国,西瓜枯萎病的发生亦相当严重。我国各地都有枯萎病发生的记载和报道。由于枯萎病属于土传病害,病菌生活  相似文献   

3.
西瓜枯萎病是西瓜发生最广泛、最重要的病害,它的病残体在土壤中存活7~8年.而根据农民经验,西瓜需要10年以上的轮作才能有效克服枯萎病.枯萎病危害很重又没有特效药剂防治.黑龙江省集贤县兴安乡是种西瓜大乡,几年来很多农民靠种西瓜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但近几年能种西瓜的地越来越少,靠轮作种西瓜越来越受到限制.用砧木嫁接西瓜可有效防治枯萎病,是一项先进实用的生产技术.在老瓜区具有重大实用意义和推广价值,且在国外也是防治西瓜枯萎病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西瓜枯萎病(FusariumOry矽o。mf·sp,niveum)是由尖抱镰刀菌西瓜专化型导致的土传性病害,传统的生物防治方法为嫁接进病,但操作繁琐。黄蒿与西瓜混作可减轻西瓜枯萎病的发生和危害,本试验通过黄蒿、克菌等杀菌剂对西瓜枯萎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摸清黄蒿对西瓜枯萎病...  相似文献   

5.
西瓜炭疽病是由瓜类炭疽病菌诱导发生的一种全球性病害,对瓜类危害极大,仅次于西瓜枯萎病。从西瓜炭疽病病菌的病理学研究入手,进而对西瓜炭疽病的抗性育种概况、抗性基因研究、品种抗性鉴定以及防治方法等多方面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阐述,以期能够为西瓜炭疽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枯萎病是危害西瓜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生产上多采用水旱轮作、选用抗病品种、砧木嫁接等措施加以预防。为探索新的防治方法,我们开展了膜下滴灌沼液防控早春重茬西瓜枯萎病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沼液对西瓜枯萎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 西瓜植株枯萎致使西瓜减产,乃至绝收。引起西瓜枯萎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是由西瓜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E.F.Smith)Snyder et Hansen]侵染造成西瓜枯萎病。二是由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Chitwood)侵染所致。福州市西瓜枯萎病采用以瓠瓜为砧木嫁接栽培,可以很好地防治西瓜枯萎病,防治效果达到99%以上。目前威胁福州市西瓜生产的主要障碍是西瓜根结线虫的侵染为害,造成大面积减产,以至绝收。对此,我们对南方根结线虫的危害情况及其防治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为提高西瓜产  相似文献   

8.
<正> 西瓜枯萎病在世界各国均有发生,轻则使西瓜减产,重则绝收。致病的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yum f.sp.niveum)在土壤中可存活5~6年之久。其化学防治工作尚处于试验研究阶段,目前采用的防治对策多为轮作,在我国人多地少,适合种瓜的地区和土质又有一定限制,且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迅速,西瓜面积逐渐扩大,使重茬增多,病害加重,西瓜镰刀菌枯萎病已成为西瓜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为了获得高产且无药剂污染的西瓜,选育抗病品种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必须摸清西瓜抗枯萎病的遗传规律。世界上对西瓜抗枯萎病的遗传规律报道  相似文献   

9.
<正> 江苏省常年西瓜种植面积约7.3万hm~2,西瓜枯萎病是限制西瓜生产的主要障碍。棉花枯萎病是棉花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在我国60~80年代前期造成了很大损失,虽然现在用抗病品种已基本控制住其为害,但在土壤中的病原菌仍然存在。在棉花与西瓜混作或轮作区,西瓜与棉花不同来源的枯萎病  相似文献   

10.
西瓜枯萎病因发生普遍、危害严重、防治较为困难,已引起瓜农的高度重视.但是,西瓜根腐病由于发病症状特征与枯萎病极为相似,很容易被误诊为枯萎病,从而贻误防治时机,影响防治效果.尤其是近年来西瓜根腐病的发生呈现出发病早、速度快、危害重、损失大的特点,已经发展成为一些西瓜主产区危害西瓜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笔者根据近年来的调查研究,总结出西瓜根腐病与枯萎病的症状发生特点及其识别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意见,供西瓜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西瓜枯萎病因发生普遍、危害严重、防治较为困难,已引起瓜农的高度重视。但是,西瓜根腐病由于发病症状特征与枯萎病极为相似,很容易被误诊为枯萎病,从而贻误防治时机,影响防治效果。尤其是近年来西瓜根腐病的发生呈现出发病早、速度快、危害重、损失大的特点,已经发展成为一些西瓜主产区危害西瓜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笔者根据近年来的调查研究,总结出西瓜根腐病与枯萎病的症状发生特点及其识别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意见,供西瓜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西瓜枯萎病是一种由土壤真菌引起的毁灭性病害,全国各地均有发生。近年来,随着西瓜栽培面积迅速扩大,枯萎病的发生越来越普遍和严重,一般造成减产30%,重者达80%,甚至绝收,损失惨重。因此,深入研究西瓜枯萎病的发生规律及有效防治方法,已成为当前西瓜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1病原生物学特性西瓜枯萎病是由镰刀菌引起的,属半知菌类真菌,归属于丛梗孢目瘤座孢科。在PDA培养基上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最适宜pH值为6~7,其分生孢子有大型和小型之分。小型分生孢子生于气生菌丝中,产生快,无色,单胞,椭圆形,大小(7.5~  相似文献   

13.
棚室西瓜枯萎病发生原因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瓜枯萎病是西瓜栽培中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北安市近几年西瓜栽培面积逐年增加,但是枯萎病发生和危害较严重,尤其是棚室栽培发病率较高危害严重,对棚室西瓜生产影响很大,现将棚室西瓜枯萎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嫁接,就是有目的地将植物芽或枝条接到另外一带有根的植物上,使之成为独立成活的新个体。嫁接技术广泛地运用在园艺植物的栽培和育种上,但是主要在木本植物上,如果树育苗、果树高接换种、多彩玫瑰等。随着技术的改进,在草本植物上也慢慢有了广泛地应用,如瓜类、菊花、牡丹等。而在瓜类作物上应用主要是防病及提高其耐低温和耐弱光的能力。1嫁接的意义1.1防治枯萎病枯萎病是西瓜生长的一大威胁,尤其是重茬地种植,一旦发生,轻则大面积减产,重则全田绝收。利用嫁接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治枯萎病的发生,使西瓜连作重  相似文献   

15.
西安市长安区近年来地膜西瓜栽植面积逐年扩大,但西瓜枯萎病的发生也日益严重,轻度危害可造成缺苗15%~20%,严重田块死苗率达30%以上。以往瓜农多采用甲托、多菌灵、抗枯灵等药剂防治,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病害仍然较重。为解决西瓜枯萎病难防治的问题,我们特别引进了农抗120、易保、福星等农药,于2005年5月23日至6月21日,在地膜西瓜上进行了药效对比试验,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 江苏省常年西瓜种植面积约7.3万hm~2,西瓜枯萎病是限制西瓜生产的主要障碍。棉花枯萎病是棉花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在我国60~80年代前期造成了很大损失,虽然现在用抗病品种已基本控制住其为害,但在土壤中的病原菌仍然存在。在棉花与西瓜混作或轮作区,西瓜与棉花不同来源的枯萎病菌能否交互感染棉花和西瓜,一直有待澄清。  相似文献   

17.
<正>近几年,吉安市农作物良种场大棚栽植礼品西瓜,一年两茬,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667m2产量可达5000kg以上,产值达1万元;礼品西瓜皮薄肉厚,可溶物多,糖分含量高达14%,深受种植户和消费者喜欢。但由于礼品西瓜栽培面积越来越大,连年重茬种植,使西瓜枯萎病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导致西瓜大面积减产。因此,只有做好西瓜枯萎病防治,大棚礼品西瓜生产才有保障。  相似文献   

18.
西瓜枯萎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西瓜枯萎病是1种土传性病害,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成为西瓜生产上的限制因子。综述了枯萎病的发病机理,西瓜对枯萎病的抗病机制以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美国西瓜抗枯萎病育种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由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E.F.S)Snyd & Hans]引致的西瓜枯萎病已成为西瓜生产中严重的病害之一,在世界各国的西瓜产区均有发生。防治西瓜枯萎病的途径,因各国的条件不同而有所不同。日本采用嫁接换根的方法,美国推行抗病育种,我国则实行以轮作换茬为中心的耕作栽培综合防治,在西瓜生产中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1 枯萎病防治的重要性当前 ,枯萎病是西瓜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由于西瓜重茬面积日益增加 ,综合性状优良的高抗枯萎病的品种比较缺乏 ,使得西瓜枯萎病的发生日渐严重 ,尤其在南方的多阴雨的气候条件下 ,发病率更高 ,常造成西瓜产值损失在 2 0 %~ 30 % ,有的甚至毁园绝收。因此 ,要保证西瓜生产稳步、持续的发展必须加强枯萎病的防治。2 枯萎病发病原因此病由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所引起 ,是一种土传病害。枯萎病西瓜专化型的不分离物间存在明显的生理小种分化现象。王浩波、王鸣专家初步将它们划分小种 0、1、2、3,共 4个生理小种。还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