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多波束深水网箱声学监测仪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一种声学监测设备,使网箱养殖者能在海水能见度较低时实现对鱼群的实时监测,进而掌握深水网箱中鱼群的生存状况。该声学监测仪由7个独立通道构成,能同时输出探测图像并通过监测仪的评估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设备能够对深水网箱中的生物量进行估计,可用于鱼类生长情况研究并监测鱼群的逃逸情况。  相似文献   

2.
正大黄鱼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目前养殖模式有传统网箱养殖、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围栏养殖和池塘养殖等,最主要养殖模式为网箱养殖。在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大背景下,我们积极探索大黄鱼绿色高效网箱养殖技术,在网箱布局、养殖密度、投喂管理等方面不断调整改进,以期推动大黄鱼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评估太阳能灯光诱饵技术在深水网箱养殖鱼类品质改善方面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在青岛金沙滩海域的深水网箱中设计并安装太阳能灯光诱饵设备,通过“灯光诱饵”吸引活体饵料聚集于网箱内,从而为实验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和真鲷(Pagrus major)提供天然饵料,全程无人工投饵,使其在自然状态下,拟半野生化养殖至上市。大黄鱼、鲈鱼和真鲷经过5个月的实验网箱及传统网箱养殖后,通过测定其脂肪、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判断其品质。结果显示,在安装灯光诱饵设备的影响下,网箱养殖大黄鱼、鲈鱼和真鲷的感官性状显著好于传统网箱养殖鱼类,11月3种鱼体肥满度比6月均显著下降(P<0.05)。灯光诱饵网箱养殖大黄鱼和真鲷肌肉内粗脂肪含量分别比传统网箱养殖低75.24%和46.81%,差异极显著(P<0.01),鲈鱼差异不显著(P>0.05)。灯光诱饵网箱养殖大黄鱼、鲈鱼和真鲷肌肉内DHA含量高于传统网箱养殖鱼类,差异极显著(P<0.01);总脂肪酸含量、棕榈酸含量低于传统网箱养殖鱼类,差异极显著(P<0.01)。灯光诱饵网箱养殖的3种鱼的肌肉内的呈味氨基酸、呈鲜味氨基酸、呈甘味氨基酸、总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均升高,其中大黄鱼变化最显著,实验组比对照组的呈味氨基酸、呈鲜味氨基酸和呈甘味氨基酸含量分别高11.78%、9.17%和19.57%,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太阳能灯光诱饵深水网箱养鱼技术虽然降低了养殖鱼类的生长速度,但可以改善养殖鱼类品质,且养殖投入明显降低,养殖收入显著提高,该方法可显著提升产出效益,因此,可作为一种绿色健康养殖模式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大黄鱼是我国海水四大经济鱼类之一,97年福建省科委将大黄鱼人工养殖列为省星点项目,福州市也积极开展了大黄鱼全人工养殖的研究开发.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得到逐步推广,促使广大渔区群众性入工养殖大黄鱼(网养和地养)得到健康发展。根据福州各沿海县(区)市的有关资料统计汇总,截至今年6同庆为止,海水养殖大黄鱼达4570个网箱.投书3669万尾;“油关殖100亩,投苗10万尾。各地计划在1997~1998年扩大养殖规模,连江县计划新增950个网箱;平潭县计划新增1460个网箱;福清市计划由现有的300个网箱发展到远期1800个…  相似文献   

5.
大黄鱼是闽东海水鱼类网箱养殖的主要品种,养殖面积占福建省的85%以上。随着大黄鱼网箱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受养殖环境污染,管理技术相对落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病害频繁发生且日趋严重,已给养殖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大黄鱼网箱养殖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探索大黄鱼网箱养殖鱼类病害的防治方法已成当务之急。 本文在对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的疾病种类、主要症状、病理变化、流行规律及综合防治等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大黄鱼发病的主要原因、病害预防的主要措施和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报道如…  相似文献   

6.
基于成像声呐的鱼类三维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海洋牧场中鱼群的三维空间分布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利用成像声呐进行位置计算的方法。将成像声呐固定在船舷外侧的水下,并保证波束发射方向和声呐移动方向一致,通过走航的方式采集水下鱼群信息。首先对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图像处理,包括图像构建、背景去除、目标提取等,然后利用基于交互式多模型联合概率数据关联算法对水下目标进行关联处理,得到同一个目标在声呐水平视场中不同帧图像中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连续两帧图像中目标位置关系计算目标的空间坐标,最后结合关联算法获得多目标在三维空间中的运动轨迹以及深度分布情况。研究表明,本方法可以有效获取鱼群在水下的三维运动轨迹及其分布情况,这将为鱼类行为分析以及海洋牧场的资源评估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回声探测仪的发展趋势及渔业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声探测仪作为一种水下探测鱼类的声学仪器,在渔业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简述了回声探测仪的发展、基本原理、种类,着重阐述了回声探测仪在渔业研究中的应用状况,指出其在评估鱼类资源量、监测鱼群的行为、鱼类种类的鉴别、评估其它水生生物、探测水体底部类别、监测水质和水生生态系统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及在应用中的不足,最后提出了回声探测仪的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8.
几种深水网箱养殖鱼类行为习性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常文 《水产学报》2006,30(4):481-488
运用鱼类生态学、鱼类行为学以及水产养殖学研究方法,对几种深水网箱养殖鱼类的行为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对干露的耐受力强弱依次为黑鲷、真鲷、鲈鱼、美国红鱼和大黄鱼;大黄鱼分布于中下层网箱边缘、集群、不争斗,美国红鱼均匀分布于中下层、集群、争斗激烈,鲈鱼均匀分布于中下层、较少集群、争斗激烈,真鲷分布于下、底层网箱边缘、较少集群、争斗,黑鲷分布于下、底层网箱边缘、较少集群、争斗;摄食节律明显,与潮水涨落有关,在接近早晨、傍晚的平潮或停潮时间内形成两个摄食高峰;对饵料具有选择性,对饥饿的耐受能力较强,不同投饵方式对鱼类摄食强度有影响,对饥饿的耐受力随着水温的降低而增强;7-8月份日平均摄食率最高,2月份最低,鱼类的摄食率与水温有密切的关系;昼夜活动习性不明显,流急时分布于网箱底部或下游网箱边缘,流缓时活动分布范围明显扩大;抗风、浪、流能力强弱依次为美国红鱼、鲈鱼、大黄鱼、黑鲷、真鲷。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评估了使用声学多谱勒测速(ADV)研究鱼类游动的适用性。ADV使得探测并定量鱼群密度和由鱼类游动产生的湍流之间的关系成为可能,也使得显示鱼类在黑暗期和光照期的游动形式差异成为可能。使用速度均方根(RMS)作为鱼类游动的一个指标,并使用一个带有内部采样率为100Hz,每秒采集25个速度数据的ADV探头对湍流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大黄鱼网箱养殖发展迅速,海区网箱养殖密度过高,养殖户居家的生活污水、鱼类的排泄物和残饵的不断堆积,造成养殖海区海水污染,各种有害病菌大量繁殖,致使养殖大黄鱼疾病频繁发生,尤其是发病时间长,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弧菌病,严重威胁大黄鱼的养殖。作者就大黄鱼感染弧菌的症状、病理变化;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筛选有效药物与治疗效果作一简要介绍。 1.病鱼的症状和病理变化 2000年7月下旬,宁德三都黄湾某大黄鱼网箱养殖场,养殖业主送来病死及濒死病鱼苗,一种为1999年秋季放养的秋苗,规格15c…  相似文献   

11.
深水网箱养殖中的声学监测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深水网箱养殖过程出现的一些诸如网衣安全、鱼类逃逸等问题,介绍了几种类型的监测技术应用:(1)声学警戒带方式构成的被动式网衣安全监测技术,监视声纳可以是单波束,也可以是机械扫描的多波束或电子扫描的多波束,同时采用水下机器人进行巡视;(2)基于网箱中鱼的目标强度,实现对网箱中养殖品种大小、数量的统计监测,鱼的目标强度主要取决于鱼的体态特征,同时也与发射声波的波长有关;(3)数量识别技术以及饵料投饲过程中的声学监测技术,通过将声纳输出信号反馈到投饵机,实现饵料投放自动化。  相似文献   

12.
大黄鱼为我县海水养殖鱼类的主要品种,其养殖品系主要产自福建官井洋的闽——粤东族大黄鱼。长期以来,官井洋的闽——粤东族大黄鱼经多代近亲交配及繁育造成严重的种质退化。为选择和推广优良大黄鱼品种,在2005~2006年,我们开展了岱衢族大黄鱼与闽——粤东族两种品系大黄鱼深水网箱养殖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刘招坤 《水产科技情报》2015,42(1):41-44, 49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大黄鱼网箱养殖现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海水网箱养殖产业。同时,大黄鱼也已成为我国8大优势出口养殖水产品品种之一。但大黄鱼养殖饲料的开发和应用水平仍较低,与其产业化规模不相适应。作者对闽东地区大黄鱼网箱养殖饲料的使用现状进行了调研,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旨在为大黄鱼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水产资源     
021183利用鱼类集群分析及群体评估系统(SHAPES)研究沙丁鱼群体特征二Useofshoalana协15 and patehestih扭tion s,stem(SHAPES)to eharaeterize:ardine sehcols[刊,英]刁anetC// Aquat.Living Resour.一2000,13(1)一1一10 ·详细阐述了利用鱼类集群及群体评估系统(SH八尸ES)分析水声:学调查数据的方法。在南非沿岸海域进行了4‘个航次的声学积分调查,用SH产PES来探测并描述沙丁鱼鱼群特征。介绍了如何进行鱼群探测和特征描述、如何建立适用于鱼群变量的假设条件并进行修正的方法。讨论了鱼群外部形态和内部特征的测定过程,并与其…  相似文献   

15.
深水网箱养殖因集约化程度高、养殖密度大、单位水体产量高、产品质量高和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而备受瞩目。然而随着养殖生产的发展,深水网箱养殖的鱼类也出现了病害。根据2003年浙江省水产病害测报信息,部分地区深水网箱养殖的大黄鱼已不同程度地发生了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虽然对养殖生产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并不大,但已经为深水网箱养殖的病害防治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省沿海网箱养鱼发展很快,已初步走向规模化。据初步估计罗源湾养殖大黄鱼网箱超过10万只,宁德超过20万只,养殖前景乐观,但养殖水平参差不齐,难以适应当前规模化养殖的要求,为此,结合有关科研单位对大黄鱼的研究和我们的养殖经验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大黄鱼养殖的条件和网箱结构、规格 1.海区条件 利用天然海域进行大黄鱼网箱养殖,必须选择适当的养殖场所,其条件:水质清新,透明度在0.5-1.5m之间,最适在1m左右;水流畅通,流速在1m/s以内,网箱内流速要在0.2m/s以内;养殖区水位应在大潮…  相似文献   

17.
闽东大黄鱼人工养殖主要病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现有51万只海水养殖网箱,大黄鱼是福建省海水网箱养殖的主要品种,养殖区主要集中在闽东地区,约有30万箱。随着养殖规模的增大,这几年闽东地区大黄鱼养殖病害的发生也日益频繁,有些病害甚至造成养殖大黄鱼的严重死亡。为了了解人工养殖大黄鱼病害的流行情况,我们对闽东地区大黄鱼各主要养殖区进行了调查,提出了病害防治对策,以供养殖业者参考。 一、材料与方法 1.调查对象:闽东地区的蕉城、福安、霞浦、福鼎四县市的各大养殖区及邻近的罗源、连江养殖区的海水网箱和池塘养殖的大黄鱼。 2调查内容:网箱和池塘养殖的大…  相似文献   

18.
鱼类运动行为的观察能够为鱼类健康监控提供直观信息,而通过人工标定的方式监测鱼群运动行为耗时长、效率低。文章针对鱼类运动行为的监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罗非鱼运动监测方法。首先利用计算机、CCD高清摄像机获取鱼群运动视频,再对图像进行滤波去噪、灰度等处理;通过Ostu阈值分割法改进Canny边缘检测算法提取鱼群的边缘轮廓;在建立鱼群运动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目标关联匹配算法,实现罗非鱼运动行为的跟踪和监测。结果显示鱼群的个体检出率为98.96%,轨迹完整度为97%。提出的算法比卡尔曼滤波的轨迹跟踪监测效果略有提升,能够较好地完成鱼群的运动跟踪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9.
大黄鱼人工养殖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黄鱼为暖温性近岸鱼类,其生长的最适盐度范围在 17‰~ 28‰。食性广,动植物性饵料均可食用,但偏食动物性饵料,经过驯养,可用动物蛋白含量较高的人工饵料饲喂。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大黄鱼人工繁殖及养殖新技术,迎合了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经济发展的需要,福建、浙江以及江苏等地纷纷兴起了大黄鱼人工养殖的热潮。同时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不少有价值的养殖新路。本文简要介绍大黄鱼养殖技术进展。1场地的选择  目前,各地的大黄鱼养殖普遍采用废弃的对虾池或利用港湾进行网箱养殖,即土池养殖和网箱养殖。1.1土池的选择 由于对虾病毒病…  相似文献   

20.
浮式软体深水网箱是指在相对较深,即通常在水深15米以上的海域设置和进行水产养殖活动的网箱,是近年来在我国沿海迅速发展起来的养殖设施。2004~2005年我们在浙江玉环中鹿岛深水网箱养殖基地实施《浮式软体深水网箱养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2004年6月我们在浙江中鹿岛海域陆续泊置了60只浮式软体深水网箱。2005年4月,本项目选择其中10只浮式软体深水网箱分别放养大黄鱼、美国红鱼、黑鲷等鱼类进行养殖。经过5个月的试养,鱼类生长良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项目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