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应用抗倒增产剂对生育期没有影响,可以减少株高4.1cm、基1—3节减4%、穗粒数增加2、结实率提高7%、千粒重增加0.1、增产2.5%。目前,生产上所用的控制倒伏的生长抑制剂多效唑、矮壮素施药后主要抑制上部节间伸长,但这类延缓剂也存在影响穗粒数、延长生育期等问题。本试验试图寻找能在施用后控制水稻基部节间伸长,增加粒数和粒重,使用安全的理想制剂。  相似文献   

2.
“劲丰”对超级稻淮稻9号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超级稻粳稻品种淮稻9号为材料,研究了新型稻麦增产抗倒营养剂“劲丰”对其节间形态、抗倒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同时选用多效唑作为对照药剂,清水为空白对照.结果表明:“劲丰”在始穗期应用具有显著的抗倒伏作用,主要是通过缩短水稻的穗颈节长度、降低植株重心、同时增加水稻各节间的茎粗和茎秆的壁厚,此外“劲丰”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促进水稻增产,增产达6.57%.而多效唑在拔节期使用,虽具有一定的抗倒伏效果,但是严重影响了水稻穗部的发育,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明显降低,造成水稻减产9.15%.  相似文献   

3.
稻渔共作水稻生育特点及产量形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同期播种的常规栽培水稻为对照,研究稻渔共作对水稻生长发育动态、株型特征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稻渔共作具有改善稻田土壤的理化性状,延长水稻生育期,增加群体各生育期生物量,提高叶面积指数和冠层叶片的面积,延缓后期功能叶片衰老,增大茎秆粗度,促进根系发育及伸长节上须根发生等特点。但同时也表现出稻株基部节间长度增大,节间数增多,植株重心上移,后期根系活力降低等特征。在产量及其结构方面表现为茎蘖成穗率、穗粒数和结实率下降,粒重增加,若品种选择与栽培控制得当,可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并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第Ⅰ报中高产水稻的干物质积累及生理性状的分析基础上,着重对水稻亩产600—700公斤的产量构成因素及枝梗粒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稻4个产量构成因素中,结实率、千粒重是限制超高产的主导因素,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一级枝梗的粒数、粒重、结实率等诸性状,明显地优越于二级枝梗,且产量的70%左右来自一级枝梗上的直接结粒数.经分析表明,一个穗的空,秕粒主要来自二级枝梗粒,二级枝梗对结实率及千粒重的负效应很大.N_3(倒4节间)长度对穗实粒数的负直接效应亦最大,由此可见,在保证单位面积足够穗数和穗粒数的前提下,高产再高产的关键在于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高结实率的关键又在于增加一级枝梗粒数和控制N_3节间的伸长。  相似文献   

5.
试验研究表明,水稻应用那氏778诱导剂处理后,表现水稻秧苗抗病、生育期缩短、有效穗数增加、穗粒数多等,具有增产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水稻基部第2节间伸长1cm以内时,茎叶喷雾植物生长调节剂30%矮·烯微乳剂,研究其对水稻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公顷用30%矮·烯微乳剂900mL+芸薹素内酯45g可显著矮化株高,缩短节间长度,降低倒伏率,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提高水稻结实率和穗粒数,增产6.0%。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在返青期施用新型水稻抗倒肥料"猛发兜"对双季晚稻泰优871生育后期茎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施用猛发兜的对照相比,施用猛发兜使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分别增加了8.50%、2.35%、1.15%和14.56%;施用猛发兜缩短了剑叶长度9.90%,增加了剑叶宽度8.12%,基部第一伸长节间到第五伸长节间茎壁厚度分别较对照增加了31.07%、38.75%、13.85%、15.09%、16.67%,节间第一、第二、第三伸长节间长度分别较对照降低了32.92%、38.08%、28.67%,株高降低了19.12%。因此,施用猛发兜起到了抗倒伏和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滨海黏质盐土水稻"3414"肥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建立滨海黏质盐土的水稻施肥模型,应用3414不完全设计方案在东辛农场的滨海黏质盐土上进行田间肥效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对株高、伸长节间数、穗下节间长度、穗长、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的影响大于磷肥;产量以N2P3K2处理最高;在一定施肥量范围内,氮肥的增产作用大于磷肥。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在返青期施用新型水稻抗倒肥料"猛发兜"对双季晚稻泰优871生育后期茎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施用猛发兜的对照相比,施用猛发兜使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分别增加了8.50%、2.35%、1.15%和14.56%;施用猛发兜缩短了剑叶长度9.90%,增加了剑叶宽度8.12%,基部第一伸长节间到第五伸长节间茎壁厚度分别较对照增加了31.07%、38.75%、13.85%、15.09%、16.67%,节间第一、第二、第三伸长节间长度分别较对照降低了32.92%、38.08%、28.67%,株高降低了19.12%。因此,施用猛发兜起到了抗倒伏和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玉米、水稻施用锌、硼微肥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静 《农业与技术》2002,22(4):72-74
硼、锌微肥对玉米生育期影响甚小,对玉米的经济性状影响显著,施锌肥增产7.5%,硼肥增产4.3%;硼,锌微肥可缩短水稻生育期1-4天,对水稻经济性状影响较大,施锌可增加苗数和有效穗,施硼增加千粒重和每穗实粒。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生育时期施用硅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施用硅肥,可缩短基部第一、二节间长度,增加茎粗,提高抗倒伏能力,增加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增产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在水稻基部第2节间伸长1cm以内时,茎叶喷雾植物生长调节剂30%矮·烯微乳剂,研究其对水稻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公顷用30%矮·烯微乳剂900mL+芸薹素内酯45g可显著矮化株高,缩短节间长度,降低倒伏率,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提高水稻结实率和穗粒数,增产6.0%。  相似文献   

13.
"劲丰"是利用维生素与微量元素为主体复配研制的稻麦增产抗倒营养剂,试验结果表明:"劲丰"对水稻植株性状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主要表现为改善水稻基部茎秆组织结构,增大膨压与抗折力,缩短穗下节间长度,降低重心,极大地提高水稻抗倒伏性;同时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主要体现在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劲丰的最佳喷施时期为水稻破口期,最...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钾素肥源在水稻和小麦上的施用效果,以及对土壤钾素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钾素肥源均可增加水稻和小麦产量,水稻增产是通过增加穗数和每穗实粒数来实现的,小麦增产则是通过增加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来实现的.施用钾素肥源还可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尤以施用化学钾肥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于水稻栽后20d喷二甲四氯和“920”,有明显降低分蘖增长速度,促使高峰苗提早的作用。喷二甲四氯有提高成穗率,增加有效穗或增多穗粒数的增产作用,使用量以用20%二甲四氨水剂350ml/667m^2左右增产效果较好。喷“920”有明显降低有效穗或减少穗粒数的减产作用。  相似文献   

16.
5%调环酸钙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喷施调环酸钙可显著降低株高和缩短节间长度,提高抗倒伏能力,但随着药量的增加,株高逐渐降低,第1、2节间长度逐渐缩短,穗粒数和结实率降低,导致产量降低,试验证明5%调环酸钙在水稻上的适宜用量为450g/hm^2,具有防止水稻茎秆倒伏、增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水稻生长调节剂呋苯硫脲和水稻无盘抛秧剂旱育保姆处理稻种都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高秧苗素质,促进分蘖、增加穗数、粒数,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生长调节剂10%呋苯硫脲乳油500倍浸种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分蘖成穗高,增产显著;0.78%多.多效拌种剂旱育保姆350:1000拌种在水稻生长前期效果显著,秧苗矮壮、分蘖发生快,实粒数多,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8.
老根复合肥对水稻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从对水稻长势及有关物候期分析,水稻施用老根复合肥后,有效分蘖数增加,具有早开花、早成熟的效果。从对水稻生物性状分析,水稻施用老根复合肥后,具有增加粒数和产量的作用,穗粒数增加4.2—5.6粒,亩增产12.6~18.4kg,增产幅度为2.61-3.2%。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早籼稻嘉早311为试验材料,通过试验研究了硅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肥能够增加穗总粒数和结实粒数,提高成穗率和结实率,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和生产效益,能够增强病害抗性,提高茎秆节间的抗折力,增加抗倒伏能力,对水稻群体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淮麦30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配方的拌种剂处理小麦种子,研究了不同播种方式下不同配方的拌种剂对小麦生长发育和籽粒产量变化的情况,以期为不同播种方式下选用合适配方的拌种剂,结果表明:零共生套播小麦的出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较旋耕条播小麦分别提前了11、4、3、3、2 d,生育期比旋耕条播长8 d;在零共生套播模式下,配方1、配方2、配方3处理后的小麦穗粒数较对照分别增加了6.08%、5.47%、3.95%,千粒重较对照分别增加了0.45%、0.45%、0.42%,穗粒重较对照分别增加了6.21%、6.83%、6.21%,有效穗数较对照分别增加了3.69%、4.31%、4.31%,分别增产10.11%、10.76%、10.53%;而在旋耕条播模式下,3种拌种剂处理后的小麦穗粒数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3.36%、11.99%、10.96%,穗粒重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2.06%、12.06%、9.93%,千粒重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03%、4.52%、1.49%,有效穗数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34%、1.67%、1.34%,分别增产11.17%、15.75%、11.06%.因此,拌种剂配方2在零共生套种小麦和旋耕条播小麦生产上都有显著增加小麦产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