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它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从而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为近年来严重危害养鸡业发展的传染病之一,受到人们普遍地关注。1流行特点本病只发生于鸡,虽各品种均可感染发病,但以白色轻型品种鸡反应严重,肉鸡较蛋鸡更为敏感。本病多发于3周至开产前的小鸡,3~7周龄为本病高峰期,成年鸡对本病有一定抵抗力。3周龄以下的雏鸡感染后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或轻度症状,但引起严重免疫抑…  相似文献   

2.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危害雏鸡免疫功能的流行性传染病。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从而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1流行特点自然条件下,本病只感染鸡,所有品种的鸡均可感染,但不同品种的鸡中,本病仅发生于2~14周龄鸡,21~49周龄为发病高峰期。病毒主要随病鸡粪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不仅感染鸡死亡,而且能破坏法氏囊引起免疫抑制或免疫机能降低,致使其他的传染病疫苗接种达不到预期的免疫效果,并容易感染其他的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2~15周龄的鸡,4~6周龄最易感。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幼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本病病原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  相似文献   

5.
1传染性法氏囊病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幼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本病于20世纪70年代末传入我国。目前,本病在世界上养鸡的国家和地区广泛流行,也是近几年来严重威胁我国养鸡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自然感染仅发生于鸡,各品种鸡都能感染。主要发生于2~15周龄的鸡,3~6周龄的鸡最  相似文献   

6.
一例火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与球虫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由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引起2-6周龄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突然发病、病程短、发病率高,法氏囊受损和鸡体免疫机能受抑制为特征。鸡球虫病是鸡常见的一种急性流行性原虫病,各种品种和年龄的鸡都可感染,本病以潮湿多雨的夏季多发,以消瘦、贫血、血痢、生长发育受阻为特征。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任何品种、任何季节均可感染,传播性快,死亡率高,对养鸡业造成严重危害。下面就我市暴发的一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是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能引起免疫抑制的传染病。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有脐炎型、肉芽肿型、气囊炎型、肝周炎型、心包炎型等。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由法氏囊病毒感染鸡并引起发病,大肠杆菌病需要选用高度敏感药物来治疗,这2种病混合感染增加了治疗难度。  相似文献   

9.
<正>传染性法氏囊病也称传染性囊病或腔上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幼鸡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由呼肠弧病毒引起发病,只感染鸡,多侵害3-6周龄的雏鸡,小鸡在0-6周龄时,主要靠法氏囊对疫苗病毒产生免疫抗体,如果鸡感染了法氏囊病毒,那么就使鸡失去了免疫的一道屏障,从而会引起一系列疾病的感染。1病史某肉鸡养殖户,饲养肉鸡7000只,38日龄就诊时值7月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腔上囊炎,是由双RNA病毒属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雏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1 流行特点 3~6周龄鸡对本病最易感染,成年鸡多呈隐性感染.本病传染源主要是病鸡和带毒鸡,可直接接触传播,也可以经被污染过的饲料、饮水、空气、用具间接传播,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眼结膜感染.  相似文献   

11.
李胜权 《兽医导刊》2019,(4):180-18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本病可见于一年四季,各地常有发生,鸡群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后,幼龄鸡下白痢、衰弱、大批死亡,由于发病突然、病程短、死亡率高,且可引起鸡体免疫抑制,目前该病仍然是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会给养鸡业造成严重威胁和重大经济损失。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现浅谈一下此病的诊断与防治。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2~5周龄幼鸡,以4~6周龄鸡最易感。笔者在临床接诊中,发现50-60日龄鸡也常有发生,法氏囊病毒感染会增加其他病原感染机率,其中以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最为典型。现将一起鸡传染性法氏囊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传染性腔上囊炎、甘博罗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各种鸡均能感染,发病时间不分季节,以3~6周龄的鸡发病率最高,1~14日龄和成年鸡常呈隐性感染.本病病程短,一般6~10天,传播快,常常突然暴发.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以法氏囊受损、肾肿为主要特征,从而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防御能力下降,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对其他病原体易感性增强,使发病率高。临床上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与新城疫混感严重,常伴发细菌、霉菌、霉型体感染。根据调查,严重时混感率达80%。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主要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本病发病率高,发生本病的鸡场,常常出现新城疫、马立克氏病等疫苗接种的免疫失败,这种免疫抑制现象常使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上升。因此快速准确地检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对正确诊断、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损失十分重要。本文将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常用的检测技术进行分类介绍。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主要危害雏鸡的一种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等淋巴组织为特征.其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雏鸩在早期感染本病后会引起严重的、长期的免疫抑制,引发继发感染或导致免疫失败,二是引起鸡的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最早在美国特拉华州的甘保罗镇发现,又称甘保罗病。我国于1979年发现该病。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侵害雏鸡和成年鸡的法氏囊等免疫器官,破坏法氏囊产生B淋巴细胞,导致鸡体液免疫能力下降,使鸡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对ND、IB等疫苗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容易感染其他疾病,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鸡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制。导致病鸡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腺病毒、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而对接种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免疫应答下降或丧失。  相似文献   

19.
闫国财  关中生  刘欣 《吉林畜牧兽医》2011,32(5):21+23-21,2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任何品种的鸡在任何季节均可感染,常发生于不免疫或免疫失败的鸡群,具有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名腔上囊病,传染性囊病,是法氏囊病毒引起的雏鸡的一种损害鸡法氏囊免疫器官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此病呈世界性分布,是一种全身性病毒性传染病,不仅引起育成鸡的死亡和影响增重,而且破坏鸡的体液免疫器官-法氏囊,导致免疫不全或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鸡球虫病等更易感,大肠杆菌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幼鸡的传染病,二者合并感染给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