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9 毫秒
1.
本文明确了商品参贮藏过程中,不同阶段杀死卵及幼虫的最佳氧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当二氧化碳浓度在50%以上,氧含量在5%以下,4天后成虫全部死亡,当二氧化碳浓度为25%以上,氧含量为8%以下,15天后卵及幼虫可全部死亡,采用此种方法贮藏一年未发现害虫及霉菌产生。  相似文献   

2.
苦楝核提取物对柑桔红蜘蛛卵的毒杀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室内试验,0.5%浓度的苦楝种核提取物对柑桔红蜘蛛卵的杀灭效果为28.6%,1%浓度的效果为92.3%,2%浓度的效果为98.7%。室外试验,0.5%浓度的杀灭效果为69%,1%浓度的杀灭效果为83.7%,2%浓度的杀灭效果为87.8%。  相似文献   

3.
先前报道从盐渍的鲱鱼卵产品(干鲱鱼卵)中提取的脂质含大量胆固醇,磷脂酰胆碱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如二十碳五烯酸(EPA,20:5n-3)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22:6n-3);该脂质可降低鼠血浆脂质和葡萄糖浓度。本试验旨在评价含大量蛋白的干鲱鱼卵对鼠脂质和葡萄糖代谢的影响。雄性Crij-CD-1(ICR)鼠分别采食3种含冻千鲱鱼卵的试验饲粮。12周。试验饲粮如下:无干鲱鱼卵(对照饲粮)、1%干鲱鱼卵(含1%干鲱鱼卵饲粮)和4%干鲱鱼卵(含4%干鲱鱼卵饲粮)。与对照饲粮组相比,1%和4%干鲱鱼卵饲粮组,血浆总胆固醇、磷脂和葡萄糖浓度趋向于降低。对照饲粮组和4%干鲱鱼卵饲粮组,血浆葡萄糖浓度有显著差异(P〈0.05)。4%干鲱鱼卵饲粮组血浆脂联素浓度显著高于对照饲粮组(P〈0.05),但是血浆胰岛素浓度在三组间没有显著差异。与对照饲粮组相比,4%干鲱鱼卵饲粮组肝脏总胆固醇和磷脂浓度趋于降低。与对照饲粮组相比,1%和4%干鲱鱼卵饲粮组血浆和肝脏n-3,n-6值极显著升高(分别为P〈O.005,P〈0.0005)。结果显示摄食干鲱鱼卵影响鼠脂质和葡萄糖代谢。  相似文献   

4.
<正> 近几年生产中使用的菊酯类农药,虽对棉虫有高效,但对螨类害虫红蜘蛛的防效差,有的甚至能诱发其增殖。新农药灭扫利(Meothrin,甲氰菊酯)既能治虫又能杀螨,是防治棉虫较理想的药剂。1984—1986年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试验结果,田间每亩用20%灭扫利乳剂20毫升,灭蚜效果达94.6%,残效期10天;每亩次用原药6—8克对棉铃虫、红铃虫的防效均优于1605和甲胺磷,每亩次用原药7—8克对红蜘蛛的防效90%以上,用50ppm浓度杀螨卵,防效可达88.55~100%,用100ppm的卵全部死亡。灭扫利对盲椿象还有较好的防效,并对棉花生长有促进作用。具有发展前途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苦楝种核提取物A对柑桔红蜘蛛(Panonychus citri Mcgergor)进行了室内和田间试验,对芒果小实蝇即柑桔小实蝇(Caetodacus ferruginea dorsalis Hendel)在室内进行忌避产卵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苦楝种核提取物A对柑桔红蜘蛛具有明显的触杀效果。室内试验1%,2%浓度处理后24小时的触杀效应分别达94.53%,98.10%,均比50%托尔克的500×和1000×触杀效果好。苦楝种核提取物A对柑桔红蜘蛛还有显著杀卵效应,1%浓度的死卵率已达98.24%,  相似文献   

6.
干露对天津厚蟹水分代谢和死亡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平洪领  李玉全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8):4377-4380
为分析天津厚蟹(Helice tientsinensis)不同干露条件及生理状态下的干露耐受性,以抱卵与未抱卵天津厚蟹为材料,设置了5%~25%、50%~60%和90%~100%3个相对湿度作为干露梯度,分析了干露湿度、抱卵与否与机体水分代谢和死亡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抱卵和未抱卵天津厚蟹的死亡率均随干露时间的增加而升高:抱卵蟹死亡时的失水率和体重消耗率分别为45%~51%和34%~36%,均高于未抱卵蟹34%~36%和19%~24%(P<0.05);不论抱卵与否,均在相对湿度为90%~100%处理的露空时间最长,抱卵天厚蟹比未抱卵蟹的耐干露能力强,并且相对湿度越大露空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7.
25%高渗硫丹乳油对棉铃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1000倍和1500倍液的杀卵效果分别为68.67%和63.63%,杀虫效果分别为93.24%和85.19%,保蕾效果分别为94.83%和90.71%,均优于相同浓度的35%赛丹乳油。  相似文献   

8.
对8种农药在不同浓度、不同施药时期试验表明,宏锐120ml/667m^2,在三化螟卵孵高峰期施药,防治效果最好,且持效期长;20%康宽悬浮剂10ml/667,在三化螟卵孵高峰期或盛末期施药、宏锐60ml/667m^2.在三化螟卵孵高峰期施药、48%乐斯本乳油80ml和80%锐劲特水分散粒剂3g,在三化螟卵孵盛末期施药,防治效果均较好,持效期较长;上述药剂可推广用于防治水稻三化螟。  相似文献   

9.
国产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在供试浓度范围内(0.25—250ppm)对菜粉蝶(Pierisrapae L.)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可抑制卵的孵化并引起初孵幼虫死亡,幼虫龄期愈小对药剂愈敏感。幼虫死亡多发生在脱皮和化蛹阶段。少数幼虫进入蛹期后继续死亡或不能正常羽化,呈“半蛹一半成虫”态。幼虫期浸体法施药效果好于浸叶饲喂法。受药幼虫几丁质合成受抑,含量减少,内表皮变薄并出现剥离和断裂,脂肪体碎裂、崩坏以至消失。  相似文献   

10.
对中华草蛉卵喷卵和挂放卵卡试验表明,在5种不同卵粘着剂中,0.125%琼脂溶液效果最好,蛉卵悬浮均匀,粘着率为96.83%,浸卵2—3小时后,孵化率为80.77—92%;发育后期的蛉卵,在溶液中承受1—2.5kg/cm~2压力15分钟后,经高速旋转喷出,孵化率为65.06—78.21%,较对照明显提高;田间喷卵,孵化率为51.06—60%,与对照无明显差异。用发育后期的卵直接挂放田间,卵卡上先孵幼虫残杀卵率为6.45%,卵粒孵化率为72.26%。较用工农—16型手摇喷雾器喷卵的孵化率(51.06—60%)提高了12%。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物理辐照灭虫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文章分别用不同剂量的X射线照射舞毒蛾虫卵,观察照射后虫卵孵化、幼虫死亡、化蛹等变化情况。实验表明,随着X射线辐照剂量增大幼虫的死亡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而化蛹率有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通过应用2种新型核型多角体病毒对不同世代的美国白蛾幼虫进行防治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种病毒杀虫效果最高达到80.0%以上,为今后病毒试剂的生产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多年白蛾周氏啮小蜂规模化繁育试验,济南军区黄河三角洲生产基地总结出白蛾周氏啮小蜂规模化繁育从繁育基地选址、规划设计,到繁育架与繁育箱的定做标准,以及繁育阶段的蜂种培养、摆蛹、接种、封箱、挑烂、计数、装箱等技术要点。为使室内大规模繁育与林内释放有机结合,提高生物防控效率,通过在发生美国白蛾林地内释放周氏啮小蜂,分别选择不同密度、次数、年份进行调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选择一、二代美国白蛾5龄以后老熟幼虫期至化蛹初期,在天气晴朗的早晨9:00-11:00时间段释放效果较好,释放次数为每年4次,释放数量以每次225个/hm2寄生良好的周氏啮小蜂茧较为经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揭示美国白蛾种群在河北省的遗传分化程度和基因流,并据此分析其遗传结构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微卫星技术对河北省美国白蛾的3个地理种群(沧州种群、石家庄种群、秦皇岛种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分析。[结果]美国白蛾3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具有明显差异,不同种群间遗传分化显著;美国白蛾现有遗传结构的形成与其生活史特性、入侵生态学特性以及种群发育阶段有关。[结论]为有效防治入侵美国白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人工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50%、0.75%、1.00%、1.50%的水杨苷或0.20%、0.40%、0.60%、0.80%的单宁,饲喂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幼虫,用湿质量称量法测量其营养指标,分析植物次生物质对美国白蛾食物利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单宁各处理组随着幼虫龄期的增长,幼虫的取食量和排粪量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先促后抑;食物消耗率、转化率和食物利用率在4龄时多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5~6龄时,食物消耗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食物转化率与利用率多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在同一质量分数处理组随龄期的增加与对照的差异越来越大。水杨苷处理,多数处理组4~6龄幼虫的取食量高于对照组,排粪量随龄期的增长逐渐减少;食物消耗率,1.00%处理组在4~5龄显著低于对照(P<0.05),6龄时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处理组在4~5龄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P>0.05),6龄时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食物转化率和利用率,0.50%处理组4~6龄均低于或显著低于对照;0.75%处理组,在各龄期与对照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1.00%处理组,在4~5龄时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P<0.05),6龄时低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P>0.05);1.50%处理组在4龄、6龄时低于或显著低于对照,5龄时显著高于对照(P<0.05)。说明单宁对美国白蛾幼虫的食物利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水杨苷对其食物利用的影响与剂量有关,质量分数0.75%无明显影响,1.00%有促进作用,0.50%和1.50%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详细报告了为害广东柑桔芽鞘新害虫——桔达瘿蚊Dasinerta为害情况、生活史及习性的研究结果,并提出了控制该虫为害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用不同极性溶剂青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e Sieb.et Zucc)的提取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的生物活性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表明,氯仿为溶剂的提取物对小菜蛾具有较高的杀卵和对幼虫的触杀作用;以石油醚为溶剂的提取物对幼虫有较高的胃毒作用;4种溶剂提取物对小菜蛾的化蛹率、蛹重及羽化率的影响不显著。此结论对杀虫植物青花椒的进一步研究利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不同浓度的咖啡天蛾(Cephonodes hylas)质型多角体病毒包含体悬液,浸渍栀子花叶,再喂食感染3龄初咖啡天蛾幼虫。感染浓度与死亡率回归方程式为y=2.690 7+0.464x,其致死中浓度LC50为9.483×10~4PIB/ml;5×10~7、5×10~6和5×10~5PIB/ml三种浓度的LT50值分别为:6.16、6.67和7.89天。 试验表明,同一浓度病毒(5×10~6PIB/ml)对不同龄期幼虫的感染力不同,幼虫死亡率随龄期增大而降低,从2龄的92.35%降到5龄的69.44%;其中LT50随着龄期递增而加大,从2龄的6.08天增加到5龄的7.63天。温度对幼虫感病死亡速度有一定影响,但对总死亡率影响不大,高温(35℃)对病毒的增殖起抑制作用,幼虫死亡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9.
菜喜和集琦虫螨克对小菜蛾生产发育、存活和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测定了抗生素杀虫剂菜喜和集琦虫螨克对小菜蛾卵及幼早生长发育,成虫存活及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两种药剂对小菜峨卵的孵化率没有影响,但能大大降低初孵幼虫的存活率,对幼虫的生物活性,均随虫龄的增加面下降,且集琦虫螨克的活性远比菜喜高,菜喜对小菜蛾4龄幼虫化蛹率有显著降低作用,但对肾的羽化率,雌成虫寿命及产卵量却没有明显影响;而集琦虫螨克则对4龄幼虫的化蛹率、蛹羽化率及羽化后成虫的产卵量均有显著的降低作用,用菜喜和集琦虫螨克的田间推荐浓度药液饲喂小菜蛾成虫,均能显著减少雌成虫的产卵量,但对雌雄成虫的寿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室内测定了美国白蛾4龄幼虫对桑树、榆树、桃树、板栗、枫杨、悬铃木、杨树、大叶女贞、香樟、银杏、构树、柳树、臭椿的取食选择性。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幼虫对桑树、悬铃木、柳树、杨树、臭椿、桃树、构树具有明显的选择性;该虫虽然也取食榆树和板栗,但选择性显著低于前面的7个树种;不取食枫杨、大叶女贞和香樟。该研究结果为了解美国白蛾的取食行为及食性特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