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了解BMY牛和婆罗门牛的毛色遗传,本文分析了BMY牛和婆罗门牛的生产资料,以期在BMY牛新品系的经济性状达到稳定遗传的同时,也达到毛色的相对固定。BMY牛和婆罗门牛的红色、黑色和灰色所占比例分别为31.55%、16.04%、14.98%和44.03%、0、11.19%。BMY牛3个毛色个体的比例占群体的62.57%,这暗示着还存在很大的选择潜力。基于毛色的遗传基础,推测BMY牛红毛和灰毛两个品系将快于黑毛品系育成。另外,我们也认为尽管毛色标志着品种的基本特征,但也不能一味强调对毛色的选种选配,而应更注重于经济性状的选择与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加大BMY牛的推广应用力度和提高人工授精受胎率,开展了BMY牛冷冻精液质量控制研究,优选出冷冻稀释液及得出冷冻精液质量控制技术程序。[方法]采用不同的初始冷冻温度、不同种类的稀释液、不同的冷冻方法对BMY牛精液冷冻及解冻效果进行试验。[结果]不同的初始冷冻温度、不同种类的稀释液、不同的冷冻方法,BMY牛精液冷冻解冻效果各异。初始冷冻温度为-121--140℃时,TRIS液为基础稀释液添加糖类和氨基酸一步法稀释BMY牛精液冷冻6-10 min BMY牛冷冻精液解冻效果较好,用程控冷冻仪冷冻BMY牛精液,同样获得良好的解冻效果,解冻活力达到0.372±0.026。BMY牛冷冻精液平均解冻活力可达0.357±0.029以上,精子解冻复苏率达50%以上。精子畸形率平均为16.8%±4.26%,BMY牛采精成功率为75.3%。[结论]全放牧条件下BMY牛电刺激采精法获得很好效果,精液质量好,更有利于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克隆BMY牛MSTN基因外显子2的序列,以期分析其遗传变异.[方法]通过对PCR产物进行克隆,比较哺乳动物MSTN基因外显子2之间的同源性,并构建其系统发育关系.[结果]通过PCR扩增,对PCR产物克隆得到BMY牛MSTN基因exon 2序列为372 bp编码124个氨基酸残基,牛亚科物种间的核苷酸同源性较高,在98.7%~100.0%之间,BMY牛、瘤牛、牦牛与大额牛079-gayal(Bos frontalis)的氨基酸序列一致,而日本和牛在第89位发生了天冬酰胺(Asn)→丝氨酸(Ser)的突变.构建的牛亚科几个物种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表明,含有瘤牛血统的BMY牛与瘤牛、牦牛的关系较近,且大额牛079-gayal与瘤牛的关系也近,推测大额牛在其形成历史中曾经受过瘤牛的基因渐渗.牛亚科物种的牦牛、大额牛、日本和牛、瘤牛与BMY牛聚为一支,而与水牛的关系较远.人与黑猩猩、猕猴聚为明显的一支.[结论]BMY牛MSTN基因外显子2长度为372 bp,系统聚类分析表明BMY牛含有瘤牛血统和典型的瘤牛特征.  相似文献   

4.
舍饲和放牧BMY牛血液生化指标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不同饲养管理条件下,BMY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到达补充BMY牛的基础性资料,为BMY牛的人工饲养、疫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的目的。[方法]采用试剂盒对20头不同饲养管理条件下的BMY年母牛的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舍饲牛的STB、A/G、LDL、GLU、Crea和P等指标显著高于放牧组,放牧牛的GLO、ALT、AST/ALT、GGT和TG等指标显著高于舍饲牛(P<0.05),TP、HGB、ALP、BUN、URIC、T-CHOL、Ca、HDL在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舍饲牛的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异系数要明显小于放牧牛。[结论]舍饲BMY牛的血液生化指标明显要优于全放牧条件下的BMY牛。  相似文献   

5.
BMY牛肉用指数(BPI)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BMY牛的12、24和36月龄的BP I指数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BMY牛BP I指数值随年龄、体高和体重的增长也随之增大,BMY牛的BP I数值达到肉用牛的标准,在12、24和36月龄时公牛分别为2.73、3.28和4.37,母牛分别为2.59、2.76和2.80。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不同生长阶段健康BMY牛主要血液生理指标的测定,掌握BMY牛血细胞变化规律,为今后检测BMY牛的健康状况和科学饲养BMY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动仪器分析法。[结果]WBC以4~6月龄断乳犊牛组最高,以4岁成年牛组最低,各组间差异显著,RBC以1~1.5岁青年牛组最高,各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LT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以4岁牛组最高。[结论]BMY牛血细胞变化规律与水牛、牦牛相似。  相似文献   

7.
为我国热带亚热带的肉牛新品种(系)的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了解其群体遗传结构及BMY牛的育成情况,选用婆罗门牛、云南黄牛其杂交后代BMY牛作为研究动物群体,对5条染色体上的7个微卫星DNA位点的遗传变异及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个微卫星位点在3个群体中表现为高度多态性,多态信息含量在0.8362~0.5115之间。平均杂合度BMY牛最高为0.7439、云南黄牛为0.6708、婆罗门牛为0.6214。由此可见,BMY牛的育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横交固定还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楚雄州为代表的滇中地区气候条件下,用BMY牛改良滇中黄牛的效果及BMY牛的推广应用前景.[方法]以滇中黄牛为母本,BMY牛为父本,在楚雄州开展杂交改良效果的调查.[结果]①选择滇中黄牛母牛,用BMY牛冻精累计输精9 055头,受胎7 254头,受胎率80.11%,产犊6 781头,产犊率93.48%;②BMY×本杂的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和30月龄体重与滇中黄牛比较,公牛分别提高29.70%、33.82%、36.73%、35.97%、33.12%和47.21%,母牛分别提高23.34%、34.45%、32.32%、11.03%、30.07%和36.49%,但总体生长速度不及BMY牛、西×本杂;初生到24月龄的平均日增重(ADG)比较,BMY×本杂公牛(316.4 g)高于滇中黄牛和短×本杂,但低于BMY牛和西×本杂,母牛高于滇中黄牛,但低于BMY牛和其它组合;③BMY×本杂不同年龄段的各体尺指标均显著高于滇中黄牛,特别是体长、体高、胸宽、胸深、胸围、腹围和臀围等的发育更好;18月龄开始,部分体尺指标接近或超过短×本杂.④BMY×本杂24月龄公、母牛的BPI分别比滇中黄牛高出0.43和0.36,分别提高23.8%和20.2%,但低于BMY牛和西×本杂;⑤13~15月龄公牛经93 d育肥,BMY×本杂的ADG达1 133.3 g,高于短×本杂,但低于西×本杂、安×本杂和BMY牛,屠宰率61.04%,达到BMY牛和其它杂交组合的水平,但净肉率略低于其它组合.[结论]用BMY牛改良滇中黄牛的效果非常明显,杂交一代具有耐粗饲、耐热、抗蜱、适应性广、易饲养的特点.本研究结果为BMY牛在我国南方黄牛改良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 BMY 牛在大姚县内的推广应用情况及其与滇中黄牛的改良效果(特别是生长性能的变化),以大姚县推广的 BMY 牛公牛或冻精为父本、滇中黄牛母牛为母本进行杂交,获得 BMY 杂交牛,并测定了该杂交品种12月龄和18月龄的体重和体尺(包括体斜长、体高、十字部高、胸宽、胸深、腰角宽、尻长、胸围、腹围、臀围及管围).结果显示:BMY 杂交牛12月龄与18月龄的体重和体尺整体水平高于滇中黄牛,且其在大姚区域内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表明 BMY 牛是值得大姚县重点推广应用的品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云南南部热区草地的干物质产量及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同时对BMY牛、云南黄牛及其杂交牛的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和36月龄进行按期空腹称重并校正为标准体重后,分析其生长性能、繁殖性能和杂交优势率。结果显示:云南南部热区草地的干物质产量较高(平均为8614kg/hm2),但粗蛋白含量偏低(仅7.8%);BMY牛在曼中田片区表现出较好的生长性能,其与本地黄牛的杂交后代也表现出较好的杂交优势和较高的繁殖性能。从BMY牛的生长、繁殖以及BMY牛及其杂交牛的杂交优势都表现较好,可进一步证明BMY牛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值得推广应用。在云南南部地区进行草牛配置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添加糖蜜高蛋白营养舔砖的方式,确保牛群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检验肉用型西门塔尔牛云南本地黄牛的改良效果.[方法]云南省种畜繁育推广中心肉牛纯繁场分别利用XM♂×本地西门塔尔高代杂交黄牛♀(Ⅰ组);XM♀×AG♂(Ⅱ组);AG♂×本地西门塔尔高代杂交黄牛♀(Ⅲ组).[结果]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Ⅱ组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平均体重明显高于I组和Ⅲ组,工组结果明显高于Ⅲ组;6月龄、18月龄日增重Ⅰ组和Ⅲ组差异不显著,Ⅰ组12月龄、24月龄日增重明显高于和Ⅲ组,而Ⅱ组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日增重明显高于Ⅰ组和Ⅲ组.[结论]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肉用型西门塔尔牛与安格斯种公牛杂交效果优势明显,而肉用型西门塔尔种公牛与本地黄牛杂交效果又明显高于安格斯种公牛.  相似文献   

12.
根据国家肉牛改良中心和陕西秦宝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有关要求,项目组于2010年3月13日~19日对陕西省10个地市肉牛产业发展现状采取普查和重点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实际调研,结果表明,全省肉牛饲养总量270万头,其中秦川牛约107万头,占全省肉牛存栏的39.6%;肉牛饲养量为64万头,能繁母牛26万头,出栏秦川牛及杂交牛65.07万头;指出了肉牛养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检验夏南自群繁育牛的遗传稳定性及其后代表现,本试验将含夏洛来牛血37.5%的自群繁育公牛与南阳牛杂交,进行推广应用前的中试,并将其杂交后代与南阳牛的体尺、体重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杂交后代牛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各个年龄段的公、母牛与南阳牛相比,体重差异均为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4.
南阳牛以体格大、役肉兼用、耐粗饲、适应性强而著称,夏南牛和“皮南牛”是以南阳牛为基础育成的肉牛品种,本文采用模型化方法对其体重生长发育及早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夏南牛和“皮南牛”具有生长发育早熟性较好,生长强度大的特点,断奶重相对较大,12月龄体重分别相当于其36月龄体重的56.60%和62.21%。其中,“皮南牛”在周岁以前生长强度更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研究安徽省内地方牛种的精液品质差异,[方法]试验对皖东牛、大别山牛、皖南牛3种种公牛的冬春季节所采集的精液质量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结果表明:射精量方面,大别山牛射精量低于皖东牛和皖南牛,差异显著(P0.05);3种牛的精液颜色都为乳白色;精子活力方面,皖南牛的原精活力相对最高,其次是皖东牛,大别山牛最低,不同牛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皖东牛的冻精解冻后活率最低,与大别山牛和皖南牛差异显著(P0.05);皖南牛冻精解冻后精子直线运动的数量最高,与皖东牛和大别山牛差异显著(P0.05);精液细菌数方面,大别山牛的每剂冻精细菌数最高,与皖东牛和皖南牛差异显著(P0.05);畸形率方面,皖东牛的精子畸形率最低,与大别山牛和皖南牛差异显著(P0.05)。[结论]3种种公牛中,皖东牛与皖南牛的射精量高,皖东牛解冻后精子畸形率低,皖南牛与大别山牛解冻后精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6.
秦川牛是我国著名地方良种黄牛 ,我县从 2 0世纪 5 0年代开始引进秦川种公牛改良当地黄牛 ,2 0世纪 70年代末推广牛的冷配技术 ,引进秦川种公牛冷冻精液颗粒、细管 ,坚持本交与人工授精相结合。全县累计引进秦川牛 670 0多头 ,改良配种 9.0 1万头 ,产改良牛 6.5 8万头。秦川牛的引进 ,丰富了我县黄牛遗传基因库 ,优化了牛群整体结构 ,改良效果明显 ,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选择不同杂交品种肉牛和延边牛共20头,即西延牛(西门塔尔×延边牛)、夏延牛(夏洛来×延边牛)、皮延牛(皮埃蒙特×延边牛)的F1代和延边牛公牛各5头,进行了100d育肥饲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夏延牛(1334g)、西延牛(1309g)和皮延牛(1121g)育肥期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延边黄牛(827g,P<0.05),西延牛和夏延牛平均日增重也分别显著高于皮延牛,而西延牛和夏延牛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夏延牛(61.3%)、西延牛(60.8%)和皮延牛(58.2%)屠宰率均显著高于延边黄牛(51.2%,P<0.05),杂交组肉牛屠宰率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三个杂交组肉牛净肉率均显著高于延边黄牛(P<0.05),虽然西延和夏延净肉率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但是却分别显著高于皮延。三个杂交组肉牛眼肌面积均比延边黄牛大,而杂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西延和皮延大理石纹状度较好,夏延牛肉嫩度均不如西延牛、皮延牛和延边黄牛。四个组之间牛肉的pH和灰分指标没有差异,但是延边黄牛肉蛋白质含量分别显著高于三个杂交组牛,皮延牛肉脂肪含量明显低于其他三组牛。  相似文献   

18.
选择20头10月龄日本和牛与雷琼牛F1代杂交牛,10头10月龄雷琼牛,以相同营养水平饲养管理方式进行20个月高强度育肥比较,分析和牛与雷琼牛F1代与雷琼牛的育肥增重效果、产肉性能。结果表明:F1杂交牛育肥期末增重显著高于雷琼牛(P〈0.01);F1杂交牛在整个育肥期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同时期的雷琼牛(P〈0.01),其中F,杂交牛育肥3~6月日增长速度最快,雷琼牛前3个月日增长速度最快;F1杂交牛的宰前体重、胴体重、净肉重和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与雷琼牛(P〈0.01),屠宰率、净肉率分别提高7.28%和6.25%。试验结果表明,日本和牛与雷琼牛杂交,F,代杂交牛经育肥后,其增重效果、屠宰性能均优于雷琼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研究西门塔尔牛、南德温牛对秦川牛的杂交改良效果.[方法]对秦川牛、南德温牛与秦川牛杂交一代(南秦F1)、西门塔尔牛与秦川牛杂交一代(西秦F1)共282头母牛的体高、十字部高、体斜长、胸围、腹围、管围等6项体尺指标进行了测定.以体尺指标为基础材料,对比分析了它们的体重与体尺数据在不同月龄的表现特点;计算分析了它们的各项体尺指数;构建了1~2岁秦川牛各项体尺指标对体重的主成分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西秦F1比南秦F1的杂交改良效果好,6~24月龄的秦川牛、南秦F1、西秦F1随着月龄的增加,胸围和体重快速增长,西秦F1的各项体尺指标总体上高于南秦F1与秦川牛,秦川牛与南秦F1差异不显著(P>0.05);从育肥指数上来看,24月龄的西秦F1比秦川牛平均高7.2%,差异显著(P<0.05),西秦F1比南秦F1高6.8%,差异显著(P<0.05),南秦F1与秦川牛差异不显著(P>0.05),西秦F1育肥效果优于南秦F1.[结论]对1~2岁秦川牛通过逐步回归得到了估测体重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拟合度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探索弗莱维赫牛冻精三元杂交模式研究。我市引进弗莱维赫世界著名乳肉兼用新品种牛细管冻精,对西本F1代杂种母牛,进行三元杂交改良试验,以期为弗莱维赫牛杂交改良利用和提高肉牛的生产性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测定并对比弗♂×(西♂×本♀)三元杂交牛和(西♂×本♀)二元杂交牛和本地黄牛的初生、3月龄、12月龄、24月龄的生长发育指标。[结果]表明:弗莱维赫三元杂交牛各月龄体重明显高于本地牛和西♂×本♀牛,12月年公母体重达355.3±35.3kg、359.4±39.3kg,比西♂×本♀二元杂交公母牛242.6±51.2kg、237.3±44.3kg,分别提高了46.69%和51.15%。体尺变化12月龄弗♂×(西♂×本♀)一代公牛的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分别比西♂×本♀牛一代公牛提高16.7%、14.8%、16.2%和20.7%。[结论]以上结果表明弗西本元杂交牛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均高于西本牛和本地黄牛,改良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