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民的收入水平不断得到提高。2010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542元。从农民收入结构来看,工资性收入5494元,占52.1%;家庭经营纯收入3798元,占36%;财产性纯收入966元,占9.2%;转移性纯收.3,.284元,占2.7%。工资性纯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和主要支撑,家庭经营收入仍然是农民增收的基础性来源,财产性收入增长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2.
农民收入可分为从农业内部获得收入和从农业外部获得收入两个部份.据统计,2011年至2013年新罗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年增长5.1%,从农业内部的经营所得分别是:2011年48022万元、2012年47101万元和2013年44573万元,占当年农民家庭经营所得的比重分别为38.6%、35.7%和33.0%,可见农民从农业内部获得收入处于下滑状况.农业是农民收入的基本来源,如何挖掘农业潜力,实现农民从农业内部增收,亟待我们认真加以探究.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农民收入来源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关系,以天津市为例,建立了包含11个农民收入来源结构指标的动态系统,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资性收入和第三产业家庭经营纯收入是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第一、二产业家庭经营纯收入是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并据此提出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彦秀 《河南农业》2014,(15):59-60
<正>一、我国农民收入的构成我国农民收入的构成可以从收入的来源和收入的性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的来源分析从农户的收入来源看,我国农户人均纯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含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近几年情况如下表所示。从表1、表2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1990—2012年农业家庭经营性收入从原来的518.55元增加到  相似文献   

5.
对珠三角地区农民收入现状及贡献度进行了分析,发现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借助多元回归模型,利用广东省2002~2014年统计年鉴的数据,通过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来分析珠三角地区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增加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土地流转通过工资性收入途径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效果比较明显,通过家庭经营性收入途径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土地流转平均面积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的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6.
农民增收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淄博市委、市政府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 一、农民收入情况分析 淄博市辖五区三县,总人口408万,其中农业人口270万,耕地总面积19.6万公顷。2001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8.5乙元,比1998年增加27.5亿元,增长53.9%。全市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14元,比1998年增加496元,增长16.8%,列全省第五位。农民收入构成特点:一是家庭经营收入增长较快。2001年,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为2382元,比1998年增加185元,增长8.8%,其中,种植业收入1339元,增长6.9%;林业收入43元,增长3%;牧  相似文献   

7.
刘耀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300-11302,11329
依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相关数据,选取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支援农村生产支出等7个指标,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我国“八五”“九五”和“十五”期间农民纯收入与各项收入、国家财政支农总支出与各项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纯收入与各项财政支农支出的灰色关联度变迁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各时期与家庭经营纯收入的灰色关联度呈现下降的态势;从总体上看,国家财政支农总支出与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及支援农村生产支出的灰色关联度有下降的趋势,财政支农总支出与农业科技3项费用和农村救济费的灰色关联度呈现上升的趋势;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呈现出下降趋势,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表现出增强的趋势,救济费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积极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农民收入的增长对农业科学技术的依赖性呈现出增强的态势。最后提出了建立稳定的财政支农资金增长机制、坚持对财政支农资金结构实行动态调整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2011年开始,全面实施“十二五”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规划。,笔者围绕城关镇现情,就农民人均纯收入五年倍增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
  一、霍邱县城关镇基本情况及农民收入先状
  霍邱县城关镇为霍邱县政府所在地,全镇面积为56平方千米,辖12个社区,12个行政村,总人口15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2012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7122元,增长24.4%,超额完成当年目标任务。其中工资收入是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全镇全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4401.39元,同比增长15.4%,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收入的比重为61.79%。工资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企业大幅度上调了工人的工资标准;二是工资性收入来源多样化。第一、二、三产全面上涨,第二职业收入都已成为目前工资性收入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营净收入是居民收入的重要补充。随着政府采取优惠政策扶持个体和私营经济发展,全镇个体私营经济保持较快发展态势,社会就业渠道增加,居民经营净收入水平较高。2012年人均经营性净收入为2087.63元,占总收入的30.7%;全镇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为4592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7%。转移性收入是居民增收的重要支撑。2012年,我镇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463.12元,占纯收入的6.5%。居民转移性收入的主要途径:一是国家加大了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2012年全镇通过“一卡通”发放财政补贴农民资金0.82亿元,同比增长14.8%,受益3000多农户,人均受益413.3元;二是国家2012年继续提高低保家庭最低生活保障金标准;三是政府加大了对低收入居民家庭的社会救助力度,使居民家庭非工资性收入得到有效增长。财产性收入对居民收入影响较低。2012年,全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为50.31元,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仅为1.5%,财产性收入占比较低。  相似文献   

9.
新疆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及其对消费水平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葛斐  黄静 《现代农业科学》2009,(6):216-218,227
通过对新疆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及其对消费水平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消费具有惯性、受以往消费习惯影响;家庭经营纯收入对人均纯收入贡献最大,其消费支出弹性也最大;工资性收入主要贡献于储蓄,与消费呈较弱的负相关。应当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以优化农民收入结构,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同时大力发展农村家庭经营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村消费水平以拉动内需。  相似文献   

10.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就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居民的收入不再单单依靠种植业,出现了多元化发展的趋向。 统计显示,200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66.4元,比1989年增长2.9倍。农村家庭经营收入比重稳中趋降,在200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家庭经营纯收入比重为61.7%.比1989年下降了10.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工资性报酬收入成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2001年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  相似文献   

11.
<正> 1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消费水平低。收入决定消费,农民消费水平过低,最主要的原因是农民的收入太少,增速太慢。2001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366.4元,仅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而根据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真正达到这一平均水平的不到40%。这只是个大平均,包含了上海、北京、广州、江苏等发达地区,实际上有52.23%的农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不到2000元。这样的收入水平决定了农民的消费水平、消费能力只能处于低水平状态。 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在逐年下降。1997年至2000年,四年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91.1元增加  相似文献   

12.
以安徽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研究对象,分析"十一五"期间安徽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现状,并结合实际,提出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的几点对策,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农民增收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建立农业发展支持和保障系统,实现家庭经营性收入稳步增长;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新疆是全国面积最大的省,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较好的省份,因此解决好新疆的"三农"问题对于长治久安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地位。基于新疆农民收入水平现状,以2000~2016年的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及收入构成的数据为依托,利用GM(1,1)模型对2017~2020年的人均纯收入进行预测、分析。研究发现:家庭经营纯收入对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是最大的,农民的工资收入在每年上涨,也慢慢变成了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还没有占到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很大比重,转移性收入对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是比较小的,财产性收入对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4.
农民增收问题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九五”以来,我省的农民收入虽然保持了年均3.43%的增长速度,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1)收入偏低。2000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488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68元,居全国第27位。(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农民收入来源结构视角分析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潜在影响,然后通过计量分析,进一步揭示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提出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农民增收的路径。研究结果显示:(1)1990~2015年期间,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11%、15.72%、15.47%、12.78%;各收入来源结构中,财产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例较低、贡献率较小,但近年来财产性收入年均增长率远高于其他收入来源,且处于收敛趋势;(2)农村土地流转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有效的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显著;相对其他收入来源结构而言,近几年的农村土地流转对财产性收入增加的作用较小。研究认为,通过确权赋能,进一步强化农村土地流转的中介服务,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化建设,加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资产经营管理,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6.
农民增收难 无论是统计数字,还是典型调查,都清楚地显示:近两年农民增收缓慢。1997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292元,比上年增长9.8%,较“八五”时期平均增长20%以上的速度降低10多个百分点。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53元,增幅只有7%,又下降了2.8个百分点。农民增收难,已是不争的事实。 方方面面说端详 农民增收难,原因多多,最突出的是诸多增收因素已成为明日黄花,风光不再,增加农民收入缺乏新的增长点。 —— 靠增量、增产已不能确保农民增收。1998年,农产品价格在上年下降的基础上又持续走低。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浙江农民收入增长较快,收入水平已连续19年位居全国各省(区)之首。2004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96元,其中来自二、三产业及工资等收入比重占82%,比1990年上升了26个百分点。这表明近年来浙江农民的收入来源和增收渠道主要依靠从事非农产业。在这种情况下,各类农户的普遍增收问题,尤其是纯农户的增收问题的深入调查分析显得特别重要。为此,我们对浙江省纯农户增收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分析纯农户收入偏低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惠兰 《河南农业》2004,(11):35-36
一、辉县市农民收入现状及构成近几年来,尽管辉县市的各级领导都把农民增收问题放在了首要位置,并提出了许多增收措施,但农民的收入并未明显增长,从2000年至2003年,农民增收几乎处于停滞状态。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135元,比上年下降1.9%,2001年为2176元,比上年增长1.9%,2002年为2198元,比上年增长1%,2003年为2286元,比上年增长4%。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为农民增收找到了“济世良方”,今年上半年,辉县市农民收入喜人,据对全市17个调查村、170个农户725口人调查,2004年上半年辉县市农民人均(以下均为人均数)现金收入为1084.58元,比去年…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黑龙江)》2014,(2):I0007-I0007
岁末年初,农民收入状况引人关注。日前,农业部部长韩长赋透露,2013年我国农民收入实现连续十年较快增长的“十连快”佳绩,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1000元左右,农民工资性收入占比将首次超过家庭经营性收入。农民收入结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收入结构变化的背后还存在什么问题?记者日前进行了调查采访。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农村逐步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偏高,农业比较效益降低,二、三产业发展滞后,科技推广应用水平不高,农业投入不足等,导致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趋缓。以贵池市为例,199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92.5元,到199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只有729.6元(90年不变价),五年间人均增收137.1元,年均增长率只有4.3%,此外,农民收入中有一半以上(51.07%)来自于传统的种植业,种植业收入构成了农民收入的主体,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三农”(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基础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实质则是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