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为了探讨组织培养薯苗大田扦插栽培的施肥技术,2013年在凯里市舟溪镇平中农业示范园区同一肥力水平大棚条件下,采用不同肥料处理进行免耕栽培肥效试验,以供同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蓝莓组织培养苗木质量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光琴  聂飞  朱忠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919-14921
研究了不同基质、穴盘规格和光照强度对蓝莓组织培养苗木质量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松林腐殖土∶珍珠岩=3∶2的基质较适合蓝莓组织培养苗生长;苗木质量与容器大小呈正比;肥料配比与苗木质量关系密切;组织培养苗移栽宜在弱光下进行;全年适宜移栽期240d左右。  相似文献   

3.
紫花苜蓿抗旱耐盐碱转基因抗性苗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紫花苜蓿抗旱、耐盐碱转基因抗性苗和对照苗的组织培养过程中模拟盐胁迫生境,经0%、0.3%、0.5%、0.7%、0.9%、1.1%、1.3%、1.5%、1.7%、1.9%NaCl处理15 d后,苜蓿转化苗和苜蓿对照苗的盐适应性生长性能发生变化.观察统计了转基因抗性苗和无菌苗在盐胁迫下的成活率;测定了这2组苜蓿植株的根长和叶片的电导率.结果表明:转化苗比对照苗耐受盐胁迫的能力要高,转化苗能够耐受1.3%的NaCl盐浓度,在NaCl浓度为1.5%时其生长才开始受到损伤,而对照苗只能在NaCl浓度0.5%以下正常生长,在NaCl浓度为0.7%时其生长即开始受到伤害.同时,在盐胁迫下,转化苗的根生长能力要强于对照苗.在同一盐浓度下转化苗的细胞膜透性比对照苗的细胞膜透性要低,表明苜蓿转基因抗性苗比对照苗耐受盐伤害的能力强.  相似文献   

4.
无糖组织培养技术在马铃薯种苗快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马铃薯试管苗质量,优化种苗生产,改良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体系,采用无糖组织培养技术,以马铃薯早熟品种"华薯1号"的脱毒试管苗为材料,以MS培养基附加4%蔗糖培养基为对照(CK),比较无糖培养技术对试管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并探究无糖组培下不同培养基、支撑物及接种方式对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组织培养相比,无糖组织培养下试管苗生长速度快,试管苗更健壮,在马铃薯脱毒种苗生产上更具优势。无糖组织培养条件下,去除MS培养基中的有机成分,仅包含无机成分,对脱毒种苗的生长无显著影响,但更能有效降低污染。以蛭石为支撑物代替琼脂的试验结果显示,以蛭石为支撑的脱毒种苗生长速度快,节间较长,有"徒长"迹象。在以蛭石为支撑物培养条件下,比较单双节段的扦插试验结果显示,双节段扦插的种苗生长状况显著优于单节段扦插,且双节段扦插成活率更高,节段较大便于机械手操作。进一步将无糖组织培养试管苗扦插至网室生产微型薯,与传统的有糖培养试管苗相比,两者微型薯的结薯数量和大小均无显著差异。本研究建立的新型无糖组织培养技术,可缩短马铃薯种苗的培养周期,降低生产成本,简化微型薯生产扦插繁育程序,为实现马铃薯种苗机械化扦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提高葡萄试管苗移栽成活率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繁殖苗木,已在园艺植物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国内真正将组织培养方法用于苗木大批量生产还不多见。组织培养除需要一定设备条件和成本较高外,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低,也是影响组织培养在苗木生产中推广应用的一个原因。因而摸索提高试管苗移栽成活率的方法十分重要。 材料和方法 供试的葡萄试管苗品种有:黑贝蒂、红富士、密而紫、Jumbo、红瑞宝、高尾、京超等。  相似文献   

6.
《山西农业科学》2019,(12):2213-2218
黄花菜在我国广泛栽培,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分株、芽块等传统繁殖方法,存在繁殖系数低、周期长、难以实现工厂化育苗等问题,限制了黄花菜产业的快速发展,植物组织培养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有效措施,但目前黄花菜组织培养技术尚不成熟,组织培养体系尚未建立。从组织培养育苗过程、外植体选择和灭菌、试管苗形成途径、培养基和激素对组织培养的影响、试管苗移栽、组织培养中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等方面,综述了目前黄花菜组织培养的研究现状,为黄花菜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及其在黄花菜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苹果组织培养繁殖的研究已进行了二十余年。苹果砧木和品种顶端分生组织培养,以及苹果种胚实生苗培养等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唯应用组织培养繁殖产生的砧木和品种进行离体嫁接成苗的报道还很少见。为了解决组织培养直接获得无病毒苹果矮化砧木嫁接无病毒品种苗的完整植株,并克服苹果品种组织培养苗生根率较低,又不能实现植株矮化等问题,我们从1980年开始进行了苹果组织培养苗培养嫁接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
利用不同种类不同浓度抗生素添加至不同方式处理下的MS培养基中进行对比,观察培养基及瓶苗抑菌情况,试验表明不经高温高压灭菌,直接添加抗生素的培养基,抑菌效果最好。抗生素是一种长效、广谱、高活性新型组织培养专用防污染杀菌剂,通过试验进而得到最适合马铃薯组织培养扩繁脱毒苗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本文作者前期研究中获得的丹参组织培养再生苗是否会出现性状变异,将丹参组织培养再生苗与野生植株间进行了性状对比研究,丹参组织培养再生苗经温室驯化和大田栽培,发现其部分生物学性状发生变异,表现为:试管苗驯化植株冠幅较大,高度明显变矮且茎部粗壮,根部表现出强烈分生能力,叶片由5出叶变为3出叶为主,叶形由长椭圆形变为卵圆形。说明组织培养过程可以造成生物学性状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国内外越橘组织培养中无菌繁殖系的建立、继代增殖培养、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试管苗生根培养和试管苗的驯化移栽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并对组织培养在越橘上的应用及展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外源水杨酸对草莓耐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草莓盆栽苗、组织培养苗和叶圆片为试材,探讨了外源水杨酸对提高草莓耐盐性的效果。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水杨酸能够降低盐胁迫下草莓叶片质膜相对透性和过氧化程度,提高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从而缓解NaCl对草莓的伤害,改善草莓的生长状况。不同材料对有效水杨酸浓度的要求存在明显差异,盆栽苗、组织培养苗和叶圆片的最佳处理浓度分别为0.4、0.04和0.1 mmol·L^-1。  相似文献   

12.
以13个水稻基因型为材料,以愈伤组织生长状况、水稻种子在组织培养条件下的发芽率和苗高等为指标,研究了水稻对NaCl的耐受性。结果表明:水稻的不同基因型对NaCl的耐受性在这3个指标上均存在较大差异,在进行水稻遗传转化的筛选时,应注意到水稻不同基因型和受体类型对NaCl的耐受性。同时发现同一基因型的不同组织或发育时期对NaCl的耐受性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3.
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为十字花科(Cruciferae)菘蓝属植物.以根入药,药材名板蓝根.有关菘蓝组织培养的报道较少,本试验以菘蓝无菌苗的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进行初代培养,以初代培养形成的叶片进行继代培养,比较了几种不同培养基对菘蓝叶片组织培养的效应,为菘蓝的组织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香花槐是一种耐旱树种,在生产中存在受季节限制、繁殖效率低的问题,采用组织培养可克服这些缺点。为优化培养体系,综述各阶段研究方法和实验现状,重点分析组织培养过程中无菌体系的建立、继代培养、生根成苗、试管苗移栽主要问题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香花槐是一种耐旱树种,在生产中存在受季节限制、繁殖效率低的问题,采用组织培养可克服这些缺点。为优化培养体系,综述各阶段研究方法和实验现状,重点分析组织培养过程中无菌体系的建立、继代培养、生根成苗、试管苗移栽主要问题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植物组织培养和人工种子的基本概念及植物组织培养在农业上的应用,如利用植物组织培养进行植物离体快速繁殖、培养无病毒苗、选育植物新品种和种质资源的保存与交换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用双单倍体的实生籽和一单倍体无性系试管苗,按常规方法和改良方法对染色体加倍的试验结果。试验表明:在无菌条件下,用0.2~0.3%的秋水仙素浸种12~48小时后,再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培养处理实生苗的改良浸种法,与常规方法相比能有效克服秋水仙素对根的毒害作用,提高处理苗的成活率,从而大大提高加倍频率(加倍频率最高达70.96%);对一单倍体无性系,采用秋水仙素浸试管苗切段后再用组织培养使之分化苗的改良方法也能有效地提高加倍频率(最高达70%)。而常规的幼芽处理法在干旱地区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18.
核桃瓶苗移栽技术是组织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这个工作也是最繁琐的环节,为了做好核桃瓶苗的移栽,不光应选择好适合的基质,也要加上相应的具体的管理措施,才能确保组织培养工作顺利完成,我处通过几年实践掌握了核桃瓶苗驯化移栽的相关技术,生产出来大量优质核桃苗。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对铁皮石斛需求的增加,和对其应用范围的扩展,人们对铁皮石斛培植的研究越来越深入。铁皮石斛的组织培养技术的出炉使大规模的人工栽培成为可能。在众多铁皮石斛的组织培养技术中,无菌离体组织培养出的试管苗具有很大的优势,为快时效的大量培植铁皮石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本文结合大量的实践经验,就对铁皮石斛试管苗的组织培养和壮苗生根技术的条件和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在马铃薯脱毒苗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非正常苗的情况,这给 生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失。在多年的试验研究及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系统的分析了这些异化 苗的形成原因——不良的环境条件是导致这些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根据不同的生产目的,提出 了预防此类苗出现的相应对策,以期减少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因异化苗的出现而对生产造成的经济损 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