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露蕊乌头(Aconitum gymnandodrum Maxim)是乌头属植物露蕊乌头亚属的仅有种,在化学分类上有特殊的意义,全草可供药用。该植物广泛分布在西藏、四川西部、青海、甘肃南部,生长于海拔1550-3800m间的山地草坡、田边草地和河边沙地。据记载,嚣蕊乌头全草有剧毒,是危害草地生态的毒杂草之一,但多年来,关于其毒性研究一直未见报道。因此,为了合理开发利用露蕊乌头植物资源,用改进寇氏法研究了其茎叶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并研究了其对心脏的毒性作用,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露蕊乌头(Aconitum gymnandodrum Maxim)是乌头属植物露蕊乌头亚属的仅有种,在化学分类上有特殊的意义,全草可供药用。该植物广泛分布在西藏、四川西部、青海、甘肃南部,生长于海拔1550~3800m间的山地草坡、田边草地和河边沙地。据记载,露蕊乌头全草有剧毒,是危害草地生态的毒杂草之一,但多年来,关于其毒性研究一直未见报道。因此,为了合理开发利用露蕊乌头植物资源,用改进寇氏法研究了其茎叶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并研究了其对心脏的毒性作用,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试验材料1.1药物露蕊乌头,2001年7月份采自四川省红原县和若尔盖县境内海拔…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3种有毒植物露蕊乌头,铁棒槌和马先蒿的4种溶剂的提取物对粘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露蕊乌头甲醇、乙醇提取物对粘虫均具有一定的触杀活性,LC50分别为3.63、5.79g/L;露蕊乌头甲醇提取物,马先蒿丙酮提取物和铁棒槌甲醇提取物对粘虫的胃毒活性表现较强,杀虫活性LC50分别为2.13,2.82和3.22g/L,马先蒿和铁棒槌的石油醚提取物对粘虫无胃毒活性。3种植物的4种溶剂的提取物对粘虫均表现出一定的拒食活性,其中甲醇提取物的拒食活性都较高,露蕊乌头甲醇提取物对粘虫的拒食活性明显高于其他提取物,当质量浓度达到0.2g/mL时,拒食率为97.6%。而3种植物石油醚提取物的拒食活性均较差。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甘肃露蕊乌头内生真菌的种类与种群分布情况,对甘肃天祝的露蕊乌头样品采用表面消毒法进行内生真菌分离,用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技术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并通过MEGA 5.05软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露蕊乌头内存在丰富的内生真菌,从其茎、叶、根、花和种子中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共33株,经过鉴定,分别属于...  相似文献   

5.
乌头属药用植物及其在兽医临床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植物药是兽医中药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毛茛科是含有毒植物种类最多的科之一。约20属的植物有毒。主要有乌头属(Acomitum L.)、翠雀属(Delphinium L.)、银莲花属(Anemone L.)、毛茛属(Ranunculus L.)等。在这些有毒植物中,乌头属植物在中医临床中较为常用,如乌头属中的川乌、草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天然草场有毒植物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肃省位于我国内陆,黄河、长江的上游。地理位置N32°36′~42°27′,E92°10′~108°43′,境内地貌类型复杂,气候差异较大,大部分地区干燥少雨。据调查资料表明,甘肃省分布的种子植物约203科,993属,3 867种,其中草场植物约2 303种,分属155科743属。这些植物的70%可作为牧草。 甘肃省有160万hm2天然草场。近20年来草场的退化现象比较显著。初步估计退化面积已达全省草场总面积的60%以上。草场退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是毒害草的比例增加。如何有效地控制毒草蔓延,减少其对畜牧业和草场所带来的损失,是维护草原生态环境确保畜牧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1 甘肃省草场有毒植物种类 甘肃省草场的主要有毒植物约有78科187属312种(不包括栽培种和仅对家畜有机械性伤害的种),其中重要有毒植物有46种,分属17科26属。对甘肃天然草场危害较严重的主要为瑞香科的狼毒,豆科的黄花棘豆、甘肃棘豆、小花棘豆,禾本科的醉马草和壳斗科的栎属植物。棘豆和栎叶列于我国“三大灾害毒草”之内。 除上述重要有毒植物外,对甘肃省草场影响较大的有毒植物还有毛茛科、大戟科、杜鹃花科、麻黄科、马桑科、龙胆科、豆科黄芪属、百合科萱草属、藜芦属等科、属以及蕨类和裸子植物门的某些植物。豆科植物中黄芪属植物目前被确认有毒的为17种,甘肃省分布6种,直立黄芪的栽培种沙打旺具低毒,虽作为饲草,但应避免单喂。 2 有毒植物的分布 有毒植物种的分布与生境条件相关。据粗略统计,草场植被中草甸草场的有毒植物种类最多,占草场有毒植物种总数的42%;灌丛草场占11.7%;草原草场占3.1%;荒漠仅占1.8%。其余的分布在林下、沼泽、浅水、村庄周围和田间。各类草场分布的主要有毒植物如下。 2.1 亚高山草甸草场有黄花棘豆、甘肃棘豆、紫云英、披针叶黄华、乌头、铁棒槌、露蕊乌头、北乌头、甘青乌头、泽漆、大戟、狼毒、山莨菪、黄花蒿、烟管头草、额河千里光、醉马草等。亚高山草甸分布在甘肃省天水、临夏、甘南、定西的岷县、漳县以及祁连山区海拔2 000~3 500 m地带。  相似文献   

7.
马文静  赵颖  魏小红  曹丽 《草地学报》2018,26(1):231-237
露蕊乌头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但自然条件下其种子的萌发率极低。本试验以露蕊乌头种子为材料,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溶液浸种,探讨GA3浸种对露蕊乌头种子破眠及萌发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GA3浸种可以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其中1 000 mg·L-1 GA3处理下种子的萌发率达到最大值,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分别为91.66%和95.67%。黑暗比光照条件下露蕊乌头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提高72.19%、26.58%、32.60%。与对照相比,1 000 mg·L-1 GA3浸种可提高α-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的活性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提高SOD、POD及CAT的活性,可见适宜浓度的GA3浸种可有效促进露蕊乌头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8.
西藏草地有毒植物分布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收集和实地调查结合的方法对西藏草地有毒植物的种类、生态分布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西藏草地有毒植物共计178种,分属51科,113属;其中冰川棘豆(Oxytropis Glacialis)、毛瓣棘豆(O.Sericopetala)、茎直黄芪(Astragaluo Strictus)、直立黄芪(A.absurgens)、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伏毛铁棒锤(Acontium flavum)、露蕊乌头(A.gymnanodrum)、工布乌头(A.kongboense)、铁棒锤(A.pendulum)等有毒植物的分布较广、危害较大。并针对西藏草地主要有毒植物防治方法及利用价值进行定位,提出了牧民认知-放牧管理-毒草监测-开发利用四位一体的毒草防治利用及生态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9.
对青藏高原东部亚高寒草甸退化草地及河西走廊弃耕地上常见物种露蕊乌头(Aconitum gymnandrum)的种子萌发、幼苗出土及幼苗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亲代进行了去雄蕊和去花瓣处理延迟了子代幼苗的出土时间,同时,处理组的种子萌发率、幼苗返青率、叶面积及地上生物量都显著降低,但出苗率显著增加,此外,这些性状受亲代处理与家系间交互作用的影响显著,表明露蕊乌头幼苗生长特性有很强的遗传变异,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2)即将进入繁殖期的幼苗主要性状不受家系的影响,表明母本对露蕊乌头苗期性状的影响在不同阶段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正>五味子为木兰科五味子属和南五味子属植物的泛称。在我国五味子属约有20种,其中19种可供药用,最具经济价值的是五味子属中的北五味子(学名)。北五味子国内外久负盛名,以其果实肉厚、粒大、有油性、光泽好、药用成分高及疗效显著而  相似文献   

11.
采用虫体浸渍法和叶碟浸渍法测定了甘肃天然草地30种有毒植物提取物对菜粉蝶4龄幼虫的拒食和触杀作用。结果表明,铁棒锤、贝加尔唐松草、灰绿黄堇、黄帚橐吾、冷蒿(小白蒿)、骆驼蓬和狼毒甲醇提取物对菜粉蝶4龄幼虫具有很强的拒食和触杀作用,48 h的拒食率为82.23%~100.00%,触杀死亡率为80.00%~94.12%;露蕊乌头、青藏大戟、狼毒大戟和泽漆甲醇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拒食作用,48 h的拒食率为95.14%~97.62%。综合分析,铁棒锤、贝加尔唐松草、灰绿黄堇、黄帚橐吾、冷蒿(小白蒿)、骆驼蓬、狼毒、露蕊乌头、青藏大戟、狼毒大戟和泽漆11种有毒植物具有研究和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胡莹  胡仪  胡箭卫 《中国蜂业》2009,60(1):31-32
本文介绍了我国西北地区主要的药用蜜源植物,提出了开发主要药用蜜(粉、胶)源植物资源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并认为西北主要药用蜜(粉、胶)源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我国西北地区有14990多种野生植物,其中药用植物3250多种,药用蜜(粉、胶)源植物有169科246属231种,其中主要药用蜜(粉、胶)源植物有127科133属191种,辅助药用蜜(粉、胶)源植物有40科91属135种,有毒药用蜜(粉、胶)源植物有2科2属5种。所有这些高品质、无污染的药用蜜(粉、胶)源植物资源都值得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3.
五味子为木兰科五味子属相南五味子属植物的泛称。在我国五味子属约有20种,其中19种可供药用,最具经济价值的是五味子属中的北五味子,其次为华中五味子。北五味子国内外久负盛名,以其果实肉厚、粒大、有油性、光泽好、药用成分高、疗效显著而著称,优于西五味子和南五味子。五味子味酸、甘,性温。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能,在中医临床中应用广泛。近年来对五味子化学和药理的  相似文献   

14.
山药亦称薯蓣,属薯蓣科植物。有野生和人工栽培种,块根长圆柱形,可供食用,亦可药用。以其为原料,可加工制作罐头、脯饯、糖枝等多种产品。下面介绍几种山药制品的加工技术。一、山药罐头1.工艺流程选料→预处理→糖液配制→装罐→排气→密封→杀菌→冷却→保温→打...  相似文献   

15.
16种乌头属植物核型似近系数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芸  乔永刚  吴玉香 《草地学报》2012,20(2):352-357
应用核型似近系数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16种乌头属(Aconitum L.)植物的亲缘关系,并计算物种间的核型进化距离,以期为该属的分类提供一个新的重要指标。结果表明:卷毛蔓乌头(A. ciliare DC.)与弯枝乌头(A. arcuatum Maxim.)核型似近系数最大(0.9971),核型进化距离最小(0.0029),亲缘关系最近;狭盔高乌头(A. sinomontanum var.angustius)与松潘乌头(A. sungpanense Hand.-Mazz.)核型似近系数最小(0.3531),核型进化距离最大(1.0411),亲缘关系最远;在16种乌头属植物中,二倍体物种与四倍体物种表现出较远的遗传距离,核型分类结果与形态学分类结果并不完全相符。本结果将为乌头属植物资源利用、分类学和系统演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为木兰科五味子属和南五味子属植物的泛称。在我国五味子属约有20种,其中19种可供药用,最具经济价值的是五味子属中的北五味子(学名),其次为华中五味子。北五味子国内外久负盛名,以其果实肉厚、粒大、有油性、光泽好、药用成分高、疗效显著而著称,优于西五味子和南五味子。五味子味酸、甘,性温。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能,在中医临床中应用广泛。近年来对五味子化学和药理的深入研究,从五味子有效成分的提取、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研究湘西南野生药用藤本植物资源现状,对湖南緉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野生药用藤本植物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緉山共有野生药用藤本植物41科73属128种,分别占緉山丹霞地貌区植物资源科、属、种的22.16%,10.60%,8.74%;在生活型上,木质野生药用藤本植物有99种,占有明显优势,而草质野生药用藤本植物仅有29种,处于次要地位,分别占该区域野生药用藤本植物总数的77.34% 和22.66%。其中,野生药用藤本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较贫乏,而野生药用藤本被子植物较丰富,并以藤本双子叶植物占优势;在科属构成中,科的构成比较集中,属的构成相对分散。优势科有葡萄科、蝶形花科、卫矛科、茜草科等,优势属有铁线莲属、悬钩子属、忍冬属、南五味子属、拔葜属等;区系组成具有明显的热带属性,热带分布型属共有49 属,占总属数的67.12%;药用藤本植物资源中,国家级稀有濒危保护植物1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种,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2种;在药用部位上,以根、根茎、叶类的药用藤本植物最多,分别占69.53%,29.69% 和27.34%;在药用功效上,以祛风湿、活血化瘀和清热类最多,分别占57.03%,47.66% 和43.75%。同时,对緉山丹霞地貌区野生药用藤本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以期为该地区野生药用藤本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有些中药本身具有一定毒性 许多中药都有一定的毒性作用.这是导致畜禽中毒的常见原因之一。如夹竹桃是一种受人喜爱的庭院观赏植物.但如误饲或动物误食后会导致胃肠道异常病变.严重时出现心动过缓或过速.治疗不及时则会导致死亡:苦楝是一种落叶乔木.广泛分布于我国中部及西南部.还有川楝均生长于温暖地带村边、宅旁.当其成熟后果肉和树叶散落在地.畜禽误食后.会引起神经.消化和血液循环系统病变.严重时会因循环衰竭而死亡。另外.如木贼科植物木贼、萱草属植物萱草、乌头属植物乌头.藜芦属植物藜芦等均是易引起畜禽中毒的常见毒性中药。  相似文献   

19.
不同产地香茶菜属植物提取物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唇形科香茶莱属约有30种原植物在民间作药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抗菌消炎、抗肿瘤、治疗各种肝炎等功效,对各种癌症患者具有缓解症状的作用。《中药大辞典(下)》收载的中药溪黄草为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线纹香茶菜Isodon striatus(Benth.)Kudo的全草,多年来,  相似文献   

20.
据调查,鄂尔多斯高原蒙古族民间药用濒危植物共有10种(包括1变种)隶属7科9属。药用部位包括全草、种子、果实、茎、根。治疗的疾病相对单一,主要以咳嗽、感冒、风湿病、皮肤病和肠胃病等当地的常见病为主。在植物种类、药用部位、治疗的疾病和药用方法等方面把当地民间濒危植物药同蒙药与中药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有9种在蒙药中使用,10种全部在中药中使用。说明了鄂尔多斯高原蒙古族利用药用濒危植物的传统知识不仅为原住居民健康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新药的开发上也具有进一步深入挖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