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雨量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和闪电定位资料,使用天气学分析方法,分析2019年9月9日夜间至10日白天发生在四川盆地东北部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本次暴雨过程是在受地面冷空气抬升触发,中低层低涡切变系统叠加配合,高空辐散抽吸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地形强迫抬升,雨带停滞少动且降水强度大,是造成此次过程降雨量大而集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潘忠义  王桂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888-18890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对2010年7月19-20日发生在辽宁绥中地区区域性暴雨、局地大暴雨的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稳定偏北是产生此次强降水的根本原因。西南涡北上为过程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热力辐合抬升条件,冷空气东移南下为过程提供了动力抬升条件。  相似文献   

3.
利用天气实况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7月19~22日辽宁区域性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稳定偏北是发生这次强降水过程的根本原因;西南涡北上为过程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热力辐合抬升条件,冷空气东移南下为过程提供了动力抬升条件;暴雨与高能舌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总能量分布对暴雨的落区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2018年5月25日晨间,虹桥机场发生了2次非典型性雷雨天气过程,但对其预测难度极大。本文利用当日各种实况资料及数值预报数据,对该次过程及当日天气服务情况进行了回溯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5月24日20:00(北京时间)上海地区中低空水汽条件充沛,数值预报产品显示上海地区K指数值较高,斜温图显示上海地区抬升机制不明显,但后期上海地区地面风辐合,说明后期抬升明显。因此,在预报过程中,要密切监视各种天气资料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张国栋  葛洪燕  杨扬 《北京农业》2012,(18):171-172
2010年5月2日伊犁地区出现持续降水、雷暴较强天气过程。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和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系统地分析此次天气中环流背景、物理量场、云图、雷达回波的演变特征。分析得出,这次大降水是西伯利亚至咸海槽区,咸海和巴尔喀什湖之间以南一短波槽这2个系统共同配合的系统性天气;丰富水汽条件并有持续的水汽输送是产生大降水的必要条件;垂直抬升运动与地形的作用是造成这次大降水天气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6.
通过常规天气资料、探空资料、物理量及雷达资料分析,对江津地区9月10-12日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在大气层结稳定的情况下(低温低能),低涡的动力抬升作用造成了局部地区的强对流天气发生,但由于冷空气的影响较弱,使得对流系统难以长时间维持,生命史较短。持续较强的暖平流输送是降雨时间较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资料的应用对对流系统的临近预警预报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大风天气是奈曼旗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出现,夏末秋初虽然出现频率小但致灾最重。2019年8月26日15~16时我旗大沁他拉、土城子、固日班花等3个苏木乡镇出现大风灾害,造成经济损失3850.275万元,受灾总面积为3861.28公顷,受灾人口24727人。利用Micaps资料、卫星云图资料、雷达资料以及地面观测资料等对2019年8月26日发生在奈曼旗的大风天气的大气环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低压槽和地面冷锋过境是此次过程的主要因素;奈曼地区前期干暖气候为大风天气提供良好的环境因素;地面冷锋前强烈抬升和锋后强烈下沉作用明显,加剧了大风天气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卫星资料对2019年7月6日山东地区的强对流天气成因进行分析,此次强对流天气是在高空冷涡、低层切变和地面气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大尺度抬升运动和不稳定层结,配合低空急流输送水汽和中尺度辐合造成的抬升运动,造成了大范围雷暴大风、暴雨和局部冰雹天气。同时,对流云团的合并发展增强了暴雨强度。最后,通过分析欧洲中心数值模式资料,得到对中尺度辐合中心的预报能力不足是造成暴雨落区预报偏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2019年5月20日漳州市出现了一次暴雨天气过程,通过高空探测资料、雷达资料、自动站资料等对本次暴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在冷空气南下和低层切变东移南压共同影响下造成的;前期倒槽伸展,漳州市处锋前暖区,增温增湿作用明显,不稳定能量积聚,不稳定性增强,有利于强对流天气发生;冷空气以及切变辐合抬升对降水有触发和增幅作用,中低层强水汽输送有利于本次暴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2012年4月23日发生在铜川市的一次春季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的落区与低层暖湿区配合较好,低层辐合中层辐散高层再辐合相互耦合加剧了低层水汽抬升凝结潜热的释放,为强对流天气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高层的冷平流和低层的低涡切变对此次对流天气的触发具有重要作用;对流天气发生前对流层中低层的显著增温是此次春季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前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1.
张开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520-17523,17550
[目的]分析青藏高原东北侧2010年9月6日发生在兰州市中川机场的一次由超级单体形成的雹暴过程的多普勒雷达资料。[方法]从常规资料和雷达资料两方面对2010年9月6日发生在兰州市中川机场附近的低涡切变线型、超级单体形成的雹暴过程加以分析,其中主要运用多普勒雷达的基本产品和二次产品对这次过程中出现的诸多表征强对流天气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此次过程的一些特征。[结果]这是一次由中高层500 hPa的冷涡中脱离的一小股冷空气提供冲击力,低层700 hPa的暖式切变线供应水汽和能量,且在高空有急流配合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这种长达10 min降雹的天气现象在西北干旱地区较为罕见。此次过程强对流的特征明显,具有较好的典型性;阵风锋现象没有以窄带回波的形式表现出来,但以另外一种"强锲入"的方式展现;此次过程有界弱回波区(BWER)和中尺度气旋特征均十分明显,且这是一次典型的超级单体导致的雹暴过程。[结论]该研究为预报兰州市中川机场的强对流天气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李明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883-14885,14913
[目的]分析2009年9月4~10日陕西北部秋季连阴雨中局地暴雨过程中的非规则信息。[方法]利用V-3θ图、Micaps系统提供的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资料以及陕西省100个县区站和自动气象站资料,针对2009年9月4~10日陕西北部秋季连阴雨中的暴雨过程,采用结构分析法,对局地暴雨天气中出现的非规则信息进行分析。[结果]暴雨发生前到降雨减弱的整个过程中暴雨区的大气结构呈现明显的演化过程,降水前大气出现典型的突发对流天气的大气结构信息,200 hPa出现明显的超低温结构,垂直风场上为整层一致的顺滚流,同时低层水汽充沛,低层有不稳定能量,提前12 h出现了对流性强降水的结构特征,随着降水减弱,不稳定能量得到释放,超低温消失,强降水时段结束。[结论]该研究为此类天气过程的预报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利用贵州省七要素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区域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及常规观测等资料,对2014年9月16日8:00~19日8:00受15号台风"海鸥"影响发生在贵州省西部和南部的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有利的大尺度背景条件下,受500 h Pa长波冷槽和强盛的副高南侧偏东气流影响,阻挡台风北上,台风路径偏西,长波冷槽引导冷空气南下,侵入台风低压,加大辐合上升运动。冷空气的侵入使整层结构变为"上暖下冷"的结构,贵州省高、低空动力,热力,水汽和不稳定条件均有利于这次降雨过程的形成。西南地区特殊的西高东低的地形对暴雨的强度以及落区等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宣城市GPS站点2016年至2018年的逐日小时水汽资料,进行相关数理统计,对宣城降水过程中的PWV时间变化规律作了分析。结果表明:PWV存在一定的季节变化规律,夏季最大、春秋次之、冬季最小,月内变化幅度9月份在一年最大。通过对降水过程中的GPS水汽资料进行分析表明,几乎每一次降水发生前,PWV 都有明显的大幅度急升。在降水过程频繁的时段,也对应PWV的高值短期,表明足够的水汽是降水的必要条件,当PWV从一个谷点持续上升并超过一定值时,将有降水发生,因此PWV对降水预报具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蔗田土壤水分是影响旱地甘蔗生长及产量水平的重要因素,因而在种植的过程中对于土壤水分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该文以上思县2012年8月至2014年9月蔗田土壤墒情定位监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蔗田土壤墒情变化特点及其对甘蔗生长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蔗田土壤墒情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TVDI的内蒙古植被生长期干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内蒙古地区2007、2008年植被生长期(4~9月)的MOD13A3和MOD11A2数据,建立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将得到的内蒙古地区的TVDI数据划分等级,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从气象站点、样点的土壤含水量与TVDI的散点图看出,TVDI作为内蒙古植被生长期的旱情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②内蒙古地区植被生长期主要以轻旱和中旱为主,占全区面积的70%以上;湿润、正常和重旱的面积所占比例较小。③在时间尺度上,内蒙古地区4、5、6月旱情比较严重,7、8月份旱情有所缓解,是全年干旱最轻的时段,而进入9月份旱情又逐渐加剧;在空间尺度上,东北部地区4~9月份旱情比较轻,干旱等级主要以湿润和正常为主;其他地区在7、8月份旱情比较缓和,以轻旱和中旱为主;其中西部的沙漠地区在4~9月份的旱情均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7.
张德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837-16838
利用黑山1961~2010年农作物生长季(5~9月)的日降水资料,从中选出5~9月各月中最长连续降水日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元线性趋势估计和小波变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黑山5~9月最长连续降水日数的平均变化趋势率总体是下降的;5~9月最长连续降水日总数的总趋势和1990年前、1990年后的下降趋势具有一致性,最长连续降水日总数在1978和2005年出现历史最大值,1997和1999年出现历史最小值;最长连续降水日总数存在2~3年的时间尺度周期。  相似文献   

18.
新昌县台风降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文站1960—2018年雨量观测资料和台风资料,分析了影响新昌台风的降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8年来影响新昌台风个数呈增加趋势,从1960—1969年15个增加到2010—2018年26个;在5—10月均有台风影响新昌,7、8、9月是台风影响新昌的主要月份,分别达22、49、32个;新昌东南部是台风影响过程降雨最严重的地区,台风影响过程最大降雨量可达500 mm以上;在福建北部到浙江南部登陆的台风出现过程雨量200 mm以上的大暴雨概率最大,东部地区可达35%以上。该研究可为提高防灾减灾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胡伟  杨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748-15750
利用锦州1961~2010年5、6、7、8、9月农作物生长季的日降水资料,从50年的降水资料中选出5~9月各月中最大连续降水量采用一元线性趋势估计和小波分析等方法进行变化分析。结果表明,锦州最大连续降水量的平均变化趋势率总体是上升的。锦州站5~9月最大连续降水总量的总趋势是呈现缓慢上升的,在1994年出现历史最大值,达511 mm。在2003年出现历史最小值,仅为101.6 mm。锦州5~9月最大连续降水总量存在着2a左右的时间尺度周期。  相似文献   

20.
GPS-PW资料在川西暴雨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WRF-3DVAR系统同化常规探空资料及成都4个GPS测站的可降水资料,对2008年9月23~25日一次川西暴雨进行一系列同化试验。结果表明,选用合理的物理过程、积分步长和初始条件,WRF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此次暴雨过程;同化可以改善暴雨落区和强度的预报,同化GPS可降水资料可有效地调节局地及水汽输送下游地区暴雨预报,对北川地区的强降水中心强度及位置预报较好,同化探空资料对雨带形状描述接近实况;同化GPS可降水资料对初始场的湿度场影响明显,而对其他变量场的影响相对较弱;2种资料的单独及同时同化,都改善了预报场的动力结构(垂直速度),有效地减少了spin-up时间,使得模式在积分初期就能模拟出与实况相近的动力结构;同化试验的温度预报场随时间误差增大,这可能与降水的触发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