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苹果霉心病发生规律、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苹果霉心病的危害症状,苹果霉心病的致病病原、发病规律,包括病原菌的越冬习性、病原菌的侵染规律、苹果萼筒开张程度与苹果霉心病的关系等,分析了苹果霉心病的发病原因,最后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化学防治等3方面介绍了该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
1 病原、侵染循环、发病规律及症状1.1病原葡萄白腐病病原菌为白腐盾壳霉真菌[Coniothyriumdiplodiella(speg)Sacc],属半知菌亚门。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和菌丝体随病残组织在土壤中越冬。1.2侵染循环病菌在病组织中越冬,果园表土中的病果、病叶和枝蔓上的病残体都是病害的初侵染  相似文献   

3.
<正>苹果树入冬前即已全部落叶而进入休眠状态,直到次年春开始萌芽为止。此期病虫亦进入越冬阶段,这是一年当中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时期。1苹果主要病虫害越冬状态及场所1.1腐烂病。病菌主要在病斑上越冬,并成为第2年发病的基础。1.2白粉病。病菌主要在病芽鳞片内、病叶和一年生病枝(以上年的秋梢为主)上越冬。1.3轮纹病。是苹果最重要的果实及枝干病害。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苹果霉心病的危害逐年加剧,严重时病果率高达40%以上。苹果霉心病的防治关键是花期喷药预防以降低果实带菌率,采收后及时冷藏以控制病情发展。一、病状和病因苹果霉心病外观症状不明显,较难识别。切开病果观察,发现病果心室变褐,并产生灰绿色或粉红色霉状物,着色早,极易脱落。该病是由多种病菌引起,病菌腐生性很强,在田间的病果、土壤及树体均可越冬。次年春季病菌随风雨和  相似文献   

5.
通过采集病株茎基部土壤、腐烂病斑组织、病株上健康树皮、枝条、越冬芽,无病株主干树皮、枝条、越冬芽及落叶、落果等,利用大麻籽、黄瓜、土豆诱发土壤中病原菌,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对疑似越冬器官组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纯化及鉴定,并将分离物再接种.结果表明,病株根际土壤通过诱集分离出寡雄腐霉和镰孢霉,其中黄瓜片分离腐霉病菌的比率最高,达78.5%;从核桃腐烂病斑上分离到镰孢霉、链格孢菌及少量腐霉病菌;病株健康部位及无病株的树皮、枝条、越冬芽、落叶等器官均未分离到寡雄腐霉菌.对分离物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病田土壤是病原菌的主要越冬场所,其次也可在病组织中越冬存活.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苹果不同品种对苹果霉心病的抗性差异以及不同防御酶在苹果防御霉心病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田间调查研究不同苹果品种的霉心病发病率,同时室内创伤接种的测定了不同苹果品种接种霉心病两种致病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和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后的发病面积以及果实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田间自然条件下不同苹果品种霉心病发病率不同,顺序为嘎啦、不套袋的金冠<套袋金冠<套袋富士<不套袋红星。套袋后金冠苹果的萼筒开张率升高,霉心病的发病率与苹果萼筒开张率呈显著正相关。室内接种链格孢菌后嘎啦的发病面积最小,红星次之,金冠再次,而红富士最为感病,发病面积最大;接种粉红单端孢菌后金冠最为抗病,发病面积最小,嘎啦和红星次之,而红富士发病面积最大。接种链格孢菌后不同品种的罹病组织中,嘎啦的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最高,其次为金冠,然后为红星,最低的是红富士。接种粉红单端孢菌后,不同品种的病健交界部的POD活性嘎啦>金冠>红富士和红星。不同苹果品种接种粉红单端孢菌和链格孢菌后果实不同部位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 PPO)活性相对于各自对照均明显升高,但是不同品种增加幅度的顺序为嘎啦>金冠>红星>红富士。嘎啦、金冠以及红星苹果接种粉红单端孢菌和链格孢菌后过氧化氢酶(catalase,SCAT)活性相对与对照显著降低,而红富士果实接种两种致病菌后CAT活性升高。上述结果表明,苹果霉心病的发病率与萼筒开张率呈显著正相关,套袋会导致果实萼筒开张率增大。嘎啦苹果对链格孢菌抗性最强,金冠对粉红单端孢均抗性最强,红富士苹果对两种病原菌的均表现为最感病。POD、 PPO以及CAT在苹果防御霉心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红星(starking delicious)、金冠(Golden delicious)、秦冠(Qin delicious)三个品种的短果枝顶芽(花芽)、中长枝顶芽及中长枝侧芽(叶芽)等三种芽的鳞片分层剥取后,采用组织分离法和洗涤离心法分析研究,发现这三个品种芽的鳞片均带有AIternaria spp。三个品种中红星的带菌率及所带孢子量最高,三种芽中短果枝顶芽的带菌率及带孢子量最高,同时鳞片上所带的孢子于次年春均能荫发,可作为初次侵染源。三个品种中,红星田间果实发病率最高,这与芽内带A.spp及其孢子量成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了A.spp能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芽中越冬,所以芽是霉心病的一个重要越冬场所。  相似文献   

8.
保护地果菜类蔬菜灰霉病由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真菌引起,主要为害果实,其次可为害叶片和茎。病菌主要从开败的雌花花瓣侵入,造成花腐烂,并长出灰色的霉层。进而为害柱头,向果实扩展。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或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分生孢子供气流、灌溉水和田间操作进行传播。花期是病苗的侵染的高峰期;第一穗果(或幼瓜)膨大期是烂果的高峰期。灰霉病苗喜低温、高湿和弱光条件。该病宜采用综合防治法防治,进行高温土壤消毒、苗带药定值、沾花加药、凋萎后及时除花瓣、增温控湿等,药剂宜选用灭霉灵、多霉清等。  相似文献   

9.
苹果腐烂病是由子囊菌亚门黑皮壳属苹果黑腐皮壳菌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该病不仅分布范围广,危害也十分严重。感病症状主要表现为溃疡型和枯枝型两种,以溃疡型为主。在苹果整个生长季节都能产生侵染危害,但在越冬后发生最多。病菌从锯口、虫口、主杆分权、日灼等伤口处侵入,主要侵害结果树、苗木、幼树及小枝。入侵初期病灶呈褐色或浅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四周稍凹陷。  相似文献   

10.
苹果霉心病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结果表明:①在我们使用的药剂中,波尔多液防治苹果霉心病效果最好;②施药期是防治苹果霉心病的关键,施药期不适当,同一种药剂的效果表现不同,如多菌灵·从暴芽或蕾期开始防治效果最好;③B_(25)和A_(32)在田间防治苹果霉心病有一定效果,因此生防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樟子松枯梢病的侵染规律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对樟子松枯梢病、健组织病菌的分离、孢子萌发和接种试验等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枯梢病是一种寄主主导性病害。引起该病的松壳色二孢[Diplodia pinea(Dem.)Kickx]可在历年病树上的针叶、芽、梢、枝和果鳞上越冬,又可在健康树上的针叶、芽、梢、枝和果鳞上潜代侵染。其潜伏侵染带菌率:健康樟子松越冬各部位比当年生各部位潜伏带菌率高,分别为20%-70%和6%-30%,其中以针叶、梢、枝和每年4,5月份、9,10月份潜伏带菌率最高。病害的初次侵染源主要来自历年病树上病菌子实体飞散出来的分生孢子,借风和雨水淋洗传播,种子上不带菌。病菌可直接侵入当年嫩梢和嫩针叶,也可通过伤口、气孔侵入针叶、芽、梢和枝。潜伏期7-14d,繁殖期23-28d。  相似文献   

12.
葡萄穗轴褐枯病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葡萄穗轴褐枯病是我国葡萄产区一种新的病害,近几年在哈密市蔓延迅速.通过对哈密市回城乡采集的葡萄受害穗标样进行鉴定,葡萄穗轴褐枯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葡萄生链格孢霉(Alternaria viticola Brun).主要为害葡萄果穗幼嫩的穗轴组织.田间出现症状在5月下旬~6月下旬,病菌能以分生孢子在葡萄枝蔓表皮或芽鳞片内越冬,借风雨传播,不同品种对葡萄穗轴褐枯病抗病性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梨黑星病菌主要为害果实和叶片,其次为害新梢、叶柄、果梗等部位。以在芽鳞和枯枝落叶中越冬为主,病部呈现黑色霉层是该病的主要病状特征。为害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腐烂病是苹果树的重要枝干病害,主要造成死枝、死树。论文旨在明确低温等环境因子和枝条龄期等寄主因子对腐烂病菌(Valsa mali)侵染致病的影响,分析腐烂病流行成灾的原因,为腐烂病的流行预测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下的接种试验,检测腐烂病菌在苹果枝干各部位的定殖率,观测腐烂病菌在伤口内的定殖部位,测试低温冷冻、枝条浸水后冰冻、枝条失水、枝条龄期等因子对接种腐烂病菌侵染致病的影响。【结果】8月份用分生孢子喷雾接种的苹果树,次年3月份检测,7个枝位的带菌率都接近或超过90%;接种到伤口上的腐烂病菌主要定殖于伤口坏死组织内,并在死组织内生长扩展,但没有穿透伤口外围的愈伤木栓层而侵入活体的皮层组织致病;在检测的6个枝位中,新鲜伤口对腐烂病菌侵染致病最为敏感,接种发病率最高,果柄痕次之,叉丫、芽眼和果苔枝的敏感性稍差,发病率稍低,皮孔抗病性最强,接种病菌不能致病;低温冷冻和浸水后冰冻(枝条上形成冰晶)都能增加枝条芽眼部位对接种腐烂病菌的感病性,其中-25和-18℃两个温度下处理枝条的接种发病率显著高于-10、-7和0℃ 3个温度处理枝条的接种发病率,浸水后冰冻枝条(模拟冬季降水后结冰的枝条)的接种发病率显著高于相同温度处理未结冰枝条的发病率;在低温冷冻和浸水后冰冻处理的枝条中,一年生枝条的接种发病率显著高于二年生枝条的发病率;一年生枝条经浸水冰冻处理后,梢部的接种发病率显著高于同一枝条基部的发病率;浸水后冰冻再经失水处理枝条(模拟枝条越冬后因大风、高温等失水),对腐烂病菌的侵染致病更加敏感,接种发病率显著高于浸水后冰冻枝条的发病率,而且失水量越大,接种发病率越高,芽眼部位的接种发病率最高可达85%。【结论】腐烂病菌易在苹果枝干上定殖,定殖病菌主要在伤口或枝干表层死组织内存活并生长,定殖病菌能否侵染致病关键取决于环境因子对枝条栓皮层的破坏;低温冷冻,尤其低于-15℃的低温冻害能破坏枝条的栓皮层和皮层,增加苹果枝条对腐烂病菌侵染致病的敏感性;与低温冷冻相比,浸水后冰冻对枝条栓皮层的破坏作用更大,结冰枝条对腐烂病更加敏感;枝条浸水冰冻后再失水,对枝条的破坏作用尤为严重,枝条越冬后失水能显著增加其对腐烂病菌侵染致病的敏感性;枝条的龄期不同,栓皮层的发育成熟度、强度和韧度各不相同,受不良环境因子的影响后,其受到破坏的程度也不同;树体不同部位栓皮层的结构不同,对腐烂病菌侵染致病的敏感性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苹果霉心病是由多种弱寄生菌引起的病害。花期,病菌孢子随风传到花器上。苹果谢花约半个月,病菌通过萼筒侵入果心。病菌侵入后,发病时间早晚不一,有些果实在生长前期发病,造成早期落果;有的在采收前发病并脱落。该病一般发生在果心部位,严重时可造成心室周围果肉腐烂,甚至烂到果皮下。根据其发病情况,可分为心室霉变形和果心腐烂型两种。前者多在收获前发生,后者在贮藏期发生较多。虞城县在1998年、2003年  相似文献   

16.
柑桔溃疡病菌在武汉地区越冬期适存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栽种易感病的脐橙苗实测法和以供检材料的浸提液或高速离心浓缩浸提液针刺接种脐橙叶片的致病性检测方法,对柑桔溃疡病菌在武汉地区越冬期的适存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柑桔溃疡病菌在武汉地区主要病株的病斑内越冬,也有少量能以潜伏侵染的方式在病株的未显症叶片内越冬,成为翌年的初次侵染来源;病原菌不能在田间的病落叶、土壤和杂草上越冬。  相似文献   

17.
<正>病虫害防治是葡萄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葡萄生产中,有许多病虫害严重影响葡萄的收益。1.葡萄白粉病1.1发病规律病菌菌以菌丝体在被害组织内或芽鳞间越冬。第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侵葡萄白粉病危害的叶片入寄主组织后,菌丝蔓延于表皮外,以吸器伸入寄主表皮细胞内吸取营养。1.2发病特点病原菌属子囊菌类钩丝壳属。无性世代属半知菌类粉孢属。病原菌以菌丝体在被害组织上或芽鳞片内越冬,来年  相似文献   

18.
1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在病芽、鳞片、病果、病叶或在落叶上越冬。该病流行及发生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病菌的有无及多少;二是降雨的早晚,雨日的多少及雨量的大小(春雨早、多,发病早且重。春季干旱少雨,则发病晚而轻);三是品种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9.
<正>病虫害防治是葡萄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葡萄生产中,有许多病虫害严重影响葡萄的收益。1.葡萄白粉病1.1发病规律病菌菌以菌丝体在被害组织内或芽鳞间越冬。第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侵葡萄白粉病危害的叶片入寄主组织后,菌丝蔓延于表皮外,以吸器伸入寄主表皮细胞内吸取营养。1.2发病特点病原菌属子囊菌类钩丝壳属。无性世代属半知菌类粉孢属。病原菌以菌丝体在被害组织上或芽鳞片内越冬,来年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梨胶锈重寄生菌(TuberculinavinosaSacc)对苹果锈病菌(GymnosporangiumyamadaiMiyabe)的寄生、形态特征及侵入。重寄生菌在苹果锈病菌的性子器旁及性子器相对叶背发生重寄生现象,将锈孢子封在锈子器内,从而对病害的侵染循环起阻碍作用而控制病害的发生。描述和测量了重寄生菌的产孢结构形态及大小。重寄生菌的分生孢于萌发形成芽管,经性子器口侵入,不能直接侵入。完成侵入所需最短时间为7小时。在20.6℃和22.1℃下,潜育期为8天和7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