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河蟹“颤抖病”病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纯化的河蟹“颤抖病”(暂定名)病毒分别免疫家兔和山羊,制备高效价的抗血清。羊抗血清经硫酸铵盐析纯化。经方阵滴定,选择P/N=2.95时作1:100稀释的血清为工作浓度,建立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样本144份,包括来自长江水域的野生河蟹、人工感染发病的河蟹、1999年和2000年从江苏采集的自然发病的病蟹及市场购买河蟹。结果显示,病蟹和市场购买河蟹的阳性率为66.7%-100%,人工感染的病蟹和人工感染石蟹致病组阳性率均为100%,来自长江水域的健康河蟹及未接种病毒的对照石蟹阳性率均为0,表明建立的方法可以用于检测河蟹“颤抖病”的病原。  相似文献   

2.
河蟹颤抖病是近几年影响河蟹养殖业持续发展的重大病害。它流行区域广,尤以精养高产塘口发病最为严重。流行季节长,尤以8-9月份为高发期。发病快,病程短,从发现河蟹吃食异常到见有河蟹少量死亡,只需3-4天,7-10天后蟹的死亡达到高峰。死亡率高,危害程度大,使得一些养蟹区绝收。加上河蟹颤抖病致病病原、致病机理尚未探明,  相似文献   

3.
河蟹抖抖病是目前危害河蟹最严重的一种绝症,主要由病毒病菌侵袭引起神经、血液和内脏器官的综合性病变,即全身感染。病蟹神经紊乱,颤抖,环爪、爪尖着地,腹部离开地面,甚至蟹体倒立,临死前呼吸困难,心力衰竭。剖检肝胰腺坏死呈淡黄或灰白色,背甲内有大量腹水,步足的肌肉萎缩水肿,有时背甲的内膜坏死脱落。对于这种病害应采取综合预防措施,以把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河蟹蟹权病和蜕壳障碍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晖 《农家致富》2009,(15):44-45
1.发生与危害 蟹奴病义称臭虫蟹病。其病原是一种专门寄生于河蟹腹部(胸板)或附肢上的寄生虫.长约2~5毫米。厚约1毫米,扁平,圆枣状,绿豆大小,乳白色或半透明。它在形态上高度特化.成虫是已完全失去了甲壳类特征的甲壳类寄生虫。蟹奴寄生于河蟹之后,一部分露在宿主体外.呈囊状.  相似文献   

5.
纤毛虫病是秋季河蟹常发生的一种寄生虫病,病原体是由累枝虫、钟形虫、斜管虫等纤毛虫类虫体寄生于河蟹体表、附肢、鳃等部位所产生的。多发生于秋季鱼蟹混养塘,幼蟹、成蟹都能感染。一、主要症状病蟹体表长有许多黄绿色或棕色绒毛状物,体表、附肢有滑腻感。病蟹食欲下降,甚至不食,蟹体消瘦,行动迟缓,对外来刺激  相似文献   

6.
纤毛虫病是秋季河蟹常发生的一种寄生虫病.病原体是由累枝虫、钟形虫、斜管虫等纤毛虫类虫体寄生于河蟹体表、附肢、鳃部等部位所引起。该病多发生于秋季鱼蟹混养塘,幼蟹、成蟹都能感染。由于鱼蟹放养密度大、夏季投饵施肥过多、排泄物长期积累、换水次数少等原因.导致水过肥、有机质含量过高.从而诱发此病。  相似文献   

7.
内服法又称药饵法,是预防和治疗蟹病的常用方法。根据河蟹的病情,把相应的药物拌于饲料中,药物随着河蟹对饲料的摄食进入蟹体内,从而在蟹体内发挥作用。采取药饵法防治蟹病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河蟹抖抖病是目前危害河蟹最严重的一种绝症,主要由病毒病菌侵袭引起神经、血液和内脏器官的综合性病变,即全身感染.病蟹神经紊乱,血淋巴液稀薄、凝固缓慢或不凝固,内脏器官病变坏死,其症状表现为颤抖、环爪、爪尖着地、腹部离开地面,甚至蟹体倒立,肝胰腺坏死呈淡黄或灰白色,背甲内有大量腹水,步足的肌肉萎缩水肿,有时背甲的内膜坏死脱落,临终之前呼吸困难、心力衰竭.对于这种综合性病害应采取综合预防的措施,把河蟹抖抖病控制在最小损失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内服法又称药饵法,是预防和治疗蟹病的常用方法。根据河蟹的病情,把相应的药物拌于饲料中,药物随着河蟹对饲料的摄食进入蟹体内,从而在蟹体内发挥作用。采取药饵法防治蟹病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药饵法又称内服法,是预防和治疗蟹病的常用方法.根据河蟹的病情,把相应的药物拌于饲料中,药物随着河蟹对饲料的摄食进入蟹体内,从而在体内发挥作用.此法对体内的寄生虫和细菌感染及保健有较好的效果.采取药饵法防止蟹病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的人工复制试验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用在江苏采集的发生“颤抖病”的中华绒螯蟹组织匀浆,经除菌处理,人工接种健康绒螯蟹,约10d发病,发现典型症状,继而死亡。将人工复制发病的绒螯蟹(BY1)除菌后,接种健康绒螯蟹,同样使其发病并死亡(BY2)。电镜观察BYO,BYI,BY2的超薄切片,其神经组织和肝胰脏等的细胞质中发现圆形病毒颗粒,大小约55 ̄65nm,具有外膜样结构,因此,可以在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的病原为病毒。  相似文献   

12.
河蟹“抖抖病”、日前仍是困扰养殖业及其广大专业工作者的一块“心病”.尤其是每年高温季节.往往造成大量死蟹。现将自己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河蟹微孢子虫病严重影响河蟹产量,以下将针对河蟹微孢子虫病的病症、诊断、病因以及预防四方面内容进行着重论述,并结合对河蟹微孢子虫感染研究数据分析,其在养殖期间,影响河蟹成活率的因素,并提出解决河蟹成活率不高、肉质不鲜美等问题的建议。1病症河蟹又被称为中华绒鳌蟹,在我国拥有大量受众群体,是我国淡水养殖的河蟹品种之一。但是在当前阶段发  相似文献   

14.
<正> 1、腐壳病 病蟹步足尖端破损、逐渐成黑色溃疡并腐烂,然后步足各节及背甲、胸板出现白色斑点并逐渐变成棕色、红棕色诱斑点,严重时斑点连成不规格形状,边缘呈黑色溃疡中心凹下,甲壳被浸蚀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导致河蟹死亡。该病是由于蟹的步足尖端或甲壳等处受损伤,被细菌感染所致。 预防方法 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保持水质清洁,夏季常加注新水,塘底淤泥要控制在10厘米以下;对有蟹病预兆的池塘,用生石灰兑水全池泼洒,呈15~25ppm浓度。 治疗方法 用2ppm漂白粉(含30%有效氯)全池泼  相似文献   

15.
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sinensis)也称河蟹 ,通过人工繁殖蟹苗进行精养或半精养的养殖方式是从 2 0世纪 90年代初开始的 ,但发展极快。 94年以后 ,大规模的人繁蟹苗和成蟹养殖在苏、浙、皖、沪等省市迅速展开 ,在许多水产养殖地区河蟹养殖业已成为渔业生产的主业。近几年来河蟹病害已成为河蟹养殖成败的主要问题 ,而中华绒螯蟹抖抖病是目前危害最大、流行最广、造成河蟹养殖业经济损失最大的一种疾病。作者对该病的原因、病理研究后 ,为了能更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和发展 ,又进行了该病流行病学方面的观察 ,根据疾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6.
中华绒螯蟹抖抖病的流行状况、影响因素及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sinensis)也称河蟹 ,通过人工繁殖蟹苗进行精养或半精养的养殖方式是从 2 0世纪 90年代初开始的 ,但发展极快。 94年以后 ,大规模的人繁蟹苗和成蟹养殖在苏、浙、皖、沪等省市迅速展开 ,在许多水产养殖地区河蟹养殖业已成为渔业生产的主业。近几年来河蟹病害已成为河蟹养殖成败的主要问题 ,而中华绒螯蟹抖抖病是目前危害最大、流行最广、造成河蟹养殖业经济损失最大的一种疾病。作者对该病的原因、病理研究后 ,为了能更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和发展 ,又进行了该病流行病学方面的观察 ,根据疾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7.
沙锦程 《农家致富》2007,(14):41-41
夏季是河蟹生长发育的关键季节,由于气温较高,水质易恶化,也容易引发各种蟹病的发生,加强蟹池夏季管理.对实现秋季增产增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现代农业科学》2001,(12):34-35
随着河蟹养殖业的发展,河蟹的病害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不但导致河筮商品率下降,而且能造成大面积死亡,给养蟹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以河筮颤抖病、纤毛虫病、蜕壳不遂病等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笔者对这三种病症采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夏、秋季节,河蟹易患疾病,其中水肿病、聚缩虫病、蟹奴病、蜕壳障碍病较难防治;但要采取科学的方法,也能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20.
<正>河蟹颤抖病是近几年影响河蟹养殖业持续发展的重大病害。它流行区域广,尤以精养高产塘口发病最为严重。流行季节长,尤以8~9月份为高发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