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工业、城市、市民对农业、农村、农民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市民和农民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实现工农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农民市民一体化的有机统一.通过分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的有机统一,讨论了增强云南省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的政策建议,展示了桥头堡战略下城乡发展一体化“蝴蝶效应”布局规划.  相似文献   

2.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战略决策.这表明我国国民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党的工作重心开始由城市转向农村,由工业转向农业,以至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打破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局限,进而采取围绕城市发展抓农业,根据市民消费需求抓农业.其着眼点就是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这是国际化大都市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正>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牵涉面大、涉及部门多,涵盖农业农村农民生产生活生态方方面面,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加强统筹、协调配合,更需要建立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逐步成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被提到了历史性高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共  相似文献   

4.
由于农民收入结构非农变化和就业渠道多元发展,农地经营权资本化流转已成为创新农地流转机制、培育农地流转市场的客观要求。借鉴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理论,客观分析农地资本化流转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村社会福利、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积极意义,是推进新一轮以经营权资本化为核心的农地制度创新的逻辑基础,有利于提高农业资本效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益、增强农民持续发展能力、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方略,科学作出了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措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全面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一)采取优惠政策支持农村非农行业的发展.农业收益的比较劣势和户均经营耕地的减少,客观要求农民的出路在于农村中非农行业的快速发展.只有非农行业的大量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就业、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村城市化、消除城乡差距等一系列问题,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可靠的经济保障.但是目前农村中的非农行业发展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消除这些不利因素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需要政府出台优惠于城市的非农行业发展政策,如低息贷款、减免税收、财政支持等.  相似文献   

7.
建设美丽乡村,是党中央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城乡统筹是新时期党中央对我国"三农"工作的重大部署。科技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城乡统筹的根本出路,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关键所在。具体来讲,首先,加强城乡科技统筹,急需加快形成科技等资源和要素向农业农村转移的长效机制;其次,粮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主要内容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  相似文献   

10.
王震  唐欣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7):207-210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现阶段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是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方针,城乡要素的良性互动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城乡科技要素的科技传播与服务成为城乡良性互动的关键.对城乡科技传播与服务的背景进行了研究,归纳了现阶段城乡科技传播与服务存在缺乏互动机制、正规制度建设滞后、农村科技...  相似文献   

11.
正农村垃圾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2015年初"农村垃圾治理"首次写入中央1号文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进一步提出,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坚持城乡环境治理并重,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统筹农村饮水安全、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据住建部测算,目前,我国农村约有6.5亿常住人口,仅生活垃圾如果按每人每日产生0.5 kg计  相似文献   

12.
正一、2017年工作回顾2017年,通化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统领,围绕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创建和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县推进两条主线,统筹推进农业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良好局面。——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粮食产量达到3.1亿斤。特色产业提速发展,园艺特产总面积达到17  相似文献   

13.
<正>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深入分析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解决之道,对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繁荣农村经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一、发展农业产业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报告还明确提出了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更好地理解"创新驱动发展"与我国农村科技发展的关系问题,11月26日,本刊记者特专访了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贾敬敦。  相似文献   

15.
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需要统筹城乡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  相似文献   

16.
《吉林农业》2015,(3):30-31
<正>吉林要美,农村必须美。繁荣农村,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4年,全省本着"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的总体要求,突出农村生产发展和民生建设重点,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创建美丽乡村为突破口,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提高农村居民人口文明素质,让农村成为城乡统筹的亮点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2014年7月19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到吉林调研,考察了绿园区新农家村,对我省新农村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7.
正在4月9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转型中的农民与农村"分论坛上,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农业农村部将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服务改善、农村人才建设,加强乡村振兴政策创设,通过"五推进一加强"统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18.
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在"2010年中国(郫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节"开幕式上说,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是一篇统筹城乡发展、一举多得的战略文章,不仅有利于加快农业农村结构战略调整,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建设现代农业和新农村,而且在加强城乡互动、增强县域经济和城乡统筹发展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空巢”村农民主体缺位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在提出"空巢"村概念及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从城乡经济与居民收入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生活环境方面,分析了"空巢"村农民主体缺位的原因,以及对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生产、老人赡养、子女教育、农村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实行统筹城乡发展与人力资源,筑巢引凤、吸引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招商引资、开辟本地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改变农民主体缺位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20.
农业产业化发展是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优化城乡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六盘水市以农业产业十大工程、农业品牌创优工程、特色农业"3511"工程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工程建设为抓手,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出以创新驱动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载体,统筹城乡第三产业发展,以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为平台,统筹城乡工业发展,建立城乡三次产业互补互动的发展机制,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城乡产业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