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锋小说受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创新艺术审美形式,突破现实的不确定性,注重个体内在生命经验表达,形成了反叛的艺术理念。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以来,现代主义思潮渗透到现代主义文化的每一个角落,并直接哺育了许多流派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意识流文学是在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继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之后出现的一个重要流派。意识流文学作家从叙事时间、叙事模式、思维模式以及心理描写等方面大胆突破,反对虚构故事情节,主张反映真实的生活,再现客体(包括人)的实在性,这使得西方文学发生了转向并展示出独特的艺术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3.
艾丽丝·门罗是2013年世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拿大当代文坛知名的女性作家.其作品以短篇故事见著,文字细腻优雅、简洁精致.《忘情》是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集《公开的秘密》中的第一篇小说.本文从心理现实主义的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剖析,解读了小说中体现的“隐匿叙事主体”、“心理现实化”与“现实心理化”、“象征与怪诞”等心理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展现了门罗独特的写作魅力.  相似文献   

4.
《侏儒小查赫斯》是德国作家霍夫曼的融趣味性与叙事性为一体的怪诞风格小说。小说运用怪诞文学的特征和手法,把小查赫斯的丑陋写到极致的同时又将完美描写得无以复加,形成强烈的戏剧效果,讽刺和幽默是其怪诞审美功能的表现。小说在怪诞风格下,仍有诸多写实主义元素。叙述背景以当时社会为参照,叙述情节以现实背景为依托,叙述基调建立在写实主义之上,揭露查赫斯丑恶本质亦反映出现实社会的丑陋,符合逻辑和当下社会现状。表现手法上现实与虚构相分离,与当下社会环境相关;写实与怪诞相促进,用怪诞的手法来震撼读者的内心,以引起反思。怪诞和写实的两种文学表现手法最终殊途同归,共为表现小说主题服务。  相似文献   

5.
王胜选 《甘肃农业》2006,(9):155-156
本文分析了自20世纪以来,特别是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当今世界推行的所谓“文艺全球化”。大力倡导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攻击我们的歌颂革命历史,反映现实生活的重大题材的主题性作品,贬损塑造了英雄、模范、先烈和领袖的美术作品,是政治化的“官方艺术”只是现实主义绘画在中国陷入绝境。社会需要现实主义,重振现实主义绘画创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官场小说、新写实小说,还是新历史小说,刘震云批判写实的风格在当代文坛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他在关注人的生活的同时,总会有意无意地将过去与现代、城市与农村作比较,对人性进行深入的探索。尤其是刘震云在小人物精神困境的解读上,体现了作家对历史,对社会的人文关怀精神。上演了一幅幅风风雨雨、兴衰荣辱和因果报应的生活画卷。本文试从刘震云小说的创作动机以及人物分析方面,反映作家刘震云对生活在现代社会里的人们的精神困境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人类进入 2 1世纪以来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加剧了人文语境的共同化趋势。东西方文化思潮也日益兼容互通 ,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 ,使中国诗坛出现了新的转机。然而其新诗流派尚未定型 ,是意象派的流变还是新感觉派的文化寻根 ?是现代派的童年母题还是后现代派的都市情结 ?带着这个值得思索的问题 ,我认真读完了青年女作家龙宿莽最近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新诗集《春天的麦子》。我以为其基本主题与其长篇小说《雪中跳舞的红裙子》一脉相承 ,还是“关注生命” ,只是它所关注的对象有了更现实而又更深层的含义 ,就是关注中国加  相似文献   

8.
茨威格是20世纪欧洲文坛上出类拔萃的中短篇小说家,他的小说创作植根于现实主义的土壤,又借鉴弗洛伊德学说和现代小说的写作技法,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本文试图从茨威格小说中心理活动的丰富性、复杂性;层次性和深刻性;心理悬念对其心理描写艺术进行分析探索。  相似文献   

9.
张少康先生对袁宏道的“趣”评价过高,不符合实际。袁宏道的“趣”论隐含一个错误的公式:趣 = 真= 自然 = 本性,从而流于自然主义。这一自然主义误区是由晚明肯定人欲、倡导个性的启蒙思潮和物欲横流的社会风气造成的,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0.
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横跨两大洲,纵贯一个半世纪,它既有作为社会思潮的“东方民族主义”的全部复杂性,又有“文学思潮”自身特有的复杂因素。时间上,它长达一百多年,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空间上,它跨越洲际,不同区域的民族主义文学有不同的传统和特点;内容上,在“民族国家的生存发展”这一主题的统摄下,不同作家具有各自不同的价值取向;其现实表现形态也丰富多样。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是一个复杂的、开放性的综合体系。  相似文献   

11.
新感觉派作家通过感觉化叙事将现代化大都市“上海” 作为人的现代性生存境遇和生命存在的象征来书写,而刹那主义叙述或空间化展述是其感觉化叙事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新感觉派小说中,人物不再持守乡土中国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时间性或历时性的生存方式,而是困守在狭窄的都市化空间形式,作家们以此描写现代都市的瞬息万变、紊乱不堪的生活秩序,捕捉人物刹那的生存感受去发掘生命的存在性。这种创作取向与存在主义的“此时此地此我”的生存观相通,存在主义所关注的正是存在焦虑和生存的荒谬——现代人普遍的生命感受,在这样的共时态的生命感受中时间意识被虚化和消解。刹那主义叙述或空间化展述体现出人感觉世界和体验生命的一种方式,它不仅标示出艺术存在与生命存在的同形同构,更传达出生命存在无所依持的不安定思绪。作家们所做的就是用“感觉”来把握那种不能为理性(现实主义反映论)所认知的生命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鲁滨孙漂流记》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历险小说作品,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开山之作,航海探险小说的先驱。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来看,鲁滨孙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上独自一人生活14年,他顽强、勇敢、永不放弃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殖民者和探险家。从后殖民主义的观点来看,丹尼尔迪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思想,同时在这部小说中笛福塑造了一个典型的殖民主义形象,鲁滨孙对荒岛的占有、发展和统治的过程就是殖民创造的过程。本文将通过对《鲁滨孙漂流记》的深入理解,分析鲁滨孙的殖民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90年代,“新理想主义”文学以反抗市场经济时代的世俗主义、功利主义的姿态出现在文坛。“新理想主义”文学借鉴了西方现代哲学和现代主义文艺的思想资源,但其本身却是一种浪漫主义性质的文学,这是因为我国当代文化语境具有一种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多种因素相混合的特点,我国当代的文化语境还不具备现代主义文艺发展和繁荣的充分现实条件,但是却可以采取横向移植的方式借用西方的文化资源。“新理想主义”文学表达的是对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  相似文献   

14.
摆在面前的这本《市场经济与非营利组织研究》(陈晓春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2月),它的题目使我的眼睛发亮,我的情绪被吸引住了。 历史已经反复证明,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最有效手段。但由于非营利的公共部门的特殊性,一直又存在着“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理论探索和政策辩论。 古典经济学中坚持自由放任主义的各个经济学流派,其理论均以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作为思想基础,可以说是一种市场选择的理论,因而在那里国家政府的作用只是“守夜人”的角色。然而,实际的经济生活中,市场机制的自由运转并未达到古…  相似文献   

15.
文章探讨了沈从文与现代性线性时间观念迥异的时间意识,以及这种时间意识对小说叙事的影响。在“常”与“变”的执着思索中,沈从文超越了现代作家普遍存在的进化论的时间观念,拆解了“新”“旧”之间的对立模式。在普遍“新”胜于“旧”的价值期许和对未来乐观表达的现代叙事中,沈从文小说中的时间诗学构成了对现代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6.
在《秦腔》中,引生只是一个旁观者和叙述者,白雪才是小说真正的主人公,经由对于白雪的美、无辜、孤独和悲苦的刻画,寄托着作家对于既往岁月的歉疚和忏悔,这是作家的“心迹”。研究者的矛盾在于,既高度肯定小说“密实的流年式的叙写”,又带着寻求“规律”的眼打量这部作品,很难真正接受生活无尽的偶然和枝蔓。  相似文献   

17.
以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派,以开放的视野、理性的选择接受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同时又从中国古代诗词中吸取有益成分,为中国新诗的现代化转变做了大胆的探索,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中国市民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对自主人格的呼唤,对依附人格的批判,构成它最具深度的矛盾冲突线.20世纪市民文学展现的人格冲突,最体现市民文化价值观"蜕变的尴尬".在世纪初和世纪末的官场现实主义小说中,对依附人格的批判和剖析即成为主导倾向.鸳蝴派的作品受西方个性解放思想影响颇多,但封建的伦理观念也深驻难移.海派作家叙事的平民立场、"俗人"立场体现了他们一种平等自由的价值观念,但他们笔下也没有站立起一个健康的具有自主人格的新人形象.新写实小说、70年代作家、美女作家等八九十年代的市民文学所展示的市民的人  相似文献   

19.
素描既是绘画的基础又是一种独立的绘画形式,素描作品形式多样,从古典到现代,素描作品的风格在不断变化。静物素描是素描教学的“入门课程”,在教学中,单纯的照相式写实训练不足以体现素描的魅力,因而有必要把新的素描理念引进教学,但求新并不意味着要抛弃传统,素描教学仍应在坚持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引进新的方法,加强对学生观察方法、思维能力、表现手段以及自我个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道德教育是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大生的道德素质状况如何,不仅直接决定着社会的形象和民族的精神在貌,还直接关系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道德教育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上“功利主义”,“利已主义”等思潮的滋生和蔓延,大学生们的良好道德观念受到很大冲击,于是,他们为道德而困惑和迷惘。由此作认为,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