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小麦赤霉病为害的损失结构为基础,根据品种混合的各损失指标与病情间的关系以及各损失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的计算结果,提出了小麦赤霉病的产量、质量损失简易估计方法,为小麦赤霉病产量、质量损失提供了一个简捷的估计工具。  相似文献   

2.
小麦赤霉病是我国北方小麦种植的常见病害之一,对于小麦的产量与质量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近年来,赤霉病的流行程度更是大大提升。本文通过实验测定与具体调查,对小麦病情严重度、平均穗健粒数、千粒重、赤霉病流行程度等数据进行了调查,并利用公式计算出了不同情况下的小麦产量损失率,希望能够对小麦产量测定与赤霉病防治指标的确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小麦赤霉病在青海各小麦种植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轻病田病穗率在 2 %~ 9% ,重病田可达 5 0 %以上 ,个别田块高达 10 0 %。在青海 ,赤霉病的发生主要是在东部农业区 ,并以黄河、湟水流域实行小麦和玉米套种或冬春麦混种的地区发病重。柴达木地区、海北州发病轻甚至不发病。赤霉病发生的轻重主要取决于各麦区小麦扬花期的气候条件 ,雨日多、雨量大 ,相对湿度大时发病重。赤霉病造成的产量损失因品种、病害发生程度不同而不同。不同茬口间赤霉病发生的轻重也不同。  相似文献   

4.
我省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及防治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影响江淮地区小麦产量和品质众多因素中,赤霉病首当其冲.赤霉病在本地区发生流行的特点是爆发性、频率高、损失大,年度间病情变幅大,大约每2年就要发生重度或中度病害1次,去年我省就是小麦赤霉病重发年.小麦赤霉病打破了南北界限,不仅沿江、江淮地区病情严重,淮北部分地区病穗率高达50%以上,为历史所罕见.  相似文献   

5.
正邓州市是河南省粮食生产大县,但是,2020年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给邓州市小麦造成了很大危害。小麦条锈病、赤霉病是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大生物灾害。其中,小麦条锈病具有蔓延速度快、成灾频率高、大区域流行的特点,重发地块可造成产量损失40%以上,甚至绝收。而小麦赤霉病属典型的气候性病害,若小麦抽穗扬花期遇阴雨天气,  相似文献   

6.
不同禾谷镰刀菌对小麦产量及其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赤霉病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降低小麦赤霉病引起的产量损失,以不同抗性小麦品种为材料,于小麦扬花期接种不同致病性禾谷镰刀菌,研究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病粒率与千粒重、产量均呈显著负相关(r=-0.807 9**;r=-0.785 7**),千粒重与产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922 1**)。不同菌株对各品种产量、病粒率和千粒重的影响差异较大,以11#菌株对各品种病粒率的影响最大,并使小麦千粒重显著降低;以西科2号产量的变化率受不同菌株的影响最大,其变化范围为10.87%~33.26%。  相似文献   

7.
<正>南阳的小麦病害有30多种,其中小麦赤霉病、纹枯病、锈病发生最重,不仅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而且大大影响小麦品质。南阳市常年种植小麦在78万hm2左右,小麦赤霉病发生率占小麦播种面积的70%以上。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被害麦田一般减产为20%~30%,严重地块损失在50%以上。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肥水条件的改变和小麦播种密度的加大,该病有加重危害的趋势,如果防治不力将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8.
小麦赤霉病是涟水县小麦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威胁涟水县小麦产量、质量安全,年均对涟水县小麦生产造成损失达650万kg。2018年涟水县小麦赤霉病系统田自然病穗率达90%,病指达68.83,虽经各方努力仍发病42600hm2,造成损失750万kg,亟须更好防效的药剂进行推广。植保站于2019年4月~6月对赤霉病新药剂丙硫菌唑·戊唑醇与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鲜胺·戊唑醇、咪铜·氟环唑进行田间防效试验以期找到理想的药剂。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小麦品种(系)之间对赤霉病抗性差异,制订适宜的防治措施,采用穗期单花滴注法人工接种赤霉病病菌,对不同小麦品种(系)抗小麦赤霉病程度及产量进行了鉴定分析。不同小麦品种(系)间抗赤霉病程度有差异,未发现免疫品种(系),其中周麦18、AF-01、AF-11对小麦赤霉病有较好的抗性,受感染后,产量分别达到5 588.89、4 572.22、4 600.00 kg/hm2。  相似文献   

10.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赤霉病对农作物危害非常大,对小麦的质量和产量造成了严重影响,使广大农民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结合安徽省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阐述了小麦赤霉病的病原特征、发病规律以及发病症状,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小麦赤霉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生物防治赤霉病的方法,本试验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对峙法从多种植物体内及其土壤中分离、筛选抗小麦赤霉病的拮抗菌,并在盆栽和大田条件下研究拮抗菌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分离获得了300株菌株,其中30株菌株对禾谷镰刀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菌株NS-QCT的抑菌活性最强。对NS-QCT菌株PCR扩增获得的16S rDNA基因进行测序、比对,发现NS-QCT菌株与Streptomyces malaysiensisMJM1968菌株相似性为99%,表明其应该是一株链霉菌(S.malaysiensis)。盆栽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NS-QCT菌株对小麦赤霉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流行性的毁灭性病害,近年来在我国逐渐由长江中下游地区向黄淮麦区蔓延,给我国的小麦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系统阐述了我国小麦抗赤霉病的遗传机制、外缘抗源的利用及抗赤霉病品种的选育等方面的遗传改良研究进展。分析了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的2种技术路线,提出在加强小麦抗赤霉病优秀种质资源搜集的同时,结合分子育种技术与常规育种手段,加快小麦赤霉病抗性改良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13.
为选择适应湖北省等高降雨量区小麦新品系或中间育种材料,对引进的16份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高降雨量区小麦种质资源进行了生育期和简单农艺性状的调查,并对其中的9份种质进行了多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与湖北省大面积主栽品种郑麦9023相比,供试种质的拔节期平均提前4d,抽穗期推迟8 d,成熟期推迟1 d,成穗率、穗粒重和千粒重较低,株高和穗粒数较高;供试种质对条锈病的抗性最好,其次是赤霉病和白粉病,赤霉病抗侵染性比抗扩展性好.筛选出免疫或高抗条锈病种质7份;4份赤霉病抗侵染种质中有1份高抗侵染、中抗扩展;1份种质高抗白粉病,没有发现纹枯病抗性种质.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小麦赤霉病防治研究的国内外发展概况、发展趋势,阐明了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状况以及综合治理现状,分析在小麦赤霉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治理策略,明确了针对小麦赤霉病防治的具体措施及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5.
用 2 0 %氨基寡糖素防治辣椒疫病、病毒病和枯萎病 ,结果表明 ,在疫病、病毒病发病初期喷施 ,防治效果分别达到 6 9 0 3%~ 73 91%和 81 36 % ;枯萎病发病后喷施 ,病株率得到有效控制。防治疫病最佳使用浓度为 5 0 0~ 80 0倍液 ,防治病毒病、枯萎病最佳使用浓度为 5 0 0倍液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小麦后备品种及二线育种材料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筛选较好的综合抗病性材料和为品种审定提供依据,2007年度在病害鉴定圃对22个小麦区试后备品种及71份二线育种材料进行了田间抗赤霉病、白粉病、条锈病和纹枯病的多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没有发现对白粉病和条锈病免疫的品种,大部分品种综合抗病性不强,仅发现1份既抗赤霉病、又抗白粉病和条锈病,有11份同时抗两种病害,分别占鉴定材料总数的1.1%和11.8%.  相似文献   

17.
旋转设计适用于构造非线性的数学模型,进行多因素的综合研究。本文采用二因子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不同水平的多菌灵与粉锈宁两种农药的混配试验防治与兼治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摸索出合理的用药量及配比组合,以利最佳控制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提高综合防治效益,为今后实现规范化农药复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小麦营养和健康品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物营养和健康品质改良正在成为世界主要作物的重要研究方向和育种目标。文中围绕铁和锌、抗性淀粉和阿拉伯木聚糖、酚酸和植物固醇,从微量营养元素、功能性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植物生物活性物质4个方面对小麦籽粒的营养品质研究进行评述,兼顾面筋过敏和赤霉菌毒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概括与育种工作密切相关的分析测定方法、种质资源筛选、基因定位与育种研究进展。提出国内营养和健康品质研究的重点领域,建议加强四方面的工作,(1)优先进行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铁、锌及其生物有效性影响因子植酸含量和植酸酶活性等微量营养元素、阿拉伯木聚糖和抗性淀粉等膳食纤维、酚酸和植物固醇等植物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的分析,开展大规模营养元素普查工作,筛选营养价值高的育种亲本和材料;(2)加强抗赤霉病相关研究,并将其结果尽快用于育种;(3)通过关联和连锁分析开展基因定位和克隆,发掘基因功能标记或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通过与常规育种紧密结合,推动生物技术育种实用化,加快品种选育进程,提高品质育种效率;(4)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国内协作,建立小麦品质研究协作网,推广普及现有实用技术并研究新型营养品质快速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9.
芝麻枯萎病和茎点枯病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4种药剂3种方法防治芝麻枯萎病和茎点枯病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在盛蕾期和盛花期2次喷施,对枯萎病防效分别达38.5%和69.2%,对茎点枯病防效达36.8%和63.16%。对营养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能增加蒴果粒数和千粒重,增产6.32%,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气象要素和初始病情对早稻纹枯病病情进展的影响,不同氮肥用量、不同早稻品种受纹枯病为害所致的产量损失,以及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的病情与最终病情的关系。结果表明:早稻纹枯病病情进展呈S型曲线,其进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的病情与最终病情是高度正相关,据此建立了不同抗病水平品种的病情预测式;日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及初始病情与流行速率关系最密切,据此建立了病害不同进展阶段的流行速率预测模式;不同品种受纹枯病为害所致损失不同,组建了不同品种的产量损失估计模型,施氮量对同等病情程度的损失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