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纪增 《北方牧业》2006,(14):23-23,24
<正> 羊传染性脓疱又称羊传染性脓疱性皮炎,俗称羊口疮,是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接触性的传染病。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又称红眼病,是一种可能有多种病因所致的急性接触性皮肤病。1 临床症状以上两种病并发时,病羊精神不振,采食量减少,呆立墙角,在外貌特征上,首先表现为在口唇、口角、鼻或眼睑等部位的皮肤上出现小而散的红斑,2~3天后形成米粒大小的结节,继而成为水泡和脓疱,脓疱破溃后形成黄色或棕色的硬痂,牢固地附着在真皮层的红色乳头状增生物上,轻的病例,这种痂垢逐渐扩大、增厚、干燥,1~2周内脱落而恢复正常;严重病例,患部继续发生丘疹、水疱、脓疱、疣状痂,并相互融合,波及整个口唇周围及额面、眼睑和耳廓等部位,形成大面积具有龟裂、易出血的污秽  相似文献   

2.
羊传染性脓疱俗称"羊口疮",又名传染性脓疱皮炎,是由痘病毒科的副痘病毒属的传染性脓疱病毒所致的一种绵、山羊传染病.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口唇等处皮肤和黏膜发生丘疹、脓疱、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羔羊多为群发流行.本病在甘肃省流行较为广泛,肃南县是高发区之一,最早发生于1969年.几十年来肃南县虽然采取疫苗接种来预防和控制,但还是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此病每年都给当地牧民群众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探明羊传染性脓疱的发病规律,笔者于2005-2006年,对肃南县康乐乡羔羊传染性脓疱病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羔羊传染性脓疱也叫传染性脓疱性皮炎,俗称羊口疮,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所引起羔羊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在口腔内外,皮肤和粘膜发生红斑、丘疹、水疱、脓疱、溃疡及痂块.  相似文献   

4.
羊传染性脓疱,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以口唇等处皮肤发生丘疹、脓疮、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为特征的传染病,在羔羊多为群发。  相似文献   

5.
山羊传染性脓胞又称传染性脓疱性皮炎,俗称口疮,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人畜共患病.主要危害羔羊,成年羊也易感染.其特征为口唇等处皮肤和黏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  相似文献   

6.
羊传染性脓疱俗称羊口疮、传染性脓疱皮炎,是由羊口疮病毒引起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羊唇、鼻、眼睑、乳房、四肢皮肤及口腔黏膜发生丘疹、水疱、脓疱和痂皮为特征。羔羊常因继发感染而死亡。此病几乎在所有养羊国家和地区都有发生,属全球性分布。1流行病学此病主要危害1岁以内的羔羊,3~4月龄羔羊发病率最高,常呈流行性。在集中产羔的产房内,出生1~7天的羔羊也有发病。成年羊多呈散发性,发病率较低。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羊,通过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染。病毒存在于污染的圈舍饲槽、栏杆、垫草、饲草等处,通过受伤的皮肤黏膜而感…  相似文献   

7.
羊传染性脓疱病(CE)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CEV)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笔者结合多年临床诊治体会,从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以及诊断等方面对本病进行概述,同时提出了做好饲养管理工作、谨慎引种、定期消毒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2013年6月6日,云南省江川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一名兽医在保定可疑羊接触传染性脓疱皮炎发病羊时不慎被羊咬伤手指,10 d后在伤口愈合处形成丘疹,随后发展为水疱,最后形成结痂。随着痂皮的逐渐脱落,直至丘疹出现后1个多月感染病灶才完全愈合。经过对发病羊口唇痂垢及人手指丘疹、水疱液样品进行PCR、Real-time PCR及序列比对分析,2份样品均扩增出1225 bp的预期大小片段,Real-time PCR也扩增出标准S形曲线和Rn指数增长峰,2份病料测定出的序列(1133 bp)完全一致,与NCBI GenBank中的羊口疮病毒参考毒株NC-005336.1(1133/1133)对应序列的相似性达到100%,与AY386264.1(1115/1133)、AY386263.1(1114/1133)、HM133903.1(1113/1133)、KF837136.1(1110/1133)及普洱毒株PUER/YN/CHIA/2011(1113/1133)对应序列相似性达到98%,与DQ184476.1(1104/1133)对应序列相似性达到97%,与NCBI GenBank中同为副痘病毒属成员的伪牛痘参考毒株GQ329669.1(1052/1140)、GQ329670.1(1051/1140)对应序列的相似性达到92%,与牛丘疹性口炎病毒参考毒株AY386265.1(905/1130)的对应序列的相似性仅达到80%。由此,确诊此次病例为人感染羊传染性脓疱病毒。  相似文献   

9.
羊传染性脓疱病是绵羊和山羊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在羔羊多为群发,特征为口唇等处皮肤和黏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在很多国家均有报道.  相似文献   

10.
羊传染性脓疱病又称羊传染性口疮,是由羊传染性脓疱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对羊群的致死率极高。同时本病不仅会交叉传染给其他牲畜,也会导致人的感染,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本文分析了羊传染性脓疱病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并对本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山羊传染性脓疱病(群众又叫烂嘴),在我县时有发生和流行.此病死亡率不高,但病羊口腔溃烂,吃草困难,日渐瘦弱,易继发其它疾病而死亡;痊愈后的羔羊,生长发育迟缓,给群众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今春以来,笔者应用天门市根瘟灵研究所生产的根瘟灵1号、3号对此病进行试验性治疗,治疗16例均获痊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羊传染性脓疱又称羊口疮,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主要危害绵羊和山羊的接触性传染性脓疱性皮炎.  相似文献   

13.
羊传染性脓疱,又称"羊口疮",是一种由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发生于绵羊和山羊.该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病羊的口唇等皮肤、黏膜形成丘疹、溃疡、脓疱等,严重影响羊群的正常采食和生长发育,甚至因饥饿或并发疾病而死亡.因此,广大养殖户必须高度重视此病的防治,提高综合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4.
山羊传染性脓疱(口疮)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羊传染性脓疱(contagious pustular dermatitis)又名山羊传染性脓疱性皮炎,俗称羊口疮.它是一种由口疮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产羔季节易发,发病年龄无严格区分(绵羊主要发生于羔羊),常呈群发性流行,人畜均可感染.病羊和带病毒动物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感染.该病在羊群中可连续危害多年,但发病率在羊群中逐年降低.该病潜伏期为36~48h,病程为3周左右.  相似文献   

15.
羊传染性脓疱皮炎 (ORF)是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主要危害羔羊口腔 ,以口腔粘膜出现红肿、水泡、溃烂为其特征。该病传染性强 ,发病率高。自从Aynaud( 1 92 3)确定羊传染性脓疱皮炎是病毒性疾病以来 ,许多学者对该病进行了研究。在国外 ,2 0世纪 50年代Greig ( 1 957)、Webstes( 1 958)用羊胚胎皮肤细胞培养该病毒获得成功 ,随后在该病的防治等方面均有所突破。我国一些学者从2 0世纪 50年代开始对此病从病原学、流行病学、病毒培养、弱毒苗研制均作了大量工作 ,我所培育出免疫效果良好的弱毒疫苗。但是 ,近年来随着很多新品种的引进 ,全…  相似文献   

16.
羊传染性脓疱病包括羔羊口疮、传染性口炎或脓泡性口炎,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或称口疮病毒)所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以羔羊、幼龄羊发病率较高.其特征为口唇等处皮肤和黏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和疣状厚痂.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脓疱又称为传染性脓疱性皮炎,俗称羊口疮,我国农业部于1999年2月12日公布的动物疫病种类名录中定为三类动物疫病。该病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的人畜共患病,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养羊国家都发现存在本病,我国也有本病的存在。但据江苏省农林厅畜牧局《江苏省  相似文献   

18.
羊传染性脓疱是由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的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危害羔羊,表现急性接触性传染.  相似文献   

19.
羊传染性脓疱俗称羊口疮病毒,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临床主要表现为口腔粘膜炎症,病羊和带毒羊是主要传染源.在每年春秋两季是该病的暴发时期,尤其是农区秋收后放牧麦茬农田麦芒引起口腔粘膜破损易导致该病的感染群发.2013年3月16日我站接诊一例疑似羊传染性脓疱,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羊传染性脓疱,并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1987年,湖北省南漳县首次发生羊传染性脓疱病(Contagious Ectnyma.CE)的大面积流行,我们采集病料,分离出CE病毒。在羊体进行了回归试验,出现与自然感染羊相同的典型症状,通过电镜观察找到了典型的传染性脓疱病毒粒子;将病毒在犊牛睾丸细胞上培养成功;交互免疫试验证明HCE细胞弱毒疫苗对该病毒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用HCE弱毒疫苗对全县羊只进行大面积预防接种,有效地控制了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