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动物的行为有两类:一类是本能行为,另一类是习得行为。本能的行为是通过遗传而获得的种族经验,是生来就有的,它的适应性非常有限。习得行为是在后天环境中通过学习、塑造而获得的个体经验。它在个体后天的生长过程中至关重要。学习的联结理论对习得行为作了深入的研究,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和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本文从这两个理论入手,分析它们对犬训练各自不同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母性行为(maternal behavior)属于一种本能行为,主要表现为做窝、哺乳、抚育及分娩前后的一系列对幼崽的关爱和保护行为[1].当前人们研究的猪母性行为主要有做窝行为、育幼行为、护仔行为等.母性行为建立了亲代与子代的亲子关系,但不同动物哺育后代的方式不同.现将猪母性行为的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对各种不同的内在和外界条件的适应或调整的一种表现,即对刺激的一种反应。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动物同周围事物连续地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换言之,主要研究动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群体内个体之间的关系。近年来以家畜(禽)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条件下畜禽的行为规律,应用于指导畜牧生产实践,对于改善饲养管理,创造条件满足畜禽在行为上的需求,从而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及预防有关的疾病,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一、鸡的栖息行为农村散养土杂鸡喜欢飞到树上栖息,即使农户在院中用泥坯或砖块给鸡搭建鸡窝,鸡也有窝不愿进,而是在天…  相似文献   

4.
林园生态养鸡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鸡粪能够作为果树的有机肥料,既避免了粪便污染环境,又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鸡粪中含有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物质,可作为林园中蚯蚓、昆虫等动物的食物,从而为鸡提供丰富的蛋白质饲料;鸡在林园中捕虫食草,替代化学药品除草、除虫,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林园养殖的鸡质优无公害,风味独特,经济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甘肃省城乡居民的食物消费水平迅速提高,食物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是动物性食品有了较大的增长.据统计,1988年全省人均占有肉食品16.14kg.较1978年增长2.32倍.其中猪,牛羊、鸡、兔肉分别占76.60、17.59和5.8l%.而世界和全国肉类人均占有量较甘肃分别高出近l倍和30%.可见,进步毋庸置疑,但差距也相当明显.尤其是在"吃好"的最基本标志-动物蛋白质占总蛋白质的比例上,甘肃省更是远远落在后面.如发达国家人均日食动物蛋  相似文献   

6.
浅析影响动物攻击行为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动物界,同一种群动物个体之间经常会发生互相争斗的行为,即攻击行为,此种行为在其生命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人们对攻击行为的探究,发现攻击行为是一个受诸多因素影响、彼此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这既包括种群密度、食物等外部因素,也包括遗传因素、个体差异等内部因素。作者主要对影响动物攻击行为的诸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肉鸭的习性是在水中寻找食物、嬉戏和探究。近年来兴起的"肉鸭旱养"饲养模式剥夺肉鸭很多的本能行为,使其习性不能正常表达,进而产生一系列福利问题。研究主要探讨肉鸭旱养模式下的福利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8.
求生存,求生命的延续,是动物的本能行为。蜜蜂是群体生存的动物,单只蜜蜂离开了群体就不能生存。所以蜜蜂的生命单位是1群蜂而不是1只蜂。每群蜂的生命延续是由群内1只“称职”的蜂王的产卵行为和工蜂的哺育等行为来完成的。失王或蜂王不“称职”将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相似文献   

9.
张明海  李熠 《野生动物》2008,29(3):138-146
有蹄类动物营养生态学是一门正在兴起的新学科,是现代生态学领域研究动物食物数量和质量、营养适应以及营养对种群特征作用规律的分支学科.动物种群和其环境中食物资源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机理构成了这一学科的基本研究内容.本文从食性分析、营养状况评价、食物营养质量评价、消化与能量代谢、取食行为、营养容纳量和营养生态位等主要方面对这一学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李梅荣  宋礼萍 《野生动物》2013,34(5):287-288,295
对犀鸟进行行为训练有利于饲养管理和减少应激反应。本文以饭团、葡萄和樱桃番茄为训练强化物,对9只双角犀鸟和11只花冠皱盔犀鸟进行为期4个月的训练。结果表明,气候因素影响动物的采食量,间接影响了行为训练效果;种内个体间对食物的争夺,强化了强势个体的收笼行为,抑制了弱势个体的收笼行为;饭团作为强化训练物效果显著优于葡萄和樱桃番茄(P<0.05),同种食物对2种犀鸟训练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动物攻击行为是一类为竞争空间产生的打斗行为,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在家禽生产中,鸡的攻击行为会导致鸡的死亡率增加、料肉比下降,造成生产上的损失.因此,如何减少鸡的攻击行为对提高养禽业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对影响鸡攻击行为的因素(饮食、光照、饲养方式、群体大小、饲养密度、公母混养、性别、年龄和生长时期、遗传等)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2.
王万民  刘佳  郑彤  黄维  崔多英 《野生动物》2010,31(4):175-177
2010年3~4月,对北京动物园的圈养蜂猴分阶段进行不同的食物投喂方式的丰容试验,第一阶段采取分时段投喂方式;第二、三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定时在其生活环境中分别加入装有不同活食(蟋蟀、蝗虫、面粉虫等)的PVC管,采用焦点动物法和瞬时取样技术对其中1只呼名为"宝宝"的个体行为变化进行观察记录。结果表明,分时段投喂方式和PVC管活食食物丰容均增加了蜂猴与摄食相关的行为,休息相关行为减少。食物丰容对蜂猴的行为具有刺激作用,减少了刻板行为的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13.
花尾榛鸡俗称"飞龙",属鸟纲、鸡形目、松鸡科,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东北地区著名的狩猎鸟类.因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而久负盛名,其肉素有"天上龙肉"之称.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有滋补作用,有扶正固本、强心之功效.育成期是飞龙生产中最长的一个重要阶段,现给养殖朋友提供一些养殖经验,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鸡不同于别的动物,个体价值较低,因此一旦发现鸡群出现异常,常选择有代表性的鸡只作临诊剖检,以帮助确诊疾病.  相似文献   

15.
贮食行为是动物在应对环境变化为度过食物短缺期,或为交配、繁殖后代而储备食物的生存策略。为探究季节性环境因子变化和食物资源对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贮食行为的影响,本文测定了温度光周期、动物性别、限食对该物种贮食量、摄食量、体重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雄性黑线仓鼠的体重、摄食量及贮食量均显著高于雌性;在类似于晚秋的低温等光照(10℃±2℃,L∶D=12∶12)条件下驯化1周,会诱导雄性个体体重降低,但摄食量不变,雌性个体则增加摄食量维持体重不变,雌雄的贮食量均不变;每日在白天时段限食可以降低雌性动物体重,但对其贮食量、摄食量无显著影响。结论,黑线仓鼠雌雄两性在低温和食物短缺条件下的能量对策不同。雌性由于体型较小,身体内不能贮存足量脂肪用于能量供应,在类似于晚秋的低温环境下只能通过增加摄食量以满足体温维持的能量需要,但由于受到身体消化吸收能力的生理限制,无法满足维持严寒条件下恒温的能量需求,因此体型较小的雌性个体会采取蛰眠的策略;雄性则由于相对较大的体型,身体贮存较多的可动员能量,且比雌性贮存更多的食物,这可能是其冬季能维持恒温,不蛰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丰容是为圈养动物提供适宜生活环境,改善圈养动物行为结构的重要方法。为了探究丰容对圈养双角犀鸟日常行为的影响,于2013年1~4月对上海动物园3只双角犀鸟进行展区丰容实验。丰容方法包括在栖架上设置云梯、悬挂麻绳和玩具、使用饲喂器等。采用瞬时扫描法观察双角犀鸟的日常行为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丰容前后双角犀鸟个体间行为时间分配在社群、休息、运动、动喙行为方面有显著差异;丰容对双角犀鸟的日常行为有显著的影响,且丰容后各个个体均在修饰行为、休息行为、运动行为和动喙行为方面出现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修饰行为、运动行为、动喙行为增加,休息行为减少。丰容前后双角犀鸟的Et常行为变化具有个体特异性及行为连锁性。丰容有利于丰富双角犀鸟的日常行为,减少刻板行为的发生,有效提高了动物福利。  相似文献   

17.
鸡沙砾缺乏症是鸡肌胃内无沙砾而引起的一种消化不良性疾病.据研究,鸡的饲料中若缺少沙砾,饲料的消化率要降低,因鸡没有牙齿,坚硬的食物进入肌胃后,靠胃内力和沙砾的磨合作用来研磨食物,起到"牙齿"的作用,若饲料中不含沙砾,平时又不定期补喂,饲料的消化率将降低3%~10%,进而可能导致鸡沙砾缺乏症而引起消化不良.现就其我们多年来遇到的一起鸡沙砾缺乏症的误诊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饲料工业》2005,26(15):49-49
鸡场所养蛋鸡吃的都是科学配方的饲料,其中营养十分全面,但是却不可能像自然中的饲料那样"口味"丰富。人们都知道,食物影响着动物的味道,就像吃肉的人和吃素食的人体味不同,吃牛羊肉的人与吃鱼的人体味也不同。鸡蛋也是同样的道理:自由取食的散养鸡可以吃到青草、小虫、谷粒和草籽等天然的“风味食品”,蛋中产生的风味物质自然比较丰富。鸡场饲养的鸡一年四季吃一种混合饲料,自然风味单调。再说蛋黄的颜色。散养鸡经常吃青草和菜叶,而绿叶中富含类胡萝卜素,它们积累在蛋黄中,把蛋黄的颜色染成漂亮的橙红色。吃饲料的鸡没有吃青草的机会,所以…  相似文献   

19.
行为是动物个体情况重要体现,监测动物个体行为可有效预防动物性疾病,而传统动物行为监测一般通过录像或直接视觉观察,费时费力,可能因为主观意识或疏忽出现判断错误情况。随着物联网科技迅猛发展,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应用逐渐渗入到各行各业,包括动物行为在内的个体识别应用需求也不断提高。文章主要阐述了RFID技术在动物个体行为信息获取领域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20.
小熊猫(Ailurus fulgens)是亚洲特有的濒危动物。由于圈养小熊猫活动空间受限、环境单调等因素,时常有刻板行为表现。本研究依据小熊猫自然行为特性及动物福利要求,以环境、食物、气味等因素进行多重丰容,观察频繁出现刻板行为的2只圈养小熊猫个体的行为修正效果。应用聚集动物取样法,从9:00到17:00,全事件记录并观察小熊猫行为。观察发现,受试小熊猫主要表现摇晃与踱步两种刻板行为。通过丰容前与三个阶段的丰容后刻板行为发生率比较,丰容后的刻板行为均显著低于丰容前,而探究行为和修饰行为有所增加。由此可见,多重丰容可以减少圈养小熊猫刻板行为的发生,促进自然行为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