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研究同一人工控光条件下不同品种水貂的繁殖性能,试验随机选择咖啡貂、红眼白貂、美国短毛黑水貂公貂各50只,设为A组、B组、C组,母貂各200只,设为D组、E组、F组,公貂于配种前38天有规律的延长光照时间至配种开始前一天结束,母貂在配种落点结束的第2天开始有规律的延长光照时间至50%的母貂产仔即停止光照;在配种期和产仔期内记录公貂的配种次数、母貂的受配日期、产仔日期、产仔数及断奶后仔貂成活数,并统计母貂的妊娠天数、胎平均产仔数等指标。结果表明:A组、B组、C组公貂平均配种次数分别为9.06次、8.64次、9.72次,公貂利用率分别为92%、86%、88%。说明同一控光条件下不同品种公貂配种次数和利用率不同,以咖啡貂效果最优,其次为美国短毛黑水貂,红眼白貂最低。母貂产仔率以D组最高为76.1%,其次为F组72.1%,E组最低为69.0%;胎平均产仔数以D组最高为5.47只,其次为E组5.27只,F组最低为4.83只;仔貂断奶成活率以E组最高为84.0%,其次为D组82.0%,F组最低为79.0%;仔貂群平均成活数以D组最高为3.07只,其次为E组2.81只,F组最低为2.62只;妊娠天数以F组最短为47.59 d,其次为D组48.84 d,E组最长为50.52 d。说明同一控光条件下不同品种母貂繁殖性能不同,以咖啡貂母貂最优,其次为红眼白貂,美国短毛黑水貂最差。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探讨繁殖期母貂饲粮中锰的适宜量.试验选取150只平均体重为(1005±113)g的健康成年母貂,根据随机区组法分成5组,每组设3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水貂.各组水貂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Ⅰ组)、15(Ⅱ组)、50(Ⅲ组)、100(Ⅳ组)和500mg/kg(V组)锰的试验饲粮.锰以有机螯合锰形式添加,基础饲粮中锰含量约为25mg/kg.试验时间为2011年1月26日至2011年6月23日.结果表明:饲粮有机螯合锰添加水平对母貂血清雌二醇与孕酮含量、妊娠天数、受配率、产仔率、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以及仔貂初生窝重、断奶成活数、断奶成活率、1日龄和7日龄平均个体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母貂产仔率、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以及仔貂断奶成活数、断奶成活率有随着锰添加水平的升高而增加的趋势.饲粮中添加有机螯合锰对配种跨度影响不大,但能够缩短平均初配持续天数,使配种更为集中.饲粮有机螯合锰添加水平对仔貂断奶窝重、15日龄和45日龄平均个体重及1~45日龄平均日增重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仔貂断奶窝重随着锰添加水平的升高先增后降,Ⅳ组、V组显著高于Ⅱ组(P<0.05);仔貂15日龄平均个体重随着锰添加水平的升高而降低,Ⅰ组、Ⅱ组与V组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仔貂45日龄平均个体重和1~45日龄平均日增重均以Ⅱ组最小,与Ⅰ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本试验条件下,综合母貂繁殖性能及仔貂生长性能,建议繁殖期母貂基础饲粮锰含量在25mg/kg左右时,锰(有机螯合锰形式)的添加水平为100mg/kg,即饲粮中锰总含量在125mg/kg左右.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水貂繁殖力,试验研究了中国式和美国式两种配种方式对美国短毛黑水貂繁殖力的影响及中国不同配种形式对母貂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式配种方式母貂受配率(99.8%)高于美国式(93.5%),但美国式配种方式母貂的其他繁殖性能(产仔率95.4%、胎平均产仔数5.71只、仔貂成活率93.9%和群平均育成数4.78只)优于中国式(产仔率81.4%、胎平均产仔数5.57只、仔貂成活率88.0%和群平均育成数3.98只);连续复配为中国式配种方式中主要的配种形式,在该形式下水貂繁殖力较高;美国短毛黑水貂配种期的体重指数在29~34 g/cm内,母貂产仔率最高达82.9%; 多数母貂妊娠期为41~50 d,其中妊娠期为41~45 d的母貂胎产仔数最高,为6.21只.  相似文献   

4.
正水貂阿留申病是目前危害水貂养殖业的三大疫病之一,该病可明显降低水貂产仔率、仔貂成活率、皮毛质量以及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水平。当前,国内一些大型水貂养殖场或者是种貂场为了净化水貂阿留申病,提高生产业绩,每年进行2次(打皮期、分窝期)或者3次(打皮期、配种期、分窝期)水貂阿留申病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定水貂阿留申病对水貂的产仔数、成活数的影响程度,试验采用水貂阿留申病毒抗体胶体金检测试纸条对吉林、大连、山东等地的4个水貂养殖场的1 458只母貂进行了水貂阿留申病毒抗体检测。检测过程中笔者根据检测结果将水貂体内阿留申病毒抗体分成四个等级:阴性、弱阳性、阳性、强阳性,并且对受检母貂的产仔数、幼仔成活数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水貂阿留申病阴性貂平均产仔数4.15只,平均成活数为4.11只;弱阳性貂平均产仔数为2.85只,平均成活数为2.85只;阳性貂平均产仔数为2.38只,平均成活数为2.20只;强阳性貂平均产仔数为2.67只,平均成活数为2.00只。由此看出,水貂阿留申病对水貂的产仔数、成活数有很大的影响,阴性水貂比阳性水貂平均产仔数多1.30~1.77只,而成活数方面阴性貂要比阳性貂高1.26~2.11只。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不同配种方式对丹麦咖啡色水貂繁殖的影响,选取健康母貂270只,随机平分为A、B、C 3组,A、B、C 3组内各设3个平行组,依次为A_1、A_2、A_3,B_1、B_2、B_3,C_1、C_2、C_3组,每小组30只;A组母貂配种1次,B组母貂配种2次、C组母貂配种3次;配种方式为1,1+8,1+8+1。在相同的环境及饲养条件下进行饲养,观察统计母貂的产仔率、平均产仔数、平均存活数、妊娠期等指标。结果表明:A组和B组之间平均产仔数无明显差异,但A、B两组之间妊娠期差异极显著,且A组的平均产仔率与平均存活数明显低于B组;C组与A组之间平均产仔数差异显著,且A组妊娠期明显高于C组,但C组的产仔率和平均存活数远远大于A组。通过试验发现,采用1+8+1的方式配种,产仔率高,平均产仔数和平均存活数高。  相似文献   

7.
<正> 母貂的繁殖力除了与营养、配种技术等因素有关外,还与配种前的体重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进一步探讨水貂配种前的体重对其繁殖力的影响,我们以某水貂场1983年的生产记录为例,采用统计方法进行了初步分析。 一、材料和方法 该场准备配种后期对母貂的体况没有控制,全场133只母貂2月24日的平均体重达1057克。截止5月末共产仔612只,成活250只,成活率40.85%,空怀率18.8%。为了便于分析、比较,我们将82只初产母貂,按其体重分成三组(见表1)。 根据各组母貂繁殖的情况,对胎平均产仔数、母貂受胎率和仔貂成活率进行显著性检验,从而推断母貂配种前体重对其繁殖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 水貂阿留申病能造成公貂性机能不全,无精子,利用率降低:母貂空怀,流产,死胎,产弱仔,感染子代,使产仔率、成活率大大降低.另外,阿留申病毒还能引起免疫抑制,影响其它疫苗的免疫形成,甚至会增强二次感染的敏感性.目前,对水貂阿留申病,一无疫苗预防,二无特异性药物治疗,必须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一、消灭传染源(一)定期检疫,处杀阳性病貂:病貂和潜伏期带毒貂的病毒长期存在于病貂体内,每年10月份后结合综合选种、取皮,以碘凝集反应(简称IAT)或对流免疫电泳法(简称CIEP)诊断进行阿留申病检疫.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组合添加剂对水貂精子活力、配种率、平均窝产仔数、断奶成活率、断奶平均体重等繁殖性能的影响。选择种母貂36只、公貂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只公貂,18只母貂,母貂设2个重复。对照组貂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中添加组合添加剂3 g/(d·只)。试验期120 d,试验期内,测定精子活力、配种率、平均窝产仔数、断奶成活率、断奶平均体重。结果显示,组合添加剂对貂的繁殖性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公貂精子活力、母貂受胎率、平均窝产仔数、仔貂断奶成活率和45日龄断奶平均体重等繁殖性能指标分别提高了2.44%、3.93%、13.04%、2.49%、1.85%。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延长光照、饲喂外源孕酮(P4)以及二者共同作用对母貂繁殖性能的影响,为缩短母貂胚胎滞育期方法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试验采用测定母貂繁殖性能(妊娠期、胎平均产仔数、仔貂3日龄成活率及群平均育成数)的方法,选取2周岁龄健康母貂240只,随机均分为4组,即延长光照组(A)、饲喂外源P4组(B)、延长光照同时饲喂外源P4组(C)和对照组(D)进行试验。结果表明:C组母貂产仔日期最为集中且提前(4月20日—27日)、妊娠期最短(47.60 d),较A、B、D三组分别缩短3.65 d(P0.01)、2.00 d(P0.05)和4.06 d(P0.01),其次为B组,较A、D组分别缩短1.65 d(P0.05)和2.06 d(P0.05);A、B、C三组的胎平均产仔数和群平均育成数分别在5.6~6.1只和5.5~5.7只范围内,均显著高于D组(P0.05),3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组间仔貂3日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以C组最高(98.10%)。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延长光照与饲喂外源P4对母貂繁殖性能的影响是积极的,但以延长光照同时饲喂外源P_4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与兽医》2017,(8):21-24
为了探讨外源孕酮(P_4)对水貂繁殖性能的作用,选择最佳的P_4添加量,随机选择3月7日初配,次日连续配种的体型相近的健康母貂200只,分为4组,每组50个重复,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Ⅱ、Ⅲ和Ⅳ组)于配种结束第2天在每只水貂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4和6 mg的P_4,连续饲喂14 d。结果显示:母貂妊娠期,Ⅱ、Ⅲ、Ⅳ组与Ⅰ组相比,分别延长0.13 d(P0.05),缩短3.56 d(P0.01),缩短1.89 d(P0.01);Ⅱ、Ⅲ、Ⅳ组母貂在3~4 d内集中产仔,同期高出Ⅰ组32%~47%;母貂胎平均产仔数,Ⅱ、Ⅲ、Ⅳ组与Ⅰ组相比,分别多0.55只(P0.05),1.28只(P0.05),2.14只(P0.01);母貂产仔率,Ⅱ、Ⅲ、Ⅳ组与Ⅰ组相比,提高4%~8%;仔貂3日龄成活率,Ⅱ、Ⅲ、Ⅳ组与Ⅰ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添加4~6 mg水平外源P_4可以提高短毛黑水貂的妊娠期、胎平均产仔数等繁殖性能;在本试验中,以每天饲喂6 mg P_4,连续饲喂14 d,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正> 一、疫情调查 水貂阿留申病又称浆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病毒性疾病。由于目前对本病尚无有效疗法和免疫学防制措施,一旦感染发病,不仅对繁殖有极大影响,还会引起病貂大量死亡。 某水貂场于1980年和1982年两次暴发水貂阿留申病,病情急剧,病貂大量死亡,死亡率分别为57.6%和50%。由于感染母貂空怀增多和流产、死胎、胚胎吸收的发生,使生产受到严重影响,1980年群平均产仔和仔貂成活率,分别由发病前(1979年)的4.29只和91.9%下降为1.02只和15%。据另一貂场资料统计,1981年发生本病,当年群平均产仔由1980年的4.21只下降到0.4只、仔貂成活率同时大幅度下降,该场全年亏损达15万元。  相似文献   

13.
水貂一次配种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每年的水貂配种季节里,都有部分水貂只接受一次交配,而这部分受配一次的母貂的产仔数量都在7~8只以上.由于这些母貂都是在初配时受配一次,因此产仔时间都在4月中、下旬,产仔数量多、早而且成活率高,显示出水貂繁殖的优势.笔者根据这一优势,对一组水貂(1公5母)实行1次配种试验,现将基本情况报道如下.一、试验组公母貂的选择选择试验种公貂1只,种母貂5只,种公貂是由外地调入的.种母貂是从自家貂群中挑选的.其中1号母貂属母亲,其余均属其1号母貂1992年产下的仔貂.  相似文献   

14.
宋学剑是黄骅县赵堡乡后范村兽医防疫员。1984年饲养种貂2组(8只母貂),只均产仔成活仔貂7.4只,共获纯利5,000元。1985年饲养种貂3组(12只母貂),只均产仔成活仔貂6.5只,获纯利7,000元。1986年饲养种貂4组(16只母貂),只均产仔成活5.8只,获纯利12,000元。他的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15.
两户园地     
<正> 吉林省舒兰县金马乡新胜村四社李延刚,靠科学致富,在初步掌握饲养水貂知识后,于1985年秋从黑龙江省山河屯购回11只(母8只,公3只)水貂.1986年有5只母貂产仔26只,成活23只.当年卖种貂3只,卖皮20张,收入2,300元,纯剩2,000多元,人均收入285元.1987年7只母貂产仔36只,成活33只,死亡3只,成活率为91%,仔貂发育良  相似文献   

16.
<正> 近几年来,我省养貂业发展很快,1982年底的饲养量已达16万只之多。然而随着水貂饲养量的增加、母貂的空怀、仔貂死亡或貂患病率也有增高之势。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水貂阿留申病的传染扩散。本病是水貂的一种慢性传  相似文献   

17.
为了确定鉴定阿留申病的适宜方法,尤其在阿留申病毒高感染貂场,本试验联合应用对流免疫电泳(CIEP)和PCR方法,对1个貂场连续2年于1112月间检测1次貂血液的阿留申病毒及其抗体。用CIEP检测产仔(断乳成活数≥5只/窝)母貂及其仔貂。通过比较貂群的检测结果来分析2种检测方法鉴别阿留申病貂的适用性。2次检测结果显示各貂群CIEP阳性率为60%12月间检测1次貂血液的阿留申病毒及其抗体。用CIEP检测产仔(断乳成活数≥5只/窝)母貂及其仔貂。通过比较貂群的检测结果来分析2种检测方法鉴别阿留申病貂的适用性。2次检测结果显示各貂群CIEP阳性率为60%97%,PCR阳性率为20%97%,PCR阳性率为20%63%,水貂的CIEP与PCR检测阳性结果不完全匹配。根据CIEP和PCR联合检测结果,貂群被分为4个群体CIEP+PCR+、CIEP-PCR-、CIEP-PCR+和CIEP+PCR-。2次检测的CIEP+PCR-貂在当年母貂中分别占48%、39%,在老母貂中分别占43%、77%,在公貂中分别占21%、51%。2次检测的CIEP+PCR-貂在貂群所占比例大,而CIEP-PCR-和CIEP-PCR+貂在貂群中所占比例小。公貂、老母貂经PCR阳性淘汰间隔1年再次检测,CIEP+PCR-貂在群体中比例明显提高。产仔263%,水貂的CIEP与PCR检测阳性结果不完全匹配。根据CIEP和PCR联合检测结果,貂群被分为4个群体CIEP+PCR+、CIEP-PCR-、CIEP-PCR+和CIEP+PCR-。2次检测的CIEP+PCR-貂在当年母貂中分别占48%、39%,在老母貂中分别占43%、77%,在公貂中分别占21%、51%。2次检测的CIEP+PCR-貂在貂群所占比例大,而CIEP-PCR-和CIEP-PCR+貂在貂群中所占比例小。公貂、老母貂经PCR阳性淘汰间隔1年再次检测,CIEP+PCR-貂在群体中比例明显提高。产仔24年龄母貂有72%4年龄母貂有72%80%CIEP+貂,而其60日龄仔貂仅有11%80%CIEP+貂,而其60日龄仔貂仅有11%16%CIEP+貂。结果分析指出,中国阿留申病病毒高感染率养殖貂群不适宜单纯采用CIEP检测淘汰阳性貂净化阿留申病。发现每年11至12月用CIEP和PCR联合检测貂血样,易检出CIEP+PCR-的潜在阿留申病毒感染康复貂。  相似文献   

18.
探讨延长光照对母貂体内孕酮(progesterone,P4)水平和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随机选择120只母貂,随机平均分为控光组和对照组,控光组从母貂配种结束开始至约1/2母貂产仔结束期间有规律的延长光照,对照组母貂只接受自然光照;试验自准备配种后期、配种期、妊娠期每隔1 d和产仔后连续3 d分别收集2组母貂的鲜粪,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粪中P4含量并统计母貂的妊娠时间、胎平均产仔数等指标。结果表明:延长光照前19 d 2组P4在738.2 pmol/L水平波动(P0.05);施加光照后,控光组P4水平逐渐上升并于第6 d升至峰值1 213.65 pmol/L,较对照组提前2 d(P0.05);然后P4缓慢下降,至第38 d波动于825.48 pmol/L水平(P0.05);随后逐渐下降至第49 d两组P4在729.47 pmol/L水平波动(P0.05)。控光组母貂平均妊娠期47.76 d,胎平均产仔数为5.75只,仔貂3日龄成活率82.91%。由此说明,从配种落点开始,对母貂有规律的延长光照可使P4提前2 d达到峰值,有利于胚泡早着床;母貂妊娠期缩短1.84 d(P0.05),胎平均产仔数增加1.28只(P0.05),仔貂3日龄成活率提高12.03%(P0.05),75.0%母貂于6日内集中产仔。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水貂的繁殖率,避免母貂空怀,2010年3月3~20日对大连名威貂业有限公司配种期种貂精液进行了检查,结果表明:2 933只种公貂中有103只无精或死精,占种公貂总数的3.51%。说明做好精液检查是提高水貂妊娠率和产仔率的关键。如果采用同一只公貂复配,可降低母貂空怀率17.55%,能有效提高水貂的繁殖率。  相似文献   

20.
两户园地     
<正> 山东省掖县苗家镇子家村是个100多户的小村,而养貂户就有四十三家。为了养好水貂,他们从1985年开始,每户都为水貂建立了系谱,详细记载了血缘关系和繁殖情况。到了水貂的交配季节,就根据系谱记载及其他条件进行选配。自己饲养的公貂可利用的就在自家配种,由于近亲不能交配的,就将种公貂进行互换交配,有效地防止了近亲交配出现的产仔率低、仔貂体弱多病、成活率不高和皮毛质量低劣等缺陷。这一措施已收到明显效果,去年,全村平均每只母貂产仔8只,成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