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发挥苦荞种植优势 做大做强苦荞产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国内外苦荞的生产和利用概况,指出中国是唯一大面积种植苦荞的国家,是第一大苦荞出口国。山西省的苦荞科研、生产和加工起步较早,为全面开发苦荞产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议科研、教学、企业、市场密切配合,努力培育苦荞产业,让苦荞产品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以高粱、绿豆、糯玉米、小米、苦荞等杂粮为材料,分别对其溶解度、膨胀度、透光率、析水率、糊化特性和淀粉的颗粒形态进行分析研究,比较各杂粮理化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糯玉米淀粉在90℃时其溶解度和膨胀度分别可达到63.92%和85.71%,绿豆淀粉的透光度可高达27%,小米仅有5.2%;绿豆的析水率为53.26%,苦荞的析水率15.14%;糯玉米淀粉糊化温度70.9℃,苦荞淀粉的糊化温度83.2℃。糯玉米淀粉的溶解度和膨胀度都明显高于其他杂粮淀粉,绿豆的透光率较好,苦荞具有优良的抗冻融能力,糯玉米的糊化特性较好,电镜观察发现绿豆淀粉颗粒较大,小米的淀粉颗粒较均匀。  相似文献   

3.
苦荞纯精粉、苦荞饺子粉、苦荞面条粉、苦荞营养面、苦荞火锅面、苦荞晶、苦荞茶等产品,以其特有的食用价值而备受糖尿病等患者的青睐。这些苦荞的加工产品目前正在被更多的消费者群体所接受,其市场前景广阔。国际农业营养及卫生组织认为,“荞麦在21世纪将成为一种主要的作物”。  相似文献   

4.
以大米、苦荞、黑豆粉、黑芝麻粉和黑米粉为主要原料,麦芽糊精、植脂末和糖粉为辅料,加工制作一种富含芦丁的苦荞复合代餐粉.以感官评分和溶解度指数(Determination solubility index,DSI)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苦荞复合代餐粉最佳配方.最终配方为:原料目数为80目,大米粉23.4%,黑苦荞粉25%,黑豆粉5%,黑芝麻粉5%,黑米粉13.3%,植脂末8.3%,麦芽糊精8.3%,糖粉11.7%.所得产品气味香甜,有浓郁的杂粮香味,颜色均匀,口感细腻,溶解度较高.通过对纯苦荞粉与苦荞复合代餐粉营养成分对比发现,苦荞复合代餐粉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6.87%和11.34%,均比纯苦荞粉含量高;且总氨基酸含量比纯苦荞粉高4.6%,营养成分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5.
苦荞厚果壳性状的遗传及其与产量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苦荞刚开花朵人工去雄授粉法,并采用该方法以具有薄壳无沟槽特性的小米荞和米荞1号为母本,分别与厚果壳有沟槽的晋荞麦2号、黔苦5号进行有性杂交,成功获得了杂种及其后代F2植株群体。发现小米荞/晋荞麦2号、米荞1号/黔苦5号的杂种植株均表现为父本的厚壳有沟槽、果壳不开裂特性,说明苦荞厚壳有沟槽性状为显性遗传。对其中4个F2群体厚壳和薄壳特性的分离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厚壳特性(thick shell,基因符号用T表示)为显性单基因遗传模式,隐性纯合基因型(tt)将表现为薄壳特性。从平均水平看,各F2群体薄壳型植株的千粒重和单株产量极显著低于厚壳型植株。薄壳型苦荞植株的千粒重比厚壳型苦荞低33%~43%,而单株产量低26%~40%。薄壳特性与低千粒重和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的相关性,与株高和株粒数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研究还发现,薄壳型植株千粒重变异幅度的最大值可以接近厚壳苦荞的平均水平,而单株产量变幅的最大值可以达到厚壳苦荞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上述分析表明,通过杂交育种等方法,可使薄壳苦荞的产量接近或达到常规厚壳苦荞水平。  相似文献   

6.
以苦荞麸皮为原料,用白酒浸泡,探究苦荞麸皮中黄酮溶入白酒的最佳条件和感官评价.通过不同固液比、酒度和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各单因素在苦荞麸皮泡酒中黄酮溶人的较适宜范围,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出黄酮溶入的最佳条件,并对各产品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影响黄酮溶入的主次关系为酒度>时间>固液比;当酒度为60%,时间为5h,固液比为1∶25时,白酒中溶入黄酮含量最高为3%;其产品感官评价均良好.  相似文献   

7.
研究添加不同比例(10%,20%和30%)苦荞粉的苦荞面包与普通小麦面包之间抗氧化性、体外消化性、胰蛋白酶抑制活性及感官品质的不同,选择适宜的苦荞添加量。结果表明,苦荞面包中黄酮、多酚、抗性淀粉的含量及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活性均明显高于普通小麦面包,且随着苦荞添加量的增加,样品的抗氧化性和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增强。然而,随着苦荞添加量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接受程度反而降低。综合分析面包的营养价值及感官品质,得出苦荞面包制作过程中苦荞粉的最适添加量为10%。  相似文献   

8.
对11个造粒型苦荞茶和11个全麦苦荞茶蛋白质、淀粉、脂肪及总黄酮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粒型苦荞茶和全麦苦荞茶在蛋白质、淀粉、脂肪含量上均没有显著差异,造粒型苦荞茶的蛋白质含量比全麦苦荞茶高20.1%;但二者的总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造粒型苦荞茶的总黄酮含量比全麦苦荞茶高56.6%。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苦荞品种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受性,以3个苦荞品种野鸡苦荞、宁苦2号和湖南苦荞7-2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分别用0、50、100、150mmol/L NaCl溶液处理,通过观察和测定幼苗叶片形态特征、幼苗生长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采用隶属函数分析法对不同苦荞品种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在盐胁迫下3个苦荞品种叶片出现失水皱缩和黄化腐烂的症状,以高浓度伤害最明显;随NaCl浓度的升高,3个苦荞品种的鲜重、干重、株高、茎粗和根长均表现出下降趋势;叶绿素、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以100mmol/L处理最高,过氧化物酶活性和相对电导率呈上升趋势,以150mmol/L处理最高;根系活力呈下降趋势,以150mmol/L处理最低。经过隶属函数分析及综合评价,3个苦荞品种耐盐性表现为宁苦2号>湖南苦荞7-2>野鸡苦荞。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水分条件下不同抗旱性苦荞根系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不同抗旱性苦荞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与抗旱性的关系,为干旱胁迫下苦荞高产优质栽培管理及抗旱品种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人工控水的方法,研究并分析了正常供水、重度干旱条件下不同抗旱性苦荞品种迪庆苦荞(耐旱)、黑丰1号(旱敏感)根系生长形态和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增加了苦荞根冠比、根系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而最大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显著降低。随着生育期推进,各处理苦荞最大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MDA含量等指标均呈现逐渐增加趋势,根冠比、Pro含量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品种之间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重度干旱胁迫条件下,各测定时期迪庆苦荞的根冠比、最大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根系Pro含量均显著高于黑丰1号,MDA含量则显著低于黑丰1号。回归分析表明,不同处理苦荞根表面积、最大根长等指标在测定时期内随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均符合指数函数,根体积、MDA含量等指标均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的规律。干旱胁迫下苦荞根系与地上部分的生长均受到抑制,且表现为对地上部的影响大于对根系;与黑丰1号相比,迪庆苦荞耐旱性更强。  相似文献   

11.
以贵州省威宁县7个当地主栽的苦荞品种(黔黑苦1号、黔苦2~7号)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苦荞品种对土壤中镉(Cd)、砷(As)、铅(Pb)、镍(Ni)、铜(Cu)、锌(Zn)等6种典型有害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差异,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苦荞受多种重金属污染情况,筛选重金属低积累的苦荞品种。结果表明,苦荞籽粒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因元素而异,总体表现出Cd>Zn>Cu>Ni>Pb>As的特征;7个苦荞品种籽粒严重受到Cd元素污染,单项污染指数(Pi)在2.19~3.8之间,污染等级均达高污染;苦荞产量主要受到籽粒Pb含量的影响,皮尔逊相关性系数为-0.665,达到强负相关关系,籽粒中Zn与Ni、Cu含量呈显著强正相关关系,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为0.775和0.802;黔苦3号为苦荞Cd低积累品种,黔苦7号苦荞为As、Ni和Pb的低积累品种,黔苦5号苦荞为Cu低积累品种,黔苦4号苦荞为Zn低积累品种。  相似文献   

12.
四川苦荞产业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栽培荞麦的历史悠久,荞麦栽培种有甜荞和苦荞两种,四川省有丰富的苦荞资源和少量甜荞,其中,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四川苦荞的集中产区。1四川苦荞产业的现状1.1四川苦荞的种植概况四川苦荞生产区主要集中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全州共有17个县均种有苦荞,其中越西、昭觉、喜德、布拖、美姑等县是苦荞的主产区。全州每年种植苦荞约6.67万公顷,总产量约为10.1×104t。苦荞的生育期短,适应性强,一年四季均可播种,在凉山彝族自治州苦荞分为春苦荞和秋苦荞。春苦荞播种区域主要集中在海拔1800~2300m的地区,一般在4月或5月上旬播种,如喜德和昭觉等县;秋…  相似文献   

13.
将苦荞叶粉、荷叶粉、山药粉、木糖醇、脱脂奶粉混合调配,研制出苦荞叶荷叶排毒保健代餐粉的配方,以该产品的感官品质为评价指标,重点研究各种配料对其感官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找出各种配料的添加量对苦荞叶荷叶排毒保健代餐粉的感官品质影响规律和大致的添加范围值,再利用正交试验和验证试验确定苦荞叶荷叶排毒保健代餐粉的最佳调配配方。结果表明,苦荞叶粉添加量10%,荷叶粉添加量10%,山药粉添加量50%,木糖醇添加量10%,脱脂奶粉添加量20%时,苦荞叶荷叶排毒保健代餐粉的感官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4.
为了苦荞酒酿蛋羹产品的产业化,利用菌落总数、大肠杆菌、理化指标及感官评价研究了不同包装和贮藏温度下全蛋和蛋粉苦荞酒酿蛋羹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当贮藏温度为4±2℃时,2种包装的贮藏时间平均都在13 d以内,真空包装比盒装包装贮藏时间略长;蛋粉包装的糖度值高于全蛋产品包装,全蛋包装的pH值和持水力高于蛋粉包装的产品;2种包装的感官评价在9 d以内评分较高。苦荞酒酿蛋羹贮藏最佳条件为真空包装,温度4±2℃,保质期最长为12 d,但最佳食用时间为9 d以内。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除草剂对云南秋播苦荞田的防除效果、苦荞的安全性和产量的影响,以‘云荞1号’为材料,对云南秋播苦荞田进行不除草、人工除草、化学除草(金都尔、乙草胺)苗前土壤喷雾4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金都尔和乙草胺除草剂对秋播荞麦田的杂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并且金都尔除草剂对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大于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效果,而乙草胺除草剂对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效果大于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但两种除草剂对苦荞的出苗和幼苗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严重影响苦荞产量。因此在生产中,以阔叶杂草为主的苦荞田建议使用金都尔除草剂、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苦荞田建议使用乙草胺除草剂,但尚需进一步研究防除效果好又不影响产量的适合苦荞田除草剂浓度的筛选。  相似文献   

16.
为构建苦荞EMS突变体库和为苦荞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准备基础材料,利用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诱变处理刺荞种子,对获得的M2代材料进行生物学性状与农艺性状鉴定,并对部分M2代材料播种家系进行验证。对M2代全生育期田间表型进行观察鉴定,共获得480份突变体材料,包括子粒、叶片、茎秆及生育期等生物学特性与主要农艺性状突变体,变异类型丰富,尤其是首次发现了子粒多棱苦荞新材料,并发现了自然突变中少见的变异类型,如子粒开裂等变异类型。所构建的刺荞EMS突变群体较理想,可望有效用于苦荞功能基因组研究和苦荞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17.
荞麦籽粒蛋白质组分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研究了荞麦的2个栽培种苦荞与甜荞的总蛋白、清蛋白、球蛋白及谷蛋白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甜荞籽粒总蛋白及蛋白质各组分的谱带具有丰富的多态性,而苦荞籽粒总蛋白及蛋白质各组分谱带的多态性有限;荞麦清蛋白主要由低分子量的亚基构成;甜荞球蛋白组分包含由中等到低分子量范围的5~12种亚基,苦荞球蛋白主要由8种亚基组成;甜荞谷蛋白主要由分子量在43~66.2 kDa之间的3~5种亚基组成,苦荞谷蛋白主要由分子量在31~43 kDa间的2种亚基组成。  相似文献   

18.
采用普鲁兰酶(PUL)去除苦荞淀粉支链,进行多次湿热处理(HMT),探究PUL用量和HMT次数对苦荞全粉中抗性淀粉含量以及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UL、HMT和PUL-HMT均能增加苦荞抗性淀粉含量,其中PUL用量10U/g、HMT 2次效果最佳,抗性淀粉含量从4.74%增加到13.38%。经过PUL-HMT,苦荞粉表面由光滑变凹凸状,晶型结构发生变化,从A型变为A+V型,相对结晶度和热焓值下降,红外光谱表明,淀粉内部短程有序结构轻微改变。去支化和HMT能有效改变苦荞粉理化性质,增加抗性淀粉含量,其中PUL10-HMT2的处理方法能得到更加理想的高抗性淀粉苦荞材料。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除草剂对云南秋播苦荞田的防除效果、苦荞的安全性和产量的影响,以'云荞1号’为材料,对云南秋播苦荞田进行不除草、人工除草、化学除草(金都尔、乙草胺)苗前土壤喷雾4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金都尔和乙草胺除草剂对秋播苦荞田的杂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并且金都尔除草剂对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大于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效果;乙草胺除草剂对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效果大于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然而,2种除草剂都抑制了苦荞的出苗和幼苗生长,并且严重影响苦荞产量。因此,笔者建议在生产中以阔叶杂草为主的苦荞田使用金都尔除草剂,而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苦荞田使用乙草胺除草剂。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筛选防除效果好又不影响产量的苦荞田除草剂的最适浓度。  相似文献   

20.
以苦养麸皮为原料,用白酒浸泡,探究苦荞麸皮中黄酮溶入白酒的最佳条件和感官评价。通过不同固液比、酒度和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各单因素在苦荞麸皮泡酒中黄酮溶入的较适宜范围,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出黄酮溶入的最佳条件,并对各产品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影响黄酮溶入的主次关系为酒度>时间>固液比;当酒度为60%,时间为5 h,固液比为1:25时,白酒中溶入黄酮含量最高为3%;其产品感官评价均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