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通过实地调查、综合分析和结构优化,对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农村能源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3年该地区生活能源总量短缺17.49%,即使林地过度采薪22.01%,90%畜粪直接用作燃料和大量购进生物质能,仍不能满足群众基本用能需求;能源结构中,生物质能占94.13%,商品性气、液态能仅占2.97%;通过作物和能源结构调整,农田生产潜力和能源技术的持续开发,可实现“粮食、能源、经济、环境”整体系统的优化,使该区农业步入良性运转和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以中国6县3240户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及相关问题的抽样调查为基础,揭示了农村家庭生活用能水平和构成在各地区间存在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取决于当地能量资源的可获得量。自前农村家庭生活年户用能源一般为700~1200kgce,其中炊事用能占40%~60%,生物质能占60%~90%,柴草灶的热效率在10%~20%。生物质的使用在一些地区已超过合理水平。商品能耗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其中电力增加最为迅速,未来一段时期虽可能出现多元化的能源消费结构,但以生物质燃料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不会有重大改变。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扬中市4个乡的12个村对家庭进行连续2a生活用能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表明,1993年农村家庭均用能9.44GJ,日获有效能4.93MJ,分别比1992年增长8.1%和8.6%,以生物质能为主的用能结构未有大的变化,但液化气,电力增加量较大,能源消费量对收入缺乏弹性,其中商品能消费对收入弹性明显高于总能量消费对收入的弹性。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农村家庭能源可持续消费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重庆市域内14个村565户农户家庭生活能源消费及相关问题的调查为基础,分析了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水平和结构的主要特征.研究表明,调查地区农村人均家庭能源消费为1332.0 kgce,能源消费水平与温饱型经济水平基本一致;在农村家庭生活用能结构中,生物质能占总消费量的82.8%,煤炭占12.0%,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仍主要依赖当地自然资源;在自然资源条件和生活观念相近的条件下,农村家庭人均能耗与家庭经营人均收入和人均生猪饲养量正相关,与户均人口负相关;电能在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较小,但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呈适上升趋势,而天然气是未来农村居民的首选能源.  相似文献   

5.
生物质能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在整个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我国对生物质能开发利用高度重视。尤其是近些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注三农问题,已把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纳入到“十一五”计划,各地政府也相继出台了扶植政策,在农村加大了推广户用高效低排放生物质炉具的力度。特别是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煤炭价格居高不下,有的地区高达1500元/t以上,  相似文献   

6.
以重庆市域内14个村565户农户家庭生活能源消费及相关问题的调查为基础,分析了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水平和结构的主要特征.研究表明,调查地区农村人均家庭能源消费为1332.0 kgce,能源消费水平与温饱型经济水平基本一致;在农村家庭生活用能结构中,生物质能占总消费量的82.8%,煤炭占12.0%,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仍主要依赖当地自然资源;在自然资源条件和生活观念相近的条件下,农村家庭人均能耗与家庭经营人均收入和人均生猪饲养量正相关,与户均人口负相关;电能在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较小,但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呈适上升趋势,而天然气是未来农村居民的首选能源.  相似文献   

7.
能源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条件。从中国农村能源的供求现状分析,农村能源保障存在着供应、生态和投入的危机,不加节制的用能习惯和传统的用能技术将会使农村能源需求超过中国全部可供的常规能源量,农村能源问题将成为制约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必须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根据农村可再生资源的潜力和利用途径分析,生物质能与太阳能相结合的综合利用方式,特别是培育生物质能产业可能是解决农村能源保障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并且明确要求“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在适宜地区积极发展秸秆气化等生物质能和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加快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为廊坊市发展新农村可再生能源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奠定了重要基础。廊坊市的新农村能源事业已呈现出大发展.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农村能源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相关数据,分析了吉林省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的结构现状.结果表明,吉林省农村生活能源消费具有鲜明的能源组合特征,户均生活用能4 524.59 kgce/年,其中秸秆和薪柴等传统生物质燃料占86.02%,煤、液化气和电等商品能源占13.77%.沼气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虽有一定数量的使用,但对改善农村能源结构的作用尚不明显.针对吉林省农村能源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从金州区的实际出发,本文采用了线性规划的方法,为金州区制定了1995~2000年的农村能源发展规划,指出金州区农村能源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开发生物质能为基础,以节约农村能源为重点,同时推广太阳能、风能等替代能源技术,坚持走综合发展的道路;探索了经济发达而能源短缺地区农村能源发展规律为:农村用能将以生产用能为主,兼顾生活用能;商品能源为主,非商品能源为辅。该地区农村能源供需矛盾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1.
生物质能概念界定与属性划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中仁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085-12086
定义生物质能为利用具有能源价值的生物质,通过直接使用或作为原料间接生产出各种产品的能源,并且认为生物质能是生物能的部分社会化利用。生物质能包含传统生物质能和现代生物质能两大部分,其中传统生物质能属于一次能源与常规能源,而现代生物质能属手二次能源和新能源范畴。另外,鉴于生物质能的自身特征,提出生物质能属于弱性可再生能源的新观点。明确生物质能概念和属性对生物质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生物质能源被称为“零碳能源”,可为应对气候变化、保证能源独立和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我国《生物质能发展“十二五”规划》显示,中国可作为能源利用的生物质资源总量每年约4.6亿吨标准煤,目前已利用量约2200万吨标准煤。在全球范围,直到201 4年6月,世界生物质能协会(WBA)才发布了目前第一份专门针对全球生物质能发展情况的统计报告。  相似文献   

13.
济南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PRA)中的半结构访谈方式对经济较发达的济南市农村地区10个村的250户农户的能源消费情况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54.8%的受访农户达到小康水平,其家庭生活用能消费是贫困户的6倍、温饱户的2倍;并且小康户液化气的消费量是温饱户的6倍。家庭用能主要是煤、电、液化气,很少用秸秆等生物质能。通过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对贵州毕节撒拉溪示范区的专题问卷调查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示范区农村用能是以传统生物质能为主,辅以煤、新能源电等能源。并从家庭特征、家庭财富、资源可获得性及地理特征对现有的用能结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对优化喀斯特石漠化山区的能源家庭消费结构,合理开发利用能源资源,制定适宜的能源发展政策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其生产形成的大量“剩余物”长期以来,只是生火取暖。有学者在此间召开的中国生物质能科学技术论坛上提出,生物质能产业化开发将成为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6.
《浙江现代农业》2006,(5):F0003-F0003
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形成的大量“剩余物”一般中是用以生火取暖,有学在哈尔滨召开的中国生物质能科学技术论坛上提出,生物质能产业化开发将成为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7.
张碧娜  毛艳 《现代农业》2007,(12):138-150
本文概述生物质能及其应用技术在我国能源建设方面的重要性,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和高品位优质能源的需求形势,指出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及其技术在我国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以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未来发展生物质能技术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1.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的重要意义,生物质能具有资源种类多、分布范围广的特点,可转化为电力、燃气和液体燃料等多种高品位能源,可广泛替代各种常规能源。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我国粮食安全始终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发展能源作物的前提是“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开发利用边际性土地(指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的非耕地,包括新垦生地、荒坡、滩涂、盐碱地等)种植能源作物是生物质能在我国发展的必由之路。甜高粱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耐旱、耐涝、耐盐碱、耐瘠薄),是我国边际性土地发展能源作物的首选。甜高粱还是一种高效能源作物,一般亩产150~200kg籽粒和4.5~5.5t秸秆(其汁液含糖量在12%-18%),可生产燃料乙醇350kg左右。在边际性土地上种植甜高粱,增加了粮食供给,生产了绿色能源,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和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2002年,武夷山市农业局承担了农业部“一池三改”项目建设任务750户。该项目建设在省环保能源总站的指导下,经全体“项目”实施人员的努力,通过一年半的认真组织实施,圆满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建成8立方米户用曲流布料小型高效沼气池750口,全部正常启动产气,成功率达100%;“三改”718户,三结合率达95.7%;开展沼肥综合利用692户,占建池户的92.3%;通过用气节能和综合利用,年产经济效益86.2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