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检验棕榈垫是否能够成为苔藓立体绿化的载体,并且筛选出在此载体上能够生长的顶蒴藓类植物,本文将16种顶蒴藓类配子体碎片撒播于表面有薄层蛭石-泥炭土的棕榈垫上,4个月后,双色真藓(Bryum bicolor)、细叶莲叶藓(Rosulabryum capillare)、剑叶扭口藓(Barbula rufidula)、东亚砂藓(Racomitrum japonicum)和缺齿小石藓(Weissia edentula)5种藓类的配子体碎片形成绿色藓丛,并与立体绿化载体上的基质紧密结合。为进一步比较它们的生长和繁殖能力,测定了5种藓丛配子体的盖度、长度、配子体鲜重和干重等生长指标,运用根系分析软件(WinRhizo2000)定量地测定了单位面积内5种藓类的表面积、总体积等指标。基于以上指标,计算了反映5种藓类生长和繁殖能力的综合指数。按综合指数由高到低,5种藓类植物的排列次序为东亚砂藓、细叶莲叶藓、剑叶扭口藓、双色真藓、缺齿小石藓,它们可以作为今后屋顶和墙体立体绿化的可选种源。  相似文献   

2.
4种苔藓植物对干旱的适应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尖叶匐灯藓、细叶小羽藓、南亚灰藓和绿叶白发藓4种藓类进行干旱胁迫,观察其生长状况,并对其叶绿素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苔藓植物的叶绿素含量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4种苔藓植物的耐旱能力依次为绿叶白发藓>南亚灰藓>细叶小羽藓>尖叶匐灯藓。  相似文献   

3.
以细叶小羽藓(Haplocladium microphyllum)的茎叶体为外植体,通过正交设计试验,研究消毒剂以及取材部位对配子体灭菌效果的影响;并通过芽体长度、芽体个数、原丝体直径、增殖系数等指标探讨不同蔗糖浓度对细叶小羽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细叶小羽藓配子体的最佳消毒方法为2.5%NaClO处理老枝与分枝交叉处60s;在初代培养基中加入蔗糖能促进细叶小羽藓的生长,并随蔗糖浓度的升高其促进作用增强,当蔗糖质量浓度达到30g.L-1时,芽体长度可达2.49cm,芽体个数为1.87,原丝体直径为1.14cm,增殖系数高达9.25;当蔗糖质量浓度超过30g.L-1对细叶小羽藓芽体长度及芽体数生长的促进作用开始降低,原丝体生长受到抑制,增殖系数显著低于蔗糖质量浓度为30g.L-1时细叶小羽藓配子体的增殖系数。  相似文献   

4.
以尖叶小羽藓和密叶绢藓为材料,研究Cd - Cu复合胁迫对2种藓类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复合金属离子的作用下,2种藓类植物体内与逆境密切相关的物质和保护酶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且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随着处理重金属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呈抑制效应,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而过氧化物酶...  相似文献   

5.
为耐旱苔藓在干旱区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提供依据,以大灰藓,白发藓和细叶小羽藓为试验材料,通过PEG模拟干旱胁迫后,再进行复水试验,探究干旱胁迫对苔藓叶绿素、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蛋白、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叶绿素含量、SOD和POD活性逐渐降低;脯氨酸、丙二醛和相对电导率逐渐增加,白发藓和细叶小羽藓的变化达极显著水平,大灰藓的变化较稳定;大灰藓和白发藓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增后减,细叶小羽藓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下降;复水后,白发藓和细叶小羽藓的叶绿素和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大灰藓叶绿素含量增加、丙二醛含量降低,3种苔藓的相对电导率并无显著变化;白发藓耐旱性最强,其次为大灰藓,细叶小羽藓的耐旱性最弱。  相似文献   

6.
产自武夷山的江西藓类植物新记录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产自武夷山的江西藓类植物新记录10种,分别是荷包藓(Garckea flexuosa)、银藓(Anomobryum filiforme)、长柄藓(Fleischerobryum longicolle)、卵叶隐蒴藓(Cryphaca obovatocarpa)、粗疣异枝藓(Heterocladium papillosum)、水灰藓(Hygrohypnum luridum)、摩氏长喙藓(Rhynchostegium muelleri)、淡叶偏蒴藓(Ectropothecium dealbatum)、垂枝藓(Rhytidium rugosum)、仰尖拟垂枝藓(Rhytidiadelphus japonicus).摩氏长喙藓也为中国新记录种.荷包藓属、银藓属、长柄藓属、隐蒴藓属、异枝藓属、水灰藓属、垂枝藓属分别是江西藓类植物属的分布新记录.  相似文献   

7.
贵州格凸河景区藓类植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所采集的贵州格凸河景区藓类标本300余号进行鉴定表明,该地区藓类植物共有25科,69属,131种、2亚种和1变种,其中有7种为贵州新记录,分剐为阔叶小石藓Trichostomum planifolium(Dix.)Zand.、大坪丝瓜藓Pohlia tapintzense(Besch.)Redf.et Tan、勒氏丝瓜藓P.ludwigii(Schwaegr.)Broth.、嵌边羽枝藓Pinnatella aloppelianus(Mitt.)Fleisch.、尼泊尔绢藓Emotion nepalensis U.Mizushima、圆叶棉藓Plagiothecium rotundifolium D.K.Li.和长蒴灰藓Hypum macrogynum Besch.。发现该地区主要生态分布类型有4种:喀斯特森林藓类植物、喀斯特灌木林藓类植物、喀斯特洞穴藓类植物和喀斯特湿生藓类植物。在区系地理成分上,以东亚成分为主,占总种数的42.5%。  相似文献   

8.
东亚砂藓(Racomitriumjaponicum)是一种适合于立体绿化的观赏藓类植物。通过设置不同强度的切茎处理,形成平均为3.65、5.05和7.77mm的配子体茎段,撒播于表面有薄层泥炭土-蛭石的棕榈垫这一立体绿化载体上,经过85d的培养,比较不同茎段长度下东亚砂藓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以茎段为5.17mm处理的新枝/旧枝比率、总长度、表面积、枝与叶尖数、鲜重/干重比值最高。因此,今后在对东亚砂藓进行扩繁工作时,茎段长度是一个应重点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苔藓植物的耐阴特性,对尖叶匐灯藓、南亚灰藓和细叶小羽藓进行不同程度的遮光处理,半年后观察其生长状况,并用Li-cor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其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结果表明,3种苔藓都是喜阴植物,尖叶匐灯藓的适宜光照范围为遮光率70%~90%,以遮光率80%为最佳;南亚灰藓适宜的光照范围是从全光照至遮光率90%,以遮光率70%为最佳;细叶小羽藓适应的光照范围为遮光率50%~80%,以遮光率50%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
在对安徽省苔藓植物广泛调查采集和标本鉴定的基础上,整理出安徽藓类植物调查名录.并报道安徽省藓类植物地理分布新纪录种6个,分别是气藓(Aerobryum speciosum),丝带藓(Floribundaria floribunda),四川丝带藓(Floribundaria setschwanica),全缘叉羽藓(Leptopterigynandrum subintegrum),小蒴小绢藓(Rozea chrysea),角状刺枝藓(Wijkia hornschuchii).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室内人工培养的方式,在微米量级下观察灰藓科灰藓属(Hypnum)灰藓(H.cupressiforme)、黄灰藓(H.pallescens)、多蒴灰藓(H.fertile),金灰藓属(Pylaisia)金灰藓(P.polyantha) 4种藓类植物孢子萌发和原丝体发育过程,详细记录其发育过程的性状特征。结果显示:(1)4种藓类植物的孢子均为单细胞,直径平均值为10~40μm。(2)黄灰藓孢子为壁内萌发,灰藓、多蒴灰藓、金灰藓孢子为壁外萌发。4种藓类植物发育初期均未出现初生假根,有次生假根出现。4种藓类植物在发育中出现了块状原丝体和丝状原丝体两种形态,其原丝体在发育初期均没有产生初生轴丝体,均是在原丝体发育后期,轴丝体由绿丝体分化产生。(3)参照Nishida对藓类植物孢子萌发和原丝体发育类型划分标准,对灰藓科4种藓类植物的原丝体发育特征进行归类分析,灰藓属黄灰藓原丝体发育类型为高领藓型(Glyphmitrium-type);灰藓属灰藓、多蒴灰藓,金灰藓属金灰藓3种藓类植物原丝体发育类型均为真藓型(Bryum-type)。  相似文献   

12.
为寻求适应苔藓生长的生境条件, 对西湖边原生苔藓(尖叶匍灯藓、细叶小羽藓)的生境数据进行记录, 对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得出其适宜的生境范围值。结果表明, 细叶小羽藓对光照的普适性大于尖叶匍灯藓。研究为尖叶匍灯藓和细叶小羽藓的生境选择提供了依据, 也为西湖边利用苔藓建立景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用泛生丝瓜藓(Pohlia cruda)、黄牛毛藓(Ditrichum pallidum)、长肋青藓(Brachythecium populeum)配子体的水提液分别培养大豆种子。结果表明:3种藓类植物配子体水提液对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3种藓类水提液所表现出的抑制水平的差异,可能与各自体内所含的活性物质成分与含量以及试验选取的水提液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藓类植物SPAD值与对应叶绿素含量的相互关系,为石漠化区域生态监测及生态修复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对撒拉溪示范区常见2种藓类植物尖叶对齿藓(Didymodon constrictus)和穗枝赤齿藓(Erythrodontium julaceum)的叶绿素含量与SPAD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种藓类植物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在4种函数(线性、对数、指数、乘幂)拟合下均显著相关,叶绿素a含量较叶绿素b含量的相关性更强;随石漠化程度的增强,2种藓类植物的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即石漠化程度越高叶绿素含量越低,SPAD值也越低。【结论】SPAD值能理想地表征藓类植物叶绿素总含量,随石漠化程度的增加,藓类植物会通过降低叶绿素含量以及增加叶绿素a/b值以适应石漠化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旨在根据墙藓属2种藓类植物原丝体发育特征,探析其孢子萌发型与系统发育及生态选择的相关性。通过室内人工培养的方式,对墙藓属无疣墙藓(Tortula mucronifolia Schw?gr.)和中华墙藓(Tortula sinensia Broth.)2种藓类植物孢子萌发、原丝体发育及配子体发生过程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两种藓类植物孢子均为壁外萌发;(2)无疣墙藓产生由短圆柱状细胞组成的丝状绿丝;中华墙藓产生块状原丝体和不发达的丝状绿丝体;(3)无疣墙藓和中华墙藓的配子体分别在绿丝体和轴丝体上分化产生。参照Nishida对藓类植物孢子萌发型的划分标准,墙藓属无疣墙藓和中华墙藓原丝体发育类型分别为真藓型(Bryum-type)和缩叶藓型(Ptychomitrium-type)。  相似文献   

16.
浙江药用苔藓植物资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报道浙江省药用苔藓植物67种,隶属29科45属,其中苔类植物8种,藓类植物59种。药用苔藓占浙江省苔藓植物科、属和种的比例分别为37.2%,15.3%和6.8%。记述了浙江药用苔藓植物的种类、分布、生境及功效,并建议加强浙江药用苔藓植物研究及资源调查与保护;提出蛇苔Conocephalum conicum,石地钱Reboulia hemisphaerica,地钱Marchantia polymorpha等苔类植物和小石藓Weissia controversa,葫芦藓Funaria hygrometrica,尖叶匍灯藓Plagiomnium cuspidatum,细叶小羽藓Haplocladium microphyllum,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鳞叶藓Taxiphyllum taxirameum,东亚小金发藓Pogonatum inflexum等藓类为优先利用种。  相似文献   

17.
报道浙江省药用苔藓植物67种,隶属29科45属,其中苔类植物8种,藓类植物59种。药用苔藓占浙江省苔藓植物科、属和种的比例分别为37.2%,15.3%和6.8%。记述了浙江药用苔藓植物的种类、分布、生境及功效,并建议加强浙江药用苔藓植物研究及资源调查与保护;提出蛇苔Conocephalum conicum,石地钱Reboulia hemisphaerica,地钱Marchantia polymorpha等苔类植物和小石藓Weissia controversa,葫芦藓Funaria hygrometrica,尖叶匍灯藓Plagiomnium cuspidatum,细叶小羽藓Haplocladium microphyllum,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鳞叶藓Taxiphyllum taxirameum,东亚小金发藓Pogonatum inflexum等藓类为优先利用种。表1参40  相似文献   

18.
EM菌剂对苔藓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EM菌剂对苔藓生长的影响,对3种苔藓穗枝赤齿藓、狭网真藓和狭叶小羽藓进行了不同浓度EM菌剂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EM菌剂可促进穗枝赤齿藓、狭叶小羽藓的生长,两者均以600倍液最高;200倍液EM菌剂对穗枝赤齿藓的生长表现出了明显的抑制作用;EM菌液对狭网真藓的影响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不同浓度EM菌剂处理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保存光强对耐干藓生理特性与营养繁殖的影响,为耐干藓营养繁殖及人工培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土丘陵区常见3种耐干藓优势种(扭口藓、土生对齿藓、短叶对齿藓)为材料,在0 lx(遮光,L0)、20 lx(避光,L1)、4 000 lx(温室,L2)下以干燥状态保存89 d,测定保存前后配子体生理指标(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含量)与萌发参数(配子体萌发率、配子体增加量、配子体活力指数),研究不同保存光强对耐干藓生理特性与营养繁殖的影响。【结果】除了土生对齿藓和短叶对齿藓的叶绿素含量以及短叶对齿藓L0、L2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外,不同光照处理的3个藓种的不同生理指标均高于保存前。随着光强的增加,土生对齿藓和短叶对齿藓的叶绿素含量总体均呈现下降的趋势,扭口藓叶绿素含量则先增加后下降;扭口藓可溶性糖含量下降,土生对齿藓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变化,短叶对齿藓可溶性糖含量先增加后下降;扭口藓和土生对齿藓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大,短叶对齿藓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则先增加后下降;扭口藓和短叶对齿藓的丙二醛含量先增后减,土生对齿藓的丙二醛含量呈现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随着光强的增加,扭口藓萌发参数均呈增加的趋势,土生对齿藓的萌发参数变化均不显著,短叶对齿藓的萌发参数均呈降低趋势。叶绿素含量与配子体萌发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则与配子体萌发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可溶性糖含量与配子体增加量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可知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对藓类复水后的营养繁殖结果影响较大。【结论】长期干燥期间,光强影响藓类细胞膜渗透性,使其生理特性与营养繁殖能力发生明显变化。不同耐干藓适宜的保存光强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室内鉴定和数据分析等方法,调查结果表明:飞龙湖(花山区域)消落带藓类植物共9科24属43种。其中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丛藓科(Pottiaceae)及羽藓科(Thuidiaceae)为优势科。藓类植物的生境类型有土生、石生及腐木生三种,土生种类占该区域藓类植物总数的74.4%,分为矮丛型、平铺型和交织型三种生活型,其中以矮丛型为主要生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