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竹蜂又叫筒蜂、乌蜂、熊蜂、象蜂,为膜翅目蜜蜂科昆虫竹筒蜂的干燥全体。该品性寒,味甘、酸,具有清热、祛风的功能。竹蜂分布于我国南方各地,主产于广东、广西。它体如指头大小,身长约2.5厘米,全身黑色,体长圆形,肥大,密生柔软的黄褐色绒毛。头部三角形,复眼一对,椭圆形。翅膜质,紫蓝色;脚黑色,粗短有毛。生活在野竹林中,其飞行迅速,来往频繁,鸣声嗡嗡。  相似文献   

2.
<正> 竹蜂又叫竹筒蜂、鸟蜂,为蜜蜂科昆虫竹蜂的干燥体,具有清热化痰、定惊的功能。广西是竹峰的主要产区,近年广西市场销势较为平稳,价格基本稳定在每公斤280~320元之间。但今年3月份以后,市场销量增加,成交活跃,致使价格出现日异月新,大幅度上攀,直升至每公斤高达420~460元,7月份仍保持此价不变。市场的走俏和价位走高,调动起产地人们捕  相似文献   

3.
<正> 杏仁蜂的发生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危害加重。据作者在蒙阴县蒙阴镇上庄村调查,1999~2000年达到高峰。一般危害率达60%~80%,严重时危害率达100%。 (一)杏仁蜂形态特征 1、成虫雌成虫体长7~8毫米,体较肥胖,翅展10毫米;头黑色,复眼  相似文献   

4.
赵利敏 《西北农业学报》2011,20(12):167-173
描述灰翅麦茎蜂(Cephus fumipennis Ev.)(膜翅目:茎蜂科)的形态。其成虫体柔弱、柱状、黑色,具金属光泽,被灰棕色绒毛,长8 ~11 mm,腹部、足和前翅具黄斑或黄带;幼虫具独特的肛上突,其顶面和侧面光滑。比较灰翅麦茎蜂和另外3种麦茎蜂(C.pygmaeus, C.cinctus,C.tabidus)的形态,指出4种成虫和幼虫的主要相似性和差别集中于成虫色素沉积、马蹄形压痕、产卵器鞘和幼虫第8~10腹节背板及肛上突。  相似文献   

5.
<正> 一、分布与为害 麦茎蜂(Cephuspygmaeus L)属膜翅目、茎蜂科。在河北省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冬麦区。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和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使其为害逐年加重,成为小麦主要害虫之一。在小麦孕穗末期至抽穗初期,麦茎蜂幼虫在麦茬内暴食,破坏植株的输导组织,影响养分的输送,使植株提早干枯死亡,形成白穗,籽粒秕瘪,甚至茎秆折断,造成大幅度减产。 二、形态特征 成虫:体黑色,后胸背板有一梨形淡黄斑,体长  相似文献   

6.
本文记述八种绒茧蜂,其中四种为我国新记录,现分别描述于后。 1.粘虫小绒茧蜂Apanteles Cirphicola Bhatnagar(中国新记录) Apanteles cirphicola,Bhatnagar,In dian.J.Entomol.1948.10:135 形态: 雌:体暗红黑色,头部后单眼间距离为后单眼至复眼距离的3/4,为后单眼至前单眼距离之半,有微细和模糊的刻点;后头稍凹陷,光滑有光泽;颜面暗红褐色,有微细而浅的刻点及明显的中纵脊;触角比体稍长,红褐色,柄节除基部红暗色外,柄节其余部分暗褐色、不达到前单眼,唇须和后足胫距黄白色。胸部:黑色,翅基片之间的距离和头等宽;中胸背板具强,而紧密的刻点,端半部两侧具稀细而浅的刻点;小盾片尖三角形,  相似文献   

7.
正特点特性:体黄黑色,腹部三、四节背板色泽以黄为主,有黑色细条纹,尾尖为黑色,前翅较宽。吻长6.01毫米,前翅长9.04毫米,宽3.34毫米,肘脉指数为2.34,第三、四节背板长分别为2.34毫米、2.16毫米。为高清理行为抗螨品种以及蜂蜜高产型蜂种。产量表现:在北京、山西等地蜂场进行中试试验,以当地意蜂为对照。成年蜜蜂的蜂螨平均寄生率为1.32%,对照组为6.07%;平均清除人为致死蜂蛹率为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稻田害虫捕食性灭敌昆虫15种,分属5目11科。现对每种天敌昆虫形态特征、捕食对象、采集时间和分布地分别描述如后。膜翅目Hymenoptera 蛛蜂科Pompilidae 1.黑蛛蜂Deuterageniaseudus Dalla Torre 雄蜂体长7毫米左右;雌蜂体长8毫米左右。有银灰色金属光泽。复眼、触角、口器、上颚须和下唇须黑色;单眼褐色,呈正三角形排列。产卵器针状褐色、鞘黑色。头横  相似文献   

9.
本文记述螯蜂科Dryinidae,常足螯蜂亚科Aphelopinae,常足螯蜂属Aphelopus一新种:何氏常足螯蜂Aphelopusheisp.nov,本新种与常足螯峰A.orentalisOlimi1984相似,主要区别是后者:唇基、脸和额全部黑色;触角第1节褐黄色,第2~10节褐色.模式标本藏于浙江农业大学。  相似文献   

10.
五、品种来源及发展1.品种来源新疆黑蜂又称伊犁黑蜂,系属欧洲黑蜂、高加索蜂等黑色蜂种的后代,长期以来在当地恶劣的气候和蜜源条件下形成的一个生态型,个体较大、繁殖力强、分蜂性弱、耐寒、抗病、善于利用零星蜜源和大宗蜜源,抗逆性能超过其它西蜂品种。  相似文献   

11.
通常认为小蜂螨仅寄生于封盖子脾内的虫蛹上。我们的初步研究发现,小蜂螨可寄生于成年蜂体上。在越冬断子的蜂群中,仅有个别小蜂螨成螨在成年蜂体上越冬。没有断子的越冬群,小蜂螨主要在封盖子脾内越冬,在蜂群内未发现蜂体以外的场所有越冬的小蜂螨。同时发现极少数小蜂螨在中蜂封盖子脾内越冬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记述的五种绒茧蜂,其中四种均为我国首次报导,现分别记述如下: 1.卷叶蛾绒茧蜂Apanteles Leptoura Cameron(中国新纪录) 形态: 雌:体黑色,嚨足从腿节向外,中I足腿节三分之二,后足胫节基部二分之一和基跗节四分之一均为浅褐色;前缘脉和痣后脉,翅痣(除一小的半透明中斑)褐黄色,唇须和胫距色浅,翅透明,翅脉无色。颜色有密而粗的刻点和中纵脊;颊和头  相似文献   

13.
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耐寒性能差异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和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简称意蜂)体内抗寒系统的组成,为探究中蜂和意蜂耐寒性能的差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选取室外相同环境条件越冬的中蜂和意蜂各5群,于2015年12月20日每群随机选取蜜蜂立即测定两者的过冷却点、冰点,比较其耐寒性能差异。然后分别测定蜂体游离水、结合水、脂肪、糖原和蛋白质含量以及海藻糖酶的活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血淋巴中山梨醇、海藻糖、甘露醇的含量。在海藻糖的生物合成通路中确定4个重要调控基因,选择β-action和β-肌动蛋白分别作为中蜂和意蜂的内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中蜂和意蜂海藻糖4个相关调控基因在越冬期时m RNA相对表达量的差异。【结果】越冬期中蜂和意蜂过冷却点差异显著,中蜂的过冷却点显著低于意蜂(P0.05),但二者冰点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越冬期中蜂和意蜂蜂体含水量存在显著差异,中蜂体内游离水含量显著低于意蜂(P0.05),而结合水含量显著高于意蜂(P0.05);越冬中期蜂体脂肪含量在两蜂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中蜂和意蜂蜂体和血淋巴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意蜂在越冬期时体内糖原含量明显低于中蜂,并且差异显著(P0.05);中蜂血淋巴中甘露醇、山梨醇含量接近于意蜂的两倍,海藻糖含量也相对高于意蜂,差异显著(P0.05);中蜂蜂体和血淋巴的海藻糖酶活性均显著低于意蜂(P0.05);以中蜂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意蜂的海藻糖酶基因(Tre-2)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UGP)表达量明显高于中蜂(P0.05);而基因Tre-1表达情况相反;海藻糖合成酶基因(TPS)表达量在中蜂和意蜂体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意蜂相比,中蜂能够通过降低体内游离水含量,提高糖原和小分子糖含量,调节海藻糖酶活性和相关基因表达等方式降低体内过冷却点,提高自身耐寒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地发挥罗平县春季繁蜂的资源优势,研究了补偿花粉对春繁期间西方蜜蜂工蜂体蛋白、形态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补饲花粉的蜜蜂相比,足量补饲花粉12.8g/脾能极显著增加成年工蜂的体蛋白0.075μg/只,跗节长、宽分别增加0.08mm和0.011mm,前翅长增加0.146mm,翅钩增加约1个;补饲花粉的幼蜂体蛋白增加0.041μg/只,第三腹板蜡镜长、宽分别增加0.059mm和0.001mm,第六腹板长、宽分别增加0.052mm和0.131mm,翅脉角变化差异大,翅钩增加1个。补饲花粉的幼蜂在形态学特征上更接近于正常发育的成年蜂,补饲花粉能促进工蜂的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15.
北京1号 体黄黑色,腹部3、4节背板色泽以黄为主,有黑色细条纹,尾尖为黑色,前翅较宽.吻长6.01毫米,前翅长9.04毫米,宽3.34毫米,肘脉指数为2.34,第三、四节背板长分别为2.34、2.16毫米.为高清理行为抗螨品种以及蜂蜜高产型蜂种.2003年在北京、山西等地蜂场进行中试试验,以当地意蜂为对照.成年蜜蜂的蜂螨平均寄生率为1.32%,对照组为6.07%;平均清除人为致死蜂蛹率为77%,对照组为65%;平均咬杀致死蜂螨率为33%,对照组为7%.平均每群年产蜂蜜43.3千克,较对照组增产59.43%,年产蜂王浆0.915千克,较对照组增产9.71%.  相似文献   

16.
越冬对腰带长体茧蜂及亚洲玉米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寄生率、体重、化蛹率为指标,从协同进化的角度研究分析了越冬对腰带长体茧蜂Macrocentrus cingulum Brischke及其寄主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的影响。结果表明:越冬使腰带长体茧蜂的寄生率大幅度下降;该蜂能够调节玉米螟的生长发育、促使玉米螟体重增加。分析认为:越冬淘汰了对玉米螟调节能力弱的腰带长体茧蜂个体和防御能力差的亚洲玉米螟个体,选择保留了适应性强的茧蜂和玉米螟个体。越冬是腰带长体茧蜂与玉米螟协同进化的推动力量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取食干旱胁迫下小麦的黏虫及其幼虫寄生性斑痣悬茧蜂的生长发育表现。[方法]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设置不同干旱胁迫水平(0、0.05、0.10和0.20 g·mL~(-1)PEG6000)处理盆栽小麦造成生理性干旱,然后接黏虫初孵幼虫于叶上取食直至成虫羽化,观察其生活史和形态特征;并以3龄幼虫为寄主供斑痣悬茧蜂寄生,观察寄生蜂生活史和形态特征。[结果]干旱胁迫小麦对黏虫的发育历期、存活率、蛹体鲜质量、成虫体干质量等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高水平干旱胁迫(0.20 g·mL~(-1)PEG6000)下黏虫幼虫的发育历期延长4.60%,存活率降低21.00%,蛹体鲜质量下降11.76%,成虫体干质量减小33.33%。干旱胁迫处理对斑痣悬茧蜂子代蜂的卵+幼虫发育历期、茧鲜质量和雌成虫后足胫节长度具有显著影响。低水平干旱胁迫(0.05 g·mL~(-1)PEG6000)下显著延长斑痣悬茧蜂子代蜂幼虫的发育历期,从对照的9.55 d延长至10.15 d,但高水平干旱处理的发育历期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高水平干旱胁迫处理的蜂茧鲜质量下降0.31 mg,雌成虫后足胫节长度缩短近0.04 mm,而低水平干旱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结论]干旱胁迫小麦对取食叶片的黏虫生长发育具有不利影响,并通过黏虫幼虫寄主对斑痣悬茧蜂子代蜂的生长发育产生间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曲脉茧蜂属Distilirella Achterberg,1979隶属于刀腹茧蜂亚科Xiphozelinae。该亚科是C.Van Achterberg,1979年从长体茧蜂亚科Macrocentrinae分出而新立的。亚科主要特征是:第1腹节在远离基部处有一深而圆的侧凹;后小脉强度内斜;产卵管鞘短,约等于腹端的厚度;第1回脉在第1肘间横脉的很前方;类似于“瘦姬蜂型”,即体黄色,单眼和复眼  相似文献   

19.
槲柞茎蜂(Janus sp)属于膜翅目茎蜂科。主要为害槲柞春发新梢,造成大量新梢死亡,影响槲柞的生长和放养柞蚕。笔者从1962和1979~1981年对其进行了观察和研究。一、发生、为害与寄主此虫在辽宁省槲柞分布区广泛发生,其中以凤城、宽甸、岫岩、东沟等县较重。1962年春在本所实验场调查,被害株率高达96%,平均新梢受害率为37.7%;1979年调查,槲柞受害率为80%,新梢受害率24.9%。此虫寄主较专一,到目前所知仅有槲柞(Quercus aliena B.)一种。二、形态概述(一)成虫雌虫体长15毫米,翅展24毫米。全体黑色,头大,光滑有光泽,顶面观呈三角形;复眼大,黑色,呈椭圆形;触角黑色  相似文献   

20.
短角窄腹细蜂Ropronia brevicornis记要(膜翅目,窄腹细蜂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证实短角窄腹细蜂 Ropronia brevicornis Townes 确实在幅州发现。它属于窄腹细蜂科 Roproniidae,是本科在我国已经发现的唯一的一种,也是全世界的第4种。根据 Townes(1948)著作,窄腹细蜂科只含4种,其中3种产于北美洲,仅短角窄腹细蜂一种产于福州。这一种是 C.R.Kellogg 于1937年10月寄往美国,计有10,6,并附有若干 Periclista 属叶蜂的茧,可能是它的寄主。就动物地理分布而言,这一种在福州发现是比较特殊的。或者正因为这个缘故,Townes 对于它的采集地点,曾表示怀疑。我的标本曾经寄给 Townes 看过,认为鉴定无误。兹记述如下:全身黑色,密被白色或浅褐色细毛。上颚基端黑色,末端赤褐色。须黄色。触角黑色而略带赤褐色,柄节和梗节颜色较浅,有时鞭节基端3-4节腹方的颜色也较浅。前胸背板后缘及翅盖赤褐色。跗节和前足胫节黄褐色,前足股节末端和中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