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CO2气调储粮技术对粮食真菌的抑制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进行了粮食在不同CO2气体浓度、不同粮食水分、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储藏后的粮食真菌区系变化情况、尤其是在粮食水分较高、储藏温度较高的条件下CO2对粮食真菌的抑制效果进行了实验室研究和绵阳CO2气调库粮食真菌的区系变化实仓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O2气调储粮方法对水分在15%以内的各种粮食上着生的粮食真菌于15~35℃的温度范围内在较长时间内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可用于低水分粮的长期储藏;60%高浓度的CO2对水分在15%~16%的高水分粮于15~25℃温度范围短时间内(品质较差的粮食15天、品质较好的粮食140天左右)有较好的防霉作用,但粮食感官品质有所下降;35%以下浓度的CO2对高水分粮在15~35℃温度范围内均不能较好地抑制粮食真菌的生长,粮食储藏一段时间后就发生霉变;CO2不适宜于高水分粮在常温下的长期储藏,即使是60%以上浓度的CO2也不能很好地抑制高水分粮上着生的引起粮食霉变的储藏性真菌。  相似文献   

2.
在高大房式仓内墙四周装粮线以下堆码一层稻壳包,粮食入库后在粮堆表面再铺设一层稻壳,以减缓夏季高温对仓温和储粮品质的影响。试验证明,应用稻壳五面隔热储藏稻谷既能阻碍外温对仓温的影响,又能有效地延缓表层粮温上升和抑制害虫繁殖,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空调控温储藏在中温高湿储粮区对进口大豆仓温、粮温和大豆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空调仓能较好地保持大豆的品质,抑制大豆虫害的发生,避免熏蒸,经济可行,能确保大豆安全度夏和实现绿色储藏。  相似文献   

4.
虽然偏高水分粮食通过机械通风降水可以达到安全储存的目的,但粮食数量的损失较大,给粮库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湖北京山国家粮食储备库从2004年开始在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的指导下进行了偏高水分粮保质储藏试验研究:采取一定的方法将粮堆外围粮食的水分降到安全标准以内,冬季尽量降低粮温、夏季粮面采用稻壳压盖隔热结合仓顶喷水降温的方法,使60%的偏高水分粮食的温度保持在15℃以下,实现安全度夏,从而减少储粮损失。  相似文献   

5.
半安全水分大米六面密闭低温、低药量储藏,是利用自然低温冷冻的方法将粮温降至5℃以下,趁低温入仓密闭储藏,并控温、控湿,使半安全水分大米安全度夏.该法能节省仓容,节约保粮费用,减少损耗,保持粮食品质.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更新,粮食储藏中计算机电子测温系统的应用,大大缓解粮食仓储的压力,它能及时、准确、快速地反映粮堆温度的变化情况,实现了粮情的巡测、选测、存储、检索、分析、处理,省时省力,为粮食的安全储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将我库的防雷情况及结果提供给同行专家和兄弟粮库参考。  相似文献   

7.
散粮储藏喷油抑尘装置的研究和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了散粮储藏喷油抑尘技术和装置,解决散粮储运过程中粉尘大、粮食损耗高等技术问题。介绍了散粮储藏喷油抑尘装置的研制过程,并对其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说明和介绍。  相似文献   

8.
在粮食收购过程中,粮农卖粮过于集中,检测不到位,是造成储粮品质差,水分超标的主要原因,对收购入库后的安全储藏造成一定的隐患。随着RFID技术的不断成熟,应用该技术不仅能解决收购粮食过于集中的问题,而且对提高储粮品质,减少水分超标等问题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综合利用冬季粮食入库时的自然低温,采用粮面覆盖密闭等手段控制粮堆温度和仓内温度,可使粮食在低温状态下安全储藏,且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10.
粮食储藏期间水分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近几年对粮食储藏期间水分变化的检测,通过对不同品种、不同储藏期、不同粮温、不同通风方法对粮食水分变化影响的对比,分析粮食在储藏期间水分变化的原因,并提出减少粮食水分损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包装玉米长期安全储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华南地区高温高湿环境下,在尚不具备机械通风设备的楼房仓内进行玉米包装大堆保管。采用合理的剂量和熏蒸方法,保持粮堆内较长时间的PH3有效浓度,抑制了玉米的呼吸强度和微生物、害虫的生长繁殖,确保了玉米长期安全储藏,保持了较好的储粮品质。  相似文献   

12.
高水分玉米安全度夏试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房式仓储存的高水分玉米(水分为15.2%)进行单堆包装储藏,采用化学熏蒸,保持粮堆内有效PH3浓度,可达到防虫抑霉的作用,使高水分玉米能安全度夏.  相似文献   

13.
电子鼻对玉米黄浆品质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对玉米黄浆进行长时间检测估测出玉米黄浆保质期,采用电子鼻PEN3对玉米黄浆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运用主成分分析(PCA)、线性鉴别分析(LDA)研究室温和冷藏保存的玉米黄浆变质程度,结果表明:室温保存的样品,每日测量第4天发生略微变质,7天发生严重变质;冷藏样品,每周检测,在轻微变质后每天进行检测,在第28天发生轻微变质,第39天发生严重变质。  相似文献   

14.
黄启迪 《粮食储藏》2012,41(5):39-41
对立筒仓的玉米应用移动空调进行控温储存试验,试验表明通过空调间歇性控温能确保玉米安全度夏储存安全,降低粮食保管费用。  相似文献   

15.
华南地区浅圆仓谷冷降温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谷冷技术在高温季节对浅圆仓中所储玉米进行降温,谷冷机出风口温度为18℃,相对湿度为80%,净谷冷时间为380.5 h,试验仓基础粮温从25.96℃降低至20.64℃,成本为0.50元/吨.度,平均水分降低0.3%。通过对谷冷过程中粮温和水分变化的检测分析,研究了谷冷降温过程中粮食平均温度及粮食水分含量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温度降低量与能耗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充氮气调储藏对大豆老化的影响。控制氮气体积分数分别为98%和78%,比较了水分含量,储藏温度和储藏时间对大豆发芽率、浸出液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充氮储藏和普通储藏的大豆种子在储藏过程中发芽率会逐渐下降,水分12.2%的大豆在20℃储藏180d时发芽率保持在85%以上,而高温(30℃)高水分(14.9%)储藏大豆储藏至90d时,发芽率已降至零,种子完全丧失活力;充氮储藏的大豆浸出液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均比普通储藏的对照组大豆低,根据相关性分析,发芽率、电导率、丙二醛(MDA)和过氧化物酶(POD)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相关性。充氮气调储藏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大豆在储藏过程中的老化。  相似文献   

17.
根据水分的高低,对新收购的高水分玉米分别储存在露天囤和高大平房仓中,将露天囤里的玉米通风降水后转入高大平房仓储存,再对玉米通风降温,并采取仓房密封、悬挂防晒网、空调控温等配套措施控制粮温,期间采取磷化铝多次补药熏蒸杀灭粮堆内害虫及霉菌,使玉米安全度夏。  相似文献   

18.
小麦粉储藏期间水分变化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将小麦粉在不同温度、不同湿度下模拟储藏试验,研究了储藏过程中小麦粉水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麦粉在储存一段时间后水分可分别达到平衡状态,方差分析得出储藏环境的温度、相对湿度对小麦粉的水分有显著影响,且水分与储藏湿度和温度呈显著二元线性关系(Y=a+bX1+cX2)。将小麦粉的水分变化与其它品质比较分析得出,小麦粉储藏时应控制水分低于14.0%,储藏条件控制为:湿度〈70%,温度〈20℃。  相似文献   

19.
在模拟筒仓条件下,对接种霉菌的高水分玉米自然发热和在仓内玉米中的热转移进行试验。测得高水分玉米发热的最高温度、达到最高温度的时间和持续时间以及热转移的最长距离等,为仓内测温点的合理布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李颖  李岩峰 《粮食储藏》2014,43(4):26-30
在20℃、25℃、30℃、35℃四个温度下对稻谷进行充氮气调储藏,通过对发芽率、脂肪酸值、电导率、过氧化氢酶、游离巯基含量等理化指标的测定,探讨不同温度下充氮气调对稻谷品质的劣变规律。结果表明:相同温度下,充氮气调组与对照组相比延缓了稻谷品质的变化;稻谷充氮气调,低温条件下的品质变化幅度比对照组小但不明显,高温条件下的品质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