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本文描述了黄杨绢野螟的形态,研究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提出该虫在临沂地区一年发生3代,以1~2龄幼虫在寄主梢部吐丝缀嫩叶结茧越冬。用敌百虫1000倍液、甲基1605或氧化乐果2500倍液防治幼虫死亡率为95%以上。  相似文献   

2.
为摸清杨柳小卷蛾Gypsonoma minutara Hübner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在鲁西南地区的生活史,通过室内饲养与林间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观测杨柳小卷蛾成虫、卵、幼虫、蛹的形态特征,林间调查其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该虫1 a发生3代,以初龄幼虫在树皮缝隙等处结薄茧越冬。5龄幼虫吐丝缀叶危害。3代幼虫的孵化盛期分别在6月中旬、8月上旬、9月中旬,有世代重叠现象。成虫有趋光性和趋化性,单雌产卵量平均64.3粒。研究结果可为杨柳小卷蛾防控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杨绢野螟Diaphania perspectalis(Walker)在鲁中地区一年发生1—3代,以3龄初幼虫于受害树枝端吐丝紧密粘合两片叶在内休眠,越冬。第1代和第2代各有1/3数量的3龄幼虫进入越夏、越冬休眠状态,其余2/3幼虫继续发育成为第2代或第3代。每年春季4月是该虫危害高峰期。  相似文献   

4.
黄杨绢野螟在如皋市1 a发生3代,以第3代1龄或2龄幼虫将2—3片瓜子黄杨叶片吐丝叠成虫苞在内结薄茧越冬,翌年3月上旬开始出蛰危害。1代低龄幼虫高峰期为5月底至6月上旬,2代低龄幼虫高峰期为7月中下旬,3代低龄幼虫高峰期为9月上中旬,10月中下旬进入越冬期。越冬代成虫5月上旬羽化,越冬代和第1代羽化高峰期明显,第2代成虫羽化期长,羽化高峰不明显,10月中旬羽化结束。4种农药林间防治试验表明:药后5 d,1.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2 000倍、2.5%高效氟氯氰菊酯2 000倍、90%敌百虫晶体1 000倍防治效果均在95%以上,而1%苦参碱水剂1 000倍防治效果较低,其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敌百虫晶体对黄杨绢野螟击倒快速,生产中优先使用生物农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相似文献   

5.
2001—2003年研究了上海地区为害樟树的栗叶瘤丛螟的生物学特性。该虫在上海1 a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越冬,1龄、2龄、3龄、4龄、5龄幼虫平均头壳宽分别为0.036±0.004 mm、0.062±0.014 mm、0.119±0.001 6 mm、0.173±0.014 mm、0.233±0.018 mm。幼虫食叶量约为39.09 cm2。初孵幼虫群集吐丝缀叶,在调查地区为害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
刘益康  梁秋兰 《林业科技》1994,19(4):29-30,28
落叶松隐条斑螟不仅是危害落叶松叶的害虫,而且是危害落叶松球果的主要害虫之一。落叶松中龄林比人工幼林发生重,结实林分比不结实林分发生重。在结实林分内,隐条斑螟成虫大部分在球果里产卵,少数卵产在叶基部。球果成熟后,幼虫从果内爬山吐丝缀叶,幼虫有群集在大民里危害叶片的习性,该1年发生1代,老熟幼虫于9月中下旬落的,在落叶层较厚处结茧化肾越冬。成虫有趋势光性。  相似文献   

7.
杨黄卷叶螟     
危害 杨黄卷叶螟又叫黄翅缀叶野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速生杨叶部的主要害虫之一.此虫每年发生4代,幼虫孵化后,分散啃食叶表皮,并吐出白色粘液涂在叶面,随后吐丝缀嫩叶呈饺子形,或在叶缘吐丝将叶折叠,藏在其中取食.长大后的幼虫群集项梢吐丝缀叶取食.多雨季节最为猖獗,3天~5天内即把嫩叶吃光,形成秃梢,对树势的影响极大.幼虫...  相似文献   

8.
柳杉长卷蛾是一种猖獗性的柳杉食叶害虫。在福建一年发生二代,以2~3龄幼虫在被害的针叶内越冬。幼虫共6龄,2龄前幼虫在针叶内取食叶肉,为害状似叶部病害,3龄后钻出叶外吐丝缀叶形成虫苞,取食针叶和嫩枝皮。为害期长达230多天,一年有4月中、下旬,8月上旬二个为害烈期。化学防治该虫关键要抓住越冬代3~4龄幼虫,选用2.5%澳氰菊酯乳油,或50%甲胺磷,或90%敌百虫晶体弥雾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9.
旋纹潜叶蛾Leucoptera scitella Zeller是危害板栗的主要害虫,在浙江省绍兴市1 a发生4代.以蛹在枝干树皮缝或枝叉处结茧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代成虫羽化并产卵,4月下旬第1代幼虫孵化,5月中旬幼虫老熟并结茧,5月下旬1代成虫羽化并产卵.6月上旬第2代幼虫孵化,下旬化蛹,7月上旬第2代成虫羽化并产卵,7月中旬第3代幼虫孵化,8月上旬化蛹、成虫羽化并产卵,8月中旬出现第4代幼虫,9月下旬开始结茧化蛹越冬.在第1代幼虫期,用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5%吡虫啉乳油1 000倍液和生绿Bt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5 d后效果分别达到97.2%,98.0%和85.7%.  相似文献   

10.
枣粘虫是近年来危害我省枣树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以幼虫危害叶片和果实,严重时将叶片全部吃光,使枣果脱落,造成绝收。本人根据三年来的防治试验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发生规律与生活习性 枣粘虫又名包叶虫、粘叶虫,各枣区均有发生。此虫在我省一年发生三代,以蛹在树皮裂缝内越冬。第一代幼虫发生盛期在5月上旬,时值展叶至枣吊长到2寸左右。幼虫吐丝将1—2片嫩叶粘合一起成饺子形,藏在里面啃食叶肉,随着幼虫长大粘缀的叶片也增多。老熟幼虫在卷叶内结茧化蛹。第二代幼虫发生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此时正是花期及幼果期,幼虫不仅危害叶片,还可危害果实。8  相似文献   

11.
榆三节叶蜂在吉林省辉南1a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以预蛹状态越冬,翌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化蛹,6月中下旬越冬代成虫羽化、产卵.7月上旬幼虫孵化,7月中旬幼虫老熟人土结茧化蛹,8月上旬第一代成虫开始羽化、产卵.幼虫孵化后,危害至9月上中旬老熟幼虫人土越冬.采用3%高渗苯氧威乳油(3000~4000倍液)或活孢子苏云金杆菌(2.5亿.mL-1~3.0亿.mL-1活孢子)喷雾防治幼虫,防治效果达到99.5%和95.3%.  相似文献   

12.
分月扇舟蛾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月扇舟蛾是杨树人工林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在吉林省西部一年发生3代,以2龄幼虫在落叶层或树皮缝内作薄茧越冬,第二年四月下旬上树危害,老熟幼虫吐丝缀叶于树上化蛹,林间世人比较整齐,幼虫共5龄,初孵幼虫具有吐丝下垂,借风传播的习性。成虫具有趋光性和短距离迁移习性,卵产于叶背,每雌虫平均产卵552粒。防治方法为:(1)春秋季搂烧落叶,校正死亡率为79.6%;(2)早春树干阻杀幼虫。校正死亡率为94.0%  相似文献   

13.
苹褐卷蛾食性较杂,除为害苹果、梨和杏外,近年来发现它还严重为害火棘等蔷薇科植物和小叶女贞、国槐等多种观赏林木。该虫对火棘的为害在合肥地区1年发生5代,以低龄幼虫结茧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继续取食,5月上旬化蛹,5月中旬羽化交尾产卵,5月下旬、6月上中旬第一代幼虫孵化。以后各代历期20~30天不等。第5代幼虫于11月上旬陆续越冬。幼虫活泼,受惊后弹跳吐丝下垂。  相似文献   

14.
杨白潜叶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2010年对杨白潜叶蛾(Leucoptera susinellaHerrich-Schaffer)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后发现,杨白潜叶蛾在河南省濮阳地区1a发生5代,代数比较整齐。以蛹茧主要在树干粗皮缝内、落叶等处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代成虫羽化,成虫羽化后当天即开始交尾产卵,每头雌蛾产卵26~78粒,产于杨树叶片正面,90%在侧脉旁。孵化后幼虫直接钻入叶片内潜食叶肉危害,被害处呈黑褐色虫斑,之后叶组织枯焦。幼虫老熟后有吐丝下垂习性。9月上中旬第5代老熟幼虫开始结茧化蛹并越冬。各虫态发育历期随季节变化差异较大。成虫具趋光性,♀♂比为1∶0.93。幼虫期天敌有寄生蜂3种,其中寄生率最高的一种为杨白潜叶蛾绒茧蜂(Apanteles SP)。  相似文献   

15.
花布灯蛾在辽宁桓仁地区主要危害栎类树木,1年发生1代,以2~3龄幼虫结成虫苞群集越冬。越冬幼虫活动初期未上树前、早春上树和越冬下树期、成虫羽化盛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采用人工防治、化学防治和灯光诱杀成虫可有效控制该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桉树油桐尺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福建省仙游县开展桉树林油桐尺蛾的生物学特性观察与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福建仙游油桐尺蛾1 a发生3代,以蛹在土里越冬;翌年4月上旬—中旬成虫开始羽化,4月下旬为羽化盛期;第1代幼虫5月上旬孵出,5月下旬开始结茧化蛹,6月上旬成虫羽化,6月中旬为羽化盛期;第2代、第3代幼虫分别在7月上旬、9月中旬孵化,第3代幼虫10月下旬结茧化蛹进入越冬状态。采用溴氰菊酯烟雾剂进行应急化学防治可迅速降低虫口,灭幼脲Ⅲ号1 000倍液喷雾防治可控制该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一点金刚钻虫是危害柳树的重要害虫之一,在吉林省1年发生2代,以蛹越冬,幼虫吐丝缠绕新梢筑巢为害,采用幼虫期连续打药、人工捕杀、认真整地等多种方法系统防治,可达到控制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桃蛀螟主要以老熟幼虫在树皮裂缝、枝杈、树洞、干僵果内、土块下等处结茧越冬。越冬代成虫一般于3月下旬开始羽化,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入盛期。危害状况 4月下旬,初孵化幼虫在萼筒内果面处吐丝蛀食果皮,二龄后蛀入果内为害籽粒,蛀孔处排出褐色颗粒状粪便。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三代幼虫发生,主要危害贮藏果。防治方法 1.清理石榴园,减少虫源。采果后至萌芽前,摘除树上的病虫枝, 集中烧毁或掩埋;清理园内玉米秸秆、高粱秆等桃蛀螟的越冬寄主。 2.诱杀。3月下旬起,园内设置黑光灯、挂糖醋罐等诱杀成虫;5  相似文献   

19.
丰宁新松叶蜂NeodiprionfengningensisXiaoetZhou系甘肃新记录。在甘肃哈思山林区1年1代,以老熟幼虫吐丝结茧变为预蛹在土壤腐殖质层或枯枝落叶层内越冬,翌年6月中旬为羽化盛期,6月下旬为孵化盛期,8月中旬结茧化蛹。幼虫6龄,3龄前食量小,抗性弱,是防治的最佳时机。用2.5%功夫乳油、2.5%溴氰菊酉旨乳油8000倍液喷雾,用25%灭幼脲胶悬液20~40mmol喷雾,防治效果均可达100%。  相似文献   

20.
对滇柏球果螟的形态特性进行了描述,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分析:滇柏球果螟在昆明地区1年发生2代,以末龄幼虫在被害球果中越冬。幼虫2月上旬化蛹,3月开始羽化为成虫。3月下旬第1代幼虫开始蛀果危害,6月下旬至7月上旬幼虫老熟,在被害球果内结茧化蛹。第1代成虫7月中旬初开始羽化,第2代幼虫8月中旬继续危害球果,至11月后以老熟幼虫越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