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广西贵港市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林伟丽  周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695-17698
以贵港市5个县域范围内的农村居民点整体为评价单元,从土地利用程度、土地投入程度、土地利用产出、社会经济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利用加权函数法计算综合评价分值,然后根据综合评价分值的大小将贵港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分为3大土地集约利用类型,即相对集约利用类型、一般集约利用类型和相对不集约利用类型,最后针对该地区实际情况提出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保定市城镇化发展中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保定市25个县(市、区)的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保定市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存在区域差异,人均居民点面积偏大,居民点面积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针对保定市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保定市农村居民点合理利用土地、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乡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农村居民点用地特征,结合淇县实际情况,从土地利用的结构、程度、投入程度和产出效益4个方面建立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计算综合分值,采用聚类分析将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程度分为优化整理利用、加强整理利用和重点整理利用3级,并阐述各级别在今后土地集约利用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基于村庄地籍调查试点资料,评价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出土地集约利用建议,为开展农村居民点整治提供参考。以山东省乳山市10个村庄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结果显示,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较低,1个村粗放利用,2个村低度利用,7个村适度利用,无集约利用。在结果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严格控制用地规模,科学合理进行村庄规划;合理利用空闲地和闲置宅基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健全和完善宅基地使用制度,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卢梦霖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935-16937
以四川省8个示范点的农村居民点为例,根据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系统地建立了一套适合该地区的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综合评分法分别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和各个示范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情况的综合评分,分析了不同地形上农村居民点的土地集约利用情况以及四川省农村居民点土地的大致利用情况,并针对该地区实际情况提出了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的潜力,为加快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河南省长葛市331个行政村居民点作为评价单元,采用分层抽样法从中抽取63个样本村,通过集约利用评价模型对其土地集约利用进行等级划分,在此基础上采用集约潜力测算模型,计算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的潜力。【结果】将63个样本村的土地划分为3个土地集约利用类型,其中11个样本村属于集约利用型,21个样本村属于低度利用型,31个样本村属于粗放利用型;2008-2020年,以上3个集约利用等级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可实现的潜力分别为19.75,58.16和332.98 hm2。【结论】研究所用方法可科学地评价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合理划分其集约利用等级并计算集约利用潜力,能较好地应用于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7.
农村居民点是城乡建设用地中重要的用地类型。农村居民点利用水平对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政策影响很大。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分析,发现现有文献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的内涵、现状与意义;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评价的意义、评价指标与方法;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的实现路径等方面。研究认为,应重视村庄层面和农户层面的农村居民点利用研究,可以深入研究农村居民点利用评价模型、驱动力模型、行为决策模型等,建立基于实际行为主体的居民点利用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8.
陈韦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999-15002
基于行政村空间尺度,运用模糊评价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四川省葛仙山镇20个行政村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并对集约度空间差异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葛仙山镇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水平普遍较低,且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差异性。在葛仙山镇下辖的20个行政村中,有4个村属于居民点土地中等集约利用类型,其他16个村属于低度集约利用类型。  相似文献   

9.
乡村城镇化的加速发展要求农村居民点用地需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进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评价指标,以重庆潼南县崇龛镇16个行政村作为研究的基本单元,对该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可挖掘潜力面积进行了初探.将16个行政村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按照集约程度分为集约利用、一般利用、粗放利用3个等级,根据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的理论潜力,选择自然、经济、社会的7项评价指标测算潜力系数,并分别以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50、190 m2为标准计算可实现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潜力值,以期为缓解乡村城镇化过程中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提高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服务.  相似文献   

10.
构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选用相关数学模型,从市(州)层面对湖南省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定量综合评价,估算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的理论潜力,并根据评价结果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分类提出湖南省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1.
葛小凤 《安徽农业科学》2014,(23):8020-8022
[目的]从微观层次对城市居住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为城市居住用地的合理布局和提高居住用地集约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土地利用程度、土地投入水平、土地利用效率中3个层次的5个指标,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特尔斐法等进行数据处理和综合评价。[结果]福清市154个居住功能区中,有4个过度利用功能区,土地面积为29.02 hm2;8个集约利用功能区,土地面积82.83 hm2;86个中度利用功能区,土地面积876.76 hm2;56个低度利用功能区,土地面积349.36 hm2。总体上福清市城市居住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属于中度利用水平。[结论]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城市居住用地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提高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势在必行,因此,必须从规划源头、深度挖潜、严格标准、优化结构4个方面促进城市居住用地合理布局和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12.
龙拥军  许丽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311-7313
小城镇是介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居民点,它既有城市密集的用地方式,又有农村低矮的建筑格式。在阐述小城镇建设用地特点基础上,剖析了小城镇发展中的适度用地结构,并提出了小城镇适度用地管理的对策,以期提高土地管理执行效率,促进小城镇土地的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基于Shannon信息熵理论,分析研究了甘肃省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动态变化,并对影响信息熵值大小的土地利用类型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997~2004年,甘肃省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较全国水平低,熵值呈现单调递增趋势,说明该区土地利用系统朝相对无序状态演变.在8个土地利用一级类型中,面积总体呈上升趋势的有园地、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未利用地,它们与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呈正相关;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的有耕地、牧草地和水域,它们与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呈负相关.其中,林地和耕地的面积与该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变化显著相关,是信息熵值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然后依次为园地、交通用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未利用地和水域.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康乐县15个乡镇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了评价和比较.结果表明:康乐县各乡镇土地集约利用状况的空间差异较大,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可分为5级,其中,附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最高,得分为1.051 61,而莲麓镇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最低,得分在-1.0以下;从县域范围看,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上呈以附城镇为中心向外围递减的...  相似文献   

15.
以广州市荔湾区花地村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城中村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其土地集约利用度并测算其用地面积潜力、用地效益潜力和土地资产潜力值.计算结果表明,花地村土地集约处于一般偏下水平,突出的问题在于空间的用地强度等级较低,主要体现在容积率偏低.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在于改善内部环境、调整居住和物业空间格局、释放土地价值,提高村民和集体的收入,集约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有效的节地措施,采用统计评价法和案例分析法,建立村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自然效果评价的方法体系,并选取四川省金堂县竹篙镇和凤凰村为示范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竹篙镇总体规划和建设用地利用现状、凤凰村建设用地利用现状的节地效果综合评价分值分别为87.29%、61.84%和44.45%,依次为优、较好和较差。分析单项评价结果,影响竹篙镇节地效果的主要因素有综合建筑容积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建议规划期内要防止过度开发住宅商品房,进行建设用地内涵挖潜,优化用地结构;影响凤凰村的主要因素有户均宅基地面积、综合服务设施用地面积和多个生态环境改善效果指标;建议缩减人均用地面积和改善人居环境。二地均需加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上海市农村居民点现状:上海农村建设用地总量规模大,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大,居民点布局分散,土地使用效率低下,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低,村庄总体发展滞后于城镇化进程,不均衡和不协调现象比较突出。近30年上海市农村居民点整治变迁分为迁村并点、镇区集中、多元化3个阶段,对各整治模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南和县域耕地集约利用评价及障碍因素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耕地利用中的主要障碍限制因素,实现耕地的集约高效利用,以河北省南和县为例,基于2003年、2008年及2013年耕地利用数据,从耕地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利用效率以及持续状况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加权和法对耕地集约利用情况及变化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协调度指数和障碍度指数对南和县耕地集约利用各因子的协调程度及对耕地集约利用的障碍程度进行了评价和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3年,南和县各乡镇的集约水平有所提高,集约利用等级逐渐由低级向高级转化;集约利用等级相同的乡镇呈现出集聚连片分布和数量逐年扩大的特征;南和县及其各乡镇的因素层因子间的协调度逐步增加;各乡镇的最大限制因子是投入强度,最小限制因子是持续状况。这为南和县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石家庄市城镇建设用地和农居点用地呈现双上升态势,土地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突显,化解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农居点用地集约利用。概述了农居点用地集约利用研究现状,从经济、社会、自然3个方面构建了土地集约利用的指标体系,并建立了评价模型。以县域农居点为评价单元,对农居点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实证研究,按照综合分值高低将县域农居点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划分成3个级别,分别对应集约利用、适度利用、低度利用。最后提出了集约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