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该病主要发生于雏鸭,临床上以10日龄左右为高发期,病死率为20%~30%,6~14日龄雏鸭病死率高达50%,3周龄以内雏鸭易感,成年鸭也能感染,但不发病,成为带毒者。  相似文献   

2.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1病原鸭肝炎病毒(DHV)。2流行特点主要是出壳后2~3天到3周龄的雏鸭发病,发病率可达100%,7日龄内雏鸭死亡率高达85~90%以上,7~21日龄死亡率50%左右。4~6周龄也有发病,但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病急、传播快和死亡率高为特征。1病原鸭肝炎病毒(DHV)。2流行特点该病毒主要侵害出壳2~3天到3周龄的雏鸭,发病率可达100%。7日龄内雏鸭死亡率高达85%~90%以上,7~21日龄死亡率达50%左右。4~6周龄  相似文献   

4.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散发性传染病,一般发病日龄在10~30日龄左右。笔者在工作实践中曾遇1例,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当前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发病现状调查1.易感群。根据笔者对4家发病鸭场调查结果显示,该病发病表现低龄化,普遍发病于育雏脱温后7~50日龄幼鸭。7日龄以内雏鸭或有母源抗体保护的成鸭抵抗力较强,所以发病率较低。也就是说,该病重点危害对象是7~50日龄幼鸭。2.发病率及死亡率。7~50日龄幼鸭发病率、死亡率较高,在  相似文献   

6.
<正>30日龄以内的鸭统称为雏鸭。山东省东平县老湖镇农民梁某2005~2015年连续10年育雏鸭,雏鸭成活率一直较高,尤其是近几年改平养为笼养,雏鸭成活率达98%。现将他笼养雏鸭的经验介绍如下。1鸭笼采用单层、双层直立或阶梯式笼养均可。多为吊挂式或笼架式。2密度每群雏鸭以500只为宜。7日龄以内每平方米饲养60~65只(比平养增加2倍左右),7~15日龄40~45只,15日龄后15~18只。3适温  相似文献   

7.
2004年3月,泰安郊区某鸭场饲养的800只雏鸭,在16日龄时部分发病,两天后,发病的雏鸭逐渐增多,发病后2~3天内死亡,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雏鸭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8.
陈华琴 《福建畜牧兽医》2000,22(6):22-22,23
本文对福州市各郊县送诊的 12 1例鸭疫里默氏菌感染的发病日龄、季节性及其症状与剖检病变和病原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及典型病例诊疗试验。结果表明 ,我市鸭疫里默氏菌病主要发生于冬、春季节 ,约占74.9% ;易感日龄为 2 0~ 40日龄 ,约占 5 9.5 %。临床上以咳嗽、腹泻、肝周炎、心包炎和气囊炎为主。根据药敏检测结果统计 ,对典型病例采用百病消和新霉素进行防治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发病情况某养殖户雏鸭存栏3000只,初始发病日龄为10日龄.在整个过程中,出现临床症状的为2000多只.病雏出现临床症状后多于3日内死亡.鸭主曾用土霉素拌料防治,但效果不佳.发病数从零星少数逐渐增多,死亡数也渐增.  相似文献   

10.
2004年4月下旬,新沂市某饲养户饲养的1 200羽48日龄的鸭突然发病,发病呈急性经过,发病率高,且死亡呈每日递增趋势.经诊断为鸭瘟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2012年5月.我地某养殖户所饲养的雏鸭发生了霉菌性肺炎。笔者进行了跟踪诊治,现将具体情况综述如下:1发病情况某养殖户锥鸭存栏2000只,初始发病日龄为10日龄。在整个发病过程中,出现临床症状的有1250只。病雏出现症状后多于3d内死亡。养殖户曾用土霉素拌料防治,但效果不佳。发病鸭从零星少数到逐渐增多,死亡数也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2.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主要在1~50日龄鸭的浆膜上发病,无季节性,15~25日龄最易发生,死亡率在5%~70%,严重时可达到80%~90%,没有特别明显的高峰期。1临床症状2012年7月15日,辉南县养鸭大户王某,存栏雏鸭5000只,17日龄后开始发病并出现死亡现象,每天死亡在100只左右。现场观察病鸭眼圈湿润,鼻有分泌物,离群独处,采食量下降,消瘦,羽毛无光泽,体温升高,瘫痪,趴在地上,脖子伸长,偶尔有咳嗽、打喷嚏的现象。排有绿色或黄色稀便,污染肛门羽毛,行走困难,站立不稳,歪脖扭颈,张嘴呼吸。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传染性法氏囊炎在部分地区呈高发和多发趋势,发病日龄跨度大,从10日龄到130日龄之间均有发病,其中肉鸡以20~30日龄为多发,蛋鸡不仅20~30日龄多发,而且60~90日  相似文献   

14.
1鹅副粘病毒病的危害。鹅副粘病毒病的发生、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四川白鹅、皖西白鹅、太湖鹅、狮头鹅、扬州鹅、朗德鹅以及其它品种的鹅均易感染本病。各种日龄的鹅对本病均有易感性,但发病率和死亡率与鹅群日龄有一定关系,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据对300余群不同日龄的鹅群的调查统计。其发病率为40%~100%,平均为60%左右;死亡率为30%~100%,平均40%左右。发病日龄最小为3日龄,最大为300日龄以上,两周龄以内雏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100%,其危害程度已超过小鹅瘟,因为小鹅瘟仅发生于1月龄内的雏鹅。患病鹅群内饲养的鸡在鹅群发病后2~3d也会感染发病,鸡的死亡率达80%以上,其症状及病变与鹅基本一致,而同群鸭未见发病。  相似文献   

15.
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本病主要感染3周龄以内的雏鸭,3~10日龄雏为高感群体,潜伏期为1~4d。雏鸭突然发病,神经症状明显,运动失调,身体倾向一侧,双腿做痉挛性运动,呈角弓反张姿势,俗称"背脖病"。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一旦鸭群发病后,能迅速传播,引起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6.
一、小鹅瘟 (一)流行特点小鹅瘟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败血性的传染病.主要侵害4~30日龄的雏鹅,5~15日龄为该病的高发日龄,30日龄以上很少发病,日龄愈小,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愈高.最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出现在10日龄以内的雏鹅,可达90%~100%.  相似文献   

17.
1临床表现 不同日龄、不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鸭瘟,以番鸭、麻鸭和绵鸭最易感,北京鸭次之。30日龄以内的雏鸭却较少发病。  相似文献   

18.
2005年8月10日,吴川市长歧镇某养鸭专业户购买3000只1日龄雏鸭进行饲养,至18日龄开始发病,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流泪和拉稀,曾使用过多种抗生素均无明显好转。后经我局诊断为鸭瘟,并立即采取措施,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诊断过程报道如下。1临床症状病鸭初期表现为食欲下降,饮  相似文献   

19.
2013年6月13日阳江镇官墓水库旁养鸭大户陈某来镇农业服务中心求诊,口述其饲养的3000只30日龄的商品鸭出现摇头、咳嗽、排黄绿粪便等症状,使用盐酸环丙星、葸诺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头孢类药等药品无效,于35日龄时死亡217只,38日龄时死亡255只,40日龄死亡288只,并有50%以上鸭精神沉郁,运动失调,食欲废绝,经临床解剖和实验室检查,确认为鸭传染性浆膜炎。  相似文献   

20.
我市某养鸭户购入“江南二号”蛋种雏鸭1200只,前期生长发育良好,29日龄开始发病,34日龄时出现死亡。发病前曾用土霉素拌料饲喂,用于防治肠道疾病,38日龄时死亡46只。经诊断为鸭白色念珠菌感染,现将诊治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