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李娜 《中国种业》2016,(10):38-40
2014-2015年选取聊城市4个示范县为试验基地,对3个新引进玉米品种进行机械播种、机械收获,对生育期、植株特性、灌浆特性、产量等进行系统分析。试验表明,迪卡517子粒含水量低,产量高,最易于机收;登海618抗倒性强,灌浆期长,机损率较高;聊玉23号后期持绿性较好,子粒含水量高,机损较低,易于机收。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田块选择、优选良种、适时早播、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水分管理、适时机收、病虫草害绿色综合防控等方面阐述了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出了再生稻高质量发展对策,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探讨施肥与水分动态关系,摸索出旱作区降水、施肥与作物产量的关系,为干旱条件下科学施肥、抗旱减灾增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北京郊区粮田高产施肥技术咨询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土壤数据的特点和北京市京郊粮田高产施肥的要求,设计和实现卫个管理土壤各种空间数据(包括图形数据和属性库数据)和集成土壤施肥模型的地理信息系统。具备对土壤数据进行图形与属性库之间的相互查询、土壤施肥模型计算,以及制图输出等功能。该系统可为京郊粮田土地的合理和科学利用、实现粮食作物的高产、维持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阐述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通过选择适宜品种、合理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机插、机收等措施,减轻劳动强度,达到一种两收。  相似文献   

6.
采用田间对比试验,比较了施用控释肥、多功能肥料对油菜长势、产量和机械化收获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后油菜增产70%以上;在直播密植条件下,相比不施肥,不同肥料对油菜单株生物学产量、根干重、籽粒干重增加均达到显著水平;施肥能促进油菜早熟,其中施用多功能肥料后油菜生育期比不施肥提前5 d,同期机收损失率降低20%。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玉米品种SY1102的品种特性、抗逆性、丰产性等生物学特性,从免耕直播、病虫害防治、一次性施肥、完熟机收、秸秆还田等方面总结了SY1102绿色高产栽培技术,为该品种的栽培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玉米生产问题是本轮农业供给侧改革必须处理好的核心问题,种植面积4 000万hm2,玉米牵动农业供给侧结构全局。主要矛盾是生产成本高,品质质量不均,不适应下游产业的个性化需求,难以应对进口玉米及其替代品冲击。东北地区是中国最大的玉米产区之一,发展机收玉米尤为重要,对其品种的筛选工作成为重中之重。1玉米籽粒机收的必要性1.1迫在眉睫纵观全球粮食贸易情况,需要面对"洋粮入市,国粮入库"、"储不下,销不掉,补不起"的局面。如何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优质杂交油菜‘臻油89’轻简高效(机播机收)栽培技术措施,开展了‘臻油89’的田间密度和播种试验研究,并结合‘臻油89’特征特性和大量的机播机收实践,总结出适宜‘臻油89’轻简高效(机播机收)栽培的配套技术方案。技术要点是通过合理安排茬口、适时早播(播种期9月20—25日)、培养全苗壮苗、保证种植密度(播种量3.75~4.5 kg/hm2,密度22.5万株/hm2~37.5万株/hm2),合理施肥(复合肥600 kg/hm2:氮:磷:钾=16:16:16,尿素270 kg/hm2,硼肥15 kg/hm2),科学防除杂草、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该研究方案可有效降低油菜生产成本,促进油菜生产的全程机械化,稳定并增加油菜种植面积,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紫云英种子收获期机收损失率情况,对比分析了星光XG788ZK和久保田PRO688Q两款联合收获机收获紫云英种子的损失率。测算结果表明,紫云英种子收获期采用稻麦联合收获机收获可以有效代替人工收获,大大降低了紫云英种子生产的劳动成本,但存在损失率高、品质差异较大等问题,试验地块理论产种量为36.13kg·(667m^2)^-1,采用星光XG788ZK和久保田PRO688Q两款联合收获机收获紫云英种子时,实收种子产量分别为25.1kg·(667m^2)^-1和24.5kg·(667m^2)^-1,机收损失率分别为31.5%和32.1%,另外,机收、摘荚的紫云英种子千粒重分别为3.23g和3.42g。最后,通过总结分析紫云英种子机收损失率致损原因,为研发紫云英专用联合收获机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粮用蚕豆生产的产地环境、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收获、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及贮藏和生产记录等方面,对粮用蚕豆无害化生产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果树施肥中存在着施肥深度不科学、施肥方法单调、施肥太过集中等问题,其中施肥深度不科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油茶施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施肥对油茶高产、高效经营的影响,叙述了油茶主要施肥技术——肥料种类、施肥方式、施肥时期、配方施肥、营养诊断等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施肥对油茶的营养生长、生理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提出为进一步推进油茶高效、低碳和可持续经营,加强油茶专用肥和缓控释肥料的研制是今后油茶肥料的研究重点;开展油茶水肥耦合技术研究、建立油茶营养诊断技术体系和科学施肥系统是指导油茶科学合理施肥的重要措施和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杨依芬 《种子科技》2023,(12):64-66
甜玉米属于粮用的加工型玉米品种,在我国的种植面积较广。目前,市场上的甜玉米主要分为鲜食型和加工型2种。其中,鲜食甜玉米主要是由农民自种自养,运输到市场上售卖;加工型甜玉米是通过简单的处理之后再进行销售。但是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管理不到位、种子质量较差等情况,导致种植出来的甜玉米品质较差。文章探讨和研究了甜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可通过提高种植人员专业素养、加大管理力度、科学施肥、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等手段,提升甜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甬优7850在永嘉县的种植表现及相关高产栽培技术,提出“227”快速浸种催芽、培育壮秧、适龄移栽、合理密植、控氮增钾、精量施肥、超前搁田、科学管水,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防控,以及喷施“真打粮”叶面肥等技术措施,达到水稻绿色生态高效高产栽培的目的,具有一定的借鉴参考意义和科学价值,有利于进一步推广种植甬优7850。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不同油菜品种机收损失率及其与主要产量性状的关系,对14个油菜品种分2次重复进行了机收损失率的测定,考察了各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收获时籽粒含水量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油菜品种间机收损失率存在显著差异,品种机收产量与机收损失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6367**),机收损失率越高实收籽粒产量越低;机收损失率与株高和单株角果数均呈显著负相关,植株较高、角果数较多的品种机收损失率较低;机收损失率与收获时籽粒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r=0.6012*),籽粒含水量越高损失率越大。建议生产上选用植株较高、单株角果数较多的丰产油菜品种,在油菜完熟期适时进行机械化收获,可降低机收损失率,达到油菜丰产丰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正>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作为粮、经、饲兼用的作物,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主栽品种天塔5号、郑单958在天津市与新疆、甘肃玉米不同的种植施肥方法,以及玉米覆膜栽培与直播栽培等方式的产量比较,分析得出天津市玉米取得高产的关键在于采用良种良法配套,提高肥料利用率,保证玉米全生育期平衡施肥。1玉米产量表现新疆、甘肃土壤多为沙质土,土壤养分、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18.
《科学种养》2014,(11):4-4
<正>为加强对秋冬季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促进作物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专家制定并发布了《2014年秋冬季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成果为主要依据,结合今年秋冬季气候特点,科学分析了冬小麦、油菜、果树、蔬菜、茶树等五大类农作物秋冬季施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墒情、苗情、肥情和目标产量的不同提出了科学施肥的原则、施肥数量、施肥比  相似文献   

19.
谷子是敖汉旗主要栽培作物之一,是重要粮食和饲料来源,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谷子耐旱耐瘠薄,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很适应敖汉旗十年九旱的气候特点。谷子可以长期储存,是重要储备粮,也是粮草兼用作物,谷草含蛋白质粗脂肪含高饲料价值接近豆科牧草,价格每公斤 1 元以上,谷糠是猪鸡的饲料,小米是北方人重要粮食。敖汉旗是严重的贫水区,实施节水节肥增效增粮行动,全面推进节水增粮增效技术推广应用,核心技术为用好天上水,使好地下水,农田墒情保墒,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精准施肥技术等实现水肥资源高效利用,粮食稳产增产,经济效益提高,培肥地力藏粮于地,推广实用技术藏粮于技,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摘要:现代农业科学施肥模式构想是在科学施肥理论基础上,通过建立不同区域、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地类、不同作物种类、不同肥力水平等分类系统化的土壤养分分析数据库,构建不同地域、不同作物、不同时期的精准施肥模式,通过肥料生产者、经营者、农技人员、科研单位、农户等共同参与,促使施肥简单化、定量化、自动化,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作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