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唐菖蒲栽培品种的商品性能较差,销售有限,大多数切花生产单位是从国外大量引进唐菖蒲种球以弥补国内空白。但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条件的改变致使进口唐菖蒲种球出现品种退化和病害发生、不耐储藏等缺陷。如何利用区域优势进行唐菖蒲进口品种的生产繁殖,减少资金外流,提高唐菖蒲进口品种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是非常重要的。 1992年我们从荷兰引进15个唐菖蒲品种在甘肃东部西峰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唐菖蒲栽培,多数地区习惯用大球繁殖,一般春播后,在6~7月剪取切花,并保留植株越夏,秋季收获新球,作为第二年种用。这种栽培方式主要缺点是①新球的数量少,通常仅为种球的1~3倍,在短期内难以形成扩大生产的能力。②种球容易退化,连续栽培后常易断种,或仅留下少数生长强健的单一品种(如粉红色品种),严重影响唐菖蒲生产的发展。据笔者近年来的实践,认为要发展唐菖蒲生产,必须改革现行栽培方式,建议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福建等南方地区栽培唐菖蒲,多年来都是从国外或东北等地调进种球。但是由于福建地处亚热带,夏季气温高,雨水多,属湿热型气候,与唐菖蒲原产地(欧亚地中沿海岸等地)夏季干热的气候条件差异甚大,因此调进的种球一般种过两次,便出现严重退化,其仔球也被废弃,没人繁殖新球,造成极大浪费。一般调进的种球直径10~12厘米,进口球每粒价0.4元,国内球0.25元。第一年种植仅种球一项成本就要3000~4800元/亩。如此高成  相似文献   

4.
唐菖蒲是世界著名四大切花之一,在切花市场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唐菖蒲切花生产主要依赖优质的商品种球。虽然我国在辽宁、甘肃、青海等地都建有唐菖蒲种球生产基地,但这些地区无霜期短、营养积累不足并且土传病害和交叉感染严重,致使种球种性退化较快,导致目前优质切花种球主要还是依赖进口。因此,寻找适宜的种球繁育基地,形成优质的种球生产体系,对我国唐菖蒲切花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唐菖蒲种球周年贮藏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兴长 《种子科技》2004,22(6):355-356
唐菖蒲属鸢尾科植物,别名有剑兰、葛兰、扁竹莲、什样锦等,是世界驰名的五大鲜切花种类之一.由于市场需常年供应,鲜花生产者要分期分批种植,所以要求种子商全年供应唐菖蒲种球.可事实上,大量的唐菖蒲种球在贮存两个月后就开始腐烂,五个月后种球腐烂达50%以上,半年后健球率极低,做不到周年贮藏.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几年我们在唐菖蒲种球的贮藏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工作,使唐菖蒲种球在贮藏6个月时腐烂率在1.0%~1.5%,贮藏10个月后种球腐烂率也超不过5%,基本上解决了唐菖蒲种球的周年贮藏问题,实现了全年供种.  相似文献   

6.
三、防止唐菖蒲退化的综合技术措施 1.培养唐菖蒲的脱毒种球 (1)种子繁殖根据一般种子不带病毒的原理,进行有性繁殖,用种子播种培养无毒种球再进行扩繁。但种子繁殖形成切花用种球需2~3年时间,同时目前唐菖蒲栽培品种都是杂交种,其种子繁殖后代易发生变异,对保存原有品种的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从武都区2012—2015年油橄榄全生育期气象和植物学特性的系统观测资料入手,通过统计对比分析,寻找出作物生长关键时段以及对作物生长影响相关性最大的1月平均气温作为主导指标,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年日照时数作为辅助指标,建立了武都山区油橄榄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体系,并基于GIS技术制作出精细化油橄榄种植适宜性气候区划图。结果表明:武都南部及白龙江流域海拔1300 m以下的河谷、平地、浅山地带为油橄榄最适宜种植区,中部、东部及白龙江流域海拔1300~1400 m的河谷、盆地、浅山区为油橄榄适宜种植区,中部海拔1400~1500 m的谷地和半山区为油橄榄较适宜种植区,其他区域,主要分布在武都西北部等地1500 m以上的高半山区为油橄榄不适宜种植区。研究结果为指导武都山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展油橄榄产业,预防和减轻气象灾害损失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武都山区油橄榄生长气象条件分析及气候适宜性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从武都区2012—2015年油橄榄全生育期气象和植物学特性的系统观测资料入手,通过统计对比分析,寻找出作物生长关键时段以及对作物生长影响相关性最大的1月平均气温作为主导指标,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年日照时数作为辅助指标,建立了武都山区油橄榄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体系,并基于GIS技术制作出精细化油橄榄种植适宜性气候区划图。结果表明:武都南部及白龙江流域海拔1300 m以下的河谷、平地、浅山地带为油橄榄最适宜种植区,中部、东部及白龙江流域海拔1300~1400 m的河谷、浅山区为油橄榄适宜种植区,中部海拔1400~1500 m的谷地和半山区为油橄榄较适宜种植区,其他区域主要分布在武都西北部等地1500 m以上的高半山区为油橄榄不适宜种植区。研究结果为指导武都山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展油橄榄产业,预防和减轻气象灾害损失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切花唐菖蒲北方露地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菖蒲又名十三太保、剑兰、什样锦,其花色丰富、花形美观,是世界著名四大切花之一,目前栽培品种已达1万个以上。由于唐菖蒲切花栽培病虫害发生率低,栽培管理较其他花卉粗放,生产成本低,利润高,在我国北方地区栽培面积较大,尤其在辽宁、甘肃等地,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全国重点种球繁育基地。唐菖蒲从播种至收球需120-150天,栽后2.5-3个月(75-90天)开花。利用不同品种分期播种,在北方露地栽培,其花期可保持6-10个月。唐菖蒲球茎每年都进行一次更新演替,在开花过程中,由母球顶芽萌发的植株基部膨大形成新球,同时新球基部鞘叶叶腋间的腋芽发育形成…  相似文献   

10.
一、唐菖蒲的球茎唐菖蒲是鸢尾科唐菖蒲属多年生草本球根花卉。其球根在植物学上称为“球茎”。它是一种变态的短缩成球状的地下茎。在球茎上有明显茎节,每个节都有芽。这种球茎是唐菖蒲的养分贮藏器官,也是主要的营养繁殖器官。根据不同的生育时期与生长部位,在唐菖蒲一年生植株上,球茎可以分为种球、新球、籽球三种不同类型。(图1)  相似文献   

11.
唐菖蒲种球首先看种球是否饱满,一般厚度与直径之比不小于8:10,越厚表示越饱满。再看种球轻重,用手托起种球掂量,沉甸甸的表示饱满;外表光泽明亮、圆滑;无外伤、发霉现象(图1优质种球)。与上述相反的为劣质种球(图2),用手掂量飘轻的为失水或烂心的。再根据用途选择球体大小。球体的大小与种植的次(代)数有直接关系,球  相似文献   

12.
小麦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栽培历史约有八千多年。小麦在地球上分布最广,遍及世界各大洲,几乎自北极圈到非洲和美洲的南端,自低于海平面(苏联外高加索,我国吐鲁番)到海拔4,000米以上(秘鲁山区,中国西藏)都有种植。  相似文献   

13.
<正>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百合(Lilium spp.)、马蹄莲(Zantedeschia spp.)与唐菖蒲(Gladiolus hybridus)种球的采收、前处理、分级、包装、标识及贮存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百合、马蹄莲、唐菖蒲种球的生产和贸易。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  相似文献   

14.
我区位于县城北部,为丘陵山区和半山区,海拔790——1260米,年平均温度14.8℃,有耕地31220亩,其中田24794亩,稻谷占粮食总产的85%左右。由于地形复杂,山高水冷,气候变化大,气温极不稳定,农事季节比低海拔的温和地区要晚10—15天,而且秋风来得早,不利于水稻后期的生长。尤其是翁台、甲定海拔较高的两个公社,如果水稻在八月上、  相似文献   

15.
<正>剑川县位于滇西北冷凉高寒地区,适宜反季菜用蚕豆种植,所产鲜豆荚口感甜脆,品质优,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呈紧缺状态,亩产值在3500~6000元,经济效益显著。我们在甸南镇海拔2450~2950米的4个山区村进行反季菜用蚕豆栽培试验和示范推广多年,逐步发展到目前的6000亩。现将总结出的高效栽培技术介绍给大家。1.地块和品种选择种植基地要求:宜选择在海拔2400米以上,山林植被好、无污染的冷凉山区、半山区,要求水源较近,排灌方便,土质疏松,土壤通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具有优越生态气侯条件的甘肃省球根花卉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全省基本形成了以百合、唐菖蒲鲜切花为主的兰州、临洮球根花卉生产基地;以百合、唐菖蒲、大丽花种球生产为主的兰州及兰州南部部分县区临洮、临夏种球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7.
唐菖蒲促成栽培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菖蒲是鸢尾科唐菖蒲属多年生球 根花卉,原产于南非好望角一带,喜凉爽气候,不耐高温炎热。其叶形似菖蒲且挺拔如剑,故又名菖兰、剑兰,其花形变化多姿,花色五彩缤纷,所以又名“什样锦”。唐菖蒲的花梗长且挺直,小花排成蝎尾状多达20余朵,花期又长,非常适宜作切花使用,是世界著名的四大切花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又因其单位面积产量大,花的质量好,深受广大栽培者的青睐。但在华北地区的促成栽培中,由于多在塑料大棚中栽植,受温度、光照以及种球自身原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在需求量大的节日或应该开花的时候却不能开花,影响栽培者的经济效…  相似文献   

18.
球根花卉的退化是生产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唐菖蒲的退化更为明显。生产者在种球引进2~3年后,由于切花质量下降,种球严重退化,而不得不再从国外或高纬度地区重新引种。本文就唐菖蒲的退化症状、发生退化现象的原因,以及防止退化的栽培技术措施等,作一简介,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9.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苍南唐菖蒲(Gladiolus gandavensis)生境进行调查分析,以了解苍南唐菖蒲种质资源现状及其适生环境。结果表明苍南唐菖蒲主要集中分布于北关岛、蒲城及马站生长区的东南坡或西北坡,适生环境为海拔30 m~100 m,适宜的遮阴树种有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椿叶花椒(Zanthoxylum ailanthoides)、黑松(Pinus thunbergii)等。三个分布区内的芒(Miscanthus sinensis)、狗尾草(Setaria viridis)、野艾蒿(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等杂草高度为30 cm~60 cm,限制了唐菖蒲的生长发育。马站唐菖蒲分布区内杂草相对较少,沙质土壤肥沃且排水良好,唐菖蒲平均密度最高且长势最佳。北关岛唐菖蒲分布区内的生态养殖造成幼苗锐减与土壤板结是该区唐菖蒲长势较弱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探索了苍南唐菖蒲的地理分布和群落衰退原因,为唐菖蒲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广州地区唐菖蒲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菖蒲在广东称剑兰,属鸢尾科球根植物,为世界四大切花之一。原产于南非及地中海,经多次杂交选育而成。今有品种800多个,并且每年都有新品种出现。广州地区目前栽培的品种主要有马加烈、新大红、砧石红(以上均为红色)及Fidelio(紫红色)、Nova Lux(黄色)、White goddess(白色)等,其中马加烈的抗病虫能力较强,适应性较广。栽培技术如下: 1.种球消毒将种球外皮剥去,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浸20分钟,而后用清水洗净备用。 2.栽植时期在广州地区可周年露地栽植。夏种球茎70天左右开花,冬种球茎100天左右开花,可根据预定开花日期逆向推算栽植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