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的农业保险及其启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日本的农业保险日本农业建立在分散的、个体农户小规模经营的基础之上,农业保险是日本政府为了应付自然灾害给农业带来的后果,以保障农业再生产的经营稳定,使之适应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而采取的一种重要的支持形式。早在1888年,日本政府的一位德国顾问保罗·迈耶特...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信息》2004,(10):17-17
日本农业建立在分散的、个体农户小规模经营的基础之上,农业保险是日本政府为了应付自然灾害给农业带来的后果,以保障农业再生产的经营稳定,使之适应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而采取的一种重要的支持形式。  相似文献   

3.
王光宇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0):15-16,23
安徽省自然灾害频发,损失严重,本文通过分析本省农业自然灾害损失保险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农业灾害损失保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以江苏156户农户为调查对象,对苏南、苏中、苏北等地展开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旱灾、霜冻等是江苏农民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农民所面临的主要非自然风险因素有销售渠道不稳定、农产品价格波动等,江苏各地区有72%的农民听说过农业保险,有10%的农民完全不了解农业保险。农户投保农业保险主要原因在于出险后能获得赔偿金以及保险公司能及时给予理赔。最后提出:提高农户的投保意识,多种形式推行土地规模经营,发展规模高效农业以及修改完善保险条款等发展农业保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侯东德  徐来 《农业考古》2008,(6):109-112
高发性的农业自然灾害不仅为广大农村和农民带来巨大危害,而且严重地影响到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下的城乡建设.为保证城乡统筹发展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顺利进行,重庆市必须在城乡统筹发展的环境下,结合实际情况,贯彻科学发展观,建立和完善符合重庆市情的以农业保险为中心的法律保障体系,进而在重庆市广大农村建立起完善的多元化农业自然灾害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6.
李乐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763-4764
通过分析农业保险作为WTO允许和提倡的“绿箱措施”,是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政府进行农业支持和保护的有力工具。指出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自然灾害给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广大农民迫切需要农业保险的保护和支持。而我国目前农业保险的法律、法规严重缺位,农业保险起不到支持农业发展的作用。因此,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律制度,在WTO背景下加快我国农业保险法律制度的完善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保险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是一个特殊的弱质产业,对自然条件有着很强的依赖性,面对自然灾害的巨大威胁和损失,农业客观上需要国家的支持和保护。然而,我国传统的灾害救济已适应不了农业发展的需要,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农业保险应在我国农业风险保障中占主要地位,国家应制订适合农险特殊性的保险原则,并通过农业保险立法将有关问题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8.
韩柱 《农业展望》2013,9(7):35-39
2004年以来,中国农业保险发展迅速,目前已覆盖全国各地。但仍然存在农业保险制度尚不完善、缺乏稳定持续的政策支持、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缺乏规范、农村基层机构参与农业保险存在法律障碍及政府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等问题。以日本为例,介绍日本农业保险制度,指出其存在强制性与任意性加入相结合、政府负担部分保险费及共济、保险、再保险重层保险体系等特征,从共济加入方式、损失评估规定和共济金支付方式3个方面分析了农业保险运行机制,发现其具有减轻农民损失、稳定农业经营,提高凝聚力、促进协同发展,提高防灾、抗灾能力等社会化服务功能,为中国目前面临的农业保险业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国家,农业损失占了相当比重。建立完善的农业风险保障制度,是我国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和最基本的保证。而农业保险法在我国的缺位,极大制约了农业保险的功能在我国的有效的发挥。本文在对国外农业保险法律进行借鉴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探讨了构建我国农业保险法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保险体制的制度框架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频繁的自然灾害与分散的农户经营模式使我国农业发展面临多重风险,农户对农业保险有着巨大的潜在需求,然而,农业保险产品的供给不足与需求不旺共同生成了我国农业保险市场的长期萎缩趋势。必须对我国现有农业保险体制进行彻底地改革,以期建立一个自愿和强制相结合、多层次体系互动、多渠道支持、多模式并存以及多主体经营的政府主导型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制;必须紧紧地围绕“三农”的总体政策,在制度安排中要将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农村扶贫以及农村其他保险等问题纳入到农业保险体制的制度框架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