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所造成的生态地质灾害亦在不断加剧,加强矿区的生态恢复治理,预防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必要而紧迫。通过收集大量资料,综述了矿区建设生产对土壤环境、水环境的影响以及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研究进展,展望了矿区水土保持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深溪河生态治理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过程中的水土保持能力,结合流域水土保持现状,分析提炼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水土流失的特点和诱发因素后,对水土流失进行预测,并构建针对性的水土保持防护措施体系。结果表明,河道生态治理工程水土流失施工期以人为活动为主导因素,自然恢复期以自然因素为主。通过统筹布设生态防洪堤、植物措施及永临结合等水土保持措施,强化水土保持管理,可使项目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也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潍坊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生产建设项目数量多、活动强度大和传统农业生产管理粗放等,容易引发人为水土流失。根据高新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水土保持需求,制定了《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水土保持规划》,确定了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将高新区划分为人居环境维护区、农田防护区、生态工业园区3个功能区,并根据各分区的水土流失特点,提出了与各分区生态功能定位相适应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确定了以河道治理工程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由于矿山大规模开采,带来的水土流失问题日益突出,治理矿区水土流失,恢复和重建矿区生态,建设绿色矿山,是协调矿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关系,实现矿业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探讨南方红壤花岗岩矿区水土流失治理对策,以德庆县花岗岩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矿区水土流失治理状况进行现场调查,查阅相关资料,分析矿区水土保持现状及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提出花岗岩矿区水土流失治理需完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落实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科学合理选择植被恢复物种种类和加强水土保持监测的对策及举措,以期为南方红壤花岗岩矿区水土流失治理及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辽河中上游水土流失成因与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由于自然因素及人为不合理生产活动的破坏,导致辽河中上游流域内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农耕地退化。实际上,水土流失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与工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辽河中上游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及区域自然条件、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的分析,针对辽河流域地域辽阔,各地在自然条件和水土流失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便于分类指导,提出了水土保持分区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水土保持是重要的环境和生态修复重建工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土保持是生态建设的主体。西部大开发 ,要注意当地环境和生态可承受能力 ,特别要注意水资源的限制。2 1世纪初期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 ,大规模基础设施、城镇建设等全面展开 ,一切基本建设项目均应按照水保法的规定 ,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防治人为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7.
编制矿山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几点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业开发破坏地表植被,扰动岩石结构,常造成严重的人为水土流失。通过几年来工作实践的经验总结,对矿山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水土流失预测和防治措施的合理布设,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的布置既要经济合理,又要满足各项水土流失防治理目标,它包括工程防治措施和植物防治措施2个部分。  相似文献   

8.
和龙市地处长白山区,森林茂密,矿产资源丰富。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为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和龙市开发建设中的水土流失呈"点"、"线"状分布;人为破坏植被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针对人为水土流失的成因,提出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的组织机制,加强部门之间协作,履行好监督、审批、收费三大职能,查处违法案件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雁北地区自然因素影响下的土壤侵蚀特点、土地利用现状以及煤田开发等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进行了宏观分析,并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观点出发,提出了治理措施和防治对策。目的在于减轻水土流失对下游官厅水库的威胁,更好地为能源基地服务。  相似文献   

10.
江苏沿海平原区生产建设项目增加,对区域水土流失造成一定影响,通过区域土壤、降雨、植被类型等自然概况分析,选择适宜于项目区自然条件,易活易长易管理的植物种类,并采取有效的造林种植、抚育管理措施,积极利用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美化自然生态环境,使工程建设过程中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治理。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与监测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活动在推动全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人为水土流失呈现出上升趋势,开发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呈现出水土流失范围广、类型多样、危害大、治理难度大等特点。水土流失监测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核心,自《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以来,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已逐渐被社会所接受,但据2009年的统计资料,全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率还不到24%。针对内蒙古自治区开发建设项目的不同水土流失类型,阐述了适用的监测方法,并建议应在充分了解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建设活动扰动方式、项目区自然条件和水土流失特点、建设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具体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监测方法,选择一种或多种监测方法,或不同方法交替运用。  相似文献   

12.
十九大提出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理念,促进矿山全面开展生态修复和治理工作,关键要对矿山布设有效的水土保持综合措施。本文介绍了汤头沟铁矿基本情况,分析了矿山水土流失特征,通过科学划分重点防治区,进行水土流失防治总体布局,通过工程与植物措施相结合,按照拦挡、排蓄、绿化水土流失治理原则形成铁矿矿区综合防治措施体系,以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维护矿区运营安全,保护和恢复环境。  相似文献   

13.
《水土保持通报》2006,26(1):F0002-F0002
1995年,水利部在深圳市召开首次沿海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座谈会,面对深圳市乃至沿海发达地区出现的触目惊心的城市水土流失危害,首次提出了城市水土保持问题。从1995年开始,在深圳市编制全国第一部城市水土保持规划工作以来,先后大规模开展了以控制泥沙为重点的开发闲置地的水土流失治理和以改善背景山体生态景观为重点的裸露山体缺口整治,不断探索创新城市水土保持管理模式和技术体系。1城市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的概念城市水土流失,实际上是城市化过程中因城市建设等人为活动产生的规划区范围内的水土流失现象。城市化水土流失,可以理解为当建设规模或开发建设活动扰动土(岩)体超越城市的承载力和管理水平时,在自然外营力(降雨、重力、径流冲刷)的作用下,造成的水土资源的损失和生态景观的破坏。城市化水土保持不是要使城市化过程逆转,而是要使城市化过程有序化,确保城市化过程中的各种基础设施能发挥其正常的功能。城市水土保持,是研究城市化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方式和规律,据以防治水土流失,维护城市生态安全,改善生态景观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及管理科学。城市水土保持具有对水土资源、生态景观的保护,对破坏劣地的植被恢复及景观改善和维护态安全的功能。未来的城市化建设目标应是花园式山水型的生态城市。2城市水土流失及其危害形式大量的高强度的水土流失,不仅影响城市生态景观,而且危害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防洪安全:(1)生态失调。生态系统结构破坏、生态系统功能降低、域市生态环境恶劣,表现为突发性灾害,例如洪灾、滑坡等重力侵蚀灾害。(2)资源衰退。表现为植被破坏、用地硬化、水土资源损失、生态景观破坏、投资环境恶化。(3)设施破坏。淤积河道、市政管网、桥涵;破坏水源、影响水质;影响交通、供电设施;淤埋房屋,影响企业产生等。造成水土流失的开发方式有:采石、取  相似文献   

14.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是在人为扰动和自然营力综合作用下,水资源、土地资源及其环境遭受加速破坏和损失的过程,由于施工活动高度集中在有限的范围内,对地表的扰动非常强烈,水土流失强度急剧增加。水利工程通常建设在江河湖海区域,施工过程涉及对原地形地貌的改变及大量土石方的开挖等,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现象,需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确保水利工程质量的同时重视水土资源管理和水土流失预防治理,从而达到项目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目的。从当代水利发展的生态保护要求和水利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特点出发,总结分析了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水土保持策略,旨在为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在生产开发过程中更注重环保,而风能具有良好的可再生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风电场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土壤及植被造成一定的破坏,人为地加剧了水土流失。本文以安溪龙门风电场项目为例,结合风电工程的特点,就风电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在编制过程中几个重要问题进行说明,对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和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章节提出水土保持相关要求,通过工程、植物与临时措施的结合,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也为下阶段主体工程进一步设计提供依据,力求把项目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风蚀的一项创举──水力治沙造田焦居仁(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北京100761)一、风蚀防治是水土保持的一项重要工作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其工作对象既包括水力侵蚀,又包括风力侵蚀;其工作内容既有...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三亚市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和水土流失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三亚市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水土保持意识淡薄、人为水土流失不断加剧、水土保持治理成效不显著、水土保持管理机构薄弱、科技对水土保持的支撑不够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具体防治对策是:搞好水土保持规划;建立功能齐全、结构合理、效益显著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把预防放在首要位置,加强监督执法队伍建设,完善监督管理体制;加强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开展水土保持治理示范区建设。  相似文献   

18.
城市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探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刚 《水土保持通报》1997,17(5):40-44,45
城市水土流失问题日益普遍严重,城市更需要水土保持,城市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城市边缘区,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建设活动,与自然水土流失相比,城市水土流失具有人为性、复杂性,严重性和可调控性等特点。应采取协调建设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抑制不合理的人为作用等措施,综合治理城市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9.
公路工程主体工程设计与水土保持方案相结合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水土保持法的颁布实施,基本上所有的项目在主体工程设计中均设计了一些满足水土保持要求、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控制项目建设水土流失现象发生的水土保持防护措施,但在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时,编制人员很有必要重视与主体工程设计的技术交流,力争使水土保持方案中新增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不重不漏、经济合理且可操作性强,从而使项目建设引起的人为水土流失降到最少、对环境的影响减到最弱。以新疆S215线三岔口—莎车段高速公路工程为例,详细介绍了公路工程主体工程设计与水土保持方案相结合布设防治措施,以达到最大限度地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在风电场建设过程中,必然会扰动地表,破坏植被与水土保持设施,从而加剧水土流失。以神池县黄花母49.5 MW风电场为例,根据自然条件,针对主体工程设计未考虑或少考虑水土资源防护问题的风机箱变区、交通道路区和输电线路区,进行了水土保持措施布局与设计研究,可为同类项目的人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