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河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 ,辽宁境内流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 4 7 7% ,其中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的 37%。治理辽河水土流失 ,对促进流域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在治理措施上 ,必须因地制宜 ,依据不同区域、不同地类、不同自然条件 ,实施梯田工程、退耕工程、封禁治理、坡面拦蓄工程、植被配套工程等 ,做到坡面治理与沟壑治理相结合 ,大力发展小流域经济。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地处我国南方,水热条件充沛,林草覆盖率高,但由于土壤、地形及降雨等自然因素和频繁的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省仍有1.93万km2土地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在实地调查、收集和分析各县(市、区)水土流失资料基础上,根据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等因素,将全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划分为6个一级区,17个二级区,并提出每个分区措施总体布局与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防治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北黄土高原区位于黄河上中游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貌和气候等自然特点,以及人类生产建设活动造成水土流失。针对新水土保持法及新时期治黄新理念,就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防治进行了探讨,提出该区水土流失存在的主要问题、防治的新思路,希望为今后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不合理生产活动,晋城市的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水质遭受污染,水资源量减少,危及农村饮水安全。通过对市域水土流失现状、水质污染及水量减少的原因分析,提出了科学规划、实施生态建设、加强监督监测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土壤侵蚀综合指数对湖北省水土流失区域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周边山地丘陵水质维护保土区和桐柏大别山山地丘陵水源涵养保土区是湖北省侵蚀最为严重的地区,而江汉平原及周边丘陵农田防护人居环境维护区和洞庭湖丘陵平原农田防护水质维护区则是湖北省水土流失程度最轻的地区。湖北省水土流失强度最高的县(市)多位于江汉平原与周边山地的过渡地带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说明湖北省不同区域自然条件的差异是水土流失区域分异产生的先决条件,但是不同地区农业生产和开发建设活动等人为活动强度的差异也对水土流失分异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刘家峡库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家峡库区自然条件严酷,水土流失诱发因素多,农业生产条件差,群众生活困难。针对库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在对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和立地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实现"耕地梯田化、种植立体化、养殖舍饲化、设施完善化、能源清洁化"为目标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以期使库区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有明显改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程度由现状的27.20%提高到71.02%。  相似文献   

7.
南方丘陵区林下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方丘陵区林地水土流失问题日渐突出,经过调研,太湖流域丘陵区的林下水土流失类型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以生态公益林区的侵蚀劣地上种植马尾松、油茶为主的林地,另一类是以人类生产活动比较频繁的茶园、果园、竹林等商品林区为典型代表的林地。通过分类分析这两大类典型林地水土流失的自然条件与人为活动影响,得出第一类的林下水土流失主要由于历史原因加上土壤贫瘠,植被难以恢复;第二类的林下水土流失主要由于林地管护方式的差别。作者在调查太湖流域丘陵区林地产生水土流失原因的基础上,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并针对不同类型的林地制定对应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潍坊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生产建设项目数量多、活动强度大和传统农业生产管理粗放等,容易引发人为水土流失。根据高新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水土保持需求,制定了《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水土保持规划》,确定了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将高新区划分为人居环境维护区、农田防护区、生态工业园区3个功能区,并根据各分区的水土流失特点,提出了与各分区生态功能定位相适应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确定了以河道治理工程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长治市城市水土流失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长治市城市水土流失日趋严重,调查分析认为,自然因素虽然为土壤侵蚀提供了潜在可能性,但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则是触发和加剧城市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根据城市地域经构、景观特点及人为的生活活动,将长治市城区划分为五大类型区,即城市中心区、城市交通区、旅游风景区,城市开发区和工矿企业区。针对各区水土流失的成因及特点,应分别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其中包括有行政管理措施和水土保持技术措施等。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是在长期的地质历史演变中形成和发展的。水土流失是在一定的地质环境里,受到自然界或人类活动等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质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人类的生产活动改变地质环境的规模越来越大,形成新的人工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多。研究形成黄土高原的地质条件和历史发展,掌握形成水土流失的侵蚀、搬运、沉积等地质作用的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运用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调整自然作用与人类生产活动的关系,保持水土,开发治理黄土高原,形成适于人民生活与生产的生态环境,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和环境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与监测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活动在推动全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人为水土流失呈现出上升趋势,开发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呈现出水土流失范围广、类型多样、危害大、治理难度大等特点。水土流失监测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核心,自《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以来,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已逐渐被社会所接受,但据2009年的统计资料,全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率还不到24%。针对内蒙古自治区开发建设项目的不同水土流失类型,阐述了适用的监测方法,并建议应在充分了解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建设活动扰动方式、项目区自然条件和水土流失特点、建设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具体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监测方法,选择一种或多种监测方法,或不同方法交替运用。  相似文献   

12.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生态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对于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发展大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朝阳市现有水土流失面积9 463.7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48.1%,年均土壤流失量8 670万t,年土壤侵蚀模数3 788 t/km2。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植被及不合理的开发建设与生产活动,自然因素是产生土壤侵蚀的基础和潜在原因,而人为不合理的建设与生产活动是造成土壤侵蚀加速的主导因素。防止土壤侵蚀,主要应从改变地形条件、改良土壤性状、改善植被状况等方便入手,通过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土地,因害设防地配置综合防治措施,以建立完善的土壤侵蚀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3.
辽河三角洲湿地在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而形成的独特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景观。基于辽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敏感性,为了谋求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区域生态环境的良性运行,必须缓解湿地旅游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探讨了湿地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辨证统一关系,分析了辽河三角洲湿地旅游开发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辽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旅游和生态保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以福建省内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大田县为研究区域 ,建立水土流失数据库 ,分析了高程、坡度、土地利用、地貌、道路缓冲区和居民点缓冲区与水土流失的关系。由分析可知 :自然条件中的不利因素是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客观条件 ,生产建设项目、地表植被的破坏以及旱坡耕作加剧了本区的水土流失。介绍了水土流失成因分析过程。  相似文献   

15.
新建青藏铁路施工期土壤侵蚀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寒、干旱、少氧的严酷自然条件,导致了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十分独特、脆弱、对人类扰动极其敏感的自然属性。青藏铁路的建设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沿线地区的水土流失。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野外调查分析结果,编制了唐古拉山口至拉萨段铁路两侧50km范围土壤侵蚀现状图。根据铁路沿线水土流失现状和工程建设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对施工期土壤侵蚀类型与强度的变化以及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进行了预测,并据此分析了工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水利部的领导下,太湖局贯彻可持续发展思路,加强流域统筹规划和管理,先后开展了太湖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和太湖流域片水土保持规划编制等工作。针对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重点,全面谋划了流域片水土流失防治总体布局与思路、11个水土保持三级区的水土流失防治布局与思路以及到2020年的水土保持工作目标。同时,努力推动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地区水土流失易发区划分和清洁小流域(小区域)建设等工作。  相似文献   

17.
水土保持与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存旭 《水土保持通报》2006,26(5):111-113,118
河南省地处南北气候和山区向平原双重过渡带,受特殊气候、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山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脆弱。通过对水土流失危害以及水土保持在改善生态环境与农业生产条件中的作用分析,指出了水土保持是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提出搞好水土保持,促进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是: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重点抓好以坡改梯为主的基本农田建设;切实加强拦沙蓄水工程和坡面水系配套工程建设;强化监督管理工作,遏制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8.
水土流失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水电类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是以人类生产建设活动为主要外营力而形成的一种典型的人为加速侵蚀。水电站工程建设导致的土壤侵蚀强度较大且类型多样。统筹布设合理的拦挡、截排水、护坡及临时防护措施;恢复区域水文循环途径及受损生态系统;做好渣场、施工道路等区域的植物恢复及后期管护,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水土保持控制措施体系,是控制水电工程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江苏沿海平原区生产建设项目增加,对区域水土流失造成一定影响,通过区域土壤、降雨、植被类型等自然概况分析,选择适宜于项目区自然条件,易活易长易管理的植物种类,并采取有效的造林种植、抚育管理措施,积极利用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美化自然生态环境,使工程建设过程中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治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开展中山市境内平原河网区水土流失易发区的划分工作,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保护宝贵的水土资源,为政府依法行政、实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分析区域内土壤抗蚀性弱,母岩易风化,降水多,强度大且年内分布不均,水热条件充裕等自然特点,以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较强等社会经济特点,基于GIS,RS技术开展研究。[结果]通过划分水土保持分区,明确了需界定水土流失易发区的平原河网区范围,也探明了研究区地形地貌、降雨、土壤、植被及河网区水土流失易发敏感因子,合理选取定量和定性指标,构建了水土流失易发区划分指标体系,划分出中山市平原河网区水土流失易发区。[结论]中山市平原河网区水土流失易发区主要有小榄镇、黄圃镇等9个镇区,土地面积约666.92km2,占该市土地总面积的37.39%。易发区划分成果完善了中山市水土保持规划体系,同时也可为编制地市级水土保持规划或制定规章制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