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杀虫双撒滴剂防治水稻螟虫效果好针对水稻螟虫迅速回升、猖獗为害的状况,各地开展了水稻螟虫综合防治技术的试验、研究工作,在治螟药剂品种及剂型筛选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最近开发了18%杀虫双撒滴剂新剂型。1997年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组织南方水稻主产...  相似文献   

2.
防治水稻螟虫技术的一大进步——杀虫双撒滴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红 《湖北植保》1998,(3):26-26
防治水稻螟虫技术的一大进步—杀虫双撒滴剂湖北省植保总站(430070)许红螟虫是湖北水稻上的主要害虫。80年代中期以来,1代二化螟连年大发生,集中为害中稻秧苗,最高枯鞘率达100%,严重的影响了中稻本田基本苗和中稻早发。后期2代二化螟,3代三化螟造成...  相似文献   

3.
水稻螟虫是水稻上常见的主要害虫,由于是钻蛀危害,喷雾防治很难掌握防治最佳时期,防治效果差,而且杀伤天敌,破坏生态平衡,目前所用的杀虫双大粒剂,具有内吸性强,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对天敌影响小,使用安全方便等优点,为了进行农药登记,特进行了3=6%杀虫双大粒剂防治水稻螟虫的田间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3.6%广谱型杀虫双颗粒剂防治甘蔗螟虫药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用新型低毒药剂3.6%广谱型杀虫双GR防治甘蔗螟虫,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甘蔗螟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分别在甘蔗苗期和在甘蔗生长后期用药1次对螟虫的防治都表现出较好的防效,防效达到54.3%以上,较当地蔗农防治甘蔗螟虫惯用药剂3%呋喃丹GR防治效果好,可作为高效低毒新型药剂在蔗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锐劲特和Bt混配防治水稻抗性二化螟(1代)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翔  尹勇  蒋凡  罗林明 《植物医生》2005,18(4):27-28
水稻是四川省的重要粮食作物.螟虫是水稻上的重要虫害,常年发生面积200万hm2左右,虽经大力防治,每年仍造成粮食实际损失10万t左右.随着杀虫双、杀虫单等沙蚕毒素杀螟药剂在四川省多年大面积使用,水稻二化螟对其产生极高抗性.二化螟危害逐年上升,已成为四川省水稻螟虫优势种群.近几年田间实践表明,施用5%锐劲特悬浮剂667m2 30 mL对二化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效期可达25~30 d,但其防治成本较高,农民很难接受.  相似文献   

6.
邹美云 《植物保护》1983,9(1):35-35
杀虫脒虽是防治水稻螟虫效果较好的药剂,但因残毒、致癌等原因,现在粮食作物上已限制使用,为了寻找替代品种,1981年我们对25%杀虫双水剂进行了防治水稻害虫的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结果。 有关杀虫双的使用技术 1.使用剂量:对几种主要害虫进行的每亩用量3、5、7、9两的剂量试验结果一致表明,每亩用量3两时,防治效果就可达90%左右,剂量增加,药效期显著延长。 2.用药方法:水稻的害虫,经常栖息在植株的中下部,杀虫双是一种内吸输导型药剂,用泼浇、撒毒  相似文献   

7.
50 %杀虫双SP(可溶性粉剂 ,下同 )是南京市江浦农药厂与有关科研单位联合开发的杀虫双新剂型产品 ,它克服了螟虫对其产生的抗药性 ,防治效果提高。为明确该产品对水稻螟虫的防治效果 ,1 998~ 1 999年我们在宜兴等地进行了较为广泛的试验、示范 ,取得了理想的试验结果。现简要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试验设 50 %杀虫双SP 1 0 0g/ 667m2 ,90 %杀虫单TC(原粉 ,下同 ) 50g/ 667m2 (溧阳化工厂生产 ) ,1 8%杀虫双AS(水剂 ,下同 ) 2 50ml/ 667m2 ,清水对照共 4个处理 ,4次重复 ,小区面积 3 3 .4m2 ,随机区组排列。每处理按每 66…  相似文献   

8.
防治水稻二化螟高效、低蚕毒药剂的筛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在水稻嘉早35上施用20%三唑磷乳油、18%杀虫双水剂、18%杀虫双撒滴剂和5%锐劲特胶悬剂4种药剂,比较其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室内模拟试验结果,4种药剂在不同剂量下对家蚕的毒性,不同药剂之间差异明显,高低次序为:锐劲特>三唑磷>杀虫双水剂>杀虫双撒滴剂,锐劲特对家蚕的毒性最低;三唑磷在低浓度(100mg/L)下对家蚕毒性较低,而在高浓度(500,1000ml/L)下对家蚕毒害很高;杀虫双水剂与撒滴剂对家蚕的毒性均较高。喷叶处理引起的家蚕死亡率最高,其次为喷虫处理,点滴处理对家蚕的毒害最小。锐劲特是一种适合在家蚕区推广应用的高效低蚕毒的杀螟药剂。结果表明,随着农药剂量的增加,呈现对二化螟的防效增高,同时对家蚕毒性亦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1972年起成为上海地区水稻主要害虫,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1979年后,虽然大发生频率较高,由于测报和防治水平提高,以及大面积推广内吸性沙蚕毒素类农药(18%杀虫双和90%杀虫单),1982~2002年在上海郊区没有造成较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选用联苯菊酯、克百威、联苯菊酯+克百威、吡虫啉、杀虫双、毒死蜱、甲拌磷处理新植蔗防治甘蔗螟虫,结果显示,施药后30d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5.1%、80.4%、52.3%、77.1%、62.1%、59.5%和43.1%,克百威、吡虫啉处理的防治效果最好与各处理显著性差异.施药后60d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4.8%、72.2%、60.2%、84.9%、57.8%、53.9%、56.8%,吡虫啉处理的防治效果最好与各处理显著性差异.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吡虫啉BR是防治甘蔗螟虫替代高毒农药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1.
18%杀虫双撒滴剂是杀虫双的一种新剂型,为评价粮桑混栽区在稻田使用杀虫双撒滴剂对家蚕的安全性,特进行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选择邻近稻田的桑园作试验区(仅隔30cm的小埂)。7月10日傍晚施药,当日气温26~36℃,偏南风3~4级,...  相似文献   

12.
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栽培制度和水稻品种的变化,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成为四川稻区螟虫的优势种,占水稻螟虫总量的80%以上。水稻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水稻上为害最为严重的常发性害虫之一。水稻在分蘖期受害,造成枯鞘、枯心苗,在穗期受害,造成虫伤株和白穗,一般年份减产3%~5%,严重年份,减产在30%以上。20世纪70年代以前,四川稻区螟虫的防治主要使用六六六、DDT等有机氯农药;70年代开始推广使用甲胺磷、敌百虫等有机磷农药和杀虫脒防治二化螟;80年代初大量使用水胺硫磷等高毒有机磷农药防治二化螟;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主要推广杀虫双、杀虫单等沙蚕毒素杀虫剂和溴氰菊酯等拟虫菊酯类杀虫剂防治二化螟;2000年后,氟虫腈、阿维菌素、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毒死蜱曾经广泛应用于二化螟防治;近年来,双酰胺类杀虫剂如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溴氰虫酰胺、四氯虫酰胺等,由于作用机理独特,对大部分鳞翅目害虫具有优异的控制效果,已成为防治水稻二化螟的重要药剂。四氯虫酰胺是中化农化有限公司与沈阳化工研究院联合开发的新化合物,是中国第一个获得登记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酰胺类杀虫剂,其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商品名为9080TM,并已取得农药登记。四氯虫酰胺是一种广谱性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活性,内吸传导性好,对夜蛾科、螟蛾科、菜蛾科、尺蠖蛾科、卷蛾科、卷叶蛾科、小卷叶蛾科等鳞翅目害虫防治效果优良,其速效性好、持效期长。2013年笔者在四川省青神县用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对水稻二化螟进行了防治试验示范,旨在为该药剂在四川省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和广东化工厅化工处最近在广东清远县联合召开杀虫双现场药效鉴定会。一九八一年上半年,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和清远县测报站协作,在清远县用杀虫双防治水稻(早稻)稻纵卷叶螟和三化螟达18万亩次,效果良好。广东省农科院自一九七九年以来进行杀虫双防治水稻害虫的试验、示范,在盆栽试验的基础上,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广东清远县,顺德县、东莞县、广东市郊区等地进行了较大  相似文献   

14.
许红 《湖北植保》2001,(3):5-7,9
水稻螟虫主要指三化螟和二化螟 ,是湖北水稻生产中发生面积最大、为害最重的重要害虫。常年发生 1 56 7.53 khm2 ,占水稻播种面积的 6 1 .87% ,防治后仍损失万 t。其中 ,中稻每 6 6 7m2 病虫防治农药费用约 1 5元 ,防治螟虫需喷药 4次 ,农药费用 1 0元左右。尤其是 3、 4代三化螟分别为害中、晚稻 ,造成白穗 ,防治时选择高毒高残留农药 ,势必形成稻谷农药残留。在中国即将步入 WTO的前夕 ,稻谷品质和成本是中外农产品在中国市场竞争的关键 ,如何提高稻谷品质、减轻螟虫发生为害、减少使用农药防治螟虫的次数、降低生产成本和农药残留将是…  相似文献   

15.
中稻主要病虫草害无人机飞防效果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稻全程飞防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智能植保无人机与人工使用电动喷雾器施药防治水稻病虫草害效果相近。智能植保无人机对中稻田杂草总体鲜重防治效果为79%,略高于电动喷雾器防治效果(76.6%);对二代二化螟保苗效果为84.6%,纹枯病防治效果为84.6%,三、四代稻飞虱防治效果为91.3%、84%;电动喷雾器防治效果分别为:84.6%、77.9%、90.1%、75.9%。在与电动喷雾器施药防治效果相近或略高的情况下,智能植保无人机可有效提高防治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在生产上是可推广的一种新的植保施药器械。  相似文献   

16.
黎永健 《广西植保》1998,11(1):28-28
18%辛威一号是湖南南农集团金穗农药公司出产的一种新型杀虫剂,它具有强烈的触杀、胃毒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内吸作用,对卵和高龄幼虫都有较强的杀伤力。在防治稻瘿蚊和三化螟时,与18%杀虫双混合使用,提高辛威一号的内吸传导能力,可使其持效更长,防治效果更加显著。1 试验方法1.1 供试药剂混合比例:每666.7m2用18%辛威一号50ml与18%杀虫双300ml混合使用。(下简称混合液)1.2 供试水稻品种为博优4480。防治对象为稻瘿蚊和三化螟。1.3 试验处理:设混合液、辛威一号50ml/666.7m2、清水对照、10%益舒宝1.25Kg/666.7m2、或3%米乐尔1.5Kg/666.7m2…  相似文献   

17.
根据《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嗓虫脒在水稻整个生长期内,只能使用一次,每亩用25%水剂2两,距收获期不得少于40天;每亩用25%水剂4两,距收获期不得少于70天”。如何在限量使用的前题下,充分发挥杀虫脒的作用,是当前防治水稻螟虫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采用复配方法:将杀虫双、1605、敌百虫等农药与杀虫脒混合使用,防治水稻螟虫,效果较好。其中杀虫双、杀虫脒混用,盆栽、田间小区和大田示范结果一致,防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水稻螟虫是孝感市水稻的主要害虫 ,在 5 0年代~ 80年代二化螟、三化螟种群交替上升 ,进入 90年代中期 ,二化螟、三化螟在水稻混合暴发为害 ,严重影响了水稻生产。据统计 ,水稻螟虫每年发生面积约为 46万 hm2 ,防治面积 60万 hm2 ,挽回损失达80 0 0万 kg,实际损失 2 5 0 0万 kg。在螟虫的防治上虽然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但也出现了因长期单一使用化学农药等原因引起螟虫抗性上升状况 ,笔者总结 5 0年代以来螟虫的防治工作情况 ,粗略分析螟虫抗性上升的原因 ,并提出相对应的对策。1  5 0年代以来水稻螟虫防治状况5 0年代以来 ,孝感市螟虫…  相似文献   

19.
防治水稻害虫新型杀虫剂硫环杀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年室内和田间试验,发现硫环杀对防治水稻害虫具有突出的优点,它与杀螟丹、杀虫双都属于同类新型结构的杀虫剂。硫环杀田间亩用量75克防治水稻二化螟、三化螟其效果与杀虫脒、杀螟丹、杀虫双在一个水平上。根区深层施药可兼治水稻多种害虫,并可提高防治效果。残效期可维持7~14天,田间施药1~2次可控制螟害,它不仅具有良好的内吸和触杀作用,还兼有胃毒和熏蒸作用。硫环杀属神经毒剂,对螟虫具有特殊的中毒症状及毒杀机制,对高等动物属中等毒性,无致癌、致突变作用,也不会引起畸胎的形成。根据硫环杀的理化特性、代谢、转化等残留分析,它积累在环境中或食物链上可能性不大,可以取代有机氯农药,其特殊的毒杀机制在克服害虫抗药性方面,可能作为轮换的一个新品种。它是一个很有希望的杀虫剂。  相似文献   

20.
两种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两种赤眼蜂对水稻二化螟的田间防治效果,自二化螟卵始盛期释放稻螟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同时与施用18%杀虫双的化学防治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稻螟赤眼蜂对卵的校正寄生率和防治效果分别为56.90%和73.04%,拟澳洲赤眼蜂对卵的校正寄生率和防治效果分别为40.28%和53.27%,稻螟赤眼蜂的防效高于拟澳洲赤眼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