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8 毫秒
1.
为满足我国粮食、牧草、蔬菜、花卉等作物种子包衣处理的需要,为实施“种子工程”提供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甘肃酒泉奥凯种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出5BY-5.0(10)v型种子包衣机,已通过科技成果鉴定,“种子包衣机雾化装置”和“种子包衣机弹性搅龙装置”新技术已获得国家专利。  相似文献   

2.
由于存在包衣配方不统一、包衣机自动化水平低等问题,目前我国种子包衣合格率检测精度和效率较低。为此设计了一套丸粒化包衣种子识别检测系统,针对形状为类球体的包衣种子进行识别。首先,搭建拍摄平台,拍摄的图像传输至识别控制系统中进行图像前期处理。其次,根据图像处理后不同类型包衣种子特征提出了一种识别检测算法,根据破损包衣种子与其它包衣种子图像面积比例的差异,利用高级形态学处理实现破损包衣种子的识别。根据多籽种子与合格种子颗粒像素值的差异实现对多籽种子以及合格种子的识别。最后,对种子总数、合格数、多籽种子数及破损种子数进行检测,计算得到包衣合格率。以红三叶种子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整套系统图像采集、处理与识别时间约为3s;运用高级形态学处理识别破损包衣种子准确率达98.8%;当试验样本为200粒时,总数识别算法的准确率达到99.1%;对合格包衣种子以及多籽包衣种子识别相对误差分别为1.18%与3.36%。该识别检测系统实现了拍摄、图像处理、检测识别以及结果保存等功能,实现了包衣种子的无损检测。  相似文献   

3.
由于存在包衣配方不统一、包衣机自动化水平低等问题,目前我国种子包衣合格率检测精度和效率较低。为此设计了一套丸粒化包衣种子识别检测系统,针对形状为类球体的包衣种子进行识别。首先,搭建拍摄平台,拍摄的图像传输至识别控制系统中进行图像前期处理。其次,根据图像处理后不同类型包衣种子特征提出了一种识别检测算法,根据破损包衣种子与其它包衣种子图像面积比例的差异,利用高级形态学处理实现破损包衣种子的识别。根据多籽种子与合格种子颗粒像素值的差异实现对多籽种子以及合格种子的识别。最后,对种子总数、合格数、多籽种子数及破损种子数进行检测,计算得到包衣合格率。以红三叶种子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整套系统图像采集、处理与识别时间约为3 s;运用高级形态学处理识别破损包衣种子准确率达98.8%;当试验样本为200粒时,总数识别算法的准确率达到99.1%;对合格包衣种子以及多籽包衣种子识别相对误差分别为1.18%与3.36%。该识别检测系统实现了拍摄、图像处理、检测识别以及结果保存等功能,实现了包衣种子的无损检测。  相似文献   

4.
种子包衣机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国内种子包衣机在结构设计、计量控制、制造质量与喷头堵塞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研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种子包衣机。该机采用计量泵供给药液,外槽轮定量供给种子,实现泵和外槽轮同步转动,达到精确、稳定的种药配比,减小种药变异系数。通过对种子定量供给装置、种衣剂超纫雾化装置、种子抛撤装置和再搅拌装置的设计与应用,既解决了雾化喷头堵塞问题,又提高了种子包衣合格率指标。试验结果表明,种药比调节范围20—120,种衣合格率参95%,种药变异系数≤2.5%,种子破碎率<0.1%,可满足作物种子包衣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5.
轻小型种子包衣机的研制及最佳滚筒转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防止病虫对播下的种子危害,同时增加种子抗病虫害的能力和增加适合作物生长的微量元素,当前大量采用种子包衣技术。种子包衣需要由种子包衣机完成。根据南方丘陵地区多的特点.作者成功研制了轻小型种子包衣机械,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种子包衣需要。本文着重对轻小型种子包衣机的有关参数进行了研究,经过试验证明其理论与实践结果相一致.保证了种子的包衣质量。  相似文献   

6.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是一项物理农业技术,它是在农作物播种前5~12天用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对种子进行处理,使农作物增产的高新技术,其播种方法与常规相同。目前大量推广使用的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是由大连博士等离子体有限公司研制,该机使用起来非常方  相似文献   

7.
针对种子包衣技术推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研究种子包衣干燥技术,使包衣后的种子能够立刻进行在线称量、包装、处理,解决种子工厂化加工流水线中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8.
主要阐述了种子包衣在“种子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包衣机在种子包衣技术推广的位置,应用包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及如何推广好包衣技术。  相似文献   

9.
应用5BYR-100型小型种子包衣机,对萝卜、白菜、黄瓜等种子进行上光、包衣、丸化试验,并对实际生产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我国种子包衣机设备控制粗放,种子包衣效率低等问题,为了满足现代农业生产对种子包衣的质量要求,选取PLC为控制中心,研究了种子包衣机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工作原理,并系统论述了种子包衣机自动控制系统中硬件选型、系统监控、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与选型依据。  相似文献   

11.
高压静电技术在作物种子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种子是植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和保存者,作物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之一.为此,介绍了高压静电处理设备及其实验装置研究状况.由于高压静电技术在作物种子中的分级分选、生物学效应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概述了高压静电技术特点及在作物种子处理中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其发展趋势,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茄子的田间出苗、生长和增产,采用高压静电场对种子进行分选和田间试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均匀设计,对茄子种进行电场处理和田间试验,考察了电场强度和处理时间对茄子种的出苗和生长情况的影响,摸索了茄子种电场选种和电场处理的较适宜参数。  相似文献   

13.
莲子脱壳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设计了一种实用的高效莲子脱壳机,对传统手工脱壳工艺进行改进,利用高速刀具对莲子外壳进行切割和挤压使其脱壳,同时增加了脱壳切割的刀具数量,使其更适合机械化生产,将莲子按大小进行分类脱亮,使莲子脱壳实现机械化,试验证明该机器技术可行。  相似文献   

14.
我国种子加工技术与设备概况及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我国种子加工技术创新体系。介绍并分析了种子干燥、精选分级、包衣、计量包装等主要加工设备的概况以及种子加工设备的生产和加工流水线的建设情况。剖析了我国种子加工设备长期大量进口的症结所在,并提出行业主要发展趋势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高压静电处理水稻种子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不同年代收获的水稻种子,在高压静电场中进行处理,并设置相应对照组,对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幼苗生长高度、活力指数等项指标进行检测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高压静电处理过的水稻种子在发芽期间的各项生理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效果极其显著。因而得出,利用高压静电场处理种子可改变种子内部结构,加速种子细胞动力学过程,激活种子内部潜在能力,加快种子萌发,促进幼苗生长,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磁场种子处理、电场种子处理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可用于玉米、大豆、高粱、小麦等作物的种子处理。鞍山市农机技术推广中心选择大屯中心示范农场,对玉米播前种子处理栽培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子处理方法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磁场种子处理可使玉米增产22%,等离子体种子处理可增产18%,电场种子处理可增产9%。  相似文献   

17.
根据目前国内外精播机缺少监控系统的现状,在充分考虑了各种精播机田间作业条件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气力式玉米精播机种肥监控系统。从电路功能上实现了种子已播数的统计、种子堵塞报警、缺种报警、重播报警、漏播报警,以及肥料的缺肥报警、堵塞报警指示;系统能够准确地显示出故障所在的具体位置,避免了种子施播断条现象的发生。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误报率低,性能稳定可靠,对农业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马铃薯机械化播种作业易出现漏播现象的问题,采用机器视觉技术对排种链上的种勺和种薯进行并行识别,根据识别结果提出了一种种薯排种器种勺缺种的判别方法.首先,使用高速相机根据种薯排种链的工作环境要求采集图像,将视频帧图像划分20个区域;然后,对视频帧图像进行处理,在获取种勺的识别信息的同时获取种薯识别信息;最后,依据在...  相似文献   

19.
种子清选是种子采后加工处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序之一,但目前国内种子清选设备在作业质量、可靠性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难以满足国内实际需求。在对市场上常用的4种种子清选机类型、工作原理以及适用范围分析的基础上,阐述目前国内外种子清选机的发展概况并对国内外部分设备性能分析比较,总结我国种子清选机存在的性能不稳、适应性不强、可靠性差、原材料质量和加工工艺水平落后、产品加工质量等问题,提出今后我国应因地制宜研发国产化新型高效种子清选机,提升企业加工能力,加快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升级换代与应用等相关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针对机采棉中残地膜含量较高、清除效果不佳的现实问题,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电场极板电压、磁场电流、机采棉飞入速度对机采棉残地膜电磁作用下机采棉清杂率的影响,得到电场极板电压、磁场电流强度及机采棉飞入速度对清杂率影响显著及棉花与残地膜的分离规律。以清杂率为判定指标,利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判定分新方法,得出了3个影响因素的最佳优化参数,并建立了棉花与残地膜分离规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最佳优化参数组合为电场极板电压为30k V、磁场电流强度为10A、机采棉飞入速度为12m/s,验证了棉花与残地膜分离规律模型的有效性,此时机采棉清杂率为95%,效果良好。本研究可为机采棉残地膜电磁清杂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