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在玉米生产上,各地通常以果穗的苞叶枯白且松散即可收获了,其实不然。例如掖单12、掖单13和掖单20号等当前推广种植的几个紧凑型品种,这些品种有早白皮、晚成熟的“假熟”现象,收获过早往往会造成减产。试验证明,减产幅度一般多在9.75%~13.64%。因此,紧凑型玉米  相似文献   

2.
当前各地推广种植的紧凑型玉米,如“掖单12”、“掖单13”和“掖单20号”等品种有早白皮、晚成熟的“假熟”现象,过早收获会造成减产,减产率达9.25%~13.64%。因此,在果穗白皮后的7-9天收获,为其最佳适期;试验证明,一般比对照增产10.58%~13.27%。  相似文献   

3.
当前各地推广种植的紧凑型玉米,如“掖单12”、“掖单13”和“掖单20号”等品种有早白皮、晚成熟的“假熟”现象,过早收获会造成减产,减产率达9.25% ̄13.64%。因此,在果穗白皮后的7 ̄9天收获,为其最佳适期;试验证明,一般比对照增产10.58% ̄13.27%。据测定,“掖单12”和“掖单13号”等紧凑型玉米,进入完熟期时,籽粒仍处于半乳线期,即蜡熟期,其籽粒干重只有完熟期的90%,籽粒仍继续灌浆,约7 ̄9天后,乳线才消失,籽粒干重才达到最大值。此时收获,亩产量亦最高。各地种植的麦套夏玉米或夏直播玉米,由于后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  相似文献   

4.
何启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798-16800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玉米品种果穗维管束结构的差异。[方法]选用不同株型和穗型的3个玉米高产杂交种掖单4号、掖单13和沈单7号,利用徒手切片技术观察测定穗柄和穗轴内维管束的数目和面积,比较不同类型品种间果穗维管束的结构差异。[结果]在穗柄(轴)大维管束数、总维管束数、单个大维管束的平均面积、大维管束总面积、维管束总面积上,大穗型品种掖单13和沈单7号显著优于小穗型品种掖单4号;在维管束密度及维管束相对面积上,紧凑型品种掖单4号和掖单13大于平展型品种沈单7号;在维管束的输送效率上,掖单13略占优势,但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结论]为今后玉米的高产栽培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紧凑型玉米掖单12号叶片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功能期、光合势等进行了研究,掖单12号比紧凑型玉米Sc704单株总叶面积大,但上部叶片比Sc704小。因此,冠层采光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6.
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自1970年以来,先后选育推广了掖单2、掖单13、东单7、东单8等一大批紧凑型玉米新杂交种,使玉米生产上了一个新台阶。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生理特点是:“源”足、“库”大、“流”强,在生产上也是以此为依据实施的。  相似文献   

7.
高密度下两种株型玉米果穗性状耐密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采用高密度75 000、90 000和105 000株/hm2栽培,分析了种植密度对紧凑型玉米掖单22、登海1号和半紧凑型玉米Sc704果穗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半紧凑型玉米果穗性状的耐密性要优于紧凑型玉米。产量因素中粒重密度的影响较小,高密度主要影响玉米的结穗性、有效穗长和结实粒数。随着密度的增加,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逐渐增大,粒重的贡献相对变小。  相似文献   

8.
在不同种植密度下,高水肥地块紧凑型玉米掖单13号的高产量超出普通型玉米长单32号8.57%,而干旱丘陵地块的掖单13号最高产量比长单32号降低12.69%,表明在水肥条件下一的地块,应根据地力选择合适株型的玉米品种。种植密度加大,影响玉米群体产量高低的构成因素主要是穗粒数。叶夹角与叶向值都会随密度加大而调节自身受光角度,调节幅度大小为穗下部叶下于穗上部叶,紧凑型大于普通型玉米。  相似文献   

9.
不同杂交玉米组合、不同群体密度试验于1996-1997年进行,在不同密度下各组合的产量和穗粒性状差异不显著,密度对半紧凑型玉米的叶面积和干物重及净同化率等性状的调节作用比紧凑型玉米掖单12号要大些,根据广东的情况,从各方面性状综合考虑,半紧凑型玉米以4.5×104~6.0×104株/hm2为宜,而紧凑型玉米掖单12号以7.5×104株/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0.
孟亮 《现代农业》2012,(5):115-116
玉米种子贮藏可分为粒藏和穗藏两种方式。2001年将当年收获的掖单13和爆裂型玉米分别做露天穗藏和室内粒藏比较试验;2004年3月对两种贮藏方式的玉米做发芽比较试验。从发芽试验中发现果穗露天贮藏的种子虽然经历了3年的风吹、日晒、雨淋、冰雪、冷冻的影响,但发芽率仍保持很高,掖单13为92%,爆裂型玉米为80%,无虫害;而室内粒藏的掖单13发芽率仅为28%,爆裂型玉米为21%,  相似文献   

11.
生态因素对玉米品种生长发育影响及调控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播期、覆膜调控,研究了不同生态条件下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生长特性,试验结果如下: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生育期表现较大差异,温度是影响玉米生育期的主要生态因子;覆膜对生育期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其影响作用 主要在玉米生育前期,开花期玉米根系数量和最大叶面积指数(LAI)与产量都达极显著正相关;相同播期条件下,掖单13号开花期根系数量和最大LAI大于登海1号品种,适宜生态条件下,玉米穗粒性状变异系数小,果穗发育整齐一致,掖单13穗长较大,易于形成大果穗,高产潜力大,但高温弱光条件下,穗粒性状变异系数大,空秆率高,果穗不整齐,产量低。  相似文献   

12.
<正> 夏玉米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抓住玉米增产的关键技术措施,就能充分发挥玉米的增产潜力,使产量大幅度提高。根据多年大田生产实践,要获得夏玉米高产、在栽培上应掌握好以下几点: 一、选用良种 优良品种是决定产量的重要因素,一般可增产10%~20%。在近年来,掖单11号,掖单12号、掖单13号等品种的综合性状和生产潜力都明显好于掖单2号,是目前夏玉米高产栽培较理想的品种。掖单11号为中晚  相似文献   

13.
紧凑型玉米掖单22与SC704籽粒灌浆特性对比分析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2001~2002年以新疆当地主栽品种SC704为对照,对山东育成的紧凑型玉米掖单22号籽粒灌浆特性进行分析,掖单22号具有籽粒体积大、灌浆速率快、灌浆持续时间长、增产潜力大等特性,其生育期较SC704长3~4d。与此同时,籽粒的灌浆速率与籽粒的含水百分率、含水率、籽粒体积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籽粒含水率在60%左右时,两品种的灌浆速率达到最大值。掖单22号收获时籽粒水分含量较高,宜推迟收获。  相似文献   

14.
根据陕西省80年代初以来夏玉米中熟组、紧凑型组和春玉米组区域试验的资料,对已审(认)定的20个杂交种的丰产性、稳产性、产量构成因素、株高、生育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掖单4号、掖单12号、西单2号、户单4号、陕单902、陕单891和西玉3号等都是较好的夏玉米杂交种;掖单13号、沈单7号和农大60等都是较好的春玉米杂交种。这些杂交种的共同特点是植株较矮、穗行数较多,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5.
夏播玉米密度施肥高产组合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四因素二次回归416A 最优设计方法,对影响晋南夏播玉米产量的密度、氮肥、磷肥和钾肥的用量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上等肥力水地小麦收获后夏直播玉米产量与密度,施肥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夏播紧凑型玉米掖单12号试验因子的主效应和互作效应,优选出夏播玉米亩产640~700kg 的技术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16.
1、选择对路优种,搞好种子处理优种是决定夏玉米高产的内在因素。高产地块选用较晚的紧凑型玉米品种较好,此品种光合作用强,增产潜力大。而适宜套种的有冀丰58、西玉3号、太合1号、掖单12、掖单13等品种。适宜回茬播种 的有掖单19、西玉3号、烟单14等品种。  相似文献   

17.
<正> 实施玉米模式化栽培,夏玉米产量将会大大提高。其栽培技术体系可归纳为以下八个方面。 1 选择对路优种、搞好种子处理。优种是夏玉米高产的内在因素。对高产地块应选用较晚熟的紧凑型玉米品种,此类品种,光合作用强,增产潜力大。适宜套种的品种有冀丰58、西玉3号、太合1号、掖单12、13等。适宜回茬播种的有掖单19、西玉3号、烟单14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公顷产量13.7t~16.1t春玉米单株叶面积,群体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净同化率动态变化规律及其指标.揭示了紧凑型掖单13与平展型中单2号在单株叶面积、群体叶面积消长,光合势及在各生育期分配等方面的特点.初步明确了掖单13增产的光合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9.
1品种特征特性 1.1产量高 永玉3号玉米2002~2003年,参加国家西北春玉米区f新疆、甘肃、宁夏等5省、区)区域试验,每年13点,平均亩产分别为796.2kg、836.9kg,比对照(掖单13)依次增产13.6%、19.4%,分居第二、第一位。生产试验,16点,平均亩产764.9kg(最高亩产1233.2kg),比掖单13增产8.5.%,居第一位。同期,永玉3号参加国家东北华北春玉米区(吉林、辽宁、内蒙等8省、区)区域试验,每年23点,平均亩产分别为685.6kg、695.4kg,比对照(农大108)依次增产10.7%、12.9%,分居第四、第一位。生产试验,22点,平均亩产677.4kg,比农大108增产7.2%,居第二位。  相似文献   

20.
<正> 鲁玉12号(鲁原单13号)系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以鲁原133自交系作母本,外引自交系“8112”作父本杂交育成的中熟紧凑型玉米新杂交种。1993年5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一、产量表现经4年10项试验,表现高产稳产。1990~1991年山东省区试结果,平均亩产555.09公斤,比对照种掖单2号增产8.5%,居12个参试种首位。两年27处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