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赤霉素、PEG对玉米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创奇518陈种子为材料,利用赤霉素(GA3)、聚乙二醇(PEG)及其复合引发对玉米种子进行处理,研究玉米种子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引发处理间玉米种子的活力指数、发芽势、发芽率及株高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聚乙二醇具有明显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的作用,赤霉素能够促进植株的生长,提高玉米出苗速度。  相似文献   

2.
SGM对玉米发芽率及幼苗抗冷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以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和赤霉素(GA)复配剂(SGM)处理玉米种子,研究SGM对玉米发芽率及幼苗抗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6.5~10℃)条件,SGM处理后能够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率,最高可达69.63%;叶片脯氨酸含量及SOD、POD、CAT酶的活性也有所增加,增幅最高分别为57.39%、42.62%、25.95%和16.63%,其中SOD>POD>CAT的活性。在低温条件下,SGM能够减缓膜脂过氧化物MDA的积累,降低幅度为2.72%~22.75%,达到了极显著水平,SGM处理可增强玉米幼苗的抗冷性。  相似文献   

3.
尚宏芹  刘兴坦 《麦类作物学报》2015,35(10):1438-1444
为探讨6-苄基腺嘌呤(6-BA)浸种对HgCl2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缓解作用,以3个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6-BA浸种对200 mg·L-1HgCl2胁迫下小麦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 mg·L-1HgCl2处理后,3个小麦品种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根长、芽长和鲜重降低,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加。一定浓度6-BA浸种可以缓解HgCl2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但对小麦的根长、芽长和鲜重的影响因小麦品种而不同。HgCl2胁迫下,3个小麦品种幼苗的SOD、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6-BA浓度的增加均基本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佳6-BA浓度因品种而不同;3个小麦品种的MDA含量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以6-BA浓度为15 mg·L-1时MDA含量最低。说明一定浓度6-BA浸种能够缓解HgCl2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毒害作用,但最佳6-BA浓度因小麦品种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外源γ-氨基丁酸(GABA)对燕麦耐盐碱性的影响,以燕麦白燕2号为试验材料,在混合盐碱(NaCl∶Na2SO4∶NaHCO3∶Na2CO3摩尔比为1∶9∶9∶1)胁迫下叶面喷施不同浓度GABA,测定燕麦幼苗叶绿素含量、荧光参数、渗透调节物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同时对幼苗生长缓解效应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外源喷施4~6 mmol·L-1 GABA可显著提高盐碱胁迫下燕麦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和光系统Ⅱ反应活性,促进光合作用;在盐碱胁迫下,与喷施清水相比,燕麦幼苗叶面喷施不同浓度GABA后,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SS)含量分别下降了14.7%~29.7%、28.2%~54.4%和1.8%~11.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提高了17.9%~58.3%、4.4%~33.4%和8.3%~19.1%。经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得出,叶面喷施GABA提高燕麦幼苗耐盐碱性的最佳浓度为6 mmol·L-1。以上结果说明,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GABA能够提高燕麦幼苗光合能力和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提高燕麦幼苗的抗盐碱能力,有效缓解盐碱胁迫对幼苗生长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植物光合机构及抗氧化酶系统对高光、水分及盐胁迫的适应机制,比较分析了光强1 800 μmol·m-2·s-1、20% 聚乙二醇(PEG-6000)和0.3 mol·L-1 NaCl处理下小麦叶绿素荧光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光胁迫、水分胁迫和盐胁迫下小麦叶片相对含水量、总蛋白含量以及叶绿素含量均下降,以水分胁迫效应最显著,盐胁迫次之。三种胁迫均显著降低了小麦叶片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及电子传递率(ETR),而显著增加胞间CO2浓度、非光化学淬灭(NPQ)、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也以水分胁迫效应最显著。三种胁迫下小麦叶片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SOD活性在三种胁迫下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POD活性在高光和水分胁迫下先升后降,而在盐胁迫下呈上升趋势;CAT活性在高光和盐胁迫下呈上升趋势,而在水分胁迫下呈下降趋势。以上结果表明,在三种环境胁迫中,水分胁迫给小麦带来的伤害最严重,盐胁迫次之,高光胁迫最轻。 此外,小麦抗氧化酶系统在高光胁迫、水分胁迫及盐胁迫下应答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6.
LA浸种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拉肖皂苷元(LA)对植物生长的调控作用,以小麦品种小偃2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LA浸种处理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001 m·L-1 LA浸种处理下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最高,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3.13%、214.81%和55.17%。0.005 mg·L-1 LA浸种处理下小麦幼苗的根长和真叶长较对照分别提高了92.21%和46.75%。小麦幼苗的株高、鲜重和干重以0.001 mg·L-1处理最高,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6.53%、32.91%和122.22%。0.001 mg·L-1LA浸种处理下,小麦叶片SOD、POD和CAT活性分别提高了39.43%、136.62%和60.42%,MDA含量降低60.49%。0.005 mg·L-1 LA浸种处理下小麦幼苗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以及游离脯氨酸的含量较对照提高了70.74%、32.12%和34.47%,差异显著。综上所述,适宜浓度LA浸种可显著促进小麦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提高小麦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对于小麦壮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不同缓释肥配比与基本苗互作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以中筋小麦扬麦25为材料,于2019-2020年在江苏省仪征市进行田间试验,设置100%普通尿素(S1)、50%缓释肥与50%尿素配施(S2)、100%缓释肥(S3)3种施肥处理及4种氮密模式[施氮(纯N)量225 kg·hm-2、密度225×10株·hm-2(A1);施氮量191.25 kg·hm-2、密度258.75×10株·hm-2(A2);施氮量157.5 kg·hm-2、密度292.5×10株·hm-2(A3);施氮量123.75 kg·hm-2、密度326.25×10株·hm-2(A4)],研究不同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类型和氮密模式均对产量有极显著效应;与 A1处理比较,A2处理的穗数和穗粒数较高,千粒重下降,继续增加种植密度、减少施氮量后,穗数与穗粒数显著下降;产量以S2A2与 S3A2组合处理较高。S2与S3处理的氮肥利用率与氮素农学效率均优于S1处理,A4模式的氮素农学效率最高,不同氮密模式处理间的氮肥利用率差异不显著。氮肥类型与氮密模式对出粉率、容重与硬度影响不显著,对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与吸水率有极显著影响, A1和 A2处理的品质表现较好,S2与S3处理的小麦二次加工品质优于S1处理;氮肥类型与氮密模式互作对籽粒蛋白质含量与产量有极显著影响。本试验条件下,50%缓释肥与50%尿素配施或100%缓释肥处理下,施氮量191.25  kg·hm-2、密度258.75×10株·hm-2(A2),施用基肥与返青肥,有利于小麦减氮稳产、改善品质、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外源调节物质对Cr6+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的缓解机制,利用水培试验研究了葡萄籽提取物(grape seed extract,GSE)、氯化血红素(hematin chloride,Hemin)和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对Cr6+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Cr6+胁迫显著降低了小麦种子发芽率、幼苗根长、株高、干物质积累量及种子α-淀粉酶活性,同时提高了小麦根系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并引发氧化胁迫。外源GSE、Hemin和MeJA均可有效缓解Cr6+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的不良影响,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提高小麦根系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强α-淀粉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se peroxidase,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的活性。其中,GSE对Cr6+胁迫的缓解效果最佳。总之,外源调节物质可以通过提高Cr6+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淀粉水解能力、渗透调节能力和抗氧化能力,提高小麦的耐Cr6+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重金属对青稞幼苗的伤害机理以及青稞对重金属胁迫的抗性作用,以青稞幼苗为实验材料,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50 mg·L-1 Pb2+、Cd2+胁迫对青稞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RWC)、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0 mg·L-1 Pb2+ 胁迫下青稞幼苗的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变化不大,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胁迫后期有所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前期升高比较明显,其后缓慢下降。50 mg·L-1 Cd2+胁迫下青稞幼苗叶片RWC明显减少,MDA含量显著增加,脯氨酸含量先急剧升高后下降,POD、CAT活性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强,其中CAT活性在胁迫末期稍有下降,SOD活性先明显升高后下降。综合来看,青稞幼苗在受到相同浓度Pb2+、Cd2+胁迫时,对Pb2+的抵抗能力大于Cd2+。  相似文献   

10.
以广西3个硬粒型玉米品种为材料,设7个PEG浓度(0、5%、10%、15%、20%、25%和30%)处理,分析PEG对玉米种子发芽率、胚根长、胚芽长和贮藏物质运转率等12个萌发特性指标的影响,探究不同浓度PEG模拟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硬粒型玉米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同时筛选模拟干旱胁迫最适宜的PEG浓度。结果表明,PEG浓度增加会延缓种子第一粒发芽、萌发峰值和平均发芽时间;发芽势、发芽率和萌发指数随PEG浓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PEG处理抑制胚根和胚芽的生长,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PEG处理抑制子粒中贮藏物质的运转,随PEG浓度的增加胚根干重、胚芽干重和贮藏物质运转率均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12个萌发特性指标均可以用于评价玉米种子抗旱性。模拟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时,PEG浓度可分别为5%或10%、15%或20%、25%。  相似文献   

11.
复合药剂浸种对裸燕麦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干旱胁迫下裸燕麦播种出苗较差的问题,利用生化黄腐酸(BFA)、氯化钙、赤霉素三种药剂的复合配置对裸燕麦种子进行浸种处理,探讨不同复合药剂处理对裸燕麦发芽势、发芽率、物质转换率、种子萌发抗旱指数、种子活力抗旱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霉素(0.0125g·L-1)+生化黄腐酸(0.1g·L-1)以及氯化钙(1g·L-1)+赤霉素(0.0125g·L-1)的复合溶液处理均可有效提高裸燕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物质转换率、种子萌发抗旱指数和种子活力抗旱指数;而氯化钙(1g·L-1)+生化黄腐酸(0.1g·L-1)的复合溶液处理对裸燕麦种子发芽率虽有所提高,但降低了发芽势和物质转化率。从综合效果来看,赤霉素(0.0125g·L-1)+生化黄腐酸(0.1g·L-1)的复合溶液效果最佳。另外,浸种一次与浸种三次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2.
用不同浓度(0.25、0.5、0.75、1.0、1.25、1.5 mmol/L)的水杨酸(SA)溶液浸泡处理甜玉米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统计种子萌发情况,分析幼苗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水杨酸溶液(0.25~0.75 mmol/L)处理有利于甜玉米种子的萌发,能有效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提高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增强幼苗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淀粉酶活性;较高浓度的水杨酸溶液(1.25~1.5 mmol/L)抑制甜玉米的萌发,与对照相比降低幼苗可溶性糖含量,增强淀粉酶活性,1.5 mmol/L水杨酸溶液处理降低POD活性及脯氨酸含量。综合各指标,在生产中建议使用0.25~0.75 mmol/L水杨酸溶液处理种子,可促进种子萌发,调节酶活性,提高植物对逆境的抗性。  相似文献   

13.
以玉米品种NK618和济单7号的包衣和非包衣种子为试验材料,低温干燥贮藏16个月、28个月和40个月,分别测定种子的发芽、活力指标,测定幼苗的SOD、POD、CAT、MDA、脯氨酸等含量,探讨低温干燥贮藏条件下玉米种子的可种用时间,比较包衣和非包衣玉米种子间的贮藏差异性及生理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干燥条件下玉米种子贮藏16个月,包衣种子的各项发芽及活力指标比新种子显著降低,非包衣则无显著性变化;贮藏28个月,NK618和济单7号非包衣种子的发芽率分别是91%和87%,均可作种用,包衣种子已无种用价值;贮藏40个月时包衣和非包衣种子均不可作种用。包衣种子比非包衣种子更易老化,幼苗的SOD、POD、CAT含量均随贮藏时间延长而降低,贮藏28个月两个品种包衣和非包衣3种酶含量均比对照新种子含量降低,但差异显著性不同;MDA和脯氨酸含量随贮藏时间延长而增加,贮藏40个月时两个品种的包衣和非包衣种子萌发幼苗MDA含量均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黄腐酸、褪黑素、水杨酸三种浸种剂对硫酸盐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期耐盐性的调节效应,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黄腐酸(0.5、1.0和1.5 g·L-1)、褪黑素(0.01、0.05和0.10 mmol·L-1)、水杨酸(0.1、0.5和1.0 mmol·L-1)对小麦进行浸种处理,随后与未处理的小麦种子一并采用100 mmol·L-1 Na2SO4溶液培养,测定各处理下小麦种子萌发期的生长生理指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其耐盐性。结果表明,0.5~1.5 g·L-1的黄腐酸、0.01~0.10 mmol·L-1褪黑素、0.1~0.5 mmol·L-1水杨酸浸种均提升了小麦根系活力、体内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了小麦体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速率及丙二醛(MDA)含量,缓解了盐分对小麦种子萌发的胁迫程度,增强了小麦种子萌发期的耐盐性,促进了小麦的萌发生长。其中,1.5 g·L-1的...  相似文献   

15.
以杂C-546为试材,采用10、20、40、80、160 mmol/L外源CaCl_2浸种和叶面喷施不同浓度处理种子,比较分析低温胁迫下玉米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Pn、Fv/Fm、POD和SOD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低温抑制玉米幼苗生长条件下,一定浓度CaCl_2(10~80 mmol/L)处理可降低玉米幼苗生长伤害程度。80 mmol/L CaCl_2浸种处理对玉米低温胁迫的缓解效果最佳,与对照比较,发芽率提高8%,发芽势提高24.6%,发芽指数提高33.2,相对电导率降低51.8%,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76.3%,SOD活性增加35.7%。适宜浓度的CaCl_2在低温条件下可促进玉米种子的萌发,降低低温对玉米幼苗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6.
马向丽  毕玉芬  黄梅  刘倩  樊梅 《热带作物学报》2009,30(10):1479-1483
分别采用100、200、400mg/L赤霉(GA_3) 10%、15%、20%、25%的聚乙二醇(PEG)处理非洲狗尾草种子,研究GA_3和PEG对非洲狗尾草种子萌发的效应.结果表明,在适当浓度和处理时间范围内,GA_3和PEG溶液处理对非洲狗尾草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可显著提高非洲狗尾草种子发芽率、芽长、根长、幼苗生长势、简化活力指数及活力比,其中以200mg/LGA3浸种24 h和10%PEG浸种24 h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人工老化处理对芝麻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郑芝4号黑芝麻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人工加速老化处理对种子发芽指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种子老化加深,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逐渐降低, 丙二醛含量逐渐升高。另外,老化种子内POD活性和SOD活性变化的总趋势是随老化时间延长而降低。由此认为芝麻种子人工老化及劣变的主要机制与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与和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剧有关。人工老化种子生活力出现快速下降的发芽势拐点是80%,其下降的趋势又与POD活性下降非常一致,POD可作为一个检测指标显示种子活力高低及丧失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采用不同浓度的酢浆草植株水浸提液处理萝卜和生菜种子与幼苗,测定其对不同受体材料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和植株保护酶系统的影响,探讨酢浆草植株水浸提液对部分模式蔬菜植物的化感作用,推测其可能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酢浆草植株水浸提液对萝卜和生菜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化感抑制。酢浆草植株水浸提液处理后,萝卜和生菜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均被抑制,抑制程度随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强,对胚根的抑制强度大于胚轴。酢浆草植株水浸提液对幼苗各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POD和CAT的活性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壳聚糖对玉米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玉军  陶波 《玉米科学》2012,20(3):73-76
采用浸种实验,研究不同分子量壳聚糖对玉米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壳聚糖均能显著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的根长、芽长和株鲜重,提高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幼苗的根系活力,有效诱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表达,显著提高酶活性。平均分子量5 000的壳聚糖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促进效果较好,分子量为3 000的壳聚糖对幼苗生理活性及酶活力提高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