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林木分子标记研究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木分子标记研究主要包括林木遗传连锁图谱构建、比较基因组研究、数量性状位点定位、标记辅助选择、系统演化及群体遗传变异和多样性等内容。迄今已有近 2 0个树种构建了基因组遗传连锁图谱 ,少数树种进行了目标性状位点定位研究 ,定位了为数不多的与分子标记连锁的数量性状位点。林木分子标记已在育种策略制定、辅助选择育种、基因型鉴别 ,以及目的基因的分离和克隆等分子育种研究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林木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子标记技术大大促进了林木有关研究的发展,林木分子标记研究主要包括林木遗传连锁图谱构建,比较基因组研究,数量性状位点定位,标记辅助选择,系统演化及群体遗传变异和多样性等内容。迄今,已有近20个树种构建了基因组遗传连锁图谱,少数树种还进行了基因研究。  相似文献   

3.
生物分子标记在林木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生物分子标记技术在林木种质鉴定与群体遗传研究、亲缘关系分析、数量性状的基因定位与分子遗传图谱构建、遗传改良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中的应用,提出了当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林木种质资源保存、评价、利用研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4.
以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文献数据源,采用文献调研的方法分析近10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湖北省林业研究方面的报道,结果表明:分子标记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是湖北省林木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技术,分子标记的开发与体系构建、遗传基础及多样性评价、功能基因克隆与转化是研究的热点领域。最后,结合湖北省林业现状和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以后的研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世界林业科技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林业学科领域科技发展水平的国内外比较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林业科技总体发展水平是比较高的,这主要受益于所在国家整体上比较发达的技术经济水平与实力。在林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其科技发展水平较高,优势较明显。 林木良种选育领域。主要林业发达国家在分子遗传育种等林业生物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控制木素合成基因的识别、定位、分离、克隆和基因转移等方面,以及把分离和改造过的基因分别导入到山杨、枫香、桉树、相思、火炬松和辐射松等重要树种的试验应用方面成就突出。我国在这一领域…  相似文献   

6.
分子标记在林业辅助选择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阐述分子标记在林木辅助选择育种中的应用。利用多种分子标记(RAPD,RFLP,AFLP,STS,SSR,STR等),可以在林木早期生长阶段对一些性状进行鉴别, 构建单种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或几种分子标记共存的混合连锁图谱和对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进行定位, 对林木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变异、遗传分化和基因流动进行研究, 在基因工程中, 能够追踪目的基因行为和对控制质量性状的基因进行鉴别, 对单株进行指纹图谱, 对种子质量进行监测和对品系、品种和无性系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7.
林木遗传改良与我国21世纪林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述了我国林木遗传改良的发展和现状,分析了我国林木遗传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分子遗传标记)在林木遗传改良研究中的应用,论述了林木遗传改良在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林木遗传改良进程中生物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包括基因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和QTL定位、材性分子遗传改良和抗逆、抗病虫基因工程育种。  相似文献   

8.
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和调控林木生长发育是林木生物技术发展的新趋势,然而由于林木作为研究材料的局限性,如难以在实验室操作和较长的生长周期等,大大阻碍了林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拟南芥是植物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模式植物,是进行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极好材料.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草本植物拟南芥不仅可以为林木分子育种提供基因资源,还可以作为林木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辅助手段,甚至可以直接作为林木发育分子机理研究的实验模型.本文重点讨论拟南芥在研究林木材质形成、生殖生长和休眠等独特生理规律上的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运用拟南芥模型,结合林木本身的特点,建立林木与拟南芥的联合研究体系,是开展林木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9.
林木遗传图谱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简述了世界林木遗传图谱构建研究的现状,重点论述了遗传图谱在数量性状基因位点、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目的基因定位和分离方面的应用情况,并对这一新的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述了世界林木遗传图谱构建研究的现状,重点论述了遗传图谱在数量性状基因位点、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目的基因定位和分离方面的应用情况,并对这一新的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中国杨树分子遗传改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是中国广泛栽培的重要造林树种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杨树资源丰富的国家 .杨树具有速生丰产、实用性强、无性繁殖能力强 ,且基因组较小等特点 ,现已成为研究林木生理和基因工程研究的模式树种 .该文概述了基因工程技术、遗传图谱构建、重要性状基因定位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方面在中国杨树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并对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林木遗传改良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林木遗传图谱构建和数量性状基因定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简要介绍了90年代以来利用RFLP和RAPD分子标记的构建林木的遗传连锁图谱,并应用高密度的遣传连锁图谱上的分子标记进行林木重要数量性状的QTL作图,进而阐明了控制多基因的数目,确定QTL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测定单个基因的作用效应,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和数量性状基因定位预示林木遗传育种研究将产生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世界林木树种抗逆性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人口迅猛增长和工业化及大都市化进程的加快, 原有的森林树种将会遇到与自然选择下有重大不同的环境胁迫压力。为保障人类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不再劣化, 人类必须学会协助林木去更好更快地适应所遇到的各种随人类社会现代化而加剧和新出现的环境胁迫因素。低质量立地的造林利用技术和抗逆性育种就是摆在当代林学家面前的两大艰巨研究命题。为吸收国际先进经验来推动我国林木抗逆性育种事业, 作者对近些年来国际林学界在这一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以整合的基径代替胸径,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灌木泰山柳进行种内与种间的竞争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泰山柳的种内、种间竞争强度分别占总竞争强度(86.11)的35.01%、64.99%,说明泰山柳的竞争压力主要来自种间。随着泰山柳基径的增加,种内、种间竞争强度均逐渐降低。对泰山柳产生竞争影响的树木共9种,其竞争强度为泰山柳>花楸树>紫椴>油松>连翘>湖北海棠>天目琼花>金花忍冬>巧玲花。整个林分和伴生树种竞争指数都与对象木基径近似地服从幂函数关系(I C=AB-K),根据函数模型可以看出,当泰山柳基径达到10 cm后,竞争强度趋于平稳,而基径小于10 cm的泰山柳竞争强度激烈,可以清除其周围部分竞争木,给予足够的生存空间,从而达到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遗传图谱是开展数量性状基因定位、标记辅助育种以及基因克隆等研究的基础,在理论和育种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较为详尽地阐述了林木遗传图谱的构建过程,针对林木的自身特点探讨林木遗传图谱的作图策略,同时指出当前林木遗传图谱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林木高质量遗传图谱构建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林木数量性状位点定位的统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世纪初数量遗传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产生,以研究实验群体或自然群体的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它主要研究两个基本问题:(1)总的表型变异中有多少比例属于遗传的影响?(2)有多少遗传因子参与这种遗传变异?如遗传力的概念可以反映遗传因子对表型变异的贡献,它可用亲属间的相关性加以估计.这些参数量已在微生物、动植物中有大量的研究,遗传参数估算对于制定适当的育种计划和理解生物性状的表型进化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Technologies in forest molecular biology and tissue culture could play an increasing role in the choice of genotypes for successful establishment of agroforestry practices. Research areas such as micropropagation, somatic embryogenesis, genetic engineering, marker-aided selection, and molecular diagnostics are merging with traditional forest biological studies to help identify and produce better-suited trees for agroforestry plantings. A combination of classical and molecular biological research could be used to improve pest and stress resistance of selected genotypes, modify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nd monitor pests of trees. This merger of approaches, as well as continue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could accelerate the production and selection of suitable tree genotypes for agroforestry plantings.The US Government right to retain a non-exclusive, royalty free licence in and to any copy-right is acknowledged.  相似文献   

18.
基于"3S"技术的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结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2009年,采用"3S"技术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结构现状特征进行了调查,并与2000年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保护区林地以灌木林为主,占林地总面积的74.6%;其次为有林地,面积占林地的21.3%;森林起源主要为天然林,森林树种结构单一.灌木林树种主要为金露梅、柳类、锦鸡儿、杜鹃、珍珠猪毛菜等.乔木林以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