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7 毫秒
1.
居高不下的杂交水稻制种成本已经成为制约杂交稻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国内外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现状,总结机械化制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针对我国当前形势和耕作制度的特点,结合多年育种实践,提出了通过培育小粒型不育系,利用不育系与恢复系种子粒型(主要是粒厚)的显著差异,实现父母本混播混收、收获后机械分离获得杂交种子的全程机械化制种设想。提出了适合机械化制种的小粒不育系应具备的性状特征。按此设想,笔者团队选育出了综合性状优良的小粒型不育系卓201S、南3502S、展998S等,并配组了系列高产、优质的杂交稻组合卓两优581、卓两优141、南两优1998等,成功实现这些杂交稻的高效机械化制种。卓201S等小粒型不育系及其系列杂交组合的育成,是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品种选育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现状   总被引:52,自引:6,他引:46  
分析了1996~1998年我国杂交水稻生产应用中主要品种的胞质类型及播种情况。现阶段,中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占水稻年播种面积的50%以上。生产上应用的三系杂交稻仍以野败胞质为主,其次为冈·D型和印尼水田谷型,后者的面积比重在逐年增加。两系杂交稻研究取得新突破,10余个组合通过了省级审定,培矮64S的广泛应用展示了两系杂交稻超三系杂交稻的诱人前景。我国业已育成超级杂交稻苗头组合,个别组合在部分百亩(6.67 hm2)连片示范点已经达到了日产稻谷100 kg/hm2的超级稻指标。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技术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高不下的杂交水稻制种成本已经成为制约杂交稻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国内外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现状,总结机械化制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针对我国当前形势和耕作制度的特点,结合多年育种实践,提出了通过培育小粒型不育系,利用不育系与恢复系种子粒型(主要是粒厚)的显著差异,实现父母本混播混收、收获后机械分离获得杂交种子的全程机械化制种设想。提出了适合机械化制种的小粒不育系应具备的性状特征。按此设想,笔者团队选育出了综合性状优良的小粒型不育系卓201S、南3502S、展998S等,并配组了系列高产、优质的杂交稻组合卓两优581、卓两优141、南两优1998等,成功实现这些杂交稻的高效机械化制种。卓201S等小粒型不育系及其系列杂交组合的育成,是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品种选育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4.
两系法籼型品种间杂种优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9个籼型光(温)毓核不育系和12个籼稻品种配制成83个组合,对其生育期等8个主要性状进行考查分析,总结出籼型品种间两系杂交稻优势表现的一般规律,并对当前两系杂交稻研究和利用中的有关问题和组合选配的一般原则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用新育成大穗型恢复系金恢 2 10 1与野败不育系配组 12个杂交稻组合 ,在稀植 (2 3cm× 2 6cm ,每 6 6 7m2 插植 1 1万丛 )条件下比较产量试验。结果金恢 2 10 1系列杂交稻普遍表现大穗、重穗等特点 ,其中博优 2 10 1等 7个组合比汕优 6 3显著增产 ,可进一步扩大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6.
杂交稻淀粉RVA谱特征值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6个籼型三系杂交稻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的30个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为材料,对其淀粉RVA谱特征值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淀粉RVA谱特征值在各组合间均存在极显著遗传差异,其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对杂交稻淀粉RVA谱特征值均存在极显著的影响,并以加性效应为主;杂交稻亲本RVA谱特征值一般配合力(GCA)效应高的,其后代特殊配合力(SCA)效应不一定高;杂交稻母本RVA谱特征值GCA方差在总的基因型方差中所占比重远远大于父本和组合SCA方差,表明杂交稻淀粉RVA谱特征值主要受不育系的影响;杂交稻淀粉RVA谱特征值的竞争优势与母本的GCA极显著正相关,且决定系数较高,表明杂交稻母本的一般配合力高,其所配杂交稻组合的竞争优势也强;杂交稻淀粉RVA谱特征值的峰值黏度存在明显的超高亲优势;糊化开始温度存在超低亲优势;其他性状存在中亲优势。  相似文献   

7.
香型优质不育系宜香1A的特征特性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香1A是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香型、优质D型胞质不育系。以宜香1A为母本配制的香型杂交稻组合已有33个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本文介绍了宜香1A的主要特征特性,及33个宜香系列组合的区试产量和米质表现。  相似文献   

8.
两系籼型杂交水稻齐穗后光合作用和衰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对籼型两系与三系杂交水稻群体光合作用和衰老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齐穗后剑叶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群体光合速率、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群体干物质生产量在组合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两系和三系中各有指标值高低的组合;群体光合作用和衰老特性的差别主要在组合间,而不在两系和三系两种类型之间,两系杂交稻未有明显的优势。籼型两系杂交水稻的配组中应选配齐穗后叶片衰老慢、群体光合速率高的组合,提高抽穗至成熟期的物质生产量。  相似文献   

9.
我国品种问两系杂交稻的研究成果开始转为生产力。湖北省光敏核不育系已配制品种间杂交组合在生产上试种、示范,湖北农科院配制的N5047S×R9-1、N5088S×R9-1等粳型两系法杂交稻组合,试种和示范已在万亩以上;广西农科院培育的籼型两系杂交稻KS-7×03、KS×03和KS14×03也示范千亩以上,比三系杂交稻增产10-13%;福建农学院培育的两系杂交稻“光优6063”,亩产631.1公斤,比目前大面积推广的三系早杂交稻威优64,增产18%以上;湖南、湖北等省配制的W6154S×特青,小面积试种,表现比汕优63增产5%左右。  相似文献   

10.
严斧 《作物研究》2012,26(2):176-179
以国家品种(组合)区试和审定资料为依据,探讨了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我国水稻育种格局的发展变化趋势.指出在区试和国审中:杂交稻育种迅速发展并超过常规稻育种;各类品种(组合)单产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大多数两系杂交稻组合比三系杂交稻组合增产幅度未达预期目标;大多数超级杂交稻组合增产幅度也未达预期目标;常规稻育种有重大进展,粳稻常规育种尤其突出.预测我国水稻育种格局将长期呈现多种育种途径并存、竞争和互促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